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9)
2023(9943)
2022(9013)
2021(8584)
2020(7336)
2019(17072)
2018(17118)
2017(32856)
2016(18283)
2015(20547)
2014(20469)
2013(20271)
2012(18413)
2011(16442)
2010(16256)
2009(14796)
2008(14147)
2007(11944)
2006(10161)
2005(8560)
作者
(54542)
(45214)
(45188)
(42737)
(28911)
(22009)
(20305)
(18095)
(17365)
(16178)
(15628)
(15283)
(14397)
(14379)
(14088)
(14073)
(13828)
(13560)
(12961)
(12916)
(11570)
(11142)
(10974)
(10301)
(10213)
(10211)
(10097)
(9872)
(9302)
(9160)
学科
(69991)
经济(69922)
管理(49985)
(47104)
(40047)
企业(40047)
方法(37925)
数学(33514)
数学方法(32987)
(18047)
(17060)
中国(15938)
(15583)
业经(14448)
地方(13509)
理论(12500)
(11560)
农业(11482)
(11194)
贸易(11189)
技术(11163)
环境(11013)
(10848)
(10352)
财务(10286)
财务管理(10269)
(9950)
企业财务(9729)
(9725)
教育(9123)
机构
大学(255432)
学院(254123)
管理(102854)
(92064)
理学(90766)
经济(89953)
理学院(89761)
管理学(87748)
管理学院(87320)
研究(84687)
科学(58553)
中国(58516)
(54300)
(48407)
业大(44903)
(44245)
研究所(41245)
(39389)
农业(38751)
中心(37367)
(35496)
北京(33727)
(32846)
财经(32821)
师范(32433)
(30681)
(29905)
(29231)
技术(28779)
经济学(26182)
基金
项目(186915)
科学(144782)
基金(134272)
研究(129715)
(119963)
国家(119027)
科学基金(100691)
社会(78219)
(75032)
社会科(74039)
社会科学(74019)
基金项目(71977)
自然(69835)
自然科(68221)
自然科学(68204)
自然科学基金(66910)
(63627)
教育(59850)
资助(56632)
编号(52385)
重点(42067)
成果(41387)
(39912)
(39118)
(38899)
计划(37182)
科研(36716)
课题(36237)
创新(36219)
大学(34003)
期刊
(92975)
经济(92975)
研究(67468)
学报(49042)
(43429)
中国(42440)
科学(42243)
管理(36010)
大学(35111)
学学(33419)
农业(31248)
(27631)
教育(26912)
技术(22044)
(16434)
业经(15474)
(15469)
金融(15469)
财经(14673)
经济研究(14595)
科技(14116)
图书(13963)
业大(13858)
(12716)
理论(12586)
技术经济(12412)
(12284)
问题(12126)
林业(12119)
实践(11874)
共检索到346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罗善昱  黄所生  李青  
以稻褐飞虱生物型Ⅱ、盂加拉型、九龙江型的长翅型(M)、短翅型(B)的遗传纯系为试验材料,观察了生物型的亲代翅型对子代的遗传效应以及水稻生育期和虫口密度对翅型遗传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褐飞虱3种生物型子代的翅型表型与亲代的遗传关系密切,但各生物型子代的翅型表型存在差异;在多头饲养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对3种生物型翅型遗传的调节作用较为明显,但这种影响同亲代翅型和褐飞虱所属生物型有关;在单头饲养条件下,稻株生育期对不同生物型翅型分化几乎没有影响,但亲本遗传的制约依然存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黄所生  罗善昱  李青  
在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生物型和翅型分化个体测定的基础上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并比较属于不同生物型个体的翅型分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稻褐飞虱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可分为 3类 ,分别表现生物型Ⅰ、生物型Ⅱ、孟加拉型的致害力 ,即分别属于生物型Ⅰ、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属于孟加拉型个体的短翅率显著高于生物型Ⅰ、生物型Ⅱ的个体 ,而属于生物型Ⅰ和生物型Ⅱ的个体则差异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凤宽  黄所生  韦素美  龙丽萍  
以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为研究对象,探讨苗龄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苗龄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影响较明显,但影响程度有差异。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的抗性,在品种和苗龄、品种和施氮量以及品种、苗龄、施氮量三者间均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但苗龄和施氮量间对褐飞虱孟加拉型的抗性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而对生物型Ⅱ的抗性互作效应不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永林  沈晋良  陈峥  
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三唑磷对褐飞虱的毒力, 并用其亚致死剂量 (约为 L C1 ) 处理褐飞虱三龄若虫, 存活若虫饲养至羽化后按翅型分成单对继续饲养, 观察并记录其繁殖力。结果表明, 三唑磷处理三龄若虫对其存活的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的产卵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如施用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会促使褐飞虱在本地和迁入地猖獗发生。为此, 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凤宽  黄所生  韦素美  
采用AMMI模型分析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感性均存在极显著的环境效应、基因型效应和互作效应。但是,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感性稳定性程度不一样,同一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性稳定性程度也存在差异。抗感褐飞虱生物型Ⅱ的品种中,Rathu Heenati(RHT)的抗虫性最稳定,RP1976-18-6-4-2的抗虫性最不稳定;TN1的感虫性最稳定,国粳4号的感虫性最不稳定。抗感褐飞虱孟加拉型的品种中,Ptb33的抗虫性最稳定,IR56的抗虫性最不稳定;IR26的感虫性最稳定,ASD7的感虫性最不稳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所生  黄凤宽  陈燕  凌炎  龙丽萍  
为探讨淹水胁迫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在抗该生物型水稻品种取食量的影响,采用蜜露量测定法测定经不同淹水胁迫处理后,水稻植株上褐飞虱不同生物型雌成虫个体分泌的蜜露量。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在抗该型品种上取食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以褐飞虱生物型Ⅱ雌成虫在ASD7上的取食量受淹水胁迫影响最大;褐飞虱生物型Ⅱ在IR36、IR42上的取食量及孟加拉型在IR56、RNR3070、OM997-6和ARC5833上的取食量受淹水胁迫影响较大;褐飞虱生物型Ⅱ在OM997-6上的取食量及褐飞虱2种生物型在RP1976-18-6-4-2和ARC5984上的取食量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蓉  潘根  江玲  程遐年  刘裕强  万建民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掘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为抗褐飞虱品种培育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印尼抗褐飞虱籼稻品种‘BP360e’与感虫品种‘02428’分别构建F2∶3和BC2F2∶3分离群体,采用苗期集团法进行抗褐飞虱表型鉴定。利用151对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的多态性标记,选取F2∶3群体中的极端个体进行初连锁分析,构建具有连锁迹象的染色体连锁图谱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检测。再利用BC2F2∶3群体验证F2∶3群体检测到QTL的可靠性。[结果]在第4染色体标记RM16382与INDEL4-5之间,约15.3 c M的区间内检测到1个抗褐飞虱主效QTL,LOD值为14.4,贡献率为56%,将其命名为QBph4。用BC2F2∶3群体重复检测到该QTL。该区间包含已克隆的抗褐飞虱基因Bph3。序列分析表明,QBph4可能为Bph3的一种新的等位基因。[结论]‘BP360e’高抗褐飞虱,其抗性受1对主效QTL控制,该抗性基因的发掘为水稻抗褐飞虱分子机制阐明及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  张开军  洪晓月  
以褐飞虱海南三亚种群为试验材料,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感染Wolbachia品系的长翅雌虫、长翅雄虫、短翅雌虫和短翅雄虫体内Wolbachia的密度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雌虫中Wolbachia的密度一般都高于雄虫,短翅雌虫中Wolbachia的密度要显著高于长翅型雌虫。进一步对虫体头部、胸部、腹部和足4个组织的Wolbachia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其在寄主各个组织中含量分布的差异。4个组织中,由于褐飞虱的生殖组织在腹部,而Wolbachia主要集中于寄主的生殖细胞中,所以腹部的Wolbachia含量最高;在非生殖组织中,同样存在Wolbachia,胸部含量比头部和足的含量都要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学毅  李容柏  韦素美  黄凤宽  罗善昱  李青  
利用5 个不同编号的抗稻褐飞虱纯合普通野生稻与一个感虫品种杂交配制成5 个组合。对其亲本与后代的鉴定结果表明, 普通野生稻抗性由2 对具有重叠作用的隐性抗性基因控制;其抗性基因与普通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没有连锁遗传关系。在后代选育中, 重点宜放在对F2、BC1F2 代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中进行鉴定和回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辉   陈灿   夏秀忠   杨行海   梁树辉   张晓丽   徐志健   农保选   张宗琼   冯锐  
【目的】探究76份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对褐飞虱的抗性与遗传多样性,为优异抗性水稻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临桂、贵港、邕宁、博白、横州、扶绥、玉林和防城港8个居群的76份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褐飞虱鉴定,利用筛选出的62对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Structure ver 2.3.4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并构建聚类图,利用GenAlEx 6.5分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并进行不同类群的分子方差分析。【结果】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褐飞虱抗性鉴定表明,表现为高抗、抗、中抗、中感的材料分别有7、34、31和4份。遗传多样性分析中,76份材料中共检测到66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含10.79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变幅为4~19个,其中稀有等位基因348个,占总数的52.02%,平均每个位点含5.613个;主要等位基因频率变异范围在0.158~0.855,平均为0.37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变异范围为0.260~0.894,平均为0.75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异范围为0.248~0.885,平均值为0.727。8个居群He表现为防城港>邕宁>贵港>博白>扶绥>横县>玉林>临桂,种质褐飞虱抗性与居群纬度和He无显著相关性(P>0.05),居群纬度与居群He的相关系数(r)为-0.822,达显著水平(P<0.05)。遗传结构分析显示,K=3时,供试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8个居群两两之间有85.71%的居群间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基因流分析表明,防城港、博白、邕宁居群之间及贵港与扶绥之间基因交流频繁。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来源主要为个体内与个体间,群组间的变异比例较小。【结论】76份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对褐飞虱表现出较好抗性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新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和优异等位基因,并转育创新抗性新种质,可用于培育多抗优质水稻品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伟  郝树广  王海扣  程遐年  
根据对褐飞虱实验种群的观测数据和一些地区的田间种群生命表资料,结合江淮稻区水稻栽培模式和褐飞虱的发生特点,组建了江淮稻区褐飞虱种群数量动态的模拟模型。经检验,效果较好,对发生高峰期和发生量的预测均符合标准,基本上能反映该地区褐飞虱的发生趋势。灵敏度分析显示,温度是影响褐飞虱种群数量动态的最关键因素,其次为初始迁入虫量、天敌和水稻生育期。提出用后验差方法评价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对褐飞虱各种发生型预测效果的检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褚栋  刘国霞  范仲学  陶云荔  张友军  
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是由具有遗传分化的不同地理种群组成的复合种。本文介绍了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世界各国对烟粉虱核糖体ITS1(rDNAITS1)、线粒体COI(mtDNACOI)基因大量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根据mtDNACOI和rDNAITS1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可分为5组,即亚洲组(Asiagroup)、美洲组(Americagroup)、非洲组(Africagroup)、澳洲组(Australiagroup)、B型/地中海/中东/北非/Ms型组(BiotypeB/Medite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建光  王群  程遐年  
褐飞虱翅发育的组织学研究杜建光王群程遐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HistologicalstudiesonthewingbuddevelopmentofthebrownplanthopperNilaparv...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伟  常洪  廖信军  角田健司  杨章平  关伟军  马月辉  
【目的】探讨蒙古羊系统内部分品种间的遗传分化关系,揭示蒙古羊系统内主要不同生态型地方绵羊品种形成的地理距离隔离机制。【方法】以中国蒙古羊系统内5个地方绵羊品种,湖羊、同羊、小尾寒羊、滩羊和洼地绵羊为研究对象,以多座位电泳法检测5个地方绵羊品种的20个结构基因座(包括Al、Gc、Tf、Cp、Alp、Ary-Es、Lap、Hb-α、Hb-β、Xp、CA、Dia-I、Dia-Ⅱ、MDH、GPI、EsD、α2-M、Cat、Ly和Ke)的变异。【结果】5个绵羊群体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不满足距离隔离模式,绵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关系的远近与其地理分布并未表现出紧密的线性相关。【结论】5个绵羊品种分别起源于不同时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孙祖雄  周君雷  凌炎  蒋显斌  黄芊  龙丽萍  黄凤宽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