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0)
2023(2112)
2022(1796)
2021(1595)
2020(1528)
2019(3302)
2018(3371)
2017(5831)
2016(3910)
2015(4408)
2014(4405)
2013(4500)
2012(4464)
2011(3884)
2010(3846)
2009(3580)
2008(3758)
2007(3387)
2006(2895)
2005(2593)
作者
(15620)
(13073)
(13047)
(12414)
(8544)
(6683)
(5964)
(5165)
(5151)
(4963)
(4637)
(4603)
(4564)
(4371)
(4369)
(4247)
(4150)
(4046)
(4035)
(3873)
(3562)
(3319)
(3150)
(3143)
(3019)
(2947)
(2923)
(2909)
(2897)
(2886)
学科
(11796)
经济(11776)
方法(7288)
管理(7043)
(6878)
(6866)
数学(6093)
数学方法(5846)
(5666)
企业(5666)
(3252)
理论(2305)
(2290)
(2264)
(2206)
贸易(2203)
(2158)
(2150)
财务(2139)
财务管理(2132)
(2131)
中国(2064)
企业财务(2048)
(1896)
金融(1895)
(1855)
环境(1814)
水产(1755)
(1739)
银行(1690)
机构
大学(60265)
学院(58129)
研究(25709)
(21659)
科学(21419)
农业(18029)
中国(16979)
(16710)
业大(16601)
(16350)
管理(16344)
经济(16266)
研究所(15354)
(14300)
理学(14005)
理学院(13733)
管理学(12979)
管理学院(12906)
农业大学(11843)
(11491)
实验(11028)
中心(10945)
(10852)
实验室(10647)
重点(10186)
(9995)
(9564)
技术(9139)
科学院(9078)
(8983)
基金
项目(43248)
科学(31302)
(30840)
国家(30670)
基金(30506)
科学基金(23573)
研究(22533)
自然(19232)
自然科(18771)
自然科学(18768)
自然科学基金(18394)
(17688)
(15996)
基金项目(15376)
资助(14081)
计划(12368)
科技(12107)
社会(11184)
重点(10670)
社会科(10567)
社会科学(10563)
教育(10284)
专项(9509)
科研(9434)
(8874)
(8496)
(8393)
(8359)
(8254)
创新(8057)
期刊
学报(22363)
(20054)
(15631)
经济(15631)
科学(15588)
大学(14914)
学学(14518)
农业(13987)
研究(13530)
中国(11655)
业大(7756)
(7736)
农业大学(6403)
(6342)
管理(5601)
林业(5528)
(5405)
统计(5079)
自然(4515)
中国农业(4430)
教育(4318)
自然科(4042)
自然科学(4042)
科技(4019)
(4008)
技术(3858)
决策(3841)
(3418)
金融(3418)
(3031)
共检索到85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小云  陈信波  徐向丽  刘爱玲  邹杰  高国赋  
以水稻成熟叶片为材料,用氯仿和正己烷两种溶剂,采用常温法、加热法和常温加热结合法提取稻叶表皮蜡质.结果表明,氯仿作溶剂的提取效果好于正己烷,常温加热结合法提取表皮蜡质含量最高,加热法居中,常温法最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常温加热结合法,用两种溶剂都能将叶表皮蜡质完全提取干净;采用加热法,用氯仿为溶剂能将叶表皮蜡质提取干净,而用正己烷为溶剂,叶片表皮蜡质还有少量呈不规则的小粒状残存;用常温法则两种溶剂都不能将稻叶表皮蜡质提取干净.提取时间对蜡质提取效果有明显影响,高温下(氯仿60℃或正己烷67℃)提取超过30 s,导致细胞内脂溶性成分渗出.综合蜡质含量和扫描电镜分析的结果,以氯仿为溶剂、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双艳  齐军仓  惠宏杉  廖乐  林立昊  华森源  
关键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素枝  马庆奎  王峻鹏  
研究了不同试剂及不同处理时间对桂花和白兰叶表皮污染物的清除效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采用CHC l3处理对桂花叶表皮污染物清除效果最佳,其次是C8H10;C8H10对白兰叶表皮污染物清除效果比CHC l3好.4种清洗剂对桂花和白兰叶表皮污染物处理时间要求不同,桂花处理3或6 h都能达到清除污染物的目的,而白兰处理2 h即可.4种清洗剂处理后再经30 m in超声波清洗,效果更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艳军  马建军  张立彬  杜彬  于凤鸣  
欧李(Cerasus humili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野生果树资源,其果实中钙、铁等元素尤为丰富(曹琴等,1999),同时具有抗旱、耐寒、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是生态建设和防风固沙的良好树种(姜英淑等,2009;李学强等,2009)。研究表明:叶片是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潇  陈杨杨  石新杰  齐开杰  曹鹏  殷豪  张绍铃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外源激素氨基乙酰丙酸(ALA)、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对植物叶片表皮蜡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以‘玉露香’梨为试材,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ALA、MeJA、SA及MeJA+SA,研究其对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组分、结构以及渗透性的影响。[结果]喷施外源激素后,与对照相比,ALA和MeJA处理的叶片蜡质总量均增加,SA处理的差异不大,而MeJA+SA处理的蜡质总量减少,且不同处理7 d时蜡质总量均高于14 d。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后蜡质各组分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相比,ALA处理叶片酯类含量在7 d时减少而在14 d时增加,伯醇含量在2个时期均增加。MeJA处理叶片烷烃含量在7 d时增加而在14 d时减少。SA处理7 d时叶片蜡质组分影响较小,14 d时伯醇和酯类含量均增加。MeJA+SA处理叶片酯类含量在7 d时减少,而烷烃、脂肪酸含量在14 d时减少。其中,C27、C30、C31烷烃,C26、C28、C30伯醇和C16、C18脂肪酸是被激素诱导的主要蜡质成分。‘玉露香’梨叶片表面为薄膜状蜡质层,表面较平滑,有褶皱,无裂纹。ALA以及MeJA+SA处理后蜡质层褶皱减少,而MeJA处理后叶片表面褶皱明显增多、变密,且出现较多蜡质晶体。SA处理对蜡质结构影响较小。此外,ALA、MeJA和SA处理能够减缓叶片的水分散失,而MeJA+SA处理加快叶片的水分散失。[结论]本研究表明蜡质层的沉积与结构变化可降低渗透性,减缓叶片的水分散失。SA、MeJA和ALA处理可能通过增加C27以上碳链长度的烷烃含量,减少蜡质的失水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秀梅  康振生  崔素萍  赵杰  
采用4种方法分别对小麦幼叶、幼茎、幼根及乳熟期籽粒的总RNA进行了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方法所提取的总RNA均能满足一般的下游操作,其中TR Izo l法提取的总RNA产量最高,用该法提取的小麦叶片总RNA产量为其他方法的2~4倍;天为时代试剂盒提取时间短,可在常温下操作;而醋酸钠/乙醇沉淀法具有提取步骤少、操作时间短、可用于大量样品提取且价格便宜等优点,适于小麦不同器官的总RNA提取;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各样品总RNA的A260/A280均在1.88~2.09,表明所提取的总RNA中没有蛋白质及其他有机溶剂的污染,且A260/A230在1.89~2.41,表明盐类小分子的污染也较少,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学健  沈涛  胡继学  王延风  穆炳青  宗晓莉  李涛  
【目的】探讨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系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生物量茎、叶分配特征和多糖含量差异。【方法】测定云南3个品系铁皮石斛植株茎、叶生物量、多糖含量等相关性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祥馨2号的株高(23.22 cm)最高,茎、叶鲜重(5.59,4.21 g)最重,茎、叶生物量(0.58,0.97 g)最高与其他品系植株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株高与茎、叶鲜重,茎、叶生物量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倪郁  宋超  王小清  
【目的】低温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而表皮蜡质是植物抵御外界胁迫的第一层保护性屏障。研究低温胁迫对拟南芥表皮蜡质组分含量、结构及相关蜡质基因表达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植物表皮蜡质与低温互作机制,从而对后续作物的抗性机制研究起指导作用。【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与蜡质突变体cer1、cer3、cer4、cer6、cer10、cer20及kcs1为试验材料,待植株生长至5—6周时进行4℃胁迫处理10 d和18 d。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蜡质组成及含量变化;利用qRT-PCR技术检测蜡质基因CER1、CER3、CER4、K...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永才  尹燕  陈松江  毕阳  葛永红  
【目的】探讨采前套袋处理对苹果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Pingguoli)果皮蜡质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方法】在花后60 d对苹果梨果实进行双层套袋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解套袋微域环境对果皮蜡质含量、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套袋处理苹果梨表皮蜡质含量与未套袋相比差异不显著;与未套袋相比,套袋果实表皮蜡质粗糙、蜡膜不均一、裂纹较多,且表面无蜡质结晶形成。对其蜡质组分分析表明,套袋与未套袋果实检出的蜡质组分数量与种类均存在差异;在含量上套袋果实烷烃较未套袋有所提高,链烷酸有所下降。同时采前套袋处理的果实蜡质组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莉  赵米贤  王建华  刘三震  王国英  SCHNABLES.Patrick  
为阐明植物蜡质合成/转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网络,依据PubMed, 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表皮蜡质”和“植物”的中英文为关键词,检索了1974—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125篇,通过整理和归纳,分析以玉米为代表的植物蜡质代谢相关合成,转运及调控网络。结果表明:植物蜡质成分复杂,一般由超长链脂肪酸、烷烃、醛、醇、酮以及萜类和一些小分子次级代谢物组成。且不同植物及同一种植物不同器官蜡质含量及成分均不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表皮蜡质合成、运输及调控机理研究相对清楚,植物蜡质前体物质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VLCFAs)在脂肪酰-CoA延长酶等多酶体系催化下合成,包括β-酮脂酰-CoA合酶、β-酮脂酰-CoA还原酶、β-羟脂酰-CoA脱水酶和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组成,合成后的VLCFAs通过脱羰基与酰基还原作用进入角质层蜡质合成途径,形成各种蜡质组分。单子叶植物蜡质合成及排列方式与双子叶植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差异,如,拟南芥中ABCG32编码的脂质转运蛋白参与莲座叶角质层蜡质的形成,而玉米GLOSSY13、大麦的HvABCG31和水稻的OsABCG31主要是在幼叶表皮蜡质转运过程起作用。目前,玉米中发现的蜡质突变体超过了30多个,相关基因还有待挖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玉凤  曲玉莹  郝鑫  王鹏  曲波  
为探究表皮蜡质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以蓝叶玉簪‘翠鸟’(Hosta‘Halcyon’)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通过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和人工除蜡,将试验分为4种处理,分别为正常给水有蜡质(ZY)、正常给水无蜡质(ZW)、干旱处理有蜡质(GY)以及干旱处理无蜡质(GW),分析了蜡质对‘翠鸟’玉簪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表皮自然覆有蜡质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等均高于人工去除表皮蜡质的叶片;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净光合速率都显著降低(pZW>GY>GW。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阴生植物‘翠鸟’玉簪叶片表皮蜡质在抗旱中的保水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清温  李承森  李凤兰  
杉科植物巨杉是美国特有植物.叶片鳞状钻形,双面气孔型.叶面非气孔区的表皮细胞长方形,细胞长轴与叶片长轴的方向一致.叶片远轴面和近轴面各有2条气孔带,每条气孔带由2~5行气孔组成.叶片中部的气孔带最宽,气孔数量最多.叶片顶部近轴面的气孔数量比远轴面的气孔数量明显多,叶片中部远轴面和近轴面的气孔分布和数量近似,叶片基部远轴面的气孔明显比近轴面的气孔多.气孔椭圆形,多数气孔的长轴与叶片长轴的方向一致.保卫细胞肾形,细胞壁加厚.副卫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垂周壁的角度与周围表皮细胞的不一致.巨杉与其近邻北美红杉和中国特有植物水杉相比,巨杉和北美红杉的表皮细胞壁直,水杉的多数表皮细胞的壁明显弯曲;巨杉叶表皮细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咏梅  苏印泉  彭锋  中泽庆久  
通过回流提取法,对杜仲乔林与叶林2种栽培模式下树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乔林树皮中杜仲醇、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均比叶林树皮中的高,而叶林树皮中绿原酸、京尼平甙酸和桃叶珊瑚甙却比乔林树皮中的高;同时比较将杜仲树皮碾成粉状和丝绵状2种处理方式对次生代谢物提取的影响发现,二者效果相差不明显,但考虑到后期要提取杜仲胶,建议将杜仲皮碾成丝绵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云峰  王幼宁  李霞  
为方便对植物气孔进行发育和生理学研究,我们报道了一种用普通塑料透明胶带粘贴植物叶片下表皮,再刮去叶肉细胞保留叶片表皮观察气孔的方法,此方法与撕取法、粘取法等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制片效率高、适用面广等特点。在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上应用效果很好,适宜对不同发育阶段和时期的气孔分布、气孔变化动态和形态学指标的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燕  祁翔  向立荣  王济红  
为探究生境对鸡爪黄连生长的影响,为野生鸡爪黄连引种栽培提供参考,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梵净山7个居群鸡爪黄连的上、下表皮结构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上、下表皮细胞的数目、气孔器的大小、表皮毛的长度和基部宽度,对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7个居群鸡爪黄连的叶片有许多共同特征:表皮细胞均具波浪状垂周壁;表皮毛均为单细胞毛类型,仅分布于上表皮,且都在叶脉及小脉上;气孔器卵圆形、或长圆形,外拱盖平滑,均属于无副卫细胞环绕型,保卫细胞呈肾形;气孔器均随机分布于下表皮,气孔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保卫细胞的长轴与叶脉平行。不同居群叶片微结构仅在于表皮细胞大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