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6)
2023(8321)
2022(7000)
2021(6343)
2020(5383)
2019(11756)
2018(11320)
2017(21207)
2016(11993)
2015(12439)
2014(12166)
2013(11796)
2012(10840)
2011(9446)
2010(9048)
2009(8255)
2008(8228)
2007(7252)
2006(5931)
2005(5147)
作者
(38345)
(32332)
(32062)
(30250)
(20355)
(15909)
(14014)
(12698)
(12304)
(11394)
(11333)
(10725)
(10634)
(10417)
(10266)
(9952)
(9825)
(9675)
(9374)
(9276)
(8518)
(7955)
(7696)
(7371)
(7331)
(7265)
(7130)
(7022)
(6754)
(6692)
学科
(39228)
经济(39181)
(33220)
管理(32001)
(26304)
企业(26304)
方法(19465)
数学(17437)
数学方法(17274)
(13076)
(12251)
(12108)
中国(9986)
(9326)
贸易(9325)
(9124)
(8978)
财务(8973)
财务管理(8959)
业经(8849)
企业财务(8617)
农业(8261)
(8045)
技术(7759)
(7032)
银行(6977)
(6580)
金融(6579)
(6540)
环境(6501)
机构
大学(164010)
学院(163678)
(61985)
研究(61168)
经济(60771)
管理(58023)
理学(51404)
理学院(50746)
管理学(49624)
管理学院(49359)
(46907)
科学(44244)
中国(42876)
农业(38203)
业大(36506)
(34336)
(34257)
研究所(32117)
(27497)
中心(27085)
农业大学(25376)
(24073)
财经(22691)
(22342)
(21898)
(20974)
(20927)
(20696)
北京(20438)
科学院(20383)
基金
项目(124066)
科学(95383)
基金(91610)
(87190)
国家(86546)
研究(76125)
科学基金(70921)
自然(51108)
自然科(50025)
自然科学(50001)
自然科学基金(49172)
基金项目(49119)
(48822)
社会(48653)
社会科(46250)
社会科学(46233)
(42873)
资助(36867)
教育(34161)
重点(29288)
计划(28717)
编号(26568)
(26277)
(26262)
科技(26057)
(26024)
科研(25517)
创新(24750)
(24639)
(21983)
期刊
(58706)
经济(58706)
学报(44780)
(41568)
研究(38751)
科学(34451)
大学(31199)
学学(30576)
中国(29868)
农业(28607)
(22324)
管理(18936)
(15777)
业大(14252)
(12884)
金融(12884)
农业大学(12223)
(11529)
财经(11039)
经济研究(10684)
教育(10399)
技术(10087)
业经(9803)
科技(9648)
(9422)
林业(8992)
中国农业(8304)
问题(8147)
自然(7875)
资源(7272)
共检索到224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慧  余端  杭晓宁  马连杰  廖敦秀  卢文才  
【目的】分析稻菜轮作模式下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氮肥减量施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设置氮肥全量施用(T1)、氮肥减施(T2)、氮肥配施有机肥(T3)、不施氮肥(CK)4个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其对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T1处理的细菌群落Chao1指数和Observed指数低于CK处理,T2、T3处理高于CK,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T3处理的细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CK处理,差异不显著。T1、T2、T3处理的真菌Chao1指数和Observed指数均高于CK处理,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低于CK处理,差异不显著。微生物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4个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基本相似,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3处理的真菌群落组成与CK、T1、T2处理有一定的差异。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基本相似,4个处理的细菌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n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T2处理的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最高,T3处理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施氮处理均降低了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真菌群落组成有一定的差异性,真菌优势菌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T1处理增加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T2处理增加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T3处理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最高。T2处理显著降低了大理石雕菌属(Marmoricola)相对丰度,T3处理显著增加腐质霉属(Humicola)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施氮处理均显著降低链格孢属(Alternaria)相对丰度。【结论】在水稻-茎瘤芥轮作模式下,与氮肥全量施用相比,减氮施肥和氮肥配施有机肥均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降低了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大理石雕菌属、腐质霉属、青霉菌属和链格孢属相对丰度的显著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凤芝  王学征  
【目的】研究设施黄瓜连作和轮作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设施黄瓜连作和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连作黄瓜2年和7年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及其均匀度指数均随着黄瓜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黄瓜产量显著下降。而对于15、18和21年3种轮作种植的土壤,尽管其种植年限较长,但其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及均匀度均高于7年黄瓜连作的土壤,而且黄瓜VC含量均高于连作土壤。【结论】设施栽培条件下,轮作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黄瓜产量品质的形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佩佩  武爱莲  王劲松  董二伟  南江宽  白文斌  焦晓燕  
根际土壤微生物在调控土壤根际环境和养分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粱已被广泛用作饲料且耐瘠薄性较强,探明根际微生物对不同养分的生态响应,可为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高粱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高粱/玉米轮作的长期定位大田试验为基础,结合人工温室的盆栽试验,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了NPK、PK、NK、NP、CK(无肥处理) 5种长期不同施肥条件对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的结果一致,PK处理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提高了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糖类和聚合物的利用,降低了对双亲化合物的利用,其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 NK和NP处理对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但NK处理降低了培养后期根际微生物代谢活性; CK处理显著降低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其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低于其他处理,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大田试验中,NPK和NP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和类型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间差异显著;盆栽试验中施氮处理NPK、NK和NP利用碳源能力和类型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施肥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高粱根际微生物对氮、磷、钾胁迫的响应不同,氮胁迫时,微生物活性的增强可能是高粱耐氮的原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陆贻通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连年实施,暴露出了竹林退化、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为研究不同施肥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雷竹主产区布置了6个肥料试验处理,即猪栏肥+化肥(处理1)、菜籽饼+化肥(处理2)、1/2猪栏肥+1/2化肥(处理3)、纯化肥(处理4)、2/3纯化肥(处理5)和1/2纯化肥(处理6)。各处理肥料用量按氮素总投入量设定,6个处理氮素总投入量比例为2.0∶2.0∶1.0∶2.0∶1.5∶1.0。试验从2005年5月开始,2005年12月冬季覆盖前采样分析了土壤的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混合(处理1,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绾彤  孟彤  齐彬  张威  张兆荣  林冬梅  林占熺  刘艳玲  
对6个菌草品种种植前后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进行检测,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不同品种菌草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种植菌草的对照组(P<0.01),酸性磷酸酶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与速效氮、速效磷、全氮和有机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蔗糖酶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1).种植不同品种菌草后,巨菌草、象草、热研4号王草、桂闽引象草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指数AC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桂牧1号真菌多样性指数CHA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中多数细菌和真菌优势菌属均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之,种植菌草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庄岩  吴凤芝  杨阳  尚庆茂  
【目的】研究轮套作对黄瓜各个时期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黄瓜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方法。【结果】轮作处理中,小麦和大豆轮作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各指数(P<0.05),其黄瓜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与对照相比,毛葱套作处理显著提高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各指数,其黄瓜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结论】小麦、大豆轮作和毛葱套作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黄瓜产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章家恩  许荣宝  全国明  徐华勤  秦钟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李勇  冉炜  张瑞福  沈标  沈其荣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系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找到合适的施肥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培育高产土壤微生物区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金坛市的长期肥料试验点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氮、磷、钾化肥(NPK),3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替代3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1),6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替代5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2),1 800 Kg·hm~(-2)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替代5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OI1),3 600 Kg·hm~(-2)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替代7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栋宇  靳辉勇  屠乃美  彭阳平  唐圣兵  胡辉  杨波  
【目的】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区试验,试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CK,单施化肥; T1处理,饼肥与化肥配施; T2处理,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 T3处理,油菜种植翻压替代部分化肥; T4处理,草木灰与化肥配施。【结果】不同施肥措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值高低依次为T3> T2> T4> T1> CK;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一性指数,与单施化肥相比提高了85%~310%;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代谢特征产生了差异,油菜种植翻压和施用草木灰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提高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论】有机无机配施有助于提高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泽斌  高熹  王定斌  郭丽红  王定康  徐胜光  
为研究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烤烟品种云烟87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处理,以及3个生物炭施用量递增处理的根际土壤ITS2区和16S r DNA-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对下机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了各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OTU丰度、分布、α多样性、群落种类组成及丰度信息,并对群落组成及丰度分别进行了PCA聚类分析及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50150 g/棵的施用范围内,增加生物炭的施用量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均匀程度,真菌则相反;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春梅   王文斌   薛欣欣   张永发   任常琦   罗雪华   吴晓霜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橡胶林下间作模式优化和间作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Biolog-Eco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特征,分析不同间作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在培养216 h时达到稳定,不同处理的平均吸光值AWCD大小依次为橡胶/王草间作>橡胶/咖啡间作>橡胶/益智间作>纯林胶园。间作模式不仅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还增强了碳源代谢活性,橡胶/王草间作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酚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的代谢能力较强,橡胶/咖啡间作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的代谢能力较强。主成分分析表明,间作胶园与纯林胶园之间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差异显著,橡胶/王草与橡胶/咖啡、橡胶/益智间作之间差异显著,橡胶/咖啡与橡胶/益智间作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间作模式提高了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各处理之间AWCD值和McIntosh指数差异显著,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土壤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是影响胶园土壤碳源代谢差异的主要因子。【结论】橡胶林下间作王草、益智和咖啡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碳源利用,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洪震  王丽宏  尤金成  肖小平  杨光立  胡跃高  曾昭海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及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明确施肥制度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土壤熏蒸和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宁乡不施肥处理、施用化肥、常规施肥、秸秆还田、30%有机肥+化肥和60%有机肥+化肥6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磷脂脂肪酸。【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化肥、秸秆还田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总磷脂脂肪酸的量。长期施用化肥后,群落中含有iC15:0的微生物明显增多,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后,群落中含iC15:0微生物明显减少,而含aC15:0微生物则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蕾  徐梦  王凌  茹淑华  孙世友  郜静  李玭  张国印  马俊贤  
基于豆科作物养分减投的轮作模式有助于在保障高产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了探讨引入豆科蔬菜的轮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集定位试验3种轮作模式:西红柿-甜瓜、豆角-甜瓜、西红柿-豆角土壤样品,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并结合土壤性质等环境因子探讨影响设施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引入豆角的轮作模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α-多样性,其中豆角-甜瓜模式显著降低了细菌Pielou指数,西红柿-豆角模式显著降低了真菌Chao指数。西红柿-豆角模式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中己科河菌门及真菌中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是另2种轮作模式的2.3,4.1~4.8倍。在科水平上,西红柿-豆角模式显著增加了细菌亚硝化单胞菌科、Rokubacteriales、 S085及真菌小不整球壳科、虫草菌科和丛赤壳科的相对丰度;豆角-甜瓜显著促进了细菌甾体杆菌科的生长;而西红柿-甜瓜显著提高了细菌Roseiflexaceae和生丝单胞菌科的相对丰度。CCA分析表明,地上部作物种类、pH值和NO~-_3-N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并且土壤细菌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响应比真菌敏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茄科-葫芦科轮作,引入豆科作物的轮作模式显著降低了细菌的均匀度和真菌的丰富度,并且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及结构,而且细菌对轮作模式改变的响应比真菌敏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伟  周波  束怀瑞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平邑甜茶根系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为果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添加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分析不同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均可增加细吸收根量、细吸收根面积、土壤和根际可培养微生物量,提高土壤FDA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二者联合施用效果最佳。生物炭处理对细吸收根面积的改善效果优于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效果则不如生物有机肥处理;10%生物肥+6%生物炭、10%生物肥+3%生物炭处理细吸收根面积分别是CK的6.6和10倍,10%生物肥处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鲍佳书  汤玉洁  刘俊萍  彭方仁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特征,旨在为维护薄壳山桃人工林土壤健康和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awnee’‘Jinhua’‘Mahan’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1)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在真菌上。其中不同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而‘Jinhua’的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Pawnee’。真菌多样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均表现为‘Jinhua’显著低于‘Mahan’和‘Pawnee’。2)NMDS分析结果表明,在根际样本中‘Jinhua’品种的薄壳山核桃土壤真菌及细菌的群落结构与其他两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3个品种的薄壳山核桃非根际样本中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则相对相似。门水平上,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土壤细菌主要由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组成,土壤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组成,其中担子菌门在‘Mahan’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的丰度明显高于‘Pawnee’和‘Jinhua’;科水平上,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norank_o__Gaiellales和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且norank_o__Gaiellales和黄色杆菌科在‘Pawnee’非根际土壤丰度明显高于‘Jinhua’和‘Mahan’。真菌的优势菌群为革菌科Thelephoraceae和盘菌科Pezizaceae,其中盘菌科在‘Jinhua’根际土壤的丰度明显高于‘Pawnee’和‘Mahan’。【结论】薄壳山核桃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因品种而存在差异,而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受品种的影响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