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02)
2023(3209)
2022(2738)
2021(2529)
2020(2244)
2019(4955)
2018(4876)
2017(8649)
2016(4929)
2015(5299)
2014(4863)
2013(4860)
2012(4441)
2011(4122)
2010(4247)
2009(3861)
2008(3937)
2007(3445)
2006(3096)
2005(2879)
作者
(17224)
(14639)
(14578)
(13701)
(9699)
(7417)
(6420)
(5765)
(5630)
(5436)
(5187)
(5060)
(5008)
(4943)
(4924)
(4518)
(4491)
(4409)
(4402)
(4235)
(3912)
(3872)
(3806)
(3393)
(3369)
(3335)
(3265)
(3219)
(3207)
(3197)
学科
(15416)
经济(15402)
(7920)
管理(7679)
(7654)
(5804)
企业(5804)
(5041)
方法(4720)
中国(4542)
数学(3839)
数学方法(3730)
(3537)
地方(3377)
关系(3269)
(3268)
税收(3262)
(3224)
(3154)
农业(3004)
业经(2834)
理论(2617)
(2615)
贸易(2612)
及其(2591)
经济关系(2568)
(2497)
对外(2471)
(2459)
外经(2320)
机构
大学(66588)
学院(65081)
研究(31618)
科学(24319)
(24190)
中国(21204)
(20295)
经济(19740)
农业(19738)
(19378)
研究所(18139)
管理(17635)
业大(16745)
(15373)
理学(14961)
理学院(14612)
管理学(13978)
管理学院(13870)
中心(13321)
(13143)
农业大学(12683)
(12456)
(11838)
实验(11660)
(11359)
(11282)
实验室(11211)
科学院(10738)
重点(10597)
(9955)
基金
项目(49322)
科学(36453)
基金(34939)
(34717)
国家(34503)
研究(28199)
科学基金(26685)
(20541)
自然(20178)
自然科(19739)
自然科学(19727)
自然科学基金(19365)
基金项目(18371)
(17938)
社会(15684)
社会科(14743)
社会科学(14739)
资助(14280)
计划(12954)
科技(12742)
教育(12679)
重点(12521)
(11055)
(10550)
科研(10393)
专项(10327)
(10025)
编号(9824)
(9756)
(9627)
期刊
学报(23499)
(23145)
经济(23145)
(22983)
研究(18101)
科学(17186)
中国(16396)
大学(16105)
农业(16070)
学学(15498)
(8793)
业大(8260)
农业大学(7201)
(7189)
管理(6919)
教育(6913)
(5824)
林业(4937)
自然(4738)
中国农业(4435)
技术(4252)
经济研究(4208)
科技(4192)
自然科(4121)
自然科学(4121)
(4096)
金融(4096)
财经(3473)
业经(3389)
资源(3330)
共检索到103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蕊   何桢锐   黄晓彤   范煜   杨媚   周而勋  
为了挖掘稻曲病菌中的真菌病毒资源,深入解析新型真菌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分离自海南省的一株表型异常的稻曲病菌菌株Uv321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宏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鉴定该菌株中存在的新型真菌病毒的种类,并围绕着该新型真菌病毒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菌株Uv321中鉴定到一种新型真菌病毒,命名为Ustilaginoidea virens botourmiavirus 7(UvBV7)。UvBV7基因组为正单链RNA(+ssRNA),全长2 406 nt, GC含量为53.78%,包含一个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643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2.727 ku。病毒末端二级结构预测表明,UvBV7的5′和3′末端的碱基均互补配对,形成发夹结构。BlastP比对表明,UvBV7与隶属于葡萄孢欧尔密病毒科、Botoulivirus病毒属的病毒Erysiphe necator associated ourmia-like virus 72有着最高的相似度,但仅为44.52%。基于UvBV7及其他相似病毒的RdRP序列的多重比对结果表明,UvBV7与葡萄孢欧尔密病毒科成员的RdRP氨基酸序列存在8个保守结构域,并在第Ⅵ保守结构域中发现GDD基序,这是病毒RdRP蛋白典型的高度保守核心基序;基于病毒RdRP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结果也表明,UvBV7与隶属于Botoulivirus属的成员聚集成一簇。因此,UvBV7是隶属于葡萄孢欧尔密病毒科、Botoulivirus属的一种新型真菌病毒。稻曲病菌不同菌株的对峙培养结果表明,UvBV7可在营养体亲和的菌丝间进行水平传播,但菌丝尖端-利巴韦林法、高温-利巴韦林法和原生质体再生-利巴韦林法处理均不能将菌株Uv321中的真菌病毒UvBV7脱除。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稻曲病菌中真菌病毒的多样性,也为稻曲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潜在的低毒力生防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宁伟   罗丽   张艳   邱润霜   杨应美   赵紫芳   董文汉   杨根华  
【目的】探明云南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的病毒种类,筛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真菌病毒,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生防病毒资源。【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鉴定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的病毒种类,利用利巴韦林-高温尖端脱毒法筛选具有降低寄主致病力的病毒。【结果】通过比对分析菌株8-Q-36、2-R-11和2-Q-13序列,发现所获得的病毒可归类于6个真菌病毒科:双分体病毒科(Partitiviridae)、内源体病毒科(Endornaviridae)、镰刀菌病毒科(Fusariviridae)、线粒体病毒科(Mitoviridae)、横纹病毒科(Rhabdoviridae)、全病毒科(Totiviridae),以及部分未分类病毒。与原始菌株8-Q-36相比,脱毒菌株8-Q-36-1的菌落形态更为蓬松,菌核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且致病力明显增强。经双链RNA(dsRNA)提取检测发现,脱毒菌株8-Q-36-1中最大的一条≥10 kb的dsRNA缺失,由此可判定该dsRNA能够降低寄主致病力。经NCBI比对,发现该dsRNA的部分序列为RdRp序列,且与内源体病毒科的RdRp序列具有同源性,与相似性最高的病毒RsEV6序列的一致性为56.02%,因此菌株8-Q-36的分离物可能是一种新病毒,暂命名为RsEV11。【结论】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具有丰富的病毒多样性,其中菌株8-Q-36中存在能够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生防病毒分离物。本研究首次在双核丝核菌属(Ceratobasidium spp.)中发现了具有生防价值的真菌病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钰晗  李紫腾  张静怡  张静娜  胡同乐  王树桐  王亚南  曹克强  
【目的】苹果斑点落叶病在我国各苹果主产区均有发生,给苹果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链格孢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alternata f. sp. mali)侵染引起的一种气传病害。本研究旨在探明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的情况,为田间防治斑点落叶病提供新的生防资源,并为病毒的多样性以及进化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方法】从全国8个省份采集有典型症状的组织样本,通过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培养;通过dsRNA的提取及凝胶电泳明确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的情况;通过菌株培养特性、菌丝生长速率、在果实及叶片上的致病力测定揭示携带dsRNA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对QY-2菌株携带的dsRNA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自我国苹果产区获得102株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菌株的纯培养,通过dsRNA的提取及凝胶电泳明确了5个菌株带有明显的dsRNA条带,携带的dsRNA分为4种类型,类型Ⅰ(菌株YT-3-7)dsRNA在8、2.5和1.5 kb左右;类型Ⅱ(菌株SJZ-4)dsRNA在8 kb左右;类型Ⅲ(菌株QY-2)dsRNA在3和0.8 kb左右;类型Ⅳ(菌株CL-2-6和SQ-1-1)dsRNA在2.5和1.5 kb左右。含有dsRNA的菌株培养性状多样,菌落特征、生长速率与dsRNA携带与否及类型没有明显的关系,含有dsRNA的菌株大多属于弱致病力菌株。QY-2在叶片和果实上的致病力均最弱,确定其携带的dsRNA病毒基因组包括5个dsRNA片段,分别为dsRNA1—dsRNA5,片段大小依次为3 665、3 054、2 824、2 819、831 nt,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K672910、MK672913、MK672912、MK672911、MK836314。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依次为124、83、84、83、13 kD。经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与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 1遗传关系最近,确定其为产黄青霉病毒科(Chrysoviridae)、β产黄青霉病毒属(Betachrysovirus)的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暂定命名为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 2(AaCV2)。【结论】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群体多样,dsRNA的有无及类型与寄主病原菌培养性状没有明显相关性,携带dsRNA的菌株多为弱致病力菌株,致病力最低的QY-2菌株携带AaCV2。该菌株的弱致病力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为苹果斑点落叶病提供新的生防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喜旭  胡耀军  唐新科  周平兰  邓小波  王海华  
【目的】分离水稻WRKY30,为阐明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抗病反应中的调节作用提供依据,为抗病性的合理利用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基因材料。【方法】采用RT-PCR获得包含最大开放阅读框(ORF)的WRKY30 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序列分析,通过Southern杂交确定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利用Northern分析或RT-PCR方法,研究基因的器官特异性表达和病原、激素以及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的特征。【结果】WRKY30包含一个长2 022 bp的完整ORF,编码674个氨基酸,具有1个核定位信号和2个典型的WRKY保守结构域,锌指纹组成为C2H2,归类于WRKY第一组,与大麦、高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伏荣桃  刘斌  陈诚  王剑  龚学书  卢代华  廖洋  
【目的】稻曲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筛选出高效的防治生物药剂和最佳防治时间,为在生产上推广优化的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8种生物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药效,并以防效较好的2种生物药剂进行施药适期试验,比较不同时期施用生物药剂对控害效果的影响。【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蛇床子素、乙蒜素、紋曲宁、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井冈霉素和宁南·嘧肽的EC50值分别为2. 00、2. 12、19. 15、30. 80、43. 28、51.60、372. 78和734. 16 mg/L,其中蛇床子素和乙蒜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最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 5%紋曲宁和15. 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都在80. 0%以上。不同时期施药结果发现,水稻破口前6~9 d内施药控制效果较好,至水稻黄熟期调查时,水稻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结论】研究发现在水稻破口前6~9 d内喷施2. 5%紋曲宁或15.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斌  陈传远  钟杰  高必达  
应用纤维素吸附法对6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真菌病毒筛选,发现14个菌株含有ds RNA病毒。对带毒菌株GD45通过利巴韦林–高温结合方法得到衍生脱毒菌株GD45–4,与带毒菌株相比,其菌丝更为饱满、菌丝较直,在PDA平板上菌落形态显得更为蓬松,颜色偏白。推测菌株GD45 ds RNA病毒消除后会对其表现型产生一定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芝芬  张红心  崔四平  王立安  魏建昆  
稻瘟病菌90-2菌株系是从大田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上分离的对野败型(W)CMS专化致病的生理小种。研究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毒素在致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本试验测定了此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中培养对毒素产生的影响、毒素的热稳定性及pH值变化对毒素活性的影响等。离体叶片法测定毒素活性发现毒素使离体叶段褪绿和细胞坏死,珍汕97A褪绿程度大于珍汕97B,进一步测定了毒素对W珍汕97A、97B叶绿素总含量的影响和对W珍汕97A、97B呼吸作用的影响,初步测定了粗毒素的致病作用。用根冠细胞法测定了90-2菌株毒素对一套4种同核异质CMS材料的致病力,表明稻瘟病菌90-2菌株是CMS野败型的专化生理小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玉玺  陈立杰  朱桂清  姜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志文  范鸿雁  李向宏  刘银叶  华敏  王祥和  余乃通  周文静  何凡  
对海南5个菠萝产区菠萝叶部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有6种真菌病害发生较普遍,危害较重,分别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画眉草弯孢菌Curvularia eragrostidis、刺环裂壳孢菌Annellolacinia dinemasporioides、掌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almarum、喙状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rostratum和金色毛壳菌Chaetomium aureum引起,其中喙状凸脐蠕孢菌E.rostratum和金色毛壳菌C.aureum为我国首次报道。本文同时对6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和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代海霞  张敏  伍智华  龚国淑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特征,在水稻箭叶与倒二叶叶舌齐平时套袋处理。用正交试验对影响人工接种稻曲病发病率的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接种时期、接种病原菌体和接种方法。试验表明,在水稻破口前4 d注射接种菌丝-分生孢子的混合菌体为最佳组合方法,此时病粒率最高,达13.75%;始穗期和齐穗期发病率均为0。为稻曲病的侵染时期、侵染路径研究提供应用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灿伟  陈健仪  赵美  王陈骄子  周而勋  
为开展水稻纹枯病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采用TCA-丙酮法、SDS法和TCA-丙酮-酚/SDS联合抽提法对水稻纹枯病菌蛋白质提取质量进行比较,并建立了双向电泳体系。对电泳后的图谱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TCA-丙酮法、SDS法和TCA-丙酮-酚/SDS联合抽提法所获得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中,分别记录得到557、309和877个蛋白质点。SDS法提取的蛋白质样品杂质较多,存在盐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干扰,得到的蛋白点较少;TCA-丙酮法提取的蛋白质样品呈黄色,有色素残留;而在TCA-丙酮法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明德  汪青军  张静  杨龙  李国庆  
测定了葱鳞葡萄孢(Botrytis squamosa)菌株LeekBc-10和GarlicBc-2的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和菌株LeekBc-10中一种dsRNA病毒的cDNA序列及其推定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并对该病毒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arlicBc-2菌丝生长较快、致病力较强,菌株LeekBc-10菌丝生长较慢、致病力较弱。菌株LeekBc-10菌丝中有2条dsRNA片段(dsRNA-1和dsRNA-2),序列测定表明:dsRNA-1和dsRNA-2核苷酸序列与相对应Botrytis porri RNA virus 1(BpRV1)中2条dsRNA片段的相似性分别为91.7%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晁龙军  曾大鹏  孙福在  赵廷昌  刘春静  
在我国,杨树湿心材是一种分布广危害严重的病害。1995~1996年从湖北、山东、河北、辽宁等省及北京地区的20多种杨树的根、干部取样,分离到一种真菌,此菌在杨树的根、干部都有广泛的分布,依据其形态特征和培养形状,据Nelson,T.M.(1983)《FusariumSpecies》,此菌被鉴定为Fusariumproliferatum(Matsushima)Nirenberg。室内和田间的多次接种结果表明,F.proliferatum致病力强,能产生典型的湿心材症状,是引起我国杨树湿心材的主要病原之一,这在国内外还是首次报道。电镜观察表明,此菌能破坏杨树导管—射线间纹孔膜,与国内外有关纹孔膜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恬  林永慧  何兴兵  宋元元  唐黎  赫珊珊  
关键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仁慧  闫智臣  段廷玉  
病害是蚕豆(Vicia fab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蚕豆主要真菌病害种类、分布及其对植物生长、生理生化的影响、品种抗病性、病害流行学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蚕豆病害研究及防控技术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不同真菌病害可对植株造成不同影响,如增强蚕豆蒸腾作用,增加细胞内Na+、全酚含量,致使植物叶绿体膜混乱,或产生毒素。不同蚕豆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病害的侵染与单宁、氨基酸含量、抗病相关基因如Af家族的表达密切相关。病菌以种子、植株病残体等为初侵染源;土壤和空气高湿、暖热时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可通过培育抗病品种,轮作、间作等农业措施,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等生物防治措施,红光处理及代森锌、三唑酮化学防治等技术有效防控病害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