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5)
- 2023(7787)
- 2022(6780)
- 2021(6195)
- 2020(5497)
- 2019(12636)
- 2018(12531)
- 2017(24511)
- 2016(13792)
- 2015(15412)
- 2014(15545)
- 2013(15702)
- 2012(14856)
- 2011(13390)
- 2010(13473)
- 2009(12358)
- 2008(12574)
- 2007(11542)
- 2006(9600)
- 2005(8659)
- 学科
- 济(55904)
- 经济(55851)
- 业(35936)
- 管理(35699)
- 方法(29059)
- 企(28233)
- 企业(28233)
- 数学(26104)
- 数学方法(25851)
- 学(15791)
- 农(15378)
- 财(15307)
- 中国(12967)
- 贸(10471)
- 贸易(10469)
- 制(10357)
- 地方(10302)
- 业经(10221)
- 易(10152)
- 农业(10061)
- 务(9954)
- 财务(9937)
- 财务管理(9911)
- 企业财务(9452)
- 环境(9286)
- 银(8768)
- 银行(8738)
- 和(8545)
- 融(8316)
- 金融(8313)
- 机构
- 大学(203668)
- 学院(202021)
- 济(79650)
- 经济(77884)
- 管理(73006)
- 研究(72535)
- 理学(63338)
- 理学院(62529)
- 管理学(61192)
- 管理学院(60833)
- 中国(53001)
- 科学(49147)
- 农(45838)
- 京(43131)
- 所(39802)
- 农业(37049)
- 业大(36891)
- 研究所(36784)
- 财(36732)
- 中心(33456)
- 江(30805)
- 财经(29706)
- 经(26992)
- 北京(26533)
- 范(26098)
- 师范(25770)
- 院(25221)
- 经济学(25059)
- 农业大学(24109)
- 州(24085)
- 基金
- 项目(139472)
- 科学(107926)
- 基金(101513)
- 研究(93772)
- 家(92451)
- 国家(91786)
- 科学基金(75677)
- 社会(57919)
- 社会科(54913)
- 社会科学(54894)
- 省(54598)
- 基金项目(54387)
- 自然(52043)
- 自然科(50806)
- 自然科学(50787)
- 自然科学基金(49895)
- 划(47463)
- 教育(43279)
- 资助(41610)
- 编号(36585)
- 重点(32890)
- 部(31031)
- 发(30049)
- 成果(29716)
- 计划(29023)
- 创(28340)
- 科研(28063)
- 创新(26694)
- 科技(25761)
- 课题(25575)
共检索到286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家梅 纪雄辉 霍莲杰 彭华 官迪 盛姣
以南方稻田土壤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五种不同施肥(无肥、化肥、猪粪+化肥、鸡粪+化肥、稻草+化肥)处理,监测了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亚铁(Fe2+)含量、土壤Eh值和甲烷(CH4)排放的动态变化,分析还原性物质与CH4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前期稻田CH4排放通量、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均较高,并随水稻生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土壤Eh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介于-238至118 mv之间,且为水稻生长前期低,后期高。施用有机肥后的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比化肥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13%和11%,而土壤Eh值则低于无肥和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鸿燕 唐子茜 王娜 张伟 付婷婷 曾婷婷 黄永川 阎应红
【目的】探明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耕地土壤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重庆市7个典型水稻主产区的稻田土壤样品230个,分析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及Cd、Hg、As、Pb、Cr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与地累积指数评价法进行污染程度分析,并与重庆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进行比对,分析评估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再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结果】研究区土壤中Pb、Cd、Cr、As、Hg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0.312、66.8、4.71、0.082 7 mg/kg。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研究区稻田土壤有19.57%的点位处于Cd元素轻污染状态,0.43%的点位处于Hg元素中污染状态,其余点位处于无污染状态。地累积指数分析发现,稻田土壤中Cd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元素属于无污染水平,但存在极少部分土壤的Hg元素地累积指数极高(4.03,属于强-极强污染等级)。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比对发现,Cd、Hg元素含量均超过了重庆土壤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2.84倍、1.38倍,有累积效应;Pb、Cr、As元素含量略低于重庆土壤背景值,基本无富集。通过与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比对,所调查的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均小于对应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相关性及聚类分析发现,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成土过程及人为因素。【结论】重庆稻田土壤总体处于清洁状态,但存在Cd、Hg元素的污染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海苹 孙文娟 黄耀
【目的】阐明中国不同稻作类型CH4排放的区域特征以及稻田CH4排放与环境因子和水肥管理的定量关系。【方法】通过文献调研,获得1987—2011年中国稻田CH4排放观测的有效文献111篇,含生长季CH4排放总量或平均排放通量的有效观测数据495组,涵盖67个观测点。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上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单季稻、双季早稻和晚稻田的CH4季节排放总量(均值±标准误差)分别为(383.5±31.1)、(234.3±16.8)和(361.8±25.0)kg.hm-2。西南单季稻区CH4排放分别是华北、华中和东北单季稻区的2.3、2.2和4.3倍;华中早、晚稻区的CH4排...
关键词:
稻田 区域 甲烷排放 影响因素 统计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小立 王卫东 谭云峰 谢克和 上官行健 王明星 沈王兴 王若思
本文通过对亚热带丘岗区稻田甲烷排放的实地测量和实验研究,描述了稻田甲烷的排放过程、排放量和排放特征;辩析了环境温度、施肥、水管理等因子对稻田甲烷排放的相关影响。提出了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施肥方案和水管理措施。
关键词:
甲烷排放,影响因子,减排技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小立
甲烷(CH_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约为15%,大气甲烷的年增长率为0.2-1.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郎春燕 黄秀丽 李小娇
根据不同形态硒的溶解度,采用连续浸提法将成都东郊稻田土中的硒分为可溶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残渣态5种结合形态,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了样品中5种形态硒及总硒的含量。结果表明,成都市东郊稻田土壤总硒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77~0.472 mg/kg,平均值0.364 mg/kg,略高于全国平均值0.290 mg/kg,但低于国家农牧业用地土壤有关硒的含量的最大限值1 mg/kg。在水平方向上,成都市东郊稻田土壤硒主要以有机物-硫化物结合及元素态硒、残渣态硒存在,占土壤总硒含量的80%以上,而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可溶态、可交换态及...
关键词:
水稻土壤 硒 含量 形态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建军 徐明岗 辛景树 段建军 任意 李冬初 黄晶 申华平 张会民
【目的】探明1988年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与时空演变特征,为地力提升和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结合水稻土实际情况,并参考生产力模型、土壤质量系数模型等修正得出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PI)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BPI)的计算公式并验证,同时以全国水稻土监测数据资料为基础,将统计所得的各肥力指标和权重因子采用数值归一化处理,运用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方法综合分析;并进一步与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相结合验证,从而定量地分析出中国粮食主产区间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高低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8—2012年间,长江中下游、东北、西南以及华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显龙 刘洋 于彩莲 王迪
【目的】土壤供氮能力是影响稻田氮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寒地稻田与南方稻田相比具有氮肥用量低和氮素利用效率高的特点,通过比较南北方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异,以期揭示土壤氮素矿化与寒地稻田氮素高效利用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苏省高肥力的乌栅土和中等肥力勤沙土,以及黑龙江三江平原高中肥力白浆土型水稻土,采用淹水密闭培养法,在25℃、30℃和40℃条件下恒温培养28 d,测定培养前后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并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机氮各组分的含量;通过一级动力学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拟合土壤氮素矿化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结果】南方高中肥力土壤酸解氮、氨基酸态氮占土壤全氮比例均高于北方高中肥力土壤,北方稻田土壤碳氮比较...
关键词:
寒地 稻田 温度 氮素矿化 有机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阳 翁伯奇 黄毅斌 钟红梅 何萍 陈炳焕 欧阳华明
分别在温室和田间进行甲烷排放测定。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于-180mV时,甲烷排放量明显上升;稻田甲烷排放途径:3/4从水稻排出,1/4从土灌排出;宽窄行“双龙出海”插秧+养萍、垄畦栽水稻+养萍可分别比常规稻作减少甲烷排放量21.8%和42.3%;稻田放养一定量的革胡子鲶能提高上壤氧化还原电位,减少甲烷排放,放养量以2250kg·hm-1为宜。放养量过大会增加甲烷排放;稻田放养鱼、萍,“双龙出海”插秧方式,通过人工调控技术,使稻田系统内部形成有利于甲烷排放的稻田持续农业模式,结果甲烷排放量比常规稻作减少34.6%。
关键词:
稻田 甲烷排放 调控技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红乾 刘光荣 冀建华 刘益仁 刘秀梅 程正新
针对南方红壤区施氮量高、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氮(N0)、传统施氮(CFN)2个对照处理和6个氮肥减施处理,分析了土壤养分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态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于传统施N20%,等P、K的条件下,30%传统氮肥用量+50%厩肥有机氮肥用量(30F+50M)、30%传统施氮肥用量+50%缓释氮肥用量(30F+50S)产量与CFN持平,比80%传统氮肥用量(80F)分别增产4.7%,5.2%;其余减施氮肥处理与80F产量基本持平。30F+50M处理在分蘖盛期、抽穗期、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达到最高,碱解氮在分蘖盛期和成熟期达到最高,30F+50S处理在水稻抽穗...
关键词:
水稻 氮肥减施 产量 土壤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斌 刘晓雨 潘根兴 郑聚锋 池忠志 李恋卿 张旭辉 郑金伟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对连续两年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合理施用生物质炭而促进水稻生产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成都平原稻田,2010年布设了施氮与否(0与240 kg N.hm-2)下生物质炭土壤施用(0、20、40 t.hm-2)试验,连续两年观测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变化。【结果】施氮肥条件下,生物质炭连续两年对主要土壤肥力性质表现出改善效应,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pH,同时降低土壤容重,但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生物质炭对CH4排放的影响依氮肥施用而异。不施氮肥下,施用生物质炭提高当季土壤CH4排放(20 t.hm-2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原 迟美静 张玉玲 范庆峰 虞娜 邹洪涛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13)C、~(15)N自然丰度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的赋存能力及稳定性,揭示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全氮的演变规律。【方法】选择东北典型黑土旱地土壤(种植大豆年限大于60年,作为对照)和改种不同年限的稻田土壤(3、5、10、17、20和25年,改稻田前种植作物均为大豆),利用土壤团聚体湿筛分离技术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在0—60 cm土层,与对照土壤相比,改种水稻各年限土壤中2—0.25 mm团聚体组成有所减少,0.25—0.053 mm和2 mm团聚体组成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但旱地改稻田不同年限均以2—0.053 mm团聚体为主;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与>2 mm团聚体组成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或P2 mm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其团聚体组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1或P<0.05);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则受土层深度影响显著。与对照土壤相比,各粒级团聚体中δ~(13)C在改种水稻3年时均明显增加,在改种水稻5年时均明显下降,在改种水稻5—25年间变化不明显,各粒级团聚体中δ~(15)N在改种水稻25年间均略有下降。总体上,在改稻田3—25年间,团聚体中δ~(13)C、δ~(15)N的变化受水稻种植年限和土层深度的显著影响,其数值均随粒级的减少而增加,相同年限各粒级团聚体δ~(13)C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增大,δ~(15)N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东北典型黑土旱地改稻田25年间,土壤中非水稳性大团聚体遭受破坏形成了粒径较小的团聚体,2—0.053 mm水稳性团聚体是有机碳、全氮固存的主要载体,较小粒级团聚体赋存的有机碳较为稳定,其稳定性随水稻种植年限延长、土层加深而增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贾树海 张佳楠 张玉玲 党秀丽 范庆锋 王展 虞娜 邹洪涛 张玉龙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密度和(13)C、(15)N自然丰度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固定能力及其稳定性,揭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规律,为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选择典型黑土区旱田土壤(种植大豆年限大于60年)和改种不同年限的稻田土壤(3、5、10、17、20和25年,旱田改稻田前种植历史基本相同,均为大豆),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旱田改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燕 易军 刘目兴 张君 李胜龙
利用田间染色示踪和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江汉平原不同水耕年限稻田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期望为制定合理的稻田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新稻田(水耕17a)与老稻田(水耕大于100a)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引发土壤剖面内不同水分运动特征。新稻田垂直渗漏较老稻田明显,表现为新稻田有更大的染色深度。老稻田染色区域主要集中在耕作层,染色面积为48.52%;犁底层和底土层染色面积较小,仅为3.17%和0.2%。除耕作层外,新稻田其他土层染色面积均大于老稻田,且优先流特征较老稻田明显。老稻田侧向水分运动较新稻田强烈,其侧流剖面的染色面积(15.35%)显著高于新稻田(8.45%),老稻田侧向水流主要发生在犁底层以上。为减少稻田水分渗漏损失,老稻田可以通过减少农田-田埂-沟渠过渡区侧渗实现,而新稻田可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原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童倩倩 李莉婕 韩峰 陈海燕 赵泽英 彭志良
【目的】为贵州水稻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05-2015年贵州省9个地(州、市)水稻种植区采集的177 944个代表性耕层土壤养分测定数据为基础,运用Arc GIS地统计方法和Kriging理论模型对贵州水稻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时间序列上,贵州省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及p H与第二次(1991年)土壤普查数据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有效磷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贵州省稻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 H的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差异较小;东
关键词:
GIS 稻田 土壤养分 p H 贵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