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09)
- 2023(4085)
- 2022(3444)
- 2021(3205)
- 2020(2597)
- 2019(5857)
- 2018(5563)
- 2017(9761)
- 2016(5335)
- 2015(5794)
- 2014(5753)
- 2013(5505)
- 2012(5112)
- 2011(4526)
- 2010(4594)
- 2009(4004)
- 2008(3980)
- 2007(3457)
- 2006(3053)
- 2005(2721)
- 学科
- 济(16870)
- 经济(16858)
- 管理(10567)
- 业(9050)
- 企(6974)
- 企业(6974)
- 方法(6129)
- 学(5735)
- 制(5706)
- 中国(5527)
- 地方(5270)
- 银(5257)
- 银行(5231)
- 数学(5194)
- 行(5090)
- 数学方法(5026)
- 融(4972)
- 金融(4970)
- 农(4536)
- 业经(4337)
- 体(3922)
- 理论(3610)
- 体制(3443)
- 财(3407)
- 环境(3260)
- 农业(3253)
- 发(2708)
- 和(2610)
- 地方经济(2519)
- 资源(2503)
- 机构
- 大学(74237)
- 学院(73960)
- 研究(30810)
- 科学(23068)
- 中国(22771)
- 济(22520)
- 管理(22198)
- 经济(21737)
- 农(20779)
- 理学(19073)
- 理学院(18712)
- 管理学(17892)
- 管理学院(17780)
- 所(17633)
- 京(17341)
- 农业(17328)
- 研究所(16419)
- 业大(16372)
- 中心(14044)
- 江(12122)
- 省(11781)
- 院(11551)
- 农业大学(11203)
- 室(10977)
- 财(10864)
- 范(10691)
- 技术(10552)
- 北京(10491)
- 师范(10460)
- 科学院(10283)
- 基金
- 项目(55519)
- 科学(41731)
- 基金(39136)
- 家(38131)
- 国家(37923)
- 研究(33445)
- 科学基金(30482)
- 省(22832)
- 自然(22824)
- 自然科(22322)
- 自然科学(22313)
- 自然科学基金(21856)
- 基金项目(21247)
- 划(20194)
- 社会(19184)
- 社会科(18268)
- 社会科学(18264)
- 资助(15850)
- 教育(15508)
- 重点(13756)
- 计划(13666)
- 科技(12730)
- 发(12041)
- 编号(11897)
- 科研(11467)
- 创(11332)
- 部(10976)
- 创新(10798)
- 专项(9961)
- 课题(9701)
共检索到110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骆文广 张声瑾
为了更好地实时监测南方试验稻田田间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分布,依托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屈家岭试验基地展开相关研究。根据稻田氮磷来源及空间分布,从试验田间灌排水、田间水层和田间土壤中氮磷淋溶流失3个方面进行试验,并设计了3个系统:灌排水氮磷营养盐监测系统,包括进水和排水模块,通过试验仪器和水样取样监测进出水中氮磷浓度;田间水层氮磷营养盐监测系统是可监测田间水层深度和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监测装置;田间土壤中氮磷淋溶流失监测系统,包括区域内5点土壤氮磷淋溶液的监测装置。通过这3个系统可实现田间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规律的监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辛福言 曲克明 崔毅 宋云利 袁有宪
1996年 11月~ 1998年 5月在鳌山湾进行了 6个航次的调查 ,根据所获资料分析了氮、磷的含量变化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鳌山湾氮磷营养盐的分布以北高南低为主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溶解无机氮在冬、春季由湾底东北向湾外呈减小趋势 ,在夏、秋季由北向南呈增加趋势 ;无机磷 (IP)基本上由北向南呈减小趋势 ;溶解无机氮的组成在大部分时间主要以NO- 3 N形态存在。鳌山湾水体的营养水平较低 ,NO- 3 N浓度范围为 0 .4~ 5 9.6 2 μmol/L ,IP为 0 .0 3~ 14 .6 8μmol/L ,特别是氮浓度较低 ,故该湾为氮元素限制海区
关键词:
鳌山湾 氮 磷 营养状况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过锋 陈聚法 陈碧鹃 崔毅
1999~2004年对胶州湾北部海域营养盐进行了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年际春季2003年无机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460·85μg/L,超出海水水质三类标准,超标率为77·8%。夏季2001年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86·89μg/L,2004年次之,平均含量461·82μg/L;秋季2003年无机氮平均值为633·46μg/L,均超出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磷酸盐的年际季节性变化及年际均值变化分析,该海域无机磷含量均在较高水平上波动(尤其在春、秋季),另,夏季高温期超标也较为严重。从氮、磷比值的季节变化来看氮、磷含量均较高。胶州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辛福言 陈碧鹃 曲克明 宋建忠 李秋芬 马绍赛
调查结果表明 ,乳山湾东流区化学需氧量 (COD)浓度较低 ,均低于 2mg/L。无机氮浓度较高 ,5月和 8月无机氮的平均值分别为 0 32、0 39mg/L ,5月无机氮组成以硝酸氮 (NO3 N)为主 ,8月则以氨氮 (NH4 N)为主。 5月和 8月无机磷的平均值分别为 0 0 1 5、0 0 35mg/L ,IN/IP比值较高 ,平均值分别为 74和 2 5。乳山湾东流区处于富营养化水平。
关键词:
乳山湾 有机物 氮 磷 营养状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兴跃 梁银铨 梁友光 陈景松 刘友亮
在一山谷型小水库施化肥(尿素和过磷酸钙)前1天及后第3、8、12天分别进行垂直方向0、0.5、1、2、3、5、7、10米八个层次PO3-4一P、NH+4(NH3)一N、NO-3一N、NO-2一N等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氮磷营养盐在施肥后前3天仅在5米以上的表温层内大幅升高;第8天在表温层基本维持第3天的较高水平,在7米以下深水层出现升高趋势;第12天在表温层明显下降,其中NH+4(NH3)一N接近施肥前水平,在深水层几种营养盐含量进一步升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玲霞 许兴 邱小琮 石伟 杨涓
【目的】研究低洼盐碱地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氮、磷收支状况,为稻渔综合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比较分析稻鳅共生(DQ)、稻蟹共生(DX)、稻鱼共生(DY)系统氮磷的输入和输出情况。【结果】①3种种养模式下,肥料输入约占氮总输入的81.83%、92.09%和89.51%,占磷总输入的95.64%、97.54%、96.14%。②3种种养模式下,底泥积累的氮磷含量约占氮总支出的79.71%、59.50%和70.66%,占磷总支出的93.00%、87.61%和72.14%,收获生物平均占氮、磷总输出的16.85%~36.74%和3.56%~22.62%。【结论】肥料是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氮磷输入的主要部分,其次为投喂饲料带入,而稻种和水中的氮磷含量所占比例小;氮磷在底泥中的沉积是稻渔共生系统中氮磷营养盐输出的主要方式,其次为收获生物。
关键词:
水稻 综合种养 氮磷收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继红 蒋增杰 王巍 邹建 薛素艳 方建光 连岩 张新军 刘新杰 周颖敏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共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和活性硅酸盐(Si)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营养盐浓度阈值法和化学计量法对桑沟湾营养盐潜在的限制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桑沟湾DIN、PO43-、Si含量及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DIN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PO43-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Si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季DIN和PO43-的含量低于理论上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分别占44%和39%;夏季PO43-的潜在限制性较强,浓度低于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占68%,受PO43-潜在限制的几率达79%,DIN和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建均 陈瑾 姜培坤 邬建红
灰水足迹(GWF)方法是定量评价农业生产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传统的作物生产灰水足迹计算通常采用粗略的估算方法,无法精确量化施肥类型导致的灰水足迹差异。通过田间试验观测常规施肥(CF)、炭基肥(BF)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OF)下稻田的水肥迁移过程,识别各径流事件的关键污染物,探讨不同施肥类型下GWF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CF处理相比,BF处理和OF处理均减少了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总磷污染物的流失量,且分别增产3.48%和6.81%。(2)研究期内发生的所有径流事件中,总氮成为关键污染物的频率最大,总磷在某些情形下也是关键污染物,决定灰水产生量的关键污染物具有变异性。(3)肥料类型显著影响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GWF值,均表现为CF(622.85 m~3·t~(-1))> BF (367.68 m~3·t~(-1))> OF(318.18 m~3·t~(-1))。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降低了水稻生产灰水足迹且提高了产量,能较好的实现减污增产。基于试验的作物生产灰水足迹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定量不同施肥类型对灰水足迹的影响。
关键词:
灰水足迹 水稻 田间试验 施肥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贤青 应金耀 涂以芳 陈宏伟
1989~1995年对浙江省两种主要生产类型稻共40个高产农户七年的稻田产量变化和肥料投入产出的监测结果表明,浙北稻区在一定水平内高产主要随化肥投入而提高;浙西稻区高产主要依靠稻田生态环境优劣。两稻区高产晚稻一般应用高产的杂交组合,因此产投比较早稻明显提高。
关键词:
高产稻田,定位监测,产投比,水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耀 宋云利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讨论了虾塘养殖水环境中氮磷营养盐的存在特征与行为。在该水环境中,IP的季节变化相对平稳,而IN则在养殖中后期变化幅度较大;IN和IP的垂直分布均匀;IN的形态分布有着显著的季节变化,且与开阔浅海不同,NO2-N也成为IN的主要存在形态;IN与IP比值始终较低,且IN在对虾养殖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贫瘠水平,从而构成该养殖水环境中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而相对较高密度的浮游植物,则是缩短该水环境中IN和IP循环周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特征与行为,氮磷营养盐,养殖水环境,虾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翔宇 詹冬梅 李美真 徐智广
将日本马泽藻Mazzaella japonica、孔石莼Ulva pertusa、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蠕枝藻Helminthocladia australis、扇形拟伊藻Ahnfeltiopsis fla-belliformis6种大型海藻培养在富含氮磷海水中72 h,分析海水中氨氮、硝氮和活性磷浓度的变化,目的在于比较它们对营养盐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6种海藻对氮磷都有明显的去除作用,日本马泽藻和孔石莼对氨氮、硝氮和活性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吸收了培养水体中氨氮初始总量的98.0%和97.1%、硝氮初始总量的76...
关键词:
大型海藻 富营养化 氮 磷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朱涛 夏玲玲 陈顺超 徐宸
网络自媒体海量舆论信息转发、情感两极分化、谣言混杂等极易引发网络舆情事件,对网络舆情监测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现有教学中普遍缺乏综合实验这一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网络舆情监测综合实验方案。首先,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引导,确立了实验教学目标,规划了实验内容框架。然后,详细设计了从舆情文本获取到预处理,从主题挖掘到以基于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 BERT)大模型为核心的情感分析、谣言检测等一系列实验模块。最后,以使用网络舆情监测实例展示了实验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方案能够使学生深入掌握网络舆情监测基本流程和实操技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滕怀丽 黄旭雄 周洪琪 华雪铭 杨志刚 冷向军
研究摇瓶、连续充气、补充二氧化碳气体(CO2)3种充气方式对盐藻生长、氮,磷营养盐利用及藻细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5d后,连续充气组细胞密度为(1.62±0.40)×107ind/mL,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在培养前3天盐藻主要利用细胞贮存的氮进行生长繁殖,之后主要依靠吸收培养液中的N来维持生长。盐藻细胞能迅速吸收培养液中的P,并贮存在细胞内以备生长繁殖之用。充气方式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N的吸收,培养3d后,连续充气组培养液中N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充气方式不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P的吸收。连续充气组藻细胞总脂、粗蛋白、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韩莉 王冬艳
通过研究土地整治质量的监测内容、评价指标及监测技术,为不断推动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的发展提供借鉴。监测内容包括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景观维护以及土地整治可持续5个方面,并总结了相应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手段,监测技术主要有常规的测定仪器、实验室分析方法、3S技术、探地雷达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应该向着"土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和生态管护"的方向发展,传统技术手段结合新的科技将促进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不断走向深入。
关键词:
土地整治 质量监测 监测技术 评价指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林安 王莉波 江志法 鲁水 朱志清 李冬玲
利用2015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4个季节在东海区标准断面调查所得的资料,通过对5项营养盐综合分析研究了营养盐表层、10 m层、底层的含量变化及其随季节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等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表明:无机氮、磷酸盐及硅酸盐含量均值最高都在底层,几乎都呈现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升高趋势。2015年东海区营养盐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于磷酸盐和无机氮的含量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硅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东海营养盐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往往受长江冲淡
关键词:
东海区 分布特征 无机氮 磷酸盐 硅酸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