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0)
- 2023(10433)
- 2022(9360)
- 2021(8900)
- 2020(7437)
- 2019(17155)
- 2018(17085)
- 2017(33031)
- 2016(18298)
- 2015(20240)
- 2014(20261)
- 2013(20151)
- 2012(18309)
- 2011(16408)
- 2010(16103)
- 2009(14520)
- 2008(13965)
- 2007(11941)
- 2006(10101)
- 2005(8659)
- 学科
- 济(66903)
- 经济(66827)
- 管理(50160)
- 业(48475)
- 企(40680)
- 企业(40680)
- 方法(33755)
- 数学(29227)
- 数学方法(28891)
- 学(17646)
- 农(17423)
- 财(17008)
- 中国(16366)
- 业经(14733)
- 地方(13311)
- 理论(11974)
- 农业(11736)
- 技术(11509)
- 务(11480)
- 贸(11469)
- 贸易(11465)
- 制(11424)
- 财务(11421)
- 财务管理(11403)
- 和(11290)
- 易(11132)
- 企业财务(10879)
- 环境(10640)
- 银(9728)
- 银行(9688)
- 机构
- 大学(255519)
- 学院(253037)
- 管理(101104)
- 济(92994)
- 经济(90821)
- 理学(88945)
- 理学院(87867)
- 管理学(86200)
- 管理学院(85758)
- 研究(85415)
- 中国(59469)
- 科学(57773)
- 京(54280)
- 农(47931)
- 所(44243)
- 业大(43792)
- 财(41568)
- 研究所(41090)
- 农业(38361)
- 中心(37959)
- 江(35406)
- 财经(34366)
- 北京(33484)
- 范(32991)
- 师范(32600)
- 经(31406)
- 院(30818)
- 州(29097)
- 技术(28072)
- 经济学(26995)
- 基金
- 项目(184720)
- 科学(143490)
- 基金(133663)
- 研究(129486)
- 家(118613)
- 国家(117673)
- 科学基金(99939)
- 社会(79064)
- 社会科(74848)
- 社会科学(74828)
- 省(73273)
- 基金项目(72120)
- 自然(68353)
- 自然科(66762)
- 自然科学(66736)
- 自然科学基金(65539)
- 划(62031)
- 教育(59137)
- 资助(55087)
- 编号(52004)
- 成果(41601)
- 重点(41343)
- 部(39883)
- 发(38650)
- 创(38631)
- 科研(36109)
- 创新(36039)
- 计划(35856)
- 课题(35700)
- 大学(33755)
共检索到348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富 程开禄 罗庆明 刘兴义 涂建华 卿雨文 张志东
1997 年对四川省东南部稻瘟病菌230 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 病菌生理小种由4 群17 个小种组成, 以28 群小种为优势种群, 出现频率为70.2% 。不同生态区及不同水稻品种间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明显差异。同一水稻品种叶瘟和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也有显著差异, 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比叶瘟复杂, 致病力比叶瘟强。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叶片、不同病穗乃至同一叶片不同病斑间都可测出不同生理小种。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变异 生理小种组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正洪 周政 吴伟怀 周斌 吕艳梅 王玲
利用来自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中国的10个稻瘟病菌单基因鉴别品种,将59个湖南稻瘟病菌株分别划分为20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H531.1、H511.1和H501.1,对抗性基因Pi–CO39、Pita、Pi3、Pi12、Pia具有致病性。各个稻区生理小种组成和优势小种存在差异,其中,湘东、湘中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优势小种的变化最为明显,说明这2个稻区的抗源基因正逐渐变得匮乏,甚至丧失。鉴别品种C101LAC(Pi1)和C101A51(Pi2)对59个湖南稻瘟病菌菌株抗性频率均为100.0%,说明这些抗性品种(基因)可作为湖南稻区稻瘟病的抗源材料(基因),Pi1、Pi...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云
于2017—2019年收集福建省23个水稻种植地的穗颈瘟样本,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对从穗颈瘟样本中分离的病菌单孢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52个稻瘟病菌单孢,并分析其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同时接种于82份不同品种的水稻材料,测定各生理小种的致病力.结果显示: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优势种群为ZA群,占比达39.48%;ZB、ZC、ZD群菌株的占比分别为23.68%、13.82%和11.18%;致病力达到50%以上的生理小种有8个,分别为邵武地区的ZA_1(67.19%)、ZA_(37)(67.19%),建阳地区的ZB_5(65.63%)、ZA_5(57.81%),光泽地区的ZE_1(54.17%),宁化地区的ZD_7(53.13%),龙岩地区的ZB_5(52.78%),松溪地区的ZC_(13)(51.56%);不同区域的稻瘟病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且其致病力在不同年份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丽英 赵秀兰 刘沛 刘树芳 张先闻 杨勤忠
【目的】为明确分离自临沧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稻瘟病菌的毒性频率及致病性的分化特点。【方法】采用喷雾接种,分别将分离自临沧地区的108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水稻苗期接种于23个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108个供试菌株中,分离自主栽水稻品种上的2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z、Piz-5、Pita、Pi5、Pi9和Pita-2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分离自沧源县陆稻地方品种的5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k-h、Piz-t、Pib、Pi5、Pi9、Pi12和Pi11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分离自镇康县陆稻地方品种的2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i、Pik-h、Piz-t、Pib、Pish、Pi1、Pi5、Pi9、Pi12、Pik-m和Pi11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在稻瘟病菌致病性相似系数为0.45时,将不同来源的108个稻瘟病菌株划分为2个谱系。【结论】持有Pi5和Pi9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在临沧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分离自临沧地区的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群体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而来自沧源县和镇康县陆稻地方品种上的菌株致病性分化相对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颜群 岑贞陆 农倩 李焜华 张月雄 韦丽丽 晏卫红 韦善富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利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2021年从广西南部(桂南)、中部(桂中)、北部(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生态稻作区分离得到的128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60.16%供试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出强致病力,128株稻瘟病菌株被划分为7个种群26个生理小种,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69.53%,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出现频率分别为25.00%、14.84%。供试菌株对26个抗病基因的毒力频率为28.12%~100.00%,其中,供试病菌对Pik、Pikm、Pi1、Pi9基因的毒力频率较低,分别为28.12%、28.91%、35.94%、37.50%。供试的广西稻瘟病菌含有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其中15个无毒基因在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Avr-Pi19(t)出现频率均低于20.00%。携带有5、6、7、8、10个无毒基因组合的菌株较多,其在供试菌株中占比分别为19.53%、11.72%、11.72%、15.63%、10.16%。【结论】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力强,优势种群为ZB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和Avr-Pi19(t)的出现频率较低,在水稻抗病育种与品种布局中,与之对应的抗病基因应慎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兰 波1 杨迎青1 常冬冬2 徐沛东2 李湘民1
为明确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中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分化情况,将分离的100个单孢菌株分别接种到7个中国传统鉴别品种和30个抗瘟单基因品系上,根据接种品种的抗感反应确定稻瘟病菌的优势小种类型、生理小种组成、致病力及其所含无毒基因等信息,并与从同一地区其他寄主品种分离到的稻瘟病菌种群的致病性比较。结果表明: 从丽江新团黑谷上分离的稻瘟病菌与从整个区域不同品种上分离的病菌致病性分化情况相似,其中从丽江新团黑谷分离的菌株各种群组成为小种ZA占85.00%、ZB占13.00%、ZC占2.00%,优势小种为ZA1、ZA5、ZB13,菌株平均毒性频率为83.33%; 从其他寄主品种分离的菌株各种群组成为ZA占53...
关键词:
丽江新团黑谷 稻瘟病菌 致病性 分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丽英 王群 刘树芳 郑凤萍 李迅东 杨勤忠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利用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措施。明确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性水平,可有效指导抗病育种的开展。本研究利用24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的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对2007年至2010年采集自云南籼稻和粳稻区共379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Pi9和Pi5可在籼稻和粳稻区使用;Pik-h、Pita-2、Piz-5、Pita和Piz基因只能在籼稻区使用;Piz-t和Pi20基因仅能在粳稻区使用。对2个基因的联合致病性系数、联合毒性系数和抗性互补系数分析表明,Pik/Pi7、Piz/Pi9和Pi1/Pikm等3对基因的组合可作为籼稻区的有效抗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成云 陈琼珠 陈宗麒 罗朝喜 林长生 内藤秀树
报道了5个稻瘟病菌杂交组合的后代菌株在4个水稻品种和4个龙爪稷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结果。其中水稻菌3514-R-24对龙爪稷品种EC3的非致病性,龙爪稷菌株G10-1对水稻品种Keneana的非致病性及水稻菌3472-R-12对龙爪稷品种EC3、EC21的非致病性,可能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因为它们与致病性菌株杂交后,致病性后代与非致病性后代的分离比为1∶1。3472-R-12对两个龙爪稷品种的非致病性基因可能就是相同的,因为对EC3致病的后代菌株,对EC21也都是致病的,反之亦然。其他组合中的龙爪稷菌对水稻的非致病性和水稻菌对龙爪稷品种的非致病性,则可能受一对以上的基因控制。
关键词:
稻瘟病 后代 非致病性/致病性分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珂 杨武 李泌 徐鑫 刘新琼 刘学群 王春台
为研究鄂西南地区稻瘟病病菌的致病型,将2012-2014年采自鄂西南地区感病水稻并分离保存的136个菌株分别接种到7个中国鉴别品种和15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品种上,以中国鉴别品种中的丽江新团黑谷为感病对照,基于7个中国鉴别品种的鉴定结果表明:136个菌株中有121个具有致病性,分属于ZA、ZB、ZC、ZE、ZF、ZG共6群11个生理小种,ZB为优势种群,但ZC频率逐年升高,到2014年与ZB势均力敌;ZB13为第一优势生理小种,ZC15和ZB15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5个水稻抗稻瘟病菌单基因系的鉴定结果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王法明 张文荟 刘永锋 范永坚
报道了两个田间水稻稻瘟病菌菌株杂交后代在 1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及遗传学分析结果。 10 0个子囊孢子菌株中呈现显著的致病性分离 ,共出现 5 4种致病类型 ,在不同的品种上分别出现 1∶1,1∶3 ,3∶1,7∶9和 9∶7的无毒性 /毒性分离 ,表明供试菌株对不同品种的无毒性 /毒性是受不同基因控制的。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菌株对品种新 2号和露明的无毒性 /毒性是受单基因控制的 ,对品种藤坂 5号、K6 0和K5 9的无毒性 /毒性是由 2个基因控制的 ,对品种爱知旭和草笛的无毒性 /毒性是由 4个基因控制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喻晗晞 丁绍晨 陈盼 圣聪 李绚 徐乐 赵弘巍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体外施加靶向细胞色素b(Cytb)的小分子RNA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稻瘟病菌与双链小分子RNA(ds-sRNA~(MoCytb-21))共同孵育,通过测定孢子萌发效率和形态,确定小分子RNA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有抑制作用。在分别施加溶剂(对照组)或dsRNA~(MoCytb-500)(处理组)的情况下,使用稻瘟病菌菌株Guy11侵染水稻‘日本晴’,明确体外施加小分子RNA是否可以降低稻瘟病菌的致病能力。[结果]与对照相比,与小分子RNA共同孵育的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2′-O-甲基修饰(OMe)和硫代甲氧基修饰(SOMe)能够延长小分子RNA的抑制效果。用Guy11和dsCytb混合喷施的水稻病斑面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体外施加特异性靶向稻瘟病菌Cytb的小分子RNA能够抑制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具有开发成为高效绿色环保RNAi药剂的潜力和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姬广海 许志刚 张世光
利用 6 0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不同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其中2 0个引物均出现清晰和重复性的DNA扩增片段 ,扩增片段大小在 0 .5kb至 3.5kb ;应用Statistics软件UPGMA程序进行树状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表明 ,我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在遗传距离为 0 .30时 ,供试菌株可划分为 7个遗传相似组 (谱系 )。其中第 1、第 2和第 5组为优势组群 ,分别由 7、8、6个菌株组成。根据菌株在 12个已知基因品种上的抗感反应 ,将供试菌株分为 13个致病型 ,在遗传距离为 0 .5 0水平上聚类归属于 6个簇。菌株的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宜新 杨秀娟 阮宏椿 石妞妞 朱春雨 陈福如
采用rep-PCR技术对福建省189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在58%相似水平上可以将供试菌株分为15个遗传谱系,表明该菌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中谱系FJL04出现频率为35.98%,为优势谱系.利用全国统一生理小种鉴别体系和LTH-NILs鉴别体系从供试的189个稻瘟病菌株中分别鉴别出15和21个致病型(生理小种),优势型分别为ZB13和J76.2,出现频率分别为58.72%和28.57%.采用这2套鉴别体系鉴别的致病型与DNA指纹图谱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芝芬 张红心 崔四平 王立安 魏建昆
稻瘟病菌90-2菌株系是从大田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上分离的对野败型(W)CMS专化致病的生理小种。研究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毒素在致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本试验测定了此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中培养对毒素产生的影响、毒素的热稳定性及pH值变化对毒素活性的影响等。离体叶片法测定毒素活性发现毒素使离体叶段褪绿和细胞坏死,珍汕97A褪绿程度大于珍汕97B,进一步测定了毒素对W珍汕97A、97B叶绿素总含量的影响和对W珍汕97A、97B呼吸作用的影响,初步测定了粗毒素的致病作用。用根冠细胞法测定了90-2菌株毒素对一套4种同核异质CMS材料的致病力,表明稻瘟病菌90-2菌株是CMS野败型的专化生理小种...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菌,毒素,雄性不育细胞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明英 李向东 孙道旺 曹继芬 彭荣珍 杨佩文 代玉华 杨家鸾 严位中
通过对2002年至2004年白菜根肿病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20%、30%、40%、50%、60%、70%、80%时,白菜根肿病病情指数分别为0,1.5,10.5,28.6,26.9,19.8,2.9。对病田土壤中根肿病菌休眠孢子囊垂直分布测定,结果为0 cm土层平均含菌量为0.49×106~208.27×106个,10 cm土层为83.85×106~1400.15×106个,20 cm土层为5.1×102~28.7×102个,病田不同土层休眠孢子囊平均含量10 cm>0 cm>20 cm。用0、10、20 cm带菌土壤接种白菜,其根肿病病情指数分别为30.7,25.8,20...
关键词:
白菜根肿病 致病性 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