- 年份
- 2024(6589)
- 2023(9627)
- 2022(8548)
- 2021(8082)
- 2020(6789)
- 2019(15599)
- 2018(15776)
- 2017(30106)
- 2016(16487)
- 2015(18640)
- 2014(18613)
- 2013(18475)
- 2012(16832)
- 2011(14972)
- 2010(14650)
- 2009(13188)
- 2008(12590)
- 2007(10746)
- 2006(9231)
- 2005(7852)
- 学科
- 济(63230)
- 经济(63165)
- 管理(49068)
- 业(47903)
- 企(40502)
- 企业(40502)
- 方法(31821)
- 数学(27515)
- 数学方法(27217)
- 农(16680)
- 技术(16295)
- 学(15366)
- 中国(15143)
- 财(14431)
- 业经(14146)
- 地方(12437)
- 农业(11462)
- 理论(11377)
- 贸(11052)
- 贸易(11048)
- 和(10754)
- 易(10729)
- 环境(10493)
- 务(9635)
- 财务(9571)
- 财务管理(9557)
- 制(9387)
- 技术管理(9193)
- 划(9152)
- 企业财务(9062)
- 机构
- 大学(233543)
- 学院(231983)
- 管理(96344)
- 济(86763)
- 经济(84762)
- 理学(84557)
- 理学院(83650)
- 管理学(82222)
- 管理学院(81815)
- 研究(76126)
- 中国(52700)
- 科学(50569)
- 京(49882)
- 农(40344)
- 业大(39067)
- 所(38741)
- 财(36475)
- 研究所(35879)
- 中心(34014)
- 江(32453)
- 农业(32198)
- 北京(31016)
- 财经(30353)
- 范(30346)
- 师范(30023)
- 经(27694)
- 院(27450)
- 技术(27109)
- 州(26642)
- 经济学(24554)
- 基金
- 项目(168551)
- 科学(131487)
- 研究(121470)
- 基金(121240)
- 家(106625)
- 国家(105776)
- 科学基金(90381)
- 社会(73872)
- 社会科(69999)
- 社会科学(69979)
- 省(67092)
- 基金项目(65711)
- 自然(60795)
- 自然科(59353)
- 自然科学(59340)
- 自然科学基金(58270)
- 划(56413)
- 教育(55439)
- 编号(49834)
- 资助(49429)
- 成果(39150)
- 重点(37646)
- 部(36486)
- 创(35961)
- 发(35643)
- 课题(33842)
- 创新(33519)
- 科研(32463)
- 计划(31563)
- 大学(30913)
共检索到320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明典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现代生物技术是培育高产水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杂交水稻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013亿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我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池忠志 杨洋 杨福明 姜心禄 郑家国
以三系杂交水稻Ⅱ优7号和川香9838为试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硒肥叶面喷施时期以及硒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试验,研究生产富硒稻谷的硒肥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和齐穗后6~12 d是籽粒吸收硒元素的关键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可以显著的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籽粒中的硒含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促进了结实率的提高,同时千粒重也略有增加;在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和齐穗后10 d左右两次喷施长沙隆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富硒液体肥各3000 mL/hm2,稻米产品中硒含量稳定且符合富硒稻米国家标准(GB/T22499-2008)。
关键词:
富硒稻谷 硒肥 施用技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玉琼 赖钟雄 郭志雄 詹梓金
总结了近40a来茶树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器官培养、细胞与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遗传转化,及其在茶树快速繁殖、遗传改良、种质保存、次生物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并初步分析了茶树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茶树 离体培养 遗传转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满 田砚亭 罗晓芳
该文从葡萄快速繁殖、胚培养与花药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与基因转化及种质离体保存等几个方面概述了近几年葡萄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生物技术在葡萄良种快速繁殖和新品种培育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与基因转化在葡萄育种上的巨大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关键词:
葡萄,生物技术,进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曾燕如 方伟
林木生物技术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已用多种分子标记构建了多个树种的遗传图谱,为数量性状位点的识别打下了基础;在基因工程方面,林木生物技术已在抗性育种及品种改良中发挥着作用;在细胞工程方面,体细胞胚胎发生、人工种子技术、原生质体培养、光自养微繁不仅已取得了研究成果,而且部分已用于规模化生产。虽然相对于农作物,林木生物技术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但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林木生物技术必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林业研究。参39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莹 刘静 张鑫 孙燕荣
为了解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现状,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与综合、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当前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监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发现当前生物技术两用性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对此开展一定研究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总结这些管理措施具有有法可依或有章可循、但管理模式存在差异,管理对象类型不同、管理范围有宽有窄,对于特殊研究开发活动多以许可方式严格管理,设有特定的安全管理机构等特点,以期对我国构建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物技术 两用性 安全管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戴小枫 王韧 贾继增 黄大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 原雅玲 刘青林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表明 :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 ,原产 47个种、18个变种 ,对世界百合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尚有一半性状优良的百合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近几十年来 ,围绕着百合的观赏性状、抗性、品质和繁殖能力等育种目标已培育出许多新品种 .生物技术在百合品种改良上主要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离体胚培养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花药培育与单倍体育种 ,利用转基因技术定向修饰性状 ,以及良种快速繁育等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 ,将使百合育种工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
百合 种质资源 育种目标 生物技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焦春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腾飞 金光敏 亢霞
近年来,稻谷库存偏高、国内外价格倒挂、产销不协调、稻谷高品质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说明稻谷供求结构失衡。稻谷作为我国主要口粮品种之一,是最易引发粮食供求失衡的敏感性和先导性作物,稻谷供求失衡很容易波及其他粮食品种。分析认为,稻谷供求失衡的发生机制为生产补贴机制不合理、价格调节机制不完善、加工转化水平落后和库存调节机制不灵活,导致产能增强但优质供给不足、稻谷进口量快速增长、有效供给能力难以提升。因此,应从供给端与需求端同时发力,促进稻谷供需平衡。但由于需求侧改革受稻谷需求弹性小的特点限制,很难在短期内达到理想预期,所以应着重以稻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化解稻谷供求失衡。为促进稻谷供求有效对接,应在维护口粮安全的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产销衔接,促进主产区和主销区的供需平衡;完善收储政策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绿色优质稻谷产品供给体系,以高质量发展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栋 毛志怀
利用分形理论对稻谷产生的应力裂纹进行了分析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表明 ,稻谷产生的应力裂纹具有分形特征。建立了稻谷应力裂纹的沿晶脆断、穿晶脆断、沿晶和穿晶偶合脆断 3种弯折扩展分形模型 ;建立了稻谷应力裂纹的分叉扩展分形模型 ,其分形维数与分叉角的大小有关。对稻谷产生应力裂纹的 4种分形扩展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沿晶和穿晶偶合脆断的临界扩展力 <分叉扩展的临界扩展力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应力裂纹 稻谷 干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后文简称"团队")在谢从华教授和柳俊教授的引领下创建,2003年获批组建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016年获批组建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20年牵头组建了湖北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同时团队还是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马铃薯 生物学 研究团队 华中农业大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松林
1简要回顾水产生物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以水产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水产业应用为目的,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水产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
关键词:
水产生物技术 回顾 现状 最新进展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