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76)
2023(18597)
2022(16085)
2021(14972)
2020(12656)
2019(28937)
2018(28645)
2017(55552)
2016(30247)
2015(33939)
2014(33549)
2013(33086)
2012(30065)
2011(27028)
2010(27034)
2009(24826)
2008(24172)
2007(21330)
2006(18628)
2005(15736)
作者
(88747)
(74423)
(73551)
(70006)
(46907)
(35831)
(33137)
(29217)
(28086)
(26250)
(25026)
(24995)
(23474)
(23178)
(22803)
(22769)
(22315)
(21910)
(21250)
(21176)
(18617)
(18286)
(17991)
(17041)
(16695)
(16438)
(16436)
(16365)
(15106)
(14769)
学科
(122944)
经济(122800)
(90563)
管理(85597)
(68431)
企业(68431)
方法(59589)
数学(53022)
数学方法(52229)
(50203)
农业(33232)
(30927)
业经(29662)
中国(29435)
(25035)
(23344)
地方(23016)
(22218)
贸易(22209)
(21581)
(19638)
财务(19552)
财务管理(19508)
技术(19456)
理论(19310)
企业财务(18511)
环境(17896)
(17176)
(17111)
银行(17110)
机构
学院(430851)
大学(427868)
管理(170698)
(170383)
经济(166961)
理学(150071)
理学院(148483)
管理学(145418)
管理学院(144676)
研究(139405)
中国(103461)
(90800)
科学(89968)
(89083)
(74688)
业大(74188)
农业(70970)
(70522)
中心(65176)
研究所(64836)
(61659)
财经(61385)
(56278)
北京(54810)
(53733)
师范(53075)
经济学(51155)
(49634)
(49577)
经济学院(46491)
基金
项目(304719)
科学(238846)
基金(221950)
研究(215379)
(196149)
国家(194547)
科学基金(166787)
社会(135683)
社会科(128474)
社会科学(128438)
(120186)
基金项目(117571)
自然(111740)
自然科(109236)
自然科学(109207)
自然科学基金(107266)
(100876)
教育(99278)
资助(92233)
编号(87082)
重点(68147)
成果(68026)
(66526)
(64396)
(63393)
课题(59276)
创新(59151)
科研(58972)
计划(56779)
教育部(56479)
期刊
(178933)
经济(178933)
研究(115554)
(88173)
学报(75969)
中国(75823)
科学(66463)
农业(60237)
管理(58459)
大学(57415)
(55565)
学学(54926)
教育(41462)
技术(37322)
(36297)
金融(36297)
业经(34863)
(29960)
财经(29027)
经济研究(27935)
(24745)
问题(24521)
(22880)
业大(21600)
科技(21440)
统计(20979)
技术经济(20786)
理论(19500)
(19427)
商业(19047)
共检索到603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长生  王全忠  李光泗  钟钰  
2014年,中国稻谷最低收购价达到顶峰后开始连续下调,由此产生的调整预期对水稻生产形成较强的价格风险冲击,农户做出何种行为响应值得关注。本文基于湘、赣两省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2018年,两省水稻种植总面积均有所下降,小农户多选择"调面积",而大农户则更多选择"调结构"。进一步采用修正的Nerlove模型分析发现,滞后期种植面积、农业生产要素流动性、水稻种植收入预期等是影响农户决定水稻种植面积及调整的重要变量。价格下调预期对水稻种植面积及变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对种植结构调整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稻谷最低收购价持续下调初步显现出种植结构调整效应和质量结构升级效应。随着土地进一步向大农户集中,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对中国水稻的产量风险整体影响较小。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收购价下调的风险累积,利用本轮稻谷最低收购价调整的条件,加快稻谷市场化改革步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丰  胡舟  
本文基于农户供给行为理论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主产区稻农的供给行为模型。采用GLS法对2004-2014年稻谷主产区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三个品种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考察了农业种粮成本上升时的粮食最低收购政策实施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每年公布的最低收购价对主产区稻农的种植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类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定程度抑制了最低收购价的实施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清淞  喻妍  李崇光  
稻谷最低收购价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重要措施。2004年以来,政策实施的基本目标围绕稳定国内粮食生产、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展开,其关键在于把握最低收购价格形成的市场预期效应。基于早、中、晚籼稻和粳稻的省级数据,采用面板估计方法分析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在不同区域和时期对其市场价格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1)无论在非政策执行区,还是政策执行区的非执行期内,稻谷最低收购价均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市场预期,但其影响在非执行区弱于前1期市场价格的影响,而在执行区强于前1期市场价格的影响。(2)在政策执行区的执行期内,基于最低收购价格的托市效应,前1期市场价格对预期的价格差额(市场价格与最低收购价的预期差额)具有正向影响,最低收购价格则呈负向影响。因此,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改革应围绕政策执行目标充分考虑未来政策改革对市场预期的冲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清淞  喻妍  李崇光  
稻谷最低收购价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重要措施。2004年以来,政策实施的基本目标围绕稳定国内粮食生产、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展开,其关键在于把握最低收购价格形成的市场预期效应。基于早、中、晚籼稻和粳稻的省级数据,采用面板估计方法分析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在不同区域和时期对其市场价格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1)无论在非政策执行区,还是政策执行区的非执行期内,稻谷最低收购价均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市场预期,但其影响在非执行区弱于前1期市场价格的影响,而在执行区强于前1期市场价格的影响。(2)在政策执行区的执行期内,基于最低收购价格的托市效应,前1期市场价格对预期的价格差额(市场价格与最低收购价的预期差额)具有正向影响,最低收购价格则呈负向影响。因此,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改革应围绕政策执行目标充分考虑未来政策改革对市场预期的冲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碧珵   陶然  
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货币政策中的“泰勒规则”原理和当前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形成机制,本文实证检验影响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各项因素,并对各因素的效应规模和重要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上年最低收购价、过去两年平均总成本、上年库存水平、上年最低收购价与市场售价价差、国内与国际稻谷市场价价差对本年度最低收购价有较强影响;不同品种的稻谷最低收购价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差异性主要来源于稻谷供给弹性和用途的差异。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形成机制,使稻谷最低收购价能够调整及时、幅度合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琼华  张琳  钟钰  
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下,国内粮食支持保护政策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自2015年国家开启新一轮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以来,政策连续调整对我国稻谷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聚焦新发展阶段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的背景,基于2004—201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合成控制法,分析新一轮政策调整对稻谷播种面积、单产及产量影响的作用机理与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政策调整对稻谷播种面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政策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稻谷产量波动产生一定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最低收购价格不再连续上调的压力下,稻谷播种面积出现明显调减,产量增加主要依赖于单产提升。因此,需关注本轮政策调整的影响及风险,在保持国内最低收购价政策基本框架稳定的前提下,坚持循序渐进主原则和市场调节主方向,进一步推动政策改革深化,同时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加强生物育种和科技创新,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爽  
本文依据农户供给行为理论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粮食主产区早籼稻和混合麦两个主要粮食品种的粮农供给行为模型,采用幼稚性与适应性两种农户价格预期方式模拟了最低收购价影响粮食供给的途径和主产区粮农在最低收购价政策下的供给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每年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是影响主产区农户粮食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最低收购价格通过引导粮农的价格预期从而对他们的粮食供给行为起导向作用。近年国家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对有效保护粮农利益、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保证重点粮食品种的市场供给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粮食主产区农户小规模分散式的供给行为对粮价信号的放大作用在最低收购价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应被予以足够重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满德  严西南  
最低收购价政策是稳定生产者预期、保护和调动生产者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DEA-Malmquist方法与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及其改革调整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现实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小麦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策的改革调整总体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年际波动较为明显。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要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稳预期、稳信心功能和对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支撑作用,同时要增强政策弹性和实施灵活性,更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政策改革调整时要注重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种粮基本收益,防范对粮食生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能冲击,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朝柱  章红霞  丁志超  冯娜娜  
利用黑龙江、四川、安徽3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对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最低收购价下降的认知,并基于小农户和规模户的视角实证分析了最低收购价下降对农户稻谷种植面积的影响,最后考察了如果取消最低收购价政策,农户稻谷种植面积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农户对最低收购价政策了解程度较高,规模户对最低收购价下降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小农户。2)全样本回归显示最低收购价下降对农户稻谷种植面积减少有显著的正影响,分别对小农户和规模户回归时发现,最低收购价下降仅对小农户稻谷种植面积的减少产生显著的正影响,而对规模户并没有显著影响。3)如果取消最低收购价,与小农户相比,规模户减少稻谷种植面积的意愿会更加强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邦熹  王雅鹏  
通过建立供给需求方程分别测度小麦的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的长短期消费者福利效应和生产者福利效应进行有效测度并比较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之前与实施之后所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1作为主粮之一,小麦供给和需求均缺乏弹性,其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值分别为0.461 5、-0.387 2和-0.173 1。2农户福利明显受到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该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农户福利的增加;具体而言,它带给农户的福利变化以生产者福利为主,且其福利变化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基本一致。基于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设计、构建小麦最低收购价价差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明义  
今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早稻1.4元/公斤、中晚稻1.44元/公斤的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从早稻购销情况来看,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出台,对稻谷价格(目前主要反映为收购价格)形成托底效应,也给粮食流通环节带来了较大的政策压力,尤其是主产区的粮食购销企业和农发行。在最低收购价格预案没有启动的情况下,这种政策压力将会直接转化为经营风险压力。主要表现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闫晗  乔均  杜蓉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我国政府针对粮食行业实施的重要政策。基于2008-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法、面板Tobit模型以及变系数模型,聚焦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加工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价格"倒逼"和保障粮食加工业可获得粮食数量变动趋势稳定的方式,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粮食加工业综合技术效率提高;由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对粮食加工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影响为负,中、西地区影响为正。因此,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我国短期内应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取消东部地区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力度;长期而言,我国应全面实现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创新建立粮食生产保险制度和加工粮食专项储备制度等促进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强化相关配套体系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静  曾福生  
粮食最低收购价是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当前"去库降本"和"提质增效"背景下,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价已成为粮食价格体系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但农户行为对政策的响应程度决定了其效能作用的空间。因此本文以湖南省为例,以稻作大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为切入点,通过61村188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研究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的政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稻谷最低收购价格降低时,稻作大户维持既有水稻种植面积的概率高于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概率,即选择"不变"。"不变"的原因是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稻作大户的种粮预期,有利于促使农户保持生产的稳定性。因此,这为政府在水稻品种实行的"价补分离"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青青  胡亚光  
近些年来,国内粮食价格面临下行压力,最低收购价政策效应趋于弱化,不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主要原因在于粮食供需宽松、库存高企、国内外粮价倒挂、供需结构错配、收购主体异质性以及收购行为差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相机抉择的粮食产业政策、加大粮食加工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粮食品种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毛园园  梁顺  
为分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是否具有合理性,以2006年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相关数据为样本,建立超效率DEA模型,得到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合理定价范围为每公斤1.36元2.50元。同时根据超效率DEA模型的超效率值,对"十二五"期间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进行了合理性评价。基于影响小麦最低收购价的6项指标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分别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得出了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合理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