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0)
2023(3471)
2022(2933)
2021(2810)
2020(2511)
2019(5364)
2018(5396)
2017(9319)
2016(5564)
2015(6307)
2014(6100)
2013(6014)
2012(5878)
2011(5301)
2010(5499)
2009(4995)
2008(5111)
2007(4773)
2006(4140)
2005(3816)
作者
(22222)
(18278)
(18169)
(17088)
(12096)
(9111)
(8244)
(7304)
(7202)
(6920)
(6479)
(6389)
(6342)
(6224)
(6086)
(5834)
(5814)
(5578)
(5570)
(5507)
(4987)
(4932)
(4610)
(4337)
(4303)
(4293)
(4273)
(4134)
(4037)
(3952)
学科
(15380)
经济(15359)
管理(12327)
(10543)
(8461)
企业(8461)
(8082)
方法(7503)
数学(6383)
数学方法(6165)
(6102)
(5698)
银行(5657)
(5436)
(5078)
金融(5074)
(4633)
中国(4571)
(4214)
(4206)
体制(3605)
理论(3587)
业经(3343)
及其(2948)
农业(2844)
(2792)
贸易(2790)
(2725)
(2711)
财务(2702)
机构
大学(80965)
学院(80003)
研究(36492)
(30542)
科学(29233)
中国(26728)
农业(25361)
(22974)
(22899)
经济(22141)
管理(21542)
业大(21360)
研究所(21320)
(19730)
理学(17852)
理学院(17459)
管理学(16612)
管理学院(16511)
(16272)
农业大学(16107)
中心(16068)
(15473)
(14689)
实验(14326)
(14313)
实验室(13781)
技术(13316)
(13110)
重点(13036)
科学院(12962)
基金
项目(57120)
科学(40343)
(39568)
国家(39299)
基金(38867)
研究(30724)
科学基金(29741)
(24276)
自然(24095)
自然科(23531)
自然科学(23510)
自然科学基金(23062)
(21417)
基金项目(19708)
资助(17630)
计划(16208)
科技(16143)
社会(15219)
重点(14414)
教育(14339)
社会科(14269)
社会科学(14264)
专项(12279)
(12163)
科研(12095)
(11956)
(11792)
(11441)
(11087)
创新(10941)
期刊
学报(29853)
(28385)
(25935)
经济(25935)
中国(20924)
科学(20847)
大学(20124)
研究(19872)
农业(19853)
学学(19513)
(10940)
业大(10449)
(9620)
管理(9407)
农业大学(9117)
(8641)
金融(8641)
教育(7990)
(7201)
技术(6587)
中国农业(5990)
自然(5925)
林业(5746)
自然科(5390)
自然科学(5390)
科技(5024)
财经(4330)
经济研究(4254)
农林(4083)
(4083)
共检索到127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国亮  罗庆明  冯代贵  黄富  
1979年以来对45259份材料的抗性鉴定表明,国际稻品种中抗性材料最多,抗谱范围广、是抗源材料的主要来源。抗谱在90%以上的抗源有66份。利用抗源育成推广种5个。在省内外推广1千万公顷。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种群变异与水稻品种抗性变异密切相关。一个地区品种抗性丧失,是由病菌优势种群及潜在致病小种的分布和出现频率所决定。潜在致病小种随品种种植面积比率的扩大而增殖,最后成为优势小种。品种自身分离菌回接致病率逐渐增长,品种抗性就逐渐下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增建  刘水芳  刘亦学  
每年选用天津市有代表性的7群11~15个稻瘟生理小种,先后对768个品种(系)进行抗谱测定,抗菌率达80~100%有34个品种(系),占供试品种(系)4.4%,抗菌率在60~79%属中等抗病的品种(系)有109个,占14.2%,其余625个品种(系)属感病类型。另外用7群10个小种对抗菌力较高的74个品种(系)进行抗病类型划分,抗菌率在90%有4个类型,抗菌率在80%有3个类型。根据各地优势小种分布选择抗源和供生产上品种轮换种植的参考。以上结果说明抗谱测定是相对稳定的,对生产与育种有实用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敬  易军  蒋芬  梁杰  胡运高  
采用稻瘟病菌的各生理小种孢子接种水稻恢复系R725、R720和R727孕穗期的植株,研究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均能导致水稻减产。其中,稻瘟病生理小种ZA5对R725影响最大;ZC8对R720影响最大;ZA17对R727影响最大。多因素回归方程显示,在稻瘟病菌接种后结实率和千粒重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邸仕忠  韩海波  勾治琴  
对重庆市万州、涪陵、黔江、潼南、永川、开县、江津等24个区县征集的穗颈瘟标样进行单孢分离,采用我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对获得的189个有效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同时以9个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对供试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测定结果为:重庆市稻瘟病菌存在ZA27、ZB11、ZB27、ZC3、ZD7、ZE3、ZF1和ZG1等7群36个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ZB群,为58.2%,其次是ZA群,出现频率为16.9%;出现频率最高的小种是ZB27,为25.4%,其次是ZB11,因此ZB群为优势种群,ZB27、ZB11为优势小种。对供试的189个菌株进行毒性基因分析表明Av-Z+和Av-sh+毒性基因频率较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淑平  潘勋  高俊全  
利用全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河北省的稻瘟病菌进行了测定。1978~1981年的测定结果与1987~1989年的结果比较表明,近年来河北省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基本是稳定的,有ZF_1、ZG_1、ZE_1、ZE_34个小种。明确了当前水稻生产上利用品种及新品系的苗期抗性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花8号、中作321、冀粳10号,垦育1号(高77)、82-32-1、冀粳8号、32-32和垦丰5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凌忠专  雷财林  王久林  
世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可以根据鉴别品种(系)的选择水平分为4个发展阶段:(1)根据人们的经验选择抗病基因组成不清楚的鉴别品种;(2)通过水稻品种的抗病基因分析构建每个品种具有已知抗病基因的品种;(3)利用籼粳稻品种作为抗源供体,以感病籼稻品种CO39为轮回亲本,培育具有CO39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4)以普感的粳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育成的单基因的中国近等基因系和日本-IRRI单基因系。本文简要讨论了稻瘟病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将稻瘟病菌的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的关系归纳为3种观点:(1)稻瘟病菌菌株的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2)二者之间没有对应关系;(3)遗传宗谱与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林  陈其志  张舒  吕亮  喻大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增建  刘水芳  刘亦学  杨永刚  
1981~1990连续10年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群及分布的研究,先后对总计435个菌株鉴定为7群12~18个小种。在明确各地区小种分布的同时,确定各地优势小种一直为ZG群,与生产上栽培品种抗性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相一致。用日本单基因品种对多数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具有Pi—Z~t,Pi—b,Pi—ta,Pi—ta~2,Pi—K~m基因型的品种致病率较低,对其它基因型品种致病率较高。稻瘟病菌变异的研究表明,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穗颈稻瘟病斑上分离的单孢,接种鉴定所属小种有差异;同一病斑上多次继代分离的单孢,其生理小种差异也很大。由此证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有很大变异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凡  王法明  郑小波  史阿宝  陈毓苓  陈志谊  
用7 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1980~1996 年采集的江苏省稻瘟病标样的1 032个单孢菌株进行小种鉴定, 分析了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演变的原因及与水稻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 江苏省曾先后出现过8 群22 个小种, 除1990年ZA小种群、1991 年ZD、ZE小种群上升为优势种群外, ZG1 小种一直是江苏省的优势小种, 出现频率达66.20% , 为江苏省稳定小种。江苏省各稻区小种组成有一定差异。水稻栽培品种是决定小种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江苏省大部分品种与ZG1小种有亲和性, 只有少数品种能被ZA、ZB、ZC、ZD和ZE群小种侵染, 可能是ZG1 小种在江苏省稻区成为优势小种的主要原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正洪  周政  吴伟怀  周斌  吕艳梅  王玲  
利用来自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中国的10个稻瘟病菌单基因鉴别品种,将59个湖南稻瘟病菌株分别划分为20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H531.1、H511.1和H501.1,对抗性基因Pi–CO39、Pita、Pi3、Pi12、Pia具有致病性。各个稻区生理小种组成和优势小种存在差异,其中,湘东、湘中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优势小种的变化最为明显,说明这2个稻区的抗源基因正逐渐变得匮乏,甚至丧失。鉴别品种C101LAC(Pi1)和C101A51(Pi2)对59个湖南稻瘟病菌菌株抗性频率均为100.0%,说明这些抗性品种(基因)可作为湖南稻区稻瘟病的抗源材料(基因),Pi1、Pi...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云  
于2017—2019年收集福建省23个水稻种植地的穗颈瘟样本,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对从穗颈瘟样本中分离的病菌单孢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52个稻瘟病菌单孢,并分析其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同时接种于82份不同品种的水稻材料,测定各生理小种的致病力.结果显示: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优势种群为ZA群,占比达39.48%;ZB、ZC、ZD群菌株的占比分别为23.68%、13.82%和11.18%;致病力达到50%以上的生理小种有8个,分别为邵武地区的ZA_1(67.19%)、ZA_(37)(67.19%),建阳地区的ZB_5(65.63%)、ZA_5(57.81%),光泽地区的ZE_1(54.17%),宁化地区的ZD_7(53.13%),龙岩地区的ZB_5(52.78%),松溪地区的ZC_(13)(51.56%);不同区域的稻瘟病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且其致病力在不同年份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丹凤  王玲  刘连盟  侯恩庆  黄世文  
从黑龙江、浙江、广西3个稻区内采集稻瘟病样品,分离得到144个菌株。对其中的89个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将它们分成7群35个生理小种。结果表明,ZB、ZA、ZC和ZE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50.56%、22.47%、12.36%和7.86%,ZD、ZF和ZG种群频率均为2.25%。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和ZB1,出现频率分别为12.36%和6.74%。黑龙江优势生理小种是ZB1和ZE1,出现频率均为12.5%;浙江优势生理小种是ZB15和ZB9,频率分别达到19.15%和10.64%;广西优势生理小种为ZA11、ZA7和ZA15,出现频率分别达到16.67%,11.11%和11.11%。使用U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小林  颜群  李瑞芳  李焜华  韦善富  黄凤宽  韦丽丽  
【目的】明确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遗传结构,为今后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国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和SSR对广西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分别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142株稻瘟病菌菌株分成ZA、ZB、ZC、ZD、ZE、ZF、ZG 7群24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种群为ZB,出现频率67.61%,优势生理小种为ZB_9和ZB_(13),出现频率均为19.01%。运用UPGMA法对其中107个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之秋  魏松红  纪明山  谷祖敏  张杨  
了解田间病菌对杀菌剂敏感性变化及杀菌剂抗性风险,对科学合理用药、治理抗性菌株具有重要意义。咪鲜胺防治稻瘟病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连续应用多年,为明确生产上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辽宁省主产稻区20132015年分离的277株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EC50值,结果表明:2013年和2014年采集的169株稻瘟病菌对咪鲜胺均为敏感菌株;2015年,大连、抚顺、铁岭、开原和沈阳地区已监测到低抗菌株,抗药性频率分别为7.14%、13.04%、15.38%、10.52%和8.33%。对室内药剂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化贤  刘波微  何忠全  赵兰鸰  
对水稻稻瘟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分离筛选得到的141 个细菌菌株在室内对稻瘟菌菌丝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在室外有9 个细菌菌株对稻瘟病具有防治作用, 但是不同菌株之间防效存在着显著差异, 其中 A8, Ma32, A S12 和 B6 的防效较好, 它们的平均防病效果分别是8232% 、8261% 、6616% 和6261% 。其中一些菌株处理种子对秧苗具有促进生长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