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0)
- 2023(9666)
- 2022(7409)
- 2021(6450)
- 2020(5243)
- 2019(11332)
- 2018(11021)
- 2017(20240)
- 2016(11558)
- 2015(12547)
- 2014(12257)
- 2013(11674)
- 2012(10339)
- 2011(9041)
- 2010(8851)
- 2009(8066)
- 2008(7868)
- 2007(7055)
- 2006(6212)
- 2005(5444)
- 学科
- 济(43255)
- 经济(43210)
- 管理(30553)
- 业(30282)
- 企(22612)
- 企业(22612)
- 方法(17386)
- 数学(15362)
- 数学方法(15245)
- 农(15235)
- 中国(13692)
- 业经(11859)
- 学(10739)
- 农业(10572)
- 财(10440)
- 贸(9036)
- 贸易(9034)
- 易(8810)
- 地方(8571)
- 制(7815)
- 产业(7469)
- 技术(7379)
- 环境(7370)
- 发(7267)
- 银(6533)
- 银行(6482)
- 务(6317)
- 财务(6302)
- 财务管理(6294)
- 划(6177)
- 机构
- 学院(162190)
- 大学(161899)
- 济(63393)
- 经济(62225)
- 研究(59871)
- 管理(57844)
- 理学(50772)
- 理学院(50159)
- 管理学(49105)
- 管理学院(48860)
- 农(42996)
- 中国(42344)
- 科学(41474)
- 农业(34753)
- 京(34320)
- 业大(33922)
- 所(32422)
- 研究所(30287)
- 财(26603)
- 中心(26297)
- 江(24483)
- 农业大学(23213)
- 财经(21788)
- 院(21165)
- 省(20747)
- 北京(20709)
- 范(20175)
- 经(20006)
- 科学院(19913)
- 师范(19786)
- 基金
- 项目(119795)
- 科学(92813)
- 基金(87258)
- 家(81322)
- 国家(80688)
- 研究(77899)
- 科学基金(66871)
- 社会(50561)
- 社会科(47986)
- 社会科学(47971)
- 省(47628)
- 基金项目(46692)
- 自然(45837)
- 自然科(44826)
- 自然科学(44804)
- 自然科学基金(44038)
- 划(41012)
- 教育(35164)
- 资助(33663)
- 编号(29095)
- 重点(28143)
- 发(26322)
- 计划(25616)
- 创(25164)
- 部(25024)
- 创新(23696)
- 科研(23576)
- 科技(23006)
- 业(22924)
- 国家社会(21997)
共检索到229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法伟 姜春霞 陈家宙
采用室内模拟覆盖和好气培养的方式,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稻草覆盖对红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在不同水分和不同施氮条件下,20和30℃时稻草覆盖均使土壤中氮素净矿化量减少;40℃时短期覆盖使土壤中氮素净矿化量低于不覆盖,长期覆盖后土壤中氮素净矿化量大于不覆盖。随着温度的升高,覆盖处理氮素净矿化量与不覆盖差异减小甚至消失。土壤含水量升高,覆盖处理土壤中氮素净矿化量较不覆盖更低。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减少了土壤中无机态氮含量,减缓了土壤有机态氮向无机态氮的转化速率,从而减少了水土流失造成的养分损失,但在作物生长旺盛期,稻草覆盖应与氮肥配合使用,以满足作物需求。
关键词:
红壤 稻草覆盖 氮素矿化 硝态氮 铵态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娟 陈永忠 王瑞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杨杨
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覆草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覆草处理,重复3次.处理-1。对各处理进行土样采集和生长量调查,土壤取样采用多点取样法,生长量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林地覆草后土壤理化性状均优于对照,而且随着覆草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显著,处理D(覆草7.5 t.hm-2)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覆草可显著提高0~20 cm的土壤水分含量,处理C(覆草6.0 t.hm-2)和处理D可显著提高20~40 cm的土壤水分含量。不管是覆盖地还是对照,土壤含水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真真 刘秀梅 仲金凤 蓝贤瑾 侯红乾 冀建华 冯兆滨 刘益仁
【目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与土壤养分释放、土壤质量保持以及温室效应密切相关。揭示稻田生态系统在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固存与矿化特征,旨在正确评价施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3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对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碳累积及矿化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选取其中5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施氮磷钾化肥处理(NPK),施70%化肥+30%有机肥处理(70F+30M),施50%化肥+50%有机肥处理(50F+50M),施30%化肥+70%有机肥处理(30F+70M),于2017年早稻种植前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测定土壤碳矿化释放CO2-C量和速率等,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和周转速率常数等。【结果】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NPK处理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K,较CK提高了27.32%。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70F+30M、50F+50M和30F+70M)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NPK处理(P30F+70M>70F+30M>NPK>CK,随后下降,11 d之后趋于稳定,稳定后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大小排序为:30F+70M>50F+50M>70F+30M>NPK≈CK。在整个培养期,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培养时间呈对数曲线关系。培养35 d结束后,NPK处理较CK未能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P>0.05),70F+30M、50F+50M和30F+70M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分别较NPK提高了50.99%、70.85%和86.39%。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累积矿化量占有机碳总量的比率)变化范围为3%—4%,30F+70M处理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常数(k)与土壤有机碳及投入碳量均未呈现显著性相关性。【结论】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有效提高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及促进有机碳的积累,并未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率,有利于红壤性水稻土的养分供应及固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照全 尹力初 周卫军 张杨珠 谢建明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红壤稻田系统不同轮作制度、施肥条件、地下水位状况对晚稻田间杂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轮作制度下,稻稻冬绿肥的稻田系统中杂草密度最大,为409.8株/m2;在不同施肥处理中,以单施化肥处理的稻田系统中杂草密度最大,为513.7株/m2;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低水位更有利于杂草的生长,杂草密度达到376.6株/m2。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杂草种群组成存在差异,以施肥措施对杂草种群组成影响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聂军 郑圣先 杨曾平 廖育林 谢坚
【目的】研究化肥与猪粪和稻草长期配合施用对红壤性水稻土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利用1981年建立在湖南省望城县黄金乡第四纪红土发育红壤性水稻土(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上的肥力定位试验,对化学氮、磷和钾肥料及其与猪粪和稻草长期配合施用的7个处理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评价。【结果】猪粪、稻草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土粒密度,提高孔隙度,猪粪和稻草的效果基本相似。与化肥处理相比,施用猪粪和稻草显著地促进了5—0.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和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猪粪和稻草与化肥配施处理耕层土壤持水量也显著高于化肥处理。【结论】猪粪和稻草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土粒密度,提高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廖育林 郑圣先 聂军 鲁艳红 谢坚 杨曾平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氮(N)、磷(P)、钾(K)化肥和稻草(RS)对中国亚热带地区红壤水稻土肥力变化的趋势和水稻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影响。【方法】利用1981年建立在湖南省望城县黄金乡第四纪红土红壤发育的水稻土(分类为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上的定位试验田,对氮、磷和钾化肥及其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的5个处理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氮、磷和钾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能维持和提高红壤水稻土的生产力和土壤肥力;水稻获得了持续高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可矿化氮量均增加,速效磷和速效氮比试前土壤增加。长期施用氮、磷肥而不施钾肥的NP处理水稻产量、土壤氮、钾逐年降低,稻田系统生产力的可持续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巧佳 蓝天琼 郑顺林 刘金亮 袁继超
为川芎的轻简高效栽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裂区试验设计,田间控制性小区试验研究了免耕和稻草覆盖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肥力指标以及川芎产量和阿魏酸、总生物碱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稻草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这些肥力因素随稻草覆盖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等量稻草覆盖时,切碎覆盖的显著高于整草覆盖的;免耕与旋耕相比有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趋势,但可提高块茎膨大期土壤的有效磷含量。②适宜的稻草覆盖还田能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以切碎覆盖还田的增产幅度最大;免耕与旋耕的川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免耕因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提高川芎生...
关键词:
川芎 免耕 稻草覆盖 土壤肥力 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晓珍 艾天成 张文钊 陈春兰 魏文学
供试土壤采自桃源站红壤旱地稻草覆盖定位试验,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T-RFLP)分子技术研究不同稻草覆盖量对土壤中含phzF基因的荧光假单胞菌种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处理相比,低量稻草覆盖(LRS)对phzF基因组成的影响较小,而中量和高量稻草覆盖(MRS和HRS)显著改变了phzF基因T-RFs的相对丰度,使含phzF基因的优势荧光假单胞菌种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RDA分析表明,在稻草覆盖条件下土壤速效钾含量是影响phzF基因组成结构的主导因子。每公顷覆盖10000 kg稻草是有利于土壤荧光假单胞菌形成良好结构的稻草用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稻草覆盖对土壤抗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蓝天琼 范巧佳 郑顺林 刘金亮 袁继超
为了为川芎简化节本高效栽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免耕和稻草覆盖栽培对川芎第2年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及纤维素酶、尿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标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在川芎不同生育阶段有差异,并受土壤耕作方式、稻草覆盖数量和方式的影响;川芎二次茎叶发生期和块茎膨大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在免耕明显高于旋耕,免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川芎各时期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但会降低二次茎叶发生期和块茎膨大期过氧化氢酶活性;稻草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川芎各时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和纤维素酶、尿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艳松 李晓燕 戴兴武 李圣元 钟权
研究了稻草不同覆盖量以及地膜覆盖对烟株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均能有效的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烤烟的经济性状;稻草覆盖栽培对烟株生长的促进作用虽不及地膜覆盖处理明显,但对提高烟叶均价及品质方面效果显著;在稻草覆盖量3000~7500 kg.hm-2范围内,其产量、品质和产值与其用量呈正相关。
关键词:
烤烟 稻草覆盖 地膜覆盖 生长发育 品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荣玮 张建军 陈宝强 王雅琼 孙若修 冯换成 茹豪
为了研究覆盖措施在干旱陡坡造林中对土壤水分蒸发量、土壤含水量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并筛选出效果最佳的覆盖措施,在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布设试验,分析了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3种覆盖措施对土壤蒸发量、含水量、密度和孔隙度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初期连续蒸发20 d后,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处理的栽植穴土壤累积水分蒸发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1.50、5.64、20.96 mm。不同覆盖处理的栽植穴土壤含水量,4—6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6—8月增加量:土中覆草>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对照;8—10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生长季结束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婷婷 程春颖 杨帆 张亮 徐国前 李茹一 王江林 张立霞 梁泽炫 周建华
为缓解清耕的弊端以及解决葡萄冬剪枝条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问题,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葡萄园中生草与枝条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草和枝条覆盖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孔隙度,提高了水分含量,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并促进了土壤结构的形成;2)在覆盖措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增加;3)生草与枝条覆盖使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微生物结构也得到改善;4)养分的增加会驱动微生物丰度以及群落结构的改变;5)生草与枝条覆盖激发了不同粒径团聚体之间的形成及转化。综上,生草和枝条等有机覆盖措施对于葡萄园的土壤健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葡萄园 生草覆盖 枝条覆盖 土壤微生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兆猛 杨莹莹 黄丽 陈家宙 蔡崇法
以鄂南侵蚀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花生-小麦轮作模式,在侵蚀小区实施结构改良剂(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稻草覆盖、带状牧草及其组合措施,研究其对红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4.00、2.00~4.00、1.00~2.00、0.50~1.000、.25~0.50 mm)、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极显著地提高红壤1.00~2.00和2.00~4.00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且花生季后土壤速效K的含量明显提高,而小麦季后红壤的有机质和速效K含量都有提高,但提高幅度各有不同。PAM以及PAM和带状牧草组合措施能较好地提高0.50~1.00 mm水稳性团聚体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玲 朱捍华 苏以荣 肖和艾 黄道友 吴金水
【目的】探讨稻草还田和易地还土对红壤丘陵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以红壤丘陵区长期定位点坡旱地和水旱轮作地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稻草配施氮磷肥(S+NP),对试验6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初始值相比,坡旱地NPK和S+NP处理在前4年内土壤有机碳(SOC)明显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14.6%和36.2%,此后波动较小;微生物量碳(MBC)总体保持增加趋势,NPK和S+NP处理显著高于CK,平均增幅分别为16.1%和33.5%;溶解有机碳(DOC)保持逐年增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旱轮作地各处理土壤有机碳6年内基本保持稳定,但N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爱霞 孙敏 高志强 王培如 薛建福 薛玲珠 雷妙妙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降水少且分配不均、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探索旱地小麦覆盖保水和氮肥施用的最佳技术途径。【方法】于2010—2013年在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岭村开展试验,主区为覆盖方式,设夏闲期深翻后覆盖与不覆盖2个水平,副区为施氮量,设低(纯氮75 kg·hm(-2))、中(纯氮150 kg·hm(-2))、高(纯氮225 kg·hm(-2))3个水平,明确年际间夏闲期深翻覆盖配施氮肥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植株氮素利用、产量的影响。【结果】各生育时期土壤水分、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