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5.20.220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1)
2023(10713)
2022(9680)
2021(9258)
2020(7727)
2019(17669)
2018(17785)
2017(34001)
2016(18898)
2015(21409)
2014(21313)
2013(20916)
2012(19417)
2011(17248)
2010(17062)
2009(15655)
2008(15353)
2007(13427)
2006(11632)
2005(10074)
作者
(56163)
(46519)
(46451)
(44078)
(29878)
(22612)
(20966)
(18460)
(17754)
(16844)
(16054)
(15565)
(14752)
(14668)
(14398)
(14269)
(14219)
(13964)
(13317)
(13278)
(11750)
(11338)
(11292)
(10553)
(10512)
(10386)
(10317)
(10217)
(9493)
(9381)
学科
(70138)
经济(70056)
管理(55407)
(49927)
(42523)
企业(42523)
方法(33910)
数学(28821)
数学方法(28404)
(19006)
(18633)
(17701)
中国(17272)
环境(15599)
业经(15399)
地方(14430)
理论(13170)
(12964)
(12323)
(12283)
贸易(12277)
农业(12234)
(11904)
(11834)
(11796)
财务(11733)
财务管理(11711)
技术(11431)
教育(11159)
企业财务(11096)
机构
大学(267712)
学院(265167)
管理(104735)
(96424)
经济(94098)
理学(91378)
理学院(90313)
管理学(88528)
研究(88210)
管理学院(88089)
中国(63608)
科学(59616)
(57861)
(47863)
(45712)
业大(44137)
(43242)
研究所(42150)
中心(40062)
(38350)
农业(38215)
北京(36081)
(35775)
师范(35388)
财经(35296)
(32045)
(31760)
(31307)
技术(29684)
师范大学(28582)
基金
项目(187292)
科学(145408)
基金(134799)
研究(133282)
(119030)
国家(118046)
科学基金(100292)
社会(80836)
社会科(76294)
社会科学(76270)
(74048)
基金项目(72406)
自然(68005)
自然科(66387)
自然科学(66371)
自然科学基金(65144)
(62582)
教育(60843)
资助(55333)
编号(54526)
成果(44175)
重点(41787)
(40151)
(39156)
(38572)
课题(37256)
科研(36482)
创新(35947)
计划(35485)
大学(34603)
期刊
(104794)
经济(104794)
研究(73608)
学报(49456)
中国(49058)
(44073)
科学(42938)
管理(37610)
大学(36167)
学学(34092)
(32190)
农业(31552)
教育(30678)
技术(22400)
(18540)
金融(18540)
业经(16790)
财经(16596)
图书(16345)
(16030)
经济研究(15618)
(13979)
(13892)
科技(13830)
业大(13694)
理论(13653)
问题(13448)
实践(12804)
(12804)
资源(12574)
共检索到37759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平  麦铭  尤玉珍  程运斌  
稻思达(Oxadiargyl),化学名称为5-特丁基-3-[2,4-二氯-5-(炔丙氧基)苯基]-1,3,4-恶二唑-2-(3H)-酮。这是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研究开发的新型恶二唑酮类芽期选择性除草剂。其杀草活性极高,在杂草芽前或芽后早期施用,对水稻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麦铭  陈平  尤玉珍  张宁波  
丁硫克百威在稻田环境中的降解与残留研究麦铭,陈平,尤玉珍,张宁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武汉430064)THESTUDYABOUTDECOMPOSITIONANDRESIDUEOFCARBOSULFANONTHERICEFIELD¥MaiMi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平  陈智东  尤玉珍  刘帅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军  程东美  徐汉虹  张志祥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5%丁.苄可湿性粉剂(WP)中丁草胺在2006年和2007年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植株的降解动态,以及其在稻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丁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12%~92.82%、85.10%~96.17%和83.64%~93.49%;丁草胺在水稻植株中的降解动态符合1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植株茎叶的半衰期分别为4.99~5.80 d、4.79~5.55 d;在水稻田以常规剂量2 571 g/hm2和高剂量3 857g/hm2施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后,广东省和湖北省水稻植株中的残留量为0.173 8~0.223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宙明  林永  黄琼辉  邹华娇  曾强  刘新  
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推荐剂量下30%莎稗磷乳油在福建稻田系统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莎稗磷在稻田水、土壤、稻叶以及稻茎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36、1.37、1.41和1.34 d;收获时在稻秆、稻米、稻壳、水中均未检测出莎稗磷,在稻田土壤中有痕量的莎稗磷被检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帆  楼根林  张忠俊  高劲  王运浩  冯耳元  苏德林  叶泽万  王其嵩  
在我国南方稻区普遍使用三环唑防治水稻稻瘟病,采用推荐剂量对养鱼稻田喷雾后,其在中稻、鱼和水体中呈指数型消解模式,半衰期(T1/2)分别为8.62、2.97和3.70天。在水稻生长期施用2次,后一次施药距收期为30天时,稻米、鱼肉中残留均低于糙米的最大残留值(MRL值),施用是安全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波  杨仁斌  傅强  邹蓉  许爽  黄尧  
为了评价烯啶虫胺在水稻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和环境安全性,2010-2011年在湖南、吉林、河北3地进行烯啶虫胺50%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环境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并采用HPLC检测水稻环境中烯啶虫胺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烯啶虫胺50%可湿性粉剂在稻田水、土壤和稻杆中的消解速率非常快,其半衰期分别为:5.77 h、28.52 h、1.60~2.09 d;按推荐剂量在稻田环境中施用烯啶虫胺50%可湿性粉剂3次,距末次施药后14 d以上,收获的稻米中烯啶虫胺的残留量均为未检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兴明  黎理  刘春来  刘照清  李拥兵  李建国  
为探明噻吩磺隆在小麦上使用后的残留降解动态,评价其安全性,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湖南省浏阳市城关镇和长沙县黄花镇进行了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37.13g/hm2时,浏阳市城关镇试验点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8.9172e-0.1959t和y=0.7962e-0.3174t,半衰期分别为3.54d和2.18d;长沙县黄花镇试验点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0.7277e-0.1909t和y=0.623e-0.3881t,半衰期分别为3.63d和1.79d.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都能迅速降解,在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冉  魏瑞成  刘铁铮  王恬  
研究了肉鸡经由饲料摄入不同剂量金霉素后其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量的变化,以及不同处理条件下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肉鸡分别摄入含金霉素204.23 mg.kg-1和589.66 mg.kg-1饲料,分别有62.37%和79.84%的金霉素被排入排泄物;排泄物中的金霉素残留浓度分别在6和8 h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少,到50和72 h分别降到检测限以下。金霉素在鸡排泄物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937)。排泄物中金霉素的降解方式主要是微生物降解和光解,并且与排泄物中金霉素含量有关,金霉素含量越高,降解半衰期越长。灭菌和避光处理明显减缓了金霉素的降解速率,灭菌兼避光处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威  张运红  陈迪勤  胡红青  庄光泉  
在(28±1)℃条件下,将Bt蛋白添加到黄褐土、红壤、砖红壤、潮土中,利用ELISA检测土壤的Bt蛋白残留动态,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Bt蛋白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Bt蛋白在不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基本一致,分为3个阶段:Bt毒素初期大量释放、前期大量快速降解和中后期极少量稳定降解。其中,Bt蛋白的降解速度为黄褐土>潮土>红壤≈砖红壤。不同含量的Bt蛋白在同一土壤中降解趋势也各有特点,红壤的残留动态与上述3个阶段趋势一致;而黄褐土虽然也有3个阶段,但残留峰值出现时间不完全一样;砖红壤不完全有以上3个阶段,不同Bt蛋白含量的残留曲线走势特点各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亮  龚道新  张小东  聂红英  杨丽华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稻田土壤、稻田水和糙米中二甲四氯、2,4,5–T、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和精喹禾灵5种除草剂残留的方法。土壤样品用0.05%磷酸溶液和乙腈混合液(体积比为1∶2)提取,水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糙米样品用0.04 mol/l Na oH提取,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采用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以乙腈与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紫外波长229 Nm下检测,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在质量浓度0.05~5.00 mg/l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达0.999 7~0.999 9;土壤和糙米中添加水平为0.05~1.00 mg/kg时,5种除草剂的平均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芙蓉  张家俊  吴萍  张静静  韦利娜  杨红  
建立了噻嗪酮-烯啶虫胺在水稻植株、稻米、稻壳、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稻田水采用硅胶柱分离、净化和富集,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噻嗪酮和烯啶虫胺。稻田土、稻米和稻谷壳均采用氯仿/丙酮(体积比为2∶1)超声提取,稻米和稻谷壳样品提取后浓缩,定容后直接定量分析,而土壤样品经硅胶柱净化后定量分析。以石油醚/丙酮(体积比为95∶5)和氯仿/丙酮(体积比为3∶1,)为提取剂,分别提取水稻植株中噻嗪酮-烯啶虫胺的残留量,硅胶柱净化。稻田土、水稻植株、稻米和稻谷壳样品中噻嗪酮和烯啶虫胺残留量提取净化后均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稻田水直接上样于硅胶柱吸附,用石油醚和甲醇洗脱并分别收集、浓缩后定容,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维华  陈道文  杨红  朱红梅  
以HPLC和GC MS为检测手段 ,对臭氧降解大白菜中农药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臭氧处理时间愈长 ,大白菜中农药愈易降解 ,处理 30min后 ,久效磷、甲基对硫磷、乐果及灭多威的降解率均超过 5 0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韶松  陈静  唐旭斌  
连续2a的消解动态表明,2.5%溴氰菊酯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在香料烟叶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其半衰期分别为5.28~5.73d和7.05~8.98d,施药后30d残留量分别在0.012 8mg/kg和0.358 2mg/kg以下,降解率达95%以上。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5%溴氰菊酯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按其推荐剂量分别作2次和3次2种施药处理,采收间隔期15d后,香料烟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0.307 8 mg/kg和0.762 1 mg/kg,均低于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烟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月  张海南  韩召军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稻田施用dsRNA的环境稳定性,以便为dsRNA农药的高效应用和安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模板合成dsRNA,利用点滴法处理稻苗叶片,利用定量添加处理稻田水,定时取样测定观察。用痕量dsRNA简易检测方法分析水稻表面、水稻植株内和稻田水中的dsRNA残留动态。[结果]检测发现,在温室内,用dsRNA溶液(2 μL含3000 pg)点滴水稻叶片后,叶面上的dsRNA半衰期为16 d;测定处理植株内部的dsRNA发现,点滴处理后植株内的dsRNA逐步升高,至第12 d达到峰值,此后缓慢下降,叶面点滴处理后植株内外总dsRNA的半衰期为27 d。在处理植株体内dsRNA达到峰值时(处理后12 d)采集不同部分进行测定发现,老叶内浓度较高,处理叶片内和根内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新叶内浓度略低,其中新叶、根和老叶中dsEGFP浓度分别是处理叶片中的0.60、1.02和1.46倍。通过添加实验测定不同预处理稻田水中dsRNA的残留动态发现,稻田插管的原位水样中dsRNA的半衰期小于1 h,采集的原样水和经过滤纸过滤的滤样中,dsRNA的半衰期均在15 h左右,在滤样进一步去除蛋白后的灭活样中,dsRNA非常稳定,与在纯水中相似,在观察的28 d内基本无衰减。[结论]由此证实稻苗叶面处理,dsRNA可以被水稻吸收传导,并在水稻表面和体内残留较长时间;但dsRNA进入稻田水中会快速衰减消失,稻田水中的蛋白因子是导致dsRNA快速衰减的主要因素,底泥也有一定加速衰减的作用,而离子和浮游生物的直接影响较小。因此认为,稻田中施用dsRNA对环境产生残留污染的风险较小,但要延长dsRNA农药的有效防治期,就必须考虑剂型以促进植株的快速吸收。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