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4)
- 2023(6347)
- 2022(5276)
- 2021(4758)
- 2020(3982)
- 2019(8821)
- 2018(8484)
- 2017(15954)
- 2016(8972)
- 2015(9190)
- 2014(8838)
- 2013(8623)
- 2012(7967)
- 2011(7134)
- 2010(6737)
- 2009(6190)
- 2008(6027)
- 2007(5128)
- 2006(4315)
- 2005(3652)
- 学科
- 济(33115)
- 经济(33083)
- 业(23868)
- 管理(23224)
- 企(18605)
- 企业(18605)
- 方法(16315)
- 数学(14915)
- 数学方法(14814)
- 学(10350)
- 农(9856)
- 财(9589)
- 中国(7955)
- 贸(7758)
- 贸易(7757)
- 易(7585)
- 业经(7299)
- 农业(6686)
- 产业(6599)
- 制(6585)
- 务(6192)
- 财务(6187)
- 财务管理(6179)
- 企业财务(5940)
- 结构(5816)
- 地方(5592)
- 技术(5536)
- 环境(5440)
- 体(5002)
- 银(4772)
- 机构
- 大学(127515)
- 学院(127221)
- 济(49799)
- 经济(49049)
- 研究(48411)
- 管理(45441)
- 理学(40916)
- 理学院(40383)
- 管理学(39511)
- 管理学院(39318)
- 农(38814)
- 科学(35758)
- 中国(33342)
- 农业(31736)
- 业大(30141)
- 所(27471)
- 京(26652)
- 研究所(26056)
- 农业大学(21270)
- 中心(20628)
- 财(20170)
- 江(17963)
- 省(17456)
- 院(17197)
- 室(17193)
- 财经(17134)
- 业(16971)
- 科学院(16833)
- 实验(16418)
- 北京(15879)
- 基金
- 项目(98972)
- 科学(76048)
- 基金(73359)
- 家(70386)
- 国家(69891)
- 研究(58756)
- 科学基金(57142)
- 自然(41584)
- 自然科(40655)
- 自然科学(40638)
- 自然科学基金(39971)
- 基金项目(39728)
- 省(39108)
- 社会(38231)
- 社会科(36402)
- 社会科学(36392)
- 划(34256)
- 资助(29298)
- 教育(25928)
- 重点(23508)
- 计划(23429)
- 科技(21820)
- 发(21123)
- 创(20971)
- 部(20882)
- 科研(20419)
- 创新(19829)
- 业(19789)
- 编号(19642)
- 农(18108)
共检索到166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罗熳丽 段均华 姚恒 卢昌泰 肖玖金 张健
【目的】研究稻草不同还田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在5 m×5 m的样方内,以未进行稻草还田的处理为对照(ck),采用手拣法和干、湿漏斗分离法,调查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稻草还田后5个月,不同还田量[0.8(T_(20))、 0.4(T_(10))、 0.2(T_5)和0 kg·m~(-2)(ck)]处理下耕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1 194只,隶属于3门11纲19目44科,平均密度4.45×10~5只·m~(-2);稻草还田处理后的样地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明显增加(PT_(10)(30)>T_5(28)>ck(17)。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明显,土壤动物密度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稻草还田2个月后T_(20)处理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最高,稻草还田后5个月T_(10)处理优势度指数最高。【结论】农业生产上稻草切碎后覆盖还田宜选择0.8kg·m~(-2)还田量。图3表2参2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杨学云 张夫道 古巧珍 孙本华 马路军
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手捡法和Cobb过筛法,对陕西黄土区6种长期施肥,即对照组(不施肥,CK)、撂荒(不施肥、不耕种,用ABAND.表示)、施氮磷钾(NPK)、施氮磷钾+秸秆(SNPK)、施氮磷钾+有机肥(MNPK)和施1.5倍(氮磷钾+有机肥)(1.5MNPK)与农田土壤动物群落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两年4次共采集72个定点土壤样品,获农田土壤动物标本5495只,隶属6门11纲22目61科2亚科35属。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差异性显著(F=2.24,P<0.007)。土壤动物数量变化与长期施肥导致土壤性质的变化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SNPK、NPK、MN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波 肖玖金 周泓杨 张健
为了解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引种栽培对当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4年10月,以毗邻乡土竹类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和农耕地为对照,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收集到土壤动物3 477只,隶属于3门9纲24目;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排序为雷竹(3.47×10~5只·m~(-2))>慈竹(9.65×10~4只·m~(-2))>农耕地(4.58×10~4只·m~(-2)),类群数为慈竹(30个)>雷竹(28个)>农耕地(15个),其中,各样地间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差异显著(P<0.05)。密度-类群指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翟云霞 臧建成 苏成
为了解西藏林芝市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于2014年5-10月对西藏林芝市巴宜区青稞田、玉米田、油菜田及草地采用直径10 cm×10 cm土钻五点取样法,采用改良的Tullgren漏斗分离和收集土壤动物。共捕获土壤动物872只,隶属于4门12纲30目,共计50种,其中节肢动物构成了西藏林芝农田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占总体个数的85.68%;其次是线虫动物门,占总体个数的9.51%。Simpson优势度指数D(油菜)>D(草地)>D(青稞)>D(玉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东 红梅 刘鹏飞 美丽 赵乌英嘎 赵巴音那木拉 李志新
为了解有机肥施用对耕作黑土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16年6—9月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种植基地进行定点试验,研究有机肥不同施用量0 (OM1)、15 000 (OM2)、30 000 (OM3)和45 000 kg/hm~2(OM4)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 628只,隶属于46个类群。结果表明:隐翅甲科、正蚓科和象甲科幼虫等类群对有机肥施用变化适应性最高。OM4处理显著提高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P0.05)。OM1处理下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OM3处理提高丰富度指数,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机肥处理后大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并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表聚性增强。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以腐食性为主,并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其个体数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线蚓科、隐翅甲科、长足虻科幼虫和金龟甲科幼虫等土壤动物个体数及类群数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可以作为考察东北黑土区农田有机肥施加效应与缓解黑土地退化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有机肥 群落 黑土 功能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朝晖 华春 虞蔚岩 宋东杰 蔡垚 吴向华 任源浩
2009年3月~2010年4月采用干漏斗法和手捡法对南京方山生态公园针阔混交林、茶园、农田等3种典型人工植被生境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进行初步调查。共采得土壤动物样本3 164个,27个类群隶属于5门12纲23目。结果表明:近孔寡毛目(Plesiopora)、弹尾纲(Collembola)和蜱螨目(Acarina)为常年优势类群;双翅目(Diptera)、同翅目(Hom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等足目(Isopoda)、后孔寡毛目(Opisthopora)和鞘翅目(Coleoptera)则为常年常见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量的季节消长规律分别是夏季>冬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忍 伍佳 吕广动 隆斌庆 杨飞翔 周晶 陈慧娜 黄璜
【目的】为探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与稻田养鸭耦合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设置5种处理方式:"稻草炭化还田+养鸭"(CD),"稻草直接还田+养鸭"(ZD),"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稻草不还田+养鸭"(BD)和"稻草不还田不养鸭"(BR)。通过测定水稻生物量、产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值,研究稻草还田+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CD)能显著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生物量,稻草还田+稻田养鸭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短期内(1年)能使水稻增产10%以上。稻草还田+稻田养鸭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73%~41.28%和15.06%~21.47%。CD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0.15%、13.73%、10.25%,CD还能有效缓解土壤pH值降低。【结论】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处理(CD)为最佳组合处理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萍 徐演鹏 谭飞 杨忠岐 林英华
【目的】分析外源性碳、氮干扰下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和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外源性碳、氮转化与土壤动物相互作用。【方法】2011年5—9月,采用手拣法、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对吉林黑土区不同外源碳、氮干扰处理小区,即0.5倍、1.0倍、1.5倍和2.0倍(C0.5、C1.0、C2.0、N0.5、N1.0、N1.5、N2.0)和对照小区(不施肥,CK)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土壤主要性质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时段,共收集到农田土壤节肢动物70 485头(未知111头),隶属8纲20目3亚目87科(总科)。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晏毓晨 颜亨梅 王常玖 袁金荣 林仲桂 朱雅安
2001—2002年间,对湖南祁东县的桃树林(样点A)、马尾松林(样点B)和廖家镇的芦竹林(样点C)的土壤动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了该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三类林地中,蜱螨类和线虫类是优势类群,密度—类群指数(DG)为A>C>B,但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为C>A>B,相似性指数分析A与C之间的相似性最近,从土壤剖面分析来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且表层>上层>中层>下层。土壤动物季节变化是夏季低于冬季。以冬季土壤动物数量最高。甲螨类和矛线虫类是紫色页岩土基形成的主要"拓荒者"。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石灰岩 林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黄庆海 刘骅 彭畅 朱平 张树清 张夫道
【目的】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选取撂荒、耕作10年、50年与100年的吉林黑土、新疆灰漠土和撂荒、耕作20年与100年江西红壤及其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的撂荒、CK、N、NP、NK、NPK、MNPK和1.5MNPK处理,研究长期耕作、定位施肥与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关系。【方法】采用改良干漏斗(Modified Tullgren)法分离土壤0-20cm的土壤动物。【结果】共采集农田土壤动物26571只,其中大型土壤动物1632只、中小型土壤动物24939只,隶属4门5纲26目。弹尾目、膜翅目、蜱螨目为农田土壤动物中的优势类群。Kruskal-Wallis方差分析显示,长期耕作条件下不同土壤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燕 王强 靳亚丽 由文辉
为了解崇明瀛东村度假别墅区人工草丛土壤动物群落状况,于2011年6月~2012年4月,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以瀛东村外附近的自然草丛为对照,对度假别墅区内人工草丛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四季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瀛东村度假别墅区内人工草丛土壤动物分属4门10纲15目,其中优势类群为线虫纲、轮虫纲、涡虫纲,常见类群有寡毛纲、蜱螨目、弹尾目、双翅目幼虫,稀有类群有16类;(2)瀛东村度假别墅区人工草丛中大部分土壤动物集中于表土层(0~5cm),其垂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同时,各季节的表聚性也有所不同;(3)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四季变化中,密度-类群指数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景 顾明华 徐世宏 杨为芳 江立庚
【目的】探讨稻草还田免耕对稻田土壤剖面氮、磷和钾的影响。【方法】对连续2年和7年结合稻草还田常耕抛秧和免耕抛秧试验的水稻土剖面氮、磷、钾进行了研究。【结果】免耕表层0—4(5)cm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稻草还田免耕0—4(5)cm土壤的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稻草还田常耕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普通常耕土壤。免耕5—20 cm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低于常耕土壤。普通免耕Aa层(耕作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常耕土壤。免耕的Ap层(犁底层)、W层(潴育层)和C层(母质层)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耕土壤。【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协调土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美丽 红梅 赵巴音那木拉 德海山 霍利霞 刘鹏飞
【目的】 了解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影响,进而从土壤动物角度解读全球变化对荒漠草原的生态效应。【方法】2014年植物生长季,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自然降雨状态)、减雨(R)、增雨(W)、施氮(N)、减雨施氮(R+N)和增雨施氮(WN) 6个处理,观测不同处理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和土壤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33 079.5只/m2,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4纲10目47科,主要为弹尾纲(Collembol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振 赵琴 李迪强 李密 谷志容
为探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油茶林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Tullgren干漏斗法和罐诱法对八大公山亮叶水青冈林、枫香林、光皮桦林、栲树林和耒阳市南京乡半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成林、未垦复油茶成林8种生境的土壤跳虫和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Tullgren干漏斗法共分离出土壤跳虫1 830头,隶属4目10科19属;罐诱地表节肢动物12目24科34属1 136头。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土壤跳虫的多样性显著高于人工油茶林,多样化的地表植被和凋落物有利于提高土壤跳
关键词:
土壤跳虫 节肢动物 生境 群落 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大星 杨茂发 尚小丽 师沛琼
为探明喀斯特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2011年10月对贵州南部喀斯特地区火烧2年的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进行了土壤动物调查。结果表明,共有土壤动物1909只,隶属3门6纲17目69科109类,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密度表聚性明显,而不同火烧迹地优势类群有不同;在植被和凋落物的影响下,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但群落组成差异明显。
关键词:
黔南 喀斯特 火烧迹地 土壤动物群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