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8)
- 2023(11871)
- 2022(10291)
- 2021(9665)
- 2020(8454)
- 2019(19912)
- 2018(19688)
- 2017(37643)
- 2016(20662)
- 2015(23548)
- 2014(23471)
- 2013(23337)
- 2012(21899)
- 2011(19598)
- 2010(19320)
- 2009(17844)
- 2008(17471)
- 2007(15447)
- 2006(13323)
- 2005(11693)
- 学科
- 济(85589)
- 经济(85506)
- 管理(55766)
- 业(53745)
- 企(43202)
- 企业(43202)
- 方法(41449)
- 数学(37107)
- 数学方法(36624)
- 农(23736)
- 财(22137)
- 学(21222)
- 中国(20366)
- 地方(19552)
- 业经(16585)
- 农业(15737)
- 制(14974)
- 贸(14929)
- 贸易(14920)
- 易(14435)
- 务(13628)
- 财务(13585)
- 财务管理(13545)
- 企业财务(12830)
- 和(12595)
- 环境(12521)
- 理论(11969)
- 技术(11585)
- 银(11510)
- 银行(11462)
- 机构
- 大学(291870)
- 学院(291013)
- 济(114106)
- 经济(111680)
- 管理(110821)
- 研究(101174)
- 理学(95771)
- 理学院(94605)
- 管理学(92610)
- 管理学院(92095)
- 中国(75775)
- 科学(67329)
- 京(62268)
- 农(60143)
- 所(53249)
- 财(51352)
- 业大(50883)
- 江(49917)
- 研究所(49053)
- 农业(48351)
- 中心(48314)
- 财经(40823)
- 州(37707)
- 范(37627)
- 北京(37420)
- 师范(37042)
- 经(37020)
- 院(36829)
- 省(35212)
- 经济学(34605)
- 基金
- 项目(204056)
- 科学(158750)
- 基金(147546)
- 研究(140621)
- 家(132203)
- 国家(131162)
- 科学基金(110780)
- 社会(86913)
- 省(82442)
- 社会科(82206)
- 社会科学(82175)
- 基金项目(78469)
- 自然(76060)
- 自然科(74238)
- 自然科学(74210)
- 自然科学基金(72865)
- 划(69255)
- 教育(64980)
- 资助(61570)
- 编号(56031)
- 重点(47111)
- 部(44743)
- 成果(44418)
- 发(44105)
- 创(42027)
- 计划(40926)
- 科研(40636)
- 创新(39483)
- 课题(39354)
- 大学(37089)
- 期刊
- 济(121185)
- 经济(121185)
- 研究(76735)
- 中国(58984)
- 学报(55713)
- 农(53108)
- 科学(47997)
- 财(41505)
- 大学(40511)
- 管理(38950)
- 学学(38431)
- 农业(36557)
- 教育(27000)
- 技术(25876)
- 融(24123)
- 金融(24123)
- 业经(20217)
- 财经(19995)
- 业(19852)
- 经济研究(18830)
- 经(17037)
- 问题(16307)
- 版(16078)
- 资源(15977)
- 业大(14818)
- 统计(14574)
- 图书(14307)
- 技术经济(14008)
- 科技(13476)
- 理论(13274)
共检索到427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淑豪 王硕 刘青 胡露
研究目的:分析稻虾共作地块利用的合理性并探究影响合理性差异的关键因素,以评估其快速发展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的可能影响。研究方法:以Barlowe土地利用决策的自然生态适宜性、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制度可接受性三重框架为指导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湖北省潜江和荆州485个稻虾共作地块转用及利用的合理性及导致其差异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1)样本地块的合理性平均为0.423 2,其中52.4%的地块合理性不足平均值;(2)稻虾共作地块的自然生态适宜性表现最好,技术经济可行性次之,制度可接受性表现不佳;(3)导致地块合理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势和灌排条件等自然生态适宜性,亩均水稻产量等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补贴和虾沟面积占比等制度因素。研究结论:现有稻虾共作土地利用不够合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应以三重框架为指导,充分考虑影响农户地块转用和利用合理性差异的关键自然、经济和制度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康洁 刘旭 尹昌斌 师博扬 易小燕
[目的] 分析比较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种养模式,阐明其运作机制,为推进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优化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访谈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宏、中、微观层面探究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运作机制、主要做法、经验及问题。[结果](1)总结出湖北“虾稻共作”的 3种典型发展模式,分别为“家庭农场”模式、“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全产业链”模式;(2)剖析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发展主要源于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双导”推动、产业链利益共享的建立和各主体要素互补的形成;(3)阐明了政策扶持、品牌创建和宣传、全产业链经营、技术研发与虾稻共作标准、可追溯体系建立是虾稻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与经验。[结论] 针对虾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全省共创虾稻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衔接机制和延伸虾稻产业链条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武建军,杨思全
以模糊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 ,对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等级的模糊划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 ,以陕西榆林地区土地利用为例 ,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模糊等级序列及其隶属度 ,对该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模糊等级评判。研究结果显示 :在土地利用研究中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模糊模式识别 土地利用 合理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淑豪 刘青 张清勇
关注以稻虾共作为代表的稻田综合种养土地利用新型模式,基于在湖北省潜江市和荆州市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投入导向DEA方法,测算和比较了稻虾共作户和水稻单作户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效果。研究发现:与水稻单作相比,稻虾共作能够改善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效果;但调研区一半以上的共作农户仍然延续着传统粗放的生产模式,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过量投入,阻碍了其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果的进一步优化。此外,若忽略环境污染,只考虑经济效果,将导致稻虾共作的土地利用效率被高估45.28%。目前,稻虾共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亟需把环境影响纳入土地利用效率评估中,贯彻"双水双绿"的发展理念,引导农户合理安排各项生产投入,切实优化稻虾共作的生态—经济效果,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淑豪 刘青 张清勇
关注以稻虾共作为代表的稻田综合种养土地利用新型模式,基于在湖北省潜江市和荆州市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投入导向DEA方法,测算和比较了稻虾共作户和水稻单作户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效果。研究发现:与水稻单作相比,稻虾共作能够改善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效果;但调研区一半以上的共作农户仍然延续着传统粗放的生产模式,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过量投入,阻碍了其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果的进一步优化。此外,若忽略环境污染,只考虑经济效果,将导致稻虾共作的土地利用效率被高估45.28%。目前,稻虾共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亟需把环境影响纳入土地利用效率评估中,贯彻"双水双绿"的发展理念,引导农户合理安排各项生产投入,切实优化稻虾共作的生态—经济效果,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晓莉 赵俊三 吴晓伟 张雪岭 张万强
研究目的:分析云南省耕地规划保有量指标下达的合理性。研究方法:耕地规划指标实现指数、耕地压力指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全省129个县中约89个县的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下达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景洪市、晋宁县及思茅区等40个县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下达不够合理,指标实现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全省2009年耕地现状面积与2020年规划指标相比有一定的空间,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对全省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进行适度调整,指标调整应优先在各州市内部进行平衡。研究结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指标下达时应综合考虑各州市、县(市、区)的耕地规划指标实现指数以及耕地压力指数,建议云南省对耕地保有量指标进行局部调整。
关键词:
土地规划 耕地保有量 合理性 云南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山桂 汪应宏 陈晨 魏海霞 王健 毋晓蕾
以广东省为例,利用2007—2012年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因果检验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出让财政激励的内在逻辑。同时,从财务和价值两个维度,对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出让行为的经济合理性进行了判断。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出让具备引资功能,通过土地要素换资本要素的方式能够获取投资的流入;2资本净流入对地方政府税收和商住用地出让金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投资引入将导致地方政府预算内、外财政收入的增长;3工业用地低价出让行为普遍具有财务上的合理性,并非不惜成本的非理性竞争;4工业用地低价出让行为不具备价值上的合理性,价值损失可视为地方政府以土地要素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荆州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思路湖北省荆州市土地局我们编制或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县(市)为单位,以到2010年耕地总量平衡或略有增加为目标,以乡镇规划为重点,以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开发复垦规划、城镇规模控制规划、以及土地整理规划为主要内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朝静 李谷成 高雪
温度、降水及高温热害等气候条件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论文基于2003—2011年湖北农户层面的2 610个样本数据及气象数据,在考察湖北地区水稻生长期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稻单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层模型,重点探讨了温度、降水、极端高温等气候因素对湖北水稻单产的影响,并检验了温度、降水对水稻单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湖北省高温热害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2003—2011年湖北省高温热害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伴随"V"型波动。空间上,高温热害在鄂中和鄂东地区比较严重,鄂西地区和江汉平原则相对更轻。另一方面,气候因素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温度对水稻单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两者间存在显著的倒"U"关系,降水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高温热害对水稻单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机械、劳动等要素投入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单产。因此,加强对湖北省气象因素的预警及预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优化播种期、选择适宜品种等方式对于提高水稻单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高温热害 分层模型 水稻单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朝静 李谷成 高雪
温度、降水及高温热害等气候条件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论文基于2003—2011年湖北农户层面的2 610个样本数据及气象数据,在考察湖北地区水稻生长期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稻单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层模型,重点探讨了温度、降水、极端高温等气候因素对湖北水稻单产的影响,并检验了温度、降水对水稻单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湖北省高温热害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2003—2011年湖北省高温热害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伴随"V"型波动。空间上,高温热害在鄂中和鄂东地区比较严重,鄂西地区和江汉平原则相对更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高温热害 分层模型 水稻单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学兵 汪发元
土地流转价格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公安县和监利县分别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通过实地调研确定二者的土地流转价格,并对比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欠缺地区和发达地区土地流转的价格情况。研究发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地区,其土地流转价格均存在偏离土地流转实际价值现象。为此,必须加强对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强化农业保险对风险防范的作用,引导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庆利 罗芳
在水土流失严重、非农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以及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用地的有效使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复种指数、土地生产率、资金投入产出率和劳动力投入产出率等作为测度土地利用效率的指标,着重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和农户兼业等因素的影响。依据湖北省农村的随机抽样数据,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表明,土地细碎化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在统计意义上不明显;农户兼业对复种指数的作用为正,对资金投入产出率的作用为负,对土地生产率和劳动力投入产出率的作用不显著;传统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此,本文提出必须毫不犹豫地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不动摇;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工业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倍慎 周勇 徐理 聂艳 于雷
研究目的: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评价提供借鉴方法,构建扰动力指数和适应力指数耦合关系的评价模型,研究县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生态时空演化状况。研究方法:集对分析方法、景观指数分析法、RS/GIS。研究结果:2000—2009年潜江市土地生态扰动力指数由0.449上升至0.546,石油天然气产值占规模以上产值比重是首要影响因素;土地生态适应力指数由0.663持续下降至0.337,其中分离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是关键因素;土地生态脆弱性指数由0.380上升至0.617,脆弱性不断升高。研究结论:"十五"、"十一五"计划期间,资源开采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生态环境的压力明显,土地生态的适应力和脆弱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尚武 张友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中国北方缺水问题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将对湖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产生深远影响。该工程所淹没土地利用强度大 ,利用效率高 ,故淹没损失大 ;移民开发、工矿及公共基础设施搬迁用地大 ,移民开发将受到资金和生态环境的制约 ;补偿工程所占用耕地将对湖北省耕地占补平衡造成很大的压力 ,严重影响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及土地利用效益。工程开工对湖北省土地开发利用是弊大于利。建议移民安置以外迁安置为主 ,后靠安置为辅 ,结合库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实行开发性移民政策 ,移民搬迁用房和各项专业设施复建尽量少占耕地 ;库区土地开发应以提高现有耕地质量为主 ,以开垦荒山荒坡为辅 ,考虑从中线工程收益...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土地资源 开发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