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38)
- 2023(2351)
- 2022(2134)
- 2021(1888)
- 2020(1662)
- 2019(3644)
- 2018(3524)
- 2017(6408)
- 2016(3848)
- 2015(4270)
- 2014(4140)
- 2013(4051)
- 2012(3806)
- 2011(3397)
- 2010(3458)
- 2009(3095)
- 2008(2922)
- 2007(2689)
- 2006(2190)
- 2005(1925)
- 学科
- 济(12801)
- 经济(12793)
- 业(9429)
- 管理(9210)
- 方法(7398)
- 企(7238)
- 企业(7238)
- 数学(6856)
- 数学方法(6806)
- 农(4401)
- 学(4255)
- 农业(2918)
- 业经(2754)
- 财(2586)
- 中国(2580)
- 环境(2349)
- 技术(2336)
- 人事(2319)
- 人事管理(2319)
- 划(2301)
- 贸(2215)
- 贸易(2215)
- 易(2146)
- 稻(2125)
- 地方(1910)
- 制(1855)
- 理论(1848)
- 水产(1802)
- 务(1660)
- 财务(1659)
- 机构
- 大学(56691)
- 学院(56015)
- 研究(21433)
- 农(20655)
- 济(19356)
- 管理(19020)
- 经济(18991)
- 理学(17180)
- 科学(17041)
- 农业(17033)
- 理学院(16930)
- 管理学(16436)
- 管理学院(16346)
- 业大(15570)
- 中国(13780)
- 所(12736)
- 研究所(12119)
- 京(11843)
- 农业大学(11781)
- 中心(9311)
- 江(9279)
- 室(9031)
- 省(8938)
- 业(8816)
- 实验(8592)
- 实验室(8256)
- 重点(7886)
- 技术(7706)
- 科学院(7445)
- 财(7410)
- 基金
- 项目(43738)
- 科学(33045)
- 基金(31478)
- 家(30287)
- 国家(30059)
- 研究(25432)
- 科学基金(24361)
- 省(18985)
- 自然(18023)
- 自然科(17646)
- 自然科学(17640)
- 自然科学基金(17362)
- 基金项目(17177)
- 划(15933)
- 社会(15531)
- 社会科(14808)
- 社会科学(14803)
- 资助(12819)
- 教育(12314)
- 计划(11039)
- 重点(10487)
- 科技(10468)
- 发(9294)
- 创(9273)
- 农(9256)
- 业(9221)
- 科研(9077)
- 部(9018)
- 编号(8957)
- 创新(8728)
共检索到75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华国 程薇 吴晓毅 武淑文
稻褐飞虱保幼激素酯酶活性的测定戴华国程薇吴晓毅武淑文(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DETERMINATIONOFJUVENILEHORMONEESTERASEACTIVITYINTHEBROWNPLAN...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从经 戴华国 武淑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秀婷 张亚楠 李飞 李国清 董双林
克隆了灰飞虱的1个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HBP)基因,命名为LstrJHBP(GenBank登录号:JF728808)。该基因全长1 514 bp,开放阅读框编码289个氨基酸,5'和3'UTR区分别为124和522 bp,预测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599,等电点5.47。综合信号肽预测、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聚类分析结果,推测LstrJHBP是一个细胞质JHBP。qRT-PCR测定表明,LstrJHBP在灰飞虱若虫5个龄期及雌雄成虫均有表达,但4龄若虫期显著高于其他龄期,雌雄成虫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灰飞虱的发育及变态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亦红 韩召军 张小敏 庞超
用水稻敏感品种TN1和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Mudgo ,ASD7和RathuHeenati饲养稻褐飞虱 (Nilaparvatalu gens) ,研究不同品种对褐飞虱体内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飞虱在 3种抗性品种上饲养一代后 ,其酯酶活性与敏感品种上的试虫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然而 ,取食Mudgo和ASD7的雌成虫之间酯酶活性达到显著性差异 ;取食Mudgo和RuthuHeenati的雄成虫酯酶的Km 值分别为取食TN1的 2 78和 2 5 8倍。褐飞虱体内酯酶活性还因其生物型的不同而异。对褐飞虱生物型 1和生物型 2个体酯酶活力分布的测定...
关键词:
褐飞虱 生物型 水稻品种 代谢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俊霞 赵明 张凤英 蒋科技 马春艳 王伟 马凌波
甲基法尼酯(MF)是甲壳类的保幼激素(JH), MF的代谢可能主要由保幼激素酯酶(JHE)催化完成,保幼激素酯酶结合蛋白(JHEBP)能紧密结合JHE,在JHE的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JHEBP对于MF降解通路的探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本研究获得了拟穴青蟹JHEBP基因的cDNA全序列,命名为Sp-JHEBP。Sp-JHEBP序列全长为1647 bp,包含一个89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296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质量33.79 kD,等电点8.63。利用Target P预测Sp-JHEBP定位于线粒体, Mitoprot预测Sp-JHEBP的前31个氨基酸组成的肽段为线粒体定位信号肽。多重序列比对分析发现, Sp-JHEBP的氨基酸序列与多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的一致度最高(67%),其次为黑脉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43%)。系统发育树分析JHEBP与物种分化并不一致,这表明JHEBP随着物种分化,功能上可能也出现了分化。Sp-JHEBP在所检测的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其它组织,其次是鳃、血淋巴、肝胰腺。在幼体发育过程中,Sp-JHEBP在受精卵时期最高,从Z1至Z5期逐渐升高,到Z5期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到C1期。体外处理MF和法尼酸(FA)显示Sp-JHEBP受高浓度MF上调,在0.1~5μmol/L之间随着FA浓度升高Sp-JHEBP表达量升高。综合分析我们认为Sp-JHEBP可能通过降解JHE来参与MF的代谢,该研究结果对青蟹MF降解分子网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华国 姜金林 李元喜 符文俊
采用放射化学法 (RC)与放射免疫法 (RIA)分别测定了被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ostriniae)寄生的亚洲玉米螟 (Ostriniafurnacalis)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结果发现 ,被寄生的卵内 ,保幼激素酯酶活力和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蛹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的动态变化 ,与玉米螟卵内激素变化显著不同。说明早期被寄生的玉米螟卵内进行的是玉米螟赤眼蜂的个体发育 ,而亚洲玉米螟的胚胎发育受到了抑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黄所生 罗善昱 李青
在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生物型和翅型分化个体测定的基础上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并比较属于不同生物型个体的翅型分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稻褐飞虱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可分为 3类 ,分别表现生物型Ⅰ、生物型Ⅱ、孟加拉型的致害力 ,即分别属于生物型Ⅰ、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属于孟加拉型个体的短翅率显著高于生物型Ⅰ、生物型Ⅱ的个体 ,而属于生物型Ⅰ和生物型Ⅱ的个体则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稻褐飞虱 生物型 翅型分化 聚类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华国 宋小玲 吴小毅
稻褐飞虱 Nilaparvata ;ugens Stal 是亚洲水稻产区发生区域最广、对水稻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国内外有关学者对其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作了大量的研究。日本学者末永一曾对其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作过系统研究,但未对精子和卵子的结构作深入细致的观察。迄今为止,有关稻褐飞虱精子结构和功能的报道甚少。鉴于精子对生殖的重要作用,作者对稻褐飞虱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英之 韦燕萍 李孝琼 陈乔 孙荣科 杨朗 黄凤宽 韦素美 刘丕庆 黄大辉 张月雄 李容柏
通过筛选抗源、抗性遗传分析,水稻品系BPHR9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具有高水平广谱抗性,其抗性遗传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抗性基因聚合可以有效地获得高抗广谱的抗虫材料,甚至可以从4~6个抗性基因重组后代中获得1级的高抗材料。同时,利用褐飞虱优异抗源BPHR96,获得一大批抗褐飞虱的创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BPHR96是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BPH抗性资源,抗性基因重组与聚合是培育广谱持久高抗性水稻品种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利用BPHR96与其他抗源进行抗性基因重组和聚合可为水稻育种提供更理想的抗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永跃 黎坚 梁广文1
经过连续 3a的田间系统调查 ,结果表明 :广东省双季晚稻田稻飞虱田间种群消长曲线基本上为双峰型 ,发生盛期从 9月中旬到 10月上中旬 ;近年来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白背飞虱发生数量比率增大 ,在混合种群的发生趋势中起主导作用 ;稻飞虱混合种群与白背飞虱发生年度间表现为每 6a出现 1个高峰。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种群动态 晚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莹莹 吴碧球 陈燕 黄所生 黄凤宽
用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水稻品种TN1、IR26和IR36,探讨茉莉酸甲酯诱导对稻株总酚含量的影响及与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生物型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后TN1、IR26、IR36稻株总酚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TN1、IR26、IR3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的抗性显著提高,由感虫级别上升到抗虫级别。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后TN1、IR26、IR3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的抗性与稻株总酚含量的升高关系密切,但以0.25 mM的诱导浓度增加抗虫性的效果最为明显。诱导后这三个水稻品种受褐飞虱生物型Ⅱ为害后的受害级别、若虫存活率及雌成虫蜜露分泌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加勤 王荫长 尤子平
褐飞虱在扑虱灵连续处理后,雌雄成虫生殖前期的数种代谢酶离体活力都发生了异常改变,导致体内物质代谢紊乱,如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率超过10%的,在雌虫体内有6种;雄虫体内的达10种,其中有4种变化率超过30%.处理后,雌、雄虫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蛋白质量者低于对照;稻株茎部,.对褐飞虱繁殖力有决定作用的酪氨酸、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分别比对照低21.68%,9.62%和3.86%,而甘氨酸比对照高5.52%.
关键词:
扑虱灵 褐飞虱 水稻 代谢紊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凌炎 钟勇 尹文兵 黄凤宽 黄所生 吴壁球 龙丽萍
用4种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越南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毒力。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吡虫啉>叶蝉散;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褐飞虱雌成虫的毒力(LD50值)大小顺序为噻虫嗪>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叶蝉散;浸苗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叶蝉散>吡虫啉;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九龙江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叶蝉散>毒死蜱>噻虫嗪>吡蚜酮>吡虫啉>噻嗪酮。由此可见,目前氟...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虫剂 毒力 生物测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英之 陈乔 孙荣科 杨朗 黄凤宽 黄大辉 韦素美 张月雄 刘丕庆 李容柏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