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1)
- 2023(8952)
- 2022(7476)
- 2021(6717)
- 2020(5415)
- 2019(12027)
- 2018(12086)
- 2017(21472)
- 2016(12553)
- 2015(14005)
- 2014(14263)
- 2013(13818)
- 2012(13618)
- 2011(12668)
- 2010(13148)
- 2009(11993)
- 2008(11941)
- 2007(10959)
- 2006(10003)
- 2005(9355)
- 学科
- 济(51724)
- 经济(51658)
- 管理(28503)
- 业(27071)
- 企(19177)
- 企业(19177)
- 中国(19112)
- 地方(18960)
- 农(17021)
- 学(14689)
- 业经(12999)
- 方法(12806)
- 农业(11563)
- 制(11144)
- 融(11087)
- 金融(11078)
- 银(10955)
- 银行(10902)
- 行(10723)
- 地方经济(10572)
- 发(10303)
- 数学(10146)
- 数学方法(9976)
- 财(9422)
- 环境(8948)
- 理论(8778)
- 体(8585)
- 贸(8382)
- 贸易(8371)
- 技术(8041)
- 机构
- 学院(184043)
- 大学(181398)
- 研究(77373)
- 济(66490)
- 经济(64778)
- 管理(57638)
- 中国(56025)
- 科学(52587)
- 理学(47510)
- 农(47451)
- 理学院(46707)
- 管理学(45493)
- 管理学院(45175)
- 所(43577)
- 京(41906)
- 研究所(39809)
- 农业(37800)
- 业大(34008)
- 中心(33291)
- 江(32308)
- 财(31662)
- 省(28532)
- 范(27759)
- 院(27626)
- 师范(27292)
- 北京(26604)
- 州(25485)
- 技术(25169)
- 科学院(24661)
- 财经(23502)
- 基金
- 项目(119641)
- 科学(90171)
- 研究(83356)
- 基金(80865)
- 家(74243)
- 国家(73576)
- 科学基金(58855)
- 省(51050)
- 社会(48663)
- 社会科(45791)
- 社会科学(45779)
- 划(42842)
- 基金项目(42011)
- 自然(38726)
- 教育(38120)
- 自然科(37778)
- 自然科学(37756)
- 自然科学基金(37016)
- 编号(34017)
- 资助(33124)
- 发(32698)
- 成果(29501)
- 重点(28797)
- 课题(26833)
- 计划(25187)
- 发展(25024)
- 创(24707)
- 展(24587)
- 部(24231)
- 科技(24127)
共检索到303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桂华 姜奥宇 陈东 郭楠 唐启源 陈坤
选取平菇六月灰(PoL)、大毛木耳(AhI)、茶树菇(Aa)共3种食用真菌接种于稻秸混合基质,进行20d发酵培养,长满菌丝后收集稻秸菌糠(菌菇菌糠一体)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及采集山羊瘤胃食糜液,开展为期72 h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分析,探究不同食用真菌发酵处理对稻秸营养成分和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oL和AhI组粗蛋白质(C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Aa组的,AhI和Aa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显著低于PoL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甲烷、氢气及72 h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液pH显著低于其他2组的。由此得出,PoL稻秸处理组的CP质量分数较高,相比发酵前栽培料NDF和ADF降解程度较低,但体外发酵特性均优于另外2种真菌处理组,实际生产中可采用PoL发酵稻秸提高其饲用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桂华 姜奥宇 陈东 郭楠 唐启源 陈坤
选取平菇六月灰(PoL)、大毛木耳(AhI)、茶树菇(Aa)共3种食用真菌接种于稻秸混合基质,进行20d发酵培养,长满菌丝后收集稻秸菌糠(菌菇菌糠一体)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及采集山羊瘤胃食糜液,开展为期72 h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分析,探究不同食用真菌发酵处理对稻秸营养成分和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oL和AhI组粗蛋白质(C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Aa组的,AhI和Aa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显著低于PoL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甲烷、氢气及72 h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液pH显著低于其他2组的。由此得出,PoL稻秸处理组的CP质量分数较高,相比发酵前栽培料NDF和ADF降解程度较低,但体外发酵特性均优于另外2种真菌处理组,实际生产中可采用PoL发酵稻秸提高其饲用价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祚 周传社 汤少勋 谭支良
本试验旨在初步探究并比较安琪与乐斯福两种不同来源酵母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的作用,预测其对奶牛生产性能可能的影响,从而为研究酵母在反刍家畜生产中营养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子区组试验设计,两种活性酵母均设置4个添加水平(0、0.025%、0.050%、0.075%),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底物,采集奶牛瘤胃液进行48h的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酵母对两种底物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参数、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NDFD)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提高了玉米秸秆(P<0.05)和水稻秸秆(P<0.01)的DMD;添加两种酵母对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液pH值及NH3-N浓度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酵母 瘤胃 体外发酵 奶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胜勇 陈洁 姚文 朱伟云
采用体外厌氧共培养技术,研究了山羊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与瘤胃细菌共培养24 h内,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共培养组24 h时底物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5.8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28.21 mmol/L)及乙酸浓度(20.32 mmol/L)显著低于瘤胃细菌培养组(10.49%、32.66 mmol/L和24.39 mmol/L);而共培养组在48 h和72 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24.37%、29.04%)均高于瘤胃细菌培养组(21.69%、26.41%);试验结果同时显示,经灭菌处理的瘤胃真菌发酵液可显著降低瘤胃细菌对稻草片段的降解活...
关键词:
瘤胃真菌 瘤胃细菌 共培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耀 陈鑫珠 黄勤楼 游小凤 林东文 王华 黄小云 黄秀声
【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海鲜菇菌糠发酵效果的影响,并研究其在肉羊瘤胃内降解特性。【方法】以海鲜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0.1%植物乳杆菌、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以及3%糖蜜,以不添加菌剂和糖蜜的处理为对照组。每处理3个重复,室温厌氧发酵45 d后,取样测定其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及发酵品质(p H及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取发酵效果最佳处理的发酵菌糠和菌糠原料进行瘤胃降解试验,测定发酵前后海鲜菇菌糠DM、CP、NDF和ADF不同发酵时间点(4,8,12,24,48及72 h)的瘤胃降解率,并计算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CP含量均升高,NDF含量均降低,其中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发酵效果最佳,其CP含量提高了9.69%(P<0.05),NDF、ADF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9.12%(P<0.05),2.66%和28.71%。各试验组p H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均升高,其中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组p H值最低,为3.29,乳酸含量最高(7.84%),较对照组提高了33.11%(P<0.05)。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组菌糠DM、CP、NDF和ADF的72 h瘤胃降解率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8.61%,8.58%,14.75%和8.93%(P<0.05),有效降解率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7.66%,11.75%,20.74%和3.39%(P>0.05)。【结论】在海鲜菇菌糠中添加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能明显提高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及其在肉羊瘤胃中的降解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杭书 张永根 孟庆翔 Dirk E A 刘庆平
选用普通尿素、包被尿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氮源,以蒸汽压片玉米为主要碳源,配制等氮日粮,利用人工瘤胃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研究包被尿素在基于蒸汽压片玉米日粮条件下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组的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消化率最高,普通尿素组最低(P=0.02),包被尿素组居中。普通尿素组的氨态氮NH3-N质量浓度最高(1.99 mg/dL),相比之下,包被尿素组的NH3-N质量浓度降低了30.2%(1.39 mg/dL),但仍然高于大豆分离蛋白组(1.04 mg/dL,P
关键词:
尿素 瘤胃发酵 微生物蛋白 连续培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征敏 凡超杰 李龙文 杨善雄 刘娟 王志敬 吴浩浩 赵志辉 尹福泉
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探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粗饲料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与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不同比例组合对雷州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从而为以象草和皇竹草为饲料资源的饲料配合提供参考数据。将象草与皇竹草以干物质比100∶0、75∶25、50∶50、25∶75和0∶100分为T_1、T_2、T_3、T_4和T_5五组,分别培养4、8、12、24和48 h,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时间点设3个空白对照。培养结束后终止微生物发酵,测定各时间点发酵滤渣的有机物降解率(organic matter degradability, OMD)、粗纤维降解率(crude fiber degradability, CFD)和发酵液中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及乙丙酸比值。计算各发酵指标的单项组合效应值(single factor associative effects index,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值(multiply factors associative effects index, MFAEI)。结果表明:1)随着皇竹草比例的增加,各组OMD逐渐增大, T_3、 T_4和T_5组显著高于T_1组(P 0.05)。2)在体外发酵48 h时,T_3与T_4组、T_1与T_5组CFD差异均不显著(P> 0.05)。在体外发酵12 h至48 h,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OMD和CFD显著增大(P 0.05);丁酸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霞 焦婷 马淑敏 陈鑫 王正文 牧仁 赵生国
为探讨不同比例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秆与玉米(Zea mays)秸秆混贮的青贮品质和发酵特性,本研究设计6个处理,即玉米秸秆与甜叶菊秆的混合比例为100:0 (CK)、90:10 (A)、80:20 (B)、70:30 (C)、60:40 (D)及50:50(E),各处理原料充分混合后,装桶密封发酵60 d,开桶取样,进行青贮品质及其发酵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比例青贮饲料感官品质均优良;相较于青贮前,青贮后各处理的干物质(DM)、钙(Ca)和粗蛋白(CP)含量增加(除CK组和D组Ca含量外),各组青贮饲料单糖(ESC)、磷(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降低,但随甜叶菊秆添加量的增加,各组NDF和ADF含量增加。青贮后,C组DM、Ca和CP含量较CK组分别提高1.92%、18.46%和42.15%;D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 <0.05)。发酵液pH介于6.52~6.84;D组NH_3-N浓度低于其他组;CK组的异丁酸和戊酸含量均高于处理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甜叶菊秆以90:10的比例混合可以更好地改善青贮品质,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柳 魏曼琳 巨纪 董晨扬 张润泽 晓明 孙芳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_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_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恩望 王加启 卜登攀 周凌云 孙鹏 姜雅慧 包万华 史浩亭 李发弟
为探讨植物精油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体外产气法分析不同添加水平的茶树油、肉桂油和丁香油对瘤胃发酵模式、发酵产气量及动力学参数和瘤胃氮代谢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结果表明:1)添加各剂量的茶树油和肉桂油对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氨氮(NH3-N)浓度均有降低趋势,其中添加300和1 500mg/L肉桂油显著降低了NH3-N浓度(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晓玲 孟庆翔
通过研究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变化的动态(试验1),以及青贮浸提液对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2),初步探明导致高油玉米秸秆青贮提高瘤胃发酵程度的因素。试验1结果显示发酵1周内,可溶性糖损失50%以上,pH降到4.0以下;乳酸含量在6周内逐步升高,而后保持不变,其他营养成分保持稳定;试验2结果表明,添加青贮浸提液后与对照组相比,最大产气量显著增加(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春花 乔永浩 钱勇 王子玉 王飞 王慧利 李隐侠 张俊 曹少先
[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乳酸菌微贮对油菜秸秆的感官指标、营养成分及其在山羊瘤胃里的降解特性的变化影响,旨在探索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方法。[方法]将粉碎的油菜秸秆分成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3个微贮组分别添加不同比例(质量分数为40%、55%和70%)水分后,再添加200 mL乳酸菌液(1.6×10~5 CFU·g~(-1))进行微贮,于处理后0、7、14和21 d采集样品,进行感官指标和营养成分分析,并采用尼龙袋法对微贮前后油菜秸秆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微贮处理21 d后油菜秸秆松软,有清香味,适口性改善显著;CP含量升高,NDF和ADF含量下降;CP、ADF的有效降解率显著升高(P
关键词:
油菜秸秆 乳酸菌 微贮 瘤胃降解 山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云章 毛胜勇 姚文 朱伟云
采用体外法研究了不同精粗比底物下(A组为全粗料,B组3∶7,C组5∶5,D组7∶3,E组为全精料)瘤胃真菌发酵特性及其对粗饲料(稻草秸)的附着情况。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随底物精料比例的增加,同一时间点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A组到E组发酵96 h的累计产气量显著上升,分别为177.2 mL、198.2 mL、217.4 mL2、33.4 mL和251.5 mL,提示底物中精料比例的增加能促进瘤胃真菌的生长和发酵。此外,随底物精料比例的增加,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酶活呈上升趋势,木聚糖酶酶活则呈下降趋势。稻草秸附着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时期底物精粗比对附着于稻草秸的瘤胃真菌数量有很大影响。发酵前期(2...
关键词:
瘤胃真菌 体外发酵 附着 底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玲 孟庆翔
研究不同类型的纤维添加向日葵油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共轭亚油酸(CLA)形成的影响。以等量的玉米秸细胞壁、甜菜渣细胞壁和微晶纤维素作为底物,分别代表木质化纤维、易消化纤维和纯纤维素,添加相同水平(占底物DM的4.76%)的向日葵油,用混合瘤胃微生物进行活体外发酵培养24 h。结果表明,添加向日葵油进行活体外发酵培养时,不同纤维类型显著影响活体外瘤胃发酵特性(P<0.01),并影响发酵液脂肪酸组成和CLA的比例。木质化纤维显著地增加(P<0.05)活体外瘤胃微生物对cis9,trans11-CLA的合成。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纤维类型 活体外瘤胃发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婵娟 赵向辉 李朝云 曹阳春 汪菲 姚军虎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养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配制NFC来源分别为玉米淀粉、果糖、低聚果糖和多聚果糖的4种苜蓿-豆粕型日粮,用饲喂60d后的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山羊提供瘤胃液,对4种NFC来源日粮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产气量、发酵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产量、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甲烷产量及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失率。【结果】不同来源NFC日粮DM和NDF的表观消失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最高值均出现在玉米淀粉组,其余处理组DM表观消失率差异不显著,果糖组的NDF表观消失率较低;NFC来源极显著影响TV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