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0)
- 2023(1972)
- 2022(1781)
- 2021(1702)
- 2020(1490)
- 2019(3648)
- 2018(3584)
- 2017(6502)
- 2016(3946)
- 2015(4473)
- 2014(4508)
- 2013(4620)
- 2012(4499)
- 2011(3922)
- 2010(4016)
- 2009(3662)
- 2008(3730)
- 2007(3297)
- 2006(2893)
- 2005(2492)
- 学科
- 济(15004)
- 经济(14982)
- 业(10164)
- 管理(9606)
- 企(8090)
- 企业(8090)
- 方法(7744)
- 数学(6880)
- 数学方法(6770)
- 农(5802)
- 学(4902)
- 财(3810)
- 农业(3589)
- 和(3055)
- 业经(2951)
- 地方(2861)
- 生态(2697)
- 环境(2656)
- 务(2653)
- 财务(2644)
- 财务管理(2634)
- 中国(2598)
- 企业财务(2507)
- 制(2338)
- 贸(2336)
- 贸易(2336)
- 易(2269)
- 技术(2219)
- 资源(2141)
- 稻(2131)
- 机构
- 学院(57535)
- 大学(57110)
- 研究(23365)
- 管理(20876)
- 农(20712)
- 济(20048)
- 经济(19543)
- 理学(17801)
- 科学(17746)
- 理学院(17592)
- 管理学(17156)
- 管理学院(17080)
- 农业(16750)
- 中国(16646)
- 业大(14991)
- 所(14240)
- 京(13524)
- 研究所(13170)
- 农业大学(10528)
- 中心(10164)
- 省(10104)
- 江(9605)
- 业(9355)
- 科学院(8851)
- 财(8354)
- 北京(8274)
- 院(7964)
- 室(7856)
- 技术(7350)
- 州(7167)
- 基金
- 项目(42157)
- 科学(30977)
- 基金(28576)
- 家(27742)
- 国家(27538)
- 研究(25891)
- 科学基金(21386)
- 省(18147)
- 自然(15836)
- 划(15393)
- 自然科(15393)
- 自然科学(15385)
- 基金项目(15217)
- 自然科学基金(15076)
- 社会(14390)
- 社会科(13579)
- 社会科学(13571)
- 资助(12161)
- 教育(11344)
- 科技(10588)
- 计划(10565)
- 重点(10122)
- 编号(10072)
- 发(9105)
- 农(8560)
- 部(8543)
- 科研(8384)
- 业(8109)
- 创(8100)
- 创新(7729)
共检索到86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洪松 任天举 鲁远源 苟小红 谢廉儒
1988—1991年在生态条件相近的两个点上对14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了定位观察,利用试验和农产品成本调查的系统资料,对稻田主要作物及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效应、光能利用、经济效益和养分产投比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稻、再生稻的综合效益最好,是重庆地区的两大优势作物,应重点发展;(2)三熟比两熟制更能充分利用温、光、水、土资源,增产效果明显,但年际产量波动大,经济效益不如两熟制;(3)为充分利用大春资源优势,发展双季稻不如主攻再生稻单产;(4)调整冬季作物结构,扩大绿肥饲料面积,适当扩大油菜等经济作物面积,限制小麦生产规模是扩大复种、提高稻田多熟种植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5)增施钾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敏 王可心
通过对2010年-2020年间辽宁省主要大宗粮油作物玉米、水稻和花生的种植效益进行分析,对比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率等,总结得出:辽宁省水稻种植经济效益基本稳定,但产出投入比有下降趋势;玉米近6年出现亏损现象;花生的单位产值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但投入产出仍然基本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日渐上涨的人工成本和机械作业费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从粮食生产种植、资金政策、产业融合、品牌打造以及引进科技人才等多个角度,对辽宁省粮食生产增产增效及高效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四光 赛树奇 张宜军 韩晓东
对我国北方四省一区2009~2010年粮油作物的生产成本及单位面积种植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成本与纯收入的比值为1︰1.23,其中人力成本最高,其次依次是肥料、种子、整地、农药、租地、水电费用,生产成本过高急需解决。而政府的种粮补贴对9种粮油作物的单位面积效益的位次没有影响。增加农民种植粮油作物的效益,需要从降低成本、增加科技投入、加速机械化和建设农产品市场入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俊辉 曾祖俊 庞良玉
应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成都平原现有的主要几种稻田多熟种植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生产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稻田新三熟种植的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生态效益指标均高于稻田两熟种植;(2)适当调整现有稻田多熟种植的劳力及氮肥要素的分配比例,农业生产的整体生产力就会提高。
关键词:
稻田 多熟种植 经济生态效益 弹性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甄若宏 王强盛 张卫建 卞新民 李元喜 沈晓昆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病虫害 杂草 生态控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雨芳 贺玲 汪琼 胡斯琴 刘文海 陈康贵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稻田主要非靶标害虫的田间影响。【方法】以转cry1Ac/sck双基因抗虫水稻株系MSA、MSB、MSA4及其杂交稻21S/MSB、II-32A/MSB与KF6-304为材料,2002年在福建沙县、2003至2004在湖南湘潭县系统地开展了转基因水稻对稻田主要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褐飞虱、叶蝉及稻瘿蚊的田间影响评价研究。【结果】秧苗期,MSA、MSB、21S/MSB、II-32A/MSB对稻飞虱产卵没有明显影响,稻飞虱在MSA4与KF6-304秧苗上的产卵量显著低于其对照,但所取样本上的产卵量都非常低。水稻移栽后,转基因水稻株系对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种群数量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启珍 李志祥 吕志光
孝臣村地处山西汾阳县东南,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近几年大力推广科学技术,普遍采用优种,先后引进和实行了大小行种植,复播种植、间作套种等多种种植方式。我们选择了土质地、生产条件、农户素质基本相近的9户23块125.2亩耕地作为评价样本,分大小行种植、复播种植、间作套种、大田种植四种方式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为了准确地衡量不同种植的优劣程度,我们采用了综合评分法。根据农业生作特点确定了投肥、投工、投资、主产品产值、总产值、纯收入、资金盈利率、劳动盈利率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俊 潘晓雪 李玉成 张学胜 李伟 陶雅露 张康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种植模式对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能在降低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方法】在环巢湖地区开展大田实验,共设置4个实验组:常规种植模式(CK)和“紫云英还田+有机肥”(T1)、“秸秆还田+沼液”(T2)、“秸秆还田+大豆饼肥”(T3)3种有机种植模式。分别测定田面水中氮磷浓度,稻米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及水稻产量和氮磷吸收量。【结果】移栽期和分蘖前期稻田田面水氮磷浓度达到高峰;相较于常规种植组,在移栽期,有机种植组田面水的总氮(TN)浓度和总磷(TP)浓度分别降低13.47%~23.84%和23.71%~28.79%;在分蘖期,有机种植组田面水的TN浓度和TP浓度分别降低13.47%~23.84%和21.86%~36.75%。有机种植模式下,水稻的转运效率提高14.50%~23.80%,稻米中的Cd、As和Pb含量显著降低,各实验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且稻米产量未显著下降,净总经济效益显著提高(37.59%~51.64%)。【结论】有机种植模式均可有效降低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且移栽期和分蘖前期是防控氮磷流失的关键阶段。T2模式下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最小,净总经济效益提高幅度最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平生 吴耀琪 钟振芳
本文调查有机稻区主要天敌类群(蜘蛛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消长动态及其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有机稻田以肖蛸、球腹蛛,青翅蚁形隐翅虫、绒茧蜂为优势种群,这些天敌迁入稻田迅速、发生量均高于常规稻田。其中有机稻田蜘蛛、青翅蚁形隐翅虫、绒茧蜂平均分别为272,37.8,8头/百株,分别比常规稻田多86.6,11.7,7.5头/百株。同时,在移栽后40 d内,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发生量均低于其防治阈值,表明此时不必进行施药防治,以免杀伤天敌。因此有机耕作有利于自然天敌的恢复和保护,更能发挥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有机稻田 天敌 动态调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端木斌 杨良山
从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以作物营养体高产为目标,合理调整农田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的粮─粮─粮种植模式为饲─饲─粮新种植模式,在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促进了奶牛生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户主要粮经作物种植意向与产量期望研究山西省农业投资效益分析与投资方向研究课题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是农户从事农业经营的主体。尽管其比较利益在农户整个经营系列中是最低的,但是作为社会需求最广泛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其生产不论对农户还是对整个社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雪亮 姚英娟 朱雪晶 舒平平 李永平
通过田间试验,观察并分析2种用药方案对稻田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用药方案Ⅰ)后施用,田间害虫天敌的科数和虫数均多于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用药方案Ⅱ)后施用的田块;用药方案Ⅰ处理的田间天敌群落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的田块;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捕食类天敌狼蛛科和肖蛸科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和对照;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茧蜂科和皿蛛科的优势度显著低于用药方案Ⅱ处理,说明以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后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比用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防治对天敌更加安全。
关键词:
杀虫剂 天敌 群落多样性 优势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 陈文宽 葛翔 张克俊
本文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4个维度分析了发展饲用作物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南农区发展饲用作物综合效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农区发展饲用作物具有很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社会效益较好。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规划引导,科学合理布局;构建扶持饲用作物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种草养畜科技推广体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智 李小坤 丛日环 任涛 黄铁平 鲁艳红
【目的】针对稻田氮磷钾肥施用不合理引起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现象,从粮食高产高效和环境效益的角度分析稻田化肥的合理施用与管理策略。【方法】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2010年在湖南省间布置的735个早、中、晚稻肥料田间试验,选取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和优化施肥(OPT)3个处理,对比分析了早、中、晚稻OPT较FP处理的增产效果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的优势;通过筛选OPT处理产量或/和氮肥偏生产力前25%的试验点,建立高产、高效和高产高效3种方案,结合氮肥用量与氮素损失(N2O的排放、N的径流与淋失、NH3挥发)之间的经验模型,评估稻田节氮减排潜力;通过计算早、中、晚稻磷素表观平衡...
关键词:
早中晚稻 优化施肥 产量 氮损失 磷残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厚俊 刘远坤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安顺地区百万亩粮油综合高产配套技术”经济效益的评价,从项目实施,配套技术服务及效果分析,说明项目实施是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保证,是加快喀斯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