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2)
2023(6205)
2022(5249)
2021(4788)
2020(3970)
2019(8608)
2018(8114)
2017(15267)
2016(8369)
2015(8750)
2014(8591)
2013(8271)
2012(7250)
2011(6632)
2010(6395)
2009(6038)
2008(5662)
2007(4877)
2006(4240)
2005(3512)
作者
(27759)
(23193)
(23117)
(21536)
(14769)
(11568)
(10108)
(9103)
(8715)
(8102)
(7947)
(7904)
(7739)
(7364)
(7212)
(7122)
(7076)
(6975)
(6916)
(6613)
(6082)
(5662)
(5416)
(5377)
(5268)
(5106)
(5098)
(5086)
(4785)
(4690)
学科
(30415)
经济(30386)
管理(22639)
(21729)
(16561)
企业(16561)
方法(15408)
数学(12626)
数学方法(12527)
(9495)
(8583)
业经(7552)
(7347)
农业(7072)
中国(6946)
(6913)
贸易(6911)
(6732)
环境(6036)
技术(5519)
地方(5291)
理论(4824)
(4751)
财务(4741)
财务管理(4735)
(4609)
产业(4564)
企业财务(4493)
(4439)
(4340)
机构
学院(121817)
大学(120520)
管理(46147)
(43699)
经济(42873)
研究(42355)
理学(40886)
理学院(40370)
管理学(39506)
管理学院(39317)
(31772)
科学(31688)
中国(29952)
农业(25939)
业大(25934)
(25288)
(22859)
研究所(21648)
中心(19148)
(17931)
农业大学(17659)
(17546)
(15975)
师范(15561)
财经(15311)
北京(15193)
(15095)
(14703)
(14587)
科学院(14295)
基金
项目(92785)
科学(71889)
基金(68645)
(64501)
国家(63994)
研究(56803)
科学基金(53456)
自然(38525)
基金项目(37870)
自然科(37617)
自然科学(37603)
(37508)
社会(37307)
自然科学基金(36976)
社会科(35543)
社会科学(35535)
(31970)
资助(27612)
教育(25132)
重点(21290)
计划(21077)
(20164)
编号(19817)
(19519)
科技(18892)
科研(18876)
(18809)
创新(18301)
(17621)
国家社会(16045)
期刊
(42438)
经济(42438)
学报(30229)
(27659)
研究(25247)
科学(24828)
大学(21080)
学学(20574)
农业(19661)
中国(18766)
管理(14104)
(12174)
(10497)
业大(9567)
业经(8675)
农业大学(8258)
技术(8027)
(7872)
(7459)
经济研究(7221)
科技(7105)
(7067)
金融(7067)
资源(6862)
财经(6617)
(6376)
旅游(6376)
(6376)
商业(6294)
林业(6015)
共检索到159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庆阳  吕东锋  马旭洲  王昂  王武  
在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对稻蟹共作水环境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进行研究。本实验设置了4个处理:单株/穴养蟹田(T1),双株/穴养蟹田(T2),四株/穴养蟹田(T4)和双株/穴不养蟹田(CK)。各处理均设3个平行。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验田的浮游甲壳动物,经鉴定:枝角类有13种、桡足类有5种,共18种,其中4种为优势种。枝角类平均密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分蘖期升至峰值,不养蟹田灌浆期下降至较低水平,养蟹田扬花期下降至较低水平随后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返青期和分蘖期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养蟹田和不养蟹田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桡足类平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袁林  吴惠仙  彭自然  王琼  边佳胤  薛俊增  
2008年阳澄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围网养殖面积从5 400 hm2压缩至2 133 hm2。为了对阳澄湖围网拆除后生态环境的系统评估提供支撑,并为阳澄湖生态环境的跟踪管理及保护提供依据,于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对阳澄湖三组围网内外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比较了围网内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差异性,分析了阳澄湖围网内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组成、生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主要水质指标(透明度、总氮、总磷及叶绿素a)在网围养殖内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优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翠  胡忠军  刘其根  
以浙江省海盐县百步镇6口罗氏沼虾养殖池塘为对象,比较了罗氏沼虾单养与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两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及养殖水化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混养池塘中TN、TP、NO3--N与DO均显著低于单养池塘,而其它水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养殖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22种,其中枝角类13种,占总种类数的59.09%;桡足类9种,占40.91%。混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养池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单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混养池塘。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温和总磷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贤芬  陈受忠  曹文宣  
2002年4月,在汉江中下游从丹江口坝上至其河口沿途设17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浮游甲壳动物10科26属33种,其中桡足类4科10属11种,枝角类6科16属22种。根据各采样点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采用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不同江段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多样性特征,并运用SOM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其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江段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分布呈现出中游高于下游的特征,而物种丰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则是下游高于中游;中游上段的属于密度高但多样性低的群落、中游下段和汉江口属于密度较低但多样性高的群落,下游除汉江口外属于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娟  温周瑞  李庚辰  张敏  
为了探明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测定的太湖的两个典型湖湾的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生物量数据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存在时空差异。在季节变化上,冬春季节氮含量较高,夏秋季节磷含量较高;在空间变化上,由于受到周边污染物质输入的影响,梅梁湾各种形态氮磷营养盐含量显著高于贡湖湾。两个湖湾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19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7种,种属组成基本相同,其中,象鼻溞(Bosmina)是第一优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杰青  史赟荣  欧阳珑玲  茅树杰  王云龙  
为探讨余姚市主要内河(余姚江、临周江、长泠江和湖塘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受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于2018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进行4次调查,分析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鉴定浮游甲壳动物39属67种,其中桡足类35种,枝角类32种,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秋季最低,春、夏、冬季稍高且季节波动变化不大,但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上,春季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长泠江与其他江差异显著。优势种季节更替较为明显,仅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四季共有优势种。溶解氧、水温和浮游植物密度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进玲   朱挺兵   杨德国   胡飞飞  
为了解金沙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对2017-2019年春季和秋季采集自金沙江干流的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甲壳动物31种,其中枝角类11种,桡足类20种。优势种主要为长额象鼻溞(Bosminida longirostr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特异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incongruens)。金沙江干流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97±0.12) ind./L和(0.069±0.011) mg/L。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均为春季高于秋季,中下游高于上游。浮游甲壳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0.75±0.08和0.59±0.07,表明金沙江干流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简单。聚类分析显示,金沙江干流浮游甲壳动物可分为2个类群。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金沙江干流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H、流速和化学需氧量。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干流水域水生态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文志  吴霆  王家军  王柳富  张莹莹  
浮游动物常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示生物,但多集中于湖泊和水库等大型自然水体中。基于放养密度和搭配水生植物不同,中华鳖有不同的池塘养殖模式,而呈现出不同的水生态环境。通过调查鳖-单养、鳖-莲、鳖-生态和鳖-菱4种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水质指标和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了解不同养殖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富营养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鳖-单养模式DO、NH_4~+-N、NO_2~--N、TN、TP、COD、Chl a、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显著高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SD显著低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P0.05),哲水蚤丰度和TLI呈正相关(P>0.05),剑水蚤和浮游甲壳动物丰度与TLI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华鳖池塘养殖模式的开发提供技术指导,而且可以为渔业生产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红  马徐发  熊邦喜  
通过周年4次采样,在南湖5个采样站一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14种,年平均密度为119.7ind./L,平均生物量为1.67mg/L。其中枝角类8种,优势种为短尾秀体Diaphanosomabrachyurum和微型裸腹Moinamicrura;桡足类6种,优势种为近邻剑水蚤Cyclopsvicinusvicinus。浮游甲壳动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生物量由高到低则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水平分布差异明显,密度由高到低为Ⅳ>Ⅲ>Ⅴ>Ⅰ>Ⅱ站;生物量由高到低为Ⅴ>Ⅳ>Ⅲ>Ⅱ>Ⅰ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萍  徐晓群  徐旭丹  周孔霖  骆鑫  陈全震  曾江宁  寿鹿  张德民  
为探究不同营养类型养殖方式对半封闭海湾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5年在象山港的鱼类网箱养殖、牡蛎筏式养殖和海带筏式养殖3种养殖区内外分别进行大、中型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四季研究。结果显示,牡蛎养殖区内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夏、秋季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的优势度下降,冬季优势种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上升;网箱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明显,变化主要为大、中型浮游动物优势种,春、冬季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下降,秋季优势种种类组成变化明显;海带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和优势种变化均不明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强  
经长江口南支与北支水域四次调查,共采集到浮游甲壳动物种类77种。其中,枝角类17属34种,桡足类28属43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学杨   丁东生   崔正国   曲克明   魏玉秋  
沿海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过程至关重要,因为陆地和海洋环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次生生产者和生物泵的主要驱动因素,其群落变化可能会对沿海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综合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对沿海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靖海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21年至2022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该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调查,并应用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优势种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2021―2022年靖海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有显著增加,尤其是在2022年夏季,靖海湾海域受到严重的富营养化污染。2021年浮游动物平均丰度高于2022年,在富营养化最严重的2022年夏季,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降至54.07个/m~3。此外,主坐标分析(PCoA)也显示,2022年夏季浮游动物群落与前3个航次有显著的区别。4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类47种,其中,桡足类是春季最优势的种群,浮游幼虫是夏季最优势的种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和短尾类溞状幼体[Zoealarva(Brachyura)]在4个航次中均为优势种,但在2022年夏季优势度和丰度均出现下降。通过结合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靖海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富营养化,而盐度影响了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化。此外,通过PCoA分析以及对比2021年和2022年的数据发现,台风这类偶发性事件可能也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后续研究靖海湾生态系统以及了解近海海湾浮游动物群落动态的控制因素,有助于科学管理靖海湾生态环境和深入了解海湾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机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蒋书伦  周彦锋  段金荣  丁娜  徐跑  
2014年冬季在嬉子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对物种组成、优势种结构、密度和生物量、群落多样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优势物种与主要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RDA分析。在保护区所处的嬉子湖设置6个调查断面,共18个采样点。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门36属64种,原生动物、轮虫类、桡足类和枝角类物种数占浮游动物物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1.56%、29.69%、10.94%和7.81%。优势种类群为2门5属7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类3种。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变幅为1 755.25~7 023.38 ind/L,平均为3 483.4...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秋志  廖剑宇  伍凯  刘全儒  周云龙  江源  龚玲  
于2010年7月对东江流域主要支流进行调查,共布设79个有效样点,定量鉴定出原生动物和轮虫共计36属,据此研究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种类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运用小型浮游动物辅助评估河流水环境状况可能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多数样点内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呈现种类少、密度小的特征,在样点内相对密度占绝对优势的种类多,但在样点内相对密度和区域频度均占优势的种类少;②顺流而下,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多样性均趋向增大,第一优势种类相对密度趋向降低,优势种类频繁变化,种类组成结构不稳定;③小型浮游动物密度与环境因子关系较为密切,具备成为评估河流水环境状况辅助或备选指标的可能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永坚  李俊伟  罗昭林  颉晓勇  陈素文  朱长波  郭奕惠  
于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流沙湾海区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性的季度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41种、幼体17类,以桡足类居多(29种)。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短尾类幼虫(Brachyuran larva)、长尾幼体(Macruran larva)在四季均有出现,并在3个季度中成为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8.12 ind./m3、13.43 mg/m3。扇贝主养区、鱼类网箱养殖区和珍珠贝养殖区的各季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均低于对照区(非养殖区);大中型浮游动物主要出现在对照区,而在鱼、贝养殖区极少出现。冬季扇贝主养区多样性指数为各区最高,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