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6)
2023(5937)
2022(4987)
2021(4480)
2020(3810)
2019(8201)
2018(7862)
2017(14497)
2016(8123)
2015(8496)
2014(8244)
2013(8034)
2012(7317)
2011(6281)
2010(6105)
2009(5629)
2008(5684)
2007(4821)
2006(3968)
2005(3334)
作者
(26255)
(21937)
(21792)
(20417)
(14062)
(10918)
(9672)
(8685)
(8492)
(7751)
(7700)
(7189)
(7130)
(7052)
(7044)
(6765)
(6546)
(6478)
(6406)
(6359)
(5830)
(5401)
(5139)
(4978)
(4963)
(4919)
(4856)
(4755)
(4584)
(4433)
学科
(28180)
经济(28149)
管理(26440)
(25934)
(21089)
企业(21089)
方法(13886)
数学(12600)
数学方法(12487)
(11687)
(8635)
财务(8627)
(8618)
财务管理(8610)
企业财务(8207)
(7032)
贸易(7030)
(6880)
中国(6856)
业经(6608)
(6435)
(6375)
农业(5949)
(5367)
银行(5335)
技术(5193)
环境(4952)
(4874)
(4769)
(4465)
机构
大学(112815)
学院(112614)
(43890)
经济(43112)
管理(42682)
研究(39437)
理学(37984)
理学院(37544)
管理学(36818)
管理学院(36648)
(32009)
中国(29625)
科学(27581)
农业(26224)
业大(25146)
(23379)
(21805)
研究所(20288)
(19996)
中心(18196)
农业大学(17733)
财经(16385)
(16262)
(15103)
(14739)
(14096)
北京(13782)
(13614)
经济学(13286)
科学院(13262)
基金
项目(84930)
科学(65452)
基金(63195)
(59456)
国家(58982)
研究(51952)
科学基金(49110)
自然(35258)
自然科(34496)
自然科学(34481)
基金项目(34442)
社会(34389)
自然科学基金(33894)
(33658)
社会科(32741)
社会科学(32732)
(28905)
资助(24986)
教育(23139)
重点(19602)
计划(19275)
(18206)
编号(18200)
(18188)
科研(17504)
(17418)
科技(17377)
(17283)
创新(17127)
(15208)
期刊
(41277)
经济(41277)
学报(29076)
(28044)
研究(26433)
科学(22472)
大学(20429)
学学(20086)
中国(19851)
农业(19513)
(16752)
管理(13882)
(10943)
(9835)
金融(9835)
业大(9517)
农业大学(8452)
(7917)
财经(7820)
经济研究(7609)
业经(7247)
技术(6743)
(6572)
科技(6205)
中国农业(5834)
问题(5661)
财会(5512)
商业(5402)
自然(5183)
资源(5060)
共检索到153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军  谭济才  黄新  王卫国  钟浪  王志高  
为探寻稻田福寿螺的有效防控办法,研究了不同养鸭密度、不同放养时间和放养不同品种鸭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稻田养鸭时间为40 d时,对福寿螺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3.94%;当稻田养鸭密度在6~14只/(667 m2)时,鸭子对稻田福寿螺的平均防效与养鸭密度和放养时间呈正相关,且平均水稻产量随着养鸭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稻田养鸭密度为14只/(667 m2)时,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最佳,水稻平均产量也达到最大值;当稻田养鸭密度超过14只/(667 m2)时,水稻平均产量随着稻田养鸭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采用金定鸭防控稻田福寿螺的效果和提高水稻产量的幅度都极显著优于本地麻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钟  方丽  章家恩  罗明珠  赵本良  
【目的】研究福寿螺种群的结构,为了解其数量动态、发展趋势和评价福寿螺的控制效果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双季稻种植区设置12个面积为100 m2的试验小区,对稻田养鸭、施杀螺剂和施茶籽饼这3种控螺方式下福寿螺种群的螺级结构及性比进行分析,并与未采取控螺措施的空白区进行对比。【结果】施杀螺剂可有效地控制稻田福寿螺幼螺的数量,但不利于对成螺的控制;施茶籽饼可有效地控制苗螺,但对中螺和成螺的控制效果较差。与稻鸭区和空白区相比,施杀螺剂和茶籽饼处理区各螺级组配的比例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早稻生长期间。对稻鸭区而言,福寿螺种群在早稻生长期间以成螺为主,整体上属于下降型种群,其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忍  伍佳  吕广动  隆斌庆  杨飞翔  周晶  陈慧娜  黄璜  
【目的】为探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与稻田养鸭耦合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设置5种处理方式:"稻草炭化还田+养鸭"(CD),"稻草直接还田+养鸭"(ZD),"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稻草不还田+养鸭"(BD)和"稻草不还田不养鸭"(BR)。通过测定水稻生物量、产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值,研究稻草还田+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CD)能显著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生物量,稻草还田+稻田养鸭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短期内(1年)能使水稻增产10%以上。稻草还田+稻田养鸭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73%~41.28%和15.06%~21.47%。CD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0.15%、13.73%、10.25%,CD还能有效缓解土壤pH值降低。【结论】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处理(CD)为最佳组合处理方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刚  张文斗  谭长龙  李静怡  王丹  黄璜  
为了探究水稻直播轻简栽培和稻鸭共育模式的结合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在总结前人研究水稻直播和稻鸭共育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直播下饲养鸭子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撒直播(CK)、常规水稻撒直播养鸭(RD)、水稻半固态直播养鸭(RDS)和水稻精量穴直播养鸭(RDP)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直播养鸭模式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水稻直播养鸭不同处理间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等根系特性存在一定差异。RDP处理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整体优于RDS、RD和CK处理,而RDS、RD和CK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晓娟  何忠全  高平  
浸提法获得四川10种常见有毒植物的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并追踪对福寿螺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马桑(Coriaria sini-ca)、紫堇(Corydalis edulis)、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phorum)、夹竹桃(Nerium indicum)等4种植物对福寿螺有较强毒杀活性,其中马桑叶的毒杀活性最强,采用其水提物和质量浓度为1 mg/mL的乙醇提取物浸杀福寿螺,48 h死亡率100%,夹竹桃、紫堇和紫茎泽兰杀螺作用仅次于马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治平  刘小燕  黄璜  胡立冬  苏伟  刘大志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作用,于2003年4至11月在湖南省桃江县建立稻田养鸭试验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稻田,放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百蔸虫量较空白区虫量下降70.2%和72.4%;晚稻田养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虫量较空白区下降56.2%和64.7%,表明稻鸭共栖对稻飞虱起到了稳定、持久的控制作用.放鸭区不需用药防治稻飞虱,经济效益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  冒宇翔  沈俊明  薛林  王晓琳  张自常  
为了明确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及其与化学除草剂相互作用对水稻田杂草控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全量深埋还田、秸秆不还田4种方式下不同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0、207、414、621、828 G/hm2)对水稻田主要杂草控制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全量覆盖还田和全量浅旋还田效果明显优于全量深埋还田效果。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较低剂量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对鸭舌草、千金子控制效果,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晓娟  高平  何忠全  汪世元  郎冬梅  谷平  代可方  何树林  毛建辉  
2010、2011年通过采取捡螺摘卵、科学管水、养鸭食螺、科学施药等综合措施进行福寿螺防控,总体灭螺效果可达89.61%~92.52%,保苗率达到59.59%~80.39%,挽回经济损失8298.15元/hm2。通过杀螺活性植物的筛选,马桑叶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杀灭作用显著,质量浓度为5 mg/mL的乙醇提取物溶液中,成螺和幼螺12 h死亡率均为100%。提取福寿螺消化酶制作酶制剂及利用福寿螺蛋白质作饲料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另外,用福寿螺饲料喂养的土鸡,所产鸡蛋的长径、短径和重量均分别超过对照组鸡蛋5.91%、3.62%和16.5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春霞   陈映僮   姚富成   陈琪   章家恩  
近年来,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同本地螺类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干旱和饥饿等因素。为探究酸碱胁迫下福寿螺与华南地区常见淡水螺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sis)的响应特征,本研究以五种不同的水体pH作为梯度,对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进行处理,以研究其存活情况,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螺类肝脏和头部的表面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螺在酸碱胁迫下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死亡,福寿螺在水体pH值4.5、6.5、8.5、10.5的存活率均高于中国圆田螺,对酸碱适应范围更广,但pH 2.5处理下中国圆田螺存活率更高。同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酸碱胁迫下两种螺头足部和肝脏存在明显的外表破损,但中国圆田螺肝脏和头足部损伤更为严重。结果表明,福寿螺比本地中国圆田螺具有更强的酸碱耐受性和适应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甄若宏  王强盛  何加骏  周建涛  郑建初  卞新民  
通过鸭子在稻田生态位的添加,系统研究了稻鸭共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稻鸭共作区成穗率、结实率分别提高9.70%和4.64%,经济系数增加5.48%;稻米品质各指标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精米率提高了4.82%,垩白粒率降低了26.17%,直链淀粉含量降低4.03%,胶稠度提高了9.06%,稻米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2.12%和13.3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娟琴  郑宪清  张翰林  吕卫光  李双喜  
为了揭示土壤对长期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的响应,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秸秆不还田+N 300kg/hm~2(TB)、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T0)、秸秆全量还田+N 255 kg/hm~2(T17)、秸秆全量还田+N 300kg/hm~2(T20)、秸秆还田+N 345 kg/hm~2(T23)对稻田土壤理化特性、重金属含量、活性有机质、微生物炭、碳库管理指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长期秸秆还田(5年)条件下土壤质量对氮肥配施的响应,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T17、T20、T23 3个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含量上升,但总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差异不明显;土壤容重下降;土壤中汞、砷、铅、镉、铬、铜、锌7种重金属(全量)未出现明显积累现象。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秸秆还田(T20)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较秸秆不还田(TB)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21. 1%,8. 9%。综合考量经济、土壤质量、产量等因素,无污染的秸秆还田后,合理的配施氮肥(300 kg/hm~2)不仅可以避免秸秆腐解过程中与作物争夺氮肥,而且可以促进土壤碳、氮的更新,培肥土壤,提高产量,改善土壤质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成芳  曹凑贵  汪金平  展茗  蔡明历  
以稻鸭和稻鱼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田P的动态变化及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P后土壤和田面水P含量立即达到最大值,一周后迅速降低。相对于空白(CK),养鸭处理(RD)和养鱼处理(RF)田面水总P浓度、溶解P浓度、土壤速效P含量和水稻吸P量显著增加,而土壤全P含量有所增加。研究还表明,水稻吸P量与田面水溶解P、土壤速效P显著相关。对田面水P素径流流失的潜在环境效应分析表明,施P后的一周左右是控制P素流失的关键时期;由于养鸭养鱼能提高稻田P含量,在稻鸭、稻鱼共作期间,要注意避免农田排水和防止因降雨引起的田面水外溢。同时,由于鸭子和鱼能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化肥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邬立岩  靳峥  温健  崔红光  孔爱菊  徐燕  宋玉秋  辛明金  张本华  刘翠红  
倒伏是水稻栽培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生倒伏不仅会导致减产,造成稻米品质下降,而且会影响收获作业效率和损失率,增加作业成本。水稻茎秆力学特性是决定水稻抗倒伏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鸭稻共育种植模式对水稻茎秆抗倒伏性的影响,通过对比鸭稻共育和常规插秧两种种植模式,分别测定了关键生育期稻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地上、地下部生物量;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测试了水稻在幼穗形成期、抽穗期、黄熟期3个生长阶段的茎秆折断力,研究鸭稻共育种植模式对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插秧种植模式相比,在水稻灌浆期,鸭稻共育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6.07%、15.97%、41.24%和18.25%,水稻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增加26.11%和29.88%,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在水稻幼穗形成期之前,两种种植模式水稻茎秆的倒伏指数差异不显著;在水稻幼穗形成期、抽穗期和黄熟期,鸭稻共育水稻茎秆的折断力比对照分别提高13.65%、33.51%和36.09%,倒伏指数分别降低4.86%、5.42%和8.16%,在抽穗期和黄熟期差异性显著。说明鸭稻共育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水稻茎秆的物理强度,提高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该研究为解决水稻倒伏问题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为其他作物的抗倒伏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傅先源  王洪全  
通过恒温箱与温棚设置不同温度水平,测试结果表明:福寿螺卵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5℃,发育历期与温度相关系数r=-0.942。夏季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7℃,有效积温为141.435日度。福寿螺能生存的水温范围为10~30℃,最适水温范围为20~25℃;同一级螺,水温越高,长速越快。福寿螺在长沙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下不能越冬,冬季死亡率达100%。福寿螺在无水条件下有休眠现象,冬季室温2~17℃时,连续休眠3个月,成螺、中螺存活率达57.6%,亲螺可在休眠状态中越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月贞  王吕  吴玉红  郝兴顺  张春辉  秦宇航  吴建静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探索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连续2年定位试验,设置水稻秸秆不还田(WSN)、水稻秸秆还田(WS)、紫云英和稻秆还田(CS)、油菜秸秆和稻秆还田(RS)、毛苕子和稻秆还田(HS) 5个处理,研究紫云英、毛苕子、油菜、冬闲联合稻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各因子与水稻产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WSN处理相比,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CS、HS和RS处理水稻产量2年平均增产14.51%,14.52%和8.49%。稻田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以CS处理最高,且均与WSN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与WSN比较,CS、RS和HS处理稻田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70.15%~336.19%,48.57%~183.11%和57.33%~293.55%,其中C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数量比例上调,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例下调,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升高,有效改善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S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WSN处理分别增加17.69%,3.85%,35.36%和62.32%。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土壤速效磷、全氮含量,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论]冬季种植紫云英联合稻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酶活性,是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高效栽培种植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