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05)
- 2023(4395)
- 2022(3673)
- 2021(3195)
- 2020(2742)
- 2019(5980)
- 2018(5953)
- 2017(10771)
- 2016(6009)
- 2015(6760)
- 2014(6747)
- 2013(6875)
- 2012(6591)
- 2011(5766)
- 2010(5694)
- 2009(5102)
- 2008(5176)
- 2007(4792)
- 2006(4185)
- 2005(3838)
- 学科
- 管理(24442)
- 济(23868)
- 经济(23845)
- 业(23649)
- 企(20887)
- 企业(20887)
- 技术(11455)
- 方法(10393)
- 数学(8899)
- 数学方法(8776)
- 财(8295)
- 学(7318)
- 技术管理(6346)
- 务(6297)
- 财务(6285)
- 财务管理(6269)
- 农(6098)
- 企业财务(6001)
- 环境(5954)
- 中国(5570)
- 业经(5311)
- 制(4820)
- 划(4729)
- 农业(4357)
- 贸(3976)
- 贸易(3973)
- 易(3891)
- 理论(3782)
- 银(3582)
- 银行(3552)
- 机构
- 大学(91646)
- 学院(90529)
- 研究(36542)
- 济(34872)
- 经济(34099)
- 管理(32472)
- 理学(27730)
- 理学院(27413)
- 管理学(26810)
- 管理学院(26684)
- 中国(26268)
- 科学(25310)
- 农(24767)
- 所(21115)
- 京(20950)
- 农业(20529)
- 研究所(19382)
- 业大(19325)
- 中心(16171)
- 财(15300)
- 江(15200)
- 省(13729)
- 技术(13099)
- 农业大学(13009)
- 北京(12906)
- 院(12815)
- 业(12120)
- 科学院(11965)
- 财经(11814)
- 室(11375)
- 基金
- 项目(64472)
- 科学(49628)
- 基金(46745)
- 家(44587)
- 国家(44283)
- 研究(40812)
- 科学基金(36096)
- 省(26325)
- 自然(26204)
- 自然科(25611)
- 自然科学(25602)
- 自然科学基金(25150)
- 社会(24888)
- 基金项目(24685)
- 社会科(23687)
- 社会科学(23679)
- 划(22790)
- 资助(19198)
- 教育(18582)
- 重点(15631)
- 计划(15125)
- 编号(14468)
- 创(14436)
- 部(14209)
- 科技(14170)
- 发(14097)
- 创新(13704)
- 业(13415)
- 科研(13046)
- 教育部(11150)
共检索到140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阳 翁伯奇 黄毅斌 钟红梅 何萍 陈炳焕 欧阳华明
分别在温室和田间进行甲烷排放测定。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于-180mV时,甲烷排放量明显上升;稻田甲烷排放途径:3/4从水稻排出,1/4从土灌排出;宽窄行“双龙出海”插秧+养萍、垄畦栽水稻+养萍可分别比常规稻作减少甲烷排放量21.8%和42.3%;稻田放养一定量的革胡子鲶能提高上壤氧化还原电位,减少甲烷排放,放养量以2250kg·hm-1为宜。放养量过大会增加甲烷排放;稻田放养鱼、萍,“双龙出海”插秧方式,通过人工调控技术,使稻田系统内部形成有利于甲烷排放的稻田持续农业模式,结果甲烷排放量比常规稻作减少34.6%。
关键词:
稻田 甲烷排放 调控技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小立 王卫东 谭云峰 谢克和 上官行健 王明星 沈王兴 王若思
本文通过对亚热带丘岗区稻田甲烷排放的实地测量和实验研究,描述了稻田甲烷的排放过程、排放量和排放特征;辩析了环境温度、施肥、水管理等因子对稻田甲烷排放的相关影响。提出了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施肥方案和水管理措施。
关键词:
甲烷排放,影响因子,减排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海苹 孙文娟 黄耀
【目的】阐明中国不同稻作类型CH4排放的区域特征以及稻田CH4排放与环境因子和水肥管理的定量关系。【方法】通过文献调研,获得1987—2011年中国稻田CH4排放观测的有效文献111篇,含生长季CH4排放总量或平均排放通量的有效观测数据495组,涵盖67个观测点。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上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单季稻、双季早稻和晚稻田的CH4季节排放总量(均值±标准误差)分别为(383.5±31.1)、(234.3±16.8)和(361.8±25.0)kg.hm-2。西南单季稻区CH4排放分别是华北、华中和东北单季稻区的2.3、2.2和4.3倍;华中早、晚稻区的CH4排...
关键词:
稻田 区域 甲烷排放 影响因素 统计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小立
甲烷(CH_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约为15%,大气甲烷的年增长率为0.2-1.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霍莲杰 纪雄辉 吴家梅 彭华 朱坚
本文以猪粪、鸡粪和稻草等外源有机碳与水稻土混合淹水培养,监测其甲烷排放动态,并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进行易氧化有机碳分组,研究其甲烷排放、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旨在弄清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其与甲烷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与外源有机碳混合淹水培养极显著增加了CH4排放,其中,土+稻草处理的CH4排放量(178.8 kg/hm2)较对照(纯土处理)增加达265.2%(P<0.01),土+鸡粪处理和土+猪粪处理分别增加了127.3%(P<0.01)和95.3%(P<0.01);外源有机碳的添加增加了土壤中易氧化有机碳AOC3.33、AOC16.7-3.33、AO...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家梅 纪雄辉 霍莲杰 彭华 官迪 盛姣
以南方稻田土壤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五种不同施肥(无肥、化肥、猪粪+化肥、鸡粪+化肥、稻草+化肥)处理,监测了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亚铁(Fe2+)含量、土壤Eh值和甲烷(CH4)排放的动态变化,分析还原性物质与CH4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前期稻田CH4排放通量、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均较高,并随水稻生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土壤Eh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介于-238至118 mv之间,且为水稻生长前期低,后期高。施用有机肥后的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比化肥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13%和11%,而土壤Eh值则低于无肥和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荣湘民 袁正平 胡瑞芝 朱红梅 黄运湘 周清 张杨珠 肖永兰
采用长期定位模拟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有机肥、水分管理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有机肥用量条件下 ,早稻高量绿肥低水位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速率高于常量绿肥低水位处理 ,晚稻则相反 ;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 ,早稻高量绿肥低水位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速率高于高量绿肥高水位处理 ,晚稻相反 ;但是间歇排灌处理无论是排放速率还是排放总量都大大低于正常灌溉处理 ,且在所有处理中也是最低的 .可见 ,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式是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有效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娟琴 郑宪清 张翰林 吕卫光 李双喜
为了揭示土壤对长期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的响应,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秸秆不还田+N 300kg/hm~2(TB)、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T0)、秸秆全量还田+N 255 kg/hm~2(T17)、秸秆全量还田+N 300kg/hm~2(T20)、秸秆还田+N 345 kg/hm~2(T23)对稻田土壤理化特性、重金属含量、活性有机质、微生物炭、碳库管理指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长期秸秆还田(5年)条件下土壤质量对氮肥配施的响应,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T17、T20、T23 3个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含量上升,但总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差异不明显;土壤容重下降;土壤中汞、砷、铅、镉、铬、铜、锌7种重金属(全量)未出现明显积累现象。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秸秆还田(T20)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较秸秆不还田(TB)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21. 1%,8. 9%。综合考量经济、土壤质量、产量等因素,无污染的秸秆还田后,合理的配施氮肥(300 kg/hm~2)不仅可以避免秸秆腐解过程中与作物争夺氮肥,而且可以促进土壤碳、氮的更新,培肥土壤,提高产量,改善土壤质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芳 李天安 樊小林
【目的】明确覆草旱种和控释肥对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累积排放量、温室效应及排放强度的影响,探讨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措施,为水稻的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用静态箱法采集气体,研究常规水田(对照)、覆草旱种稻田和覆草旱种控释肥稻田CH4和N2O日排放通量的变化规律及稻田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温室效应和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常规水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苗期、分蘖初期和最大分蘖期,持续时间为35d;覆草旱种稻田和覆草旱种控释肥稻田CH4排放则主要集中在苗期和分蘖初期,持续时间均为15d,二者的CH4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常规水田,仅为常规水田的20.00%和17.98%...
关键词:
控释肥 覆草旱种 晚稻 CH4 N2O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芳 李天安 樊小林
【目的】明确覆草旱种和控释肥对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累积排放量、温室效应及排放强度的影响,探讨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措施,为水稻的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用静态箱法采集气体,研究常规水田(对照)、覆草旱种稻田和覆草旱种控释肥稻田CH4和N2O日排放通量的变化规律及稻田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温室效应和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常规水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苗期、分蘖初期和最大分蘖期,持续时间为35 d;覆草旱种稻田和覆草旱种控释肥稻田CH4排放则主要集中在苗期和分蘖初期,持续时间均为15 d,二者的CH4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常规水田,仅为常规水田的20.00%和17.9...
关键词:
控释肥 覆草旱种 晚稻 CH4 N2O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瑜 朱相成 钱浩宇 张楠 丁艳锋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稻田是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稻田甲烷减排对农业碳中和意义重大。稻田甲烷排放是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净效应,与水稻植株和农艺措施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重点论述水稻丰产条件下植株特性、农艺措施及两者互作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及机制。同时,本文还明确了我国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动态的主体模式,即排放高峰期在分蘖末期、拔节前甲烷排放占57%~66%。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未来应加强泌氧能力强的水稻品种选育,优化秸秆还田和前期水分管理技术,探索土壤微生物减排调控途径,实现水稻甲烷减排;同时,各区域应因地制宜采取合理农艺措施搭配,集成稻田丰产减排的技术新模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吕永林 陈志俭 蔡政 周小春 周誉民 蔡继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绍江 贺立源
用玻璃罩收集武汉地区早熟中稻田在自然栽培条件下释放的甲烷,并以气相色谱法测定释放甲烷量。实验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早熟中稻田的甲烷释放量从0.10~14.10mg·m~(-2)·h~(-1)。在分蘖末期和幼穗分化始期释放量最大。稻田白天释放的甲烷量比晚上多。
关键词:
中稻田 甲烷释放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