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63)
- 2023(7200)
- 2022(6140)
- 2021(5691)
- 2020(4833)
- 2019(10837)
- 2018(10554)
- 2017(20025)
- 2016(11237)
- 2015(12320)
- 2014(12189)
- 2013(12268)
- 2012(11552)
- 2011(10555)
- 2010(10363)
- 2009(9352)
- 2008(9326)
- 2007(8289)
- 2006(7188)
- 2005(6508)
- 学科
- 济(44322)
- 经济(44266)
- 管理(27455)
- 业(27407)
- 企(22045)
- 企业(22045)
- 方法(21416)
- 数学(19006)
- 数学方法(18780)
- 学(14880)
- 财(11104)
- 中国(10833)
- 农(10619)
- 地方(9803)
- 制(8309)
- 业经(8122)
- 贸(8047)
- 贸易(8042)
- 易(7743)
- 农业(7312)
- 融(6849)
- 金融(6847)
- 务(6828)
- 财务(6817)
- 财务管理(6801)
- 银(6760)
- 银行(6708)
- 企业财务(6613)
- 技术(6525)
- 行(6446)
- 机构
- 大学(164421)
- 学院(161453)
- 研究(67222)
- 济(60090)
- 经济(58762)
- 管理(53428)
- 科学(47910)
- 中国(47776)
- 理学(46425)
- 理学院(45682)
- 管理学(44309)
- 管理学院(44054)
- 农(42719)
- 所(38051)
- 京(36343)
- 研究所(35468)
- 农业(34677)
- 业大(32984)
- 中心(28996)
- 财(27879)
- 江(24848)
- 院(24565)
- 省(23780)
- 北京(22641)
- 财经(22486)
- 农业大学(22129)
- 室(21918)
- 科学院(21804)
- 范(21381)
- 师范(20974)
- 基金
- 项目(118563)
- 科学(91249)
- 基金(87376)
- 家(83605)
- 国家(83072)
- 研究(72586)
- 科学基金(67127)
- 自然(49156)
- 自然科(48014)
- 自然科学(47993)
- 自然科学基金(47150)
- 基金项目(45863)
- 省(45156)
- 社会(44962)
- 社会科(42595)
- 社会科学(42581)
- 划(40829)
- 资助(36961)
- 教育(32814)
- 重点(28862)
- 计划(27108)
- 部(25513)
- 发(25294)
- 编号(25039)
- 科技(24761)
- 科研(24131)
- 创(23806)
- 创新(22539)
- 业(21190)
- 专项(20805)
共检索到238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祥珅 郑重谊 刘勇军 周清明 陈焘 曹志辉 谢鹏飞 彭曙光 周启运 黎娟
【目的】探明湖南主要稻作烟区土壤电导率(EC)与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垂直分布特征,为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构建合理耕层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考察湖南郴州、衡阳和长沙稻作烟区0~50 cm剖面土壤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垂直分布特征,并进行分区比较研究,揭示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湖南稻作烟区土壤电导率为0.10~0.17 mS/c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10.55~14.35 cmol/k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先降后升趋势;长沙烟区0~30 cm土层保肥能力较弱,30~50 cm土层保肥能力中等,衡阳烟区0~50 cm土层保肥能力中等,郴州烟区0~20 cm土层保肥能力中等,20~30 cm土层保肥能力较弱,30~50 cm土层保肥能力较强。电导率与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硼和有效钼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阳离子交换量与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硼和有效钼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效锰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丽花 刘合满 普塔拉
本文以西藏日喀则、山南和拉萨几个主要农作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西藏主要农作区土壤0~10、10~20和20~40 cm层次上土壤p H值和电导率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农作区供试土壤均表现为碱性,且随土层加深土壤p H呈增加趋势,土壤p H值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具有较小的空间变异。土壤在0~10、10~20及20~40 cm土层其p H分别为8.45±0.26、8.53±0.24和8.56±0.24,变异系数分别为3.08%、2.79%和2.81%;土壤电导率及其变异系数均表现为:0~10cm>10~20 cm>20~40 cm,电导率均值分别为:(1.77±1.2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海生 王素娜
在地统计和GIS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工具,对豫中植烟田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CEC均为正态分布,土壤pH平均值为7.42,土壤CEC平均值为11.36,土壤pH变异系数只有6.09%,而土壤CEC的变异系数为32.69%。土壤pH符合高斯模型,土壤CEC符合指数模型。土壤CEC的块金效应为25%,空间相关性较强;而土壤pH的块金效应为32.9%,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豫中植烟田土壤pH和CEC的等值线图可更准确和直观地了解其在研究区的分布情况,从而为精确施肥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地统计 空间变异性 土壤pH 土壤CEC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于耀泓 刘悦 顾晓娟 王艺颖 吴梦佳 刘林云慧 周庆 何茜 莫其锋
【目的】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可以探明植物受土壤养分的限制情况,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直接反映了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研究旨在揭示华南地区乡土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及保肥供肥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鹤山市的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2种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交换性阳离子等指标进行分析测定,探讨不同人工林分对表层土壤碳氮磷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结果】木荷人工林SOC显著大于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TK含量则显著高于木荷人工林,但土壤TN和TP含量在2种林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种林分土壤盐基饱和度(BS)为9.68%~18.00%,木荷林土壤CEC和交换性盐基总量(TEB)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林,且2种林分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均呈现Ca~(2+)> Mg~(2+)> K~+> Na~+。2种林分土壤CEC与SOC显著正相关,BS与pH值显著正相关;马尾松人工林CEC、TEB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区森林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且保肥供肥能力较弱,但木荷林土壤供肥、保肥和酸碱缓冲能力强于马尾松林。然而,木荷林土壤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人工林,且2种人工林土壤Ca~(2+)∶Mg~(2+)> 5,表明研究区人工林土壤未出现生理性缺钙的现象。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较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这种趋势在马尾松林中比木荷林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对华南地区木荷和马尾松人工林的养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郎春燕 龚仓 母章
以成都东郊深度20 cm的浅层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取1 cm厚分割样品,采用连续浸提法进行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土中砷的含量为15.37 mg/kg,以残渣态为主(74.43%),而可交换态(包含水溶态)砷所占比例最低(仅占0.46%)。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其它3种赋存形态(碳酸盐结合态砷、有机物结合态砷和残渣态砷)无明显相关性,其它3种赋存形态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可交换态砷与迁移性砷呈增加变化,碳酸盐结合态砷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总砷、有机物结合态砷和残渣态砷呈降低变化,此外,砷的生物有效性也随之减小。
关键词:
水稻土 砷 形态 垂直分布 生物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葛顺峰 彭玲 任饴华 姜远茂
【目的】中国苹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氮肥施用量偏高。本研究为苹果生产上合理应用秸秆和生物质炭来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和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两年生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标记示踪技术,研究添加秸秆和生物质炭对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植株生长及氮素转化(树体吸收、氨挥发、N2O排放和土壤残留)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CK)、单施氮肥(N)、施用氮肥并添加生物质炭(N+B)和施用氮肥并添加秸秆(N+S)。【结果】不同处理的土壤容重在0—5 cm和5—10 cm两个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一致。CK与N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N+B和N+S处理;两个添加外源碳的处理间,N+B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奇勇 杨劲松
【目的】研究山东省禹城市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以为盐渍土改良及其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地统计学中的OrdinaryKriging(OK法)插值和序贯高斯模拟方法(SGSV模拟和SGSA模拟)探讨了禹城市耕地土壤CEC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将SGSV、SGSA、OK法与实测数据从统计参数、空间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1)SGSV具有与实测数据相同的空间自相关结构,对预测点的模拟值具有不确定性;(2)OK、SGSA改变了土壤CEC数据的空间结构,具有"平滑"效应,SGSA在消除平滑影响方面优于OK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士超 张海林 黄光辉 孙国峰 隋鹏
以海河低平原杨农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4年树龄的杨树进行间伐(Intermediate cutting)处理,通过不同间伐模式下1年后土壤0~200 cm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初步研究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间伐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其中有机质和全氮自上而下呈现递减趋势,速效磷自上而下呈现U型变化趋势,速效钾自上而下呈现波动趋势。两种杨树间伐模式10 m×2 m和5 m×4 m,与常规(Traditional)5 m×2 m相比,土壤表层(0~20 cm)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速效钾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妙兰 顾晓娟 刘悦 刘林云慧 刘亚蕾 吴文宇 周林菲 莫其锋
【目的】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旨在探明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C、N、P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东省阳江市国有花滩林场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四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60~100 cm)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和速效磷(AP)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人工林类型土壤C、N、P的垂直变化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土壤TOC、TN存在显著差异,土壤TOC和TN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不同林分间表现为马占相思>加勒比松>尾叶桉>灰木莲,土壤TP在不同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间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马占相思林、加勒比松林、尾叶桉林和灰木莲林的土壤C∶N、C∶P、N∶P分别为7.45~8.09、10.14~16.59和1.35~2.18,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的土壤TOC与TN、C∶N与C∶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SWC)和p H值会影响土壤C、N、P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论】马占相思林有较好的养分归还和地力维持的效果,在人工林营建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种植固氮树种达到土壤肥力改良的目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永东 冯娜娜 李廷轩 张锡洲 廖桂堂
【目的】研究茶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可以为茶园生态建设以及茶园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两个取样尺度下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1)小尺度下,茶园土壤CEC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8.84%),相关距离高达1818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2)微尺度下,茶园土壤CEC仍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6.52%),空间相关距离达311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小尺度下土壤CEC在坡度方向变异明显,横坡方向变异最弱;普通Kriging插...
关键词: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土壤CEC 茶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祖彬 朱建国 褚海燕 曹志 洪曾青
采用不同用量外源稀土镧 ,研究其在红壤上的吸附及对红壤阳离子交换量和溶液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壤对La3 + 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具有较高的可解吸性。当外源La3 + 浓度小于 40 0mg/kg时 ,被吸附的La3 + 具有较高的非交换性。阳离子交换量受外源镧的影响不显著 ;当外源镧浓度大于 30 0mg/kg时 ,土壤盐基饱和度与有效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降低 ,而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显著增加。浸出液中的盐基离子浓度随外源镧浓度提高而增加 ,且当外源镧浓度大于 5 0mg/kg时呈极显著差异
关键词:
镧 吸附 阳离子代换量 溶液组成 红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徐德应 傅懋毅 孙雪忠 奚金荣
利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北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除茶园土壤外,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以0~10 cm土层最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0 cm土层范围内增加,30 cm以后表现下降的趋势;(2)次生林转变成农耕地以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降21.1%,而转变成集约经营早竹林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降近48.5%;1m深度以内,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茶园、灌木林、次生林、粗放经营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农耕地、杉木林和早竹林;(3)土壤有机碳储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雷丕峰
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对照,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异表现为:0~15cm土层(20 6g·kg-1)>15~30cm土层(17 1g·kg-1)>30~45cm土层(12 4g·kg-1)>45~60cm土层(9 8g·kg-1)>60~75cm土层(8 2g·kg-1),3种不同经营方式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依大小顺序排列为:...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靖涵 毕华兴 赵丹阳 王宁 刘泽晖 张荣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林恢复过程中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特征,为改善人工林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侧柏、刺槐-油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土钻烘干法测定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析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特征。【结果】研究区典型人工林平均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刺槐-侧柏、油松、刺槐-油松、刺槐,5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降水量及土壤质地是影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在垂直方向上,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约在360 cm土层形成稳定变化,人工植被主要影响0~360 cm土层内的土壤水,5种人工林中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变异程度最大,侧柏林地土壤水分最为稳定;采用有序聚类法将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层次划分为交换层、利用层、调节层和稳定层,不同林分间层次划分深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研究区人工林可导致土壤含水量一定程度的减少,刺槐、油松、刺槐-油松林会加剧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其中刺槐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最为明显,建议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时,适当减少刺槐林面积,提高侧柏栽植比例。对现存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刺槐林,通过间伐降低林分密度,或将其改造为混交林,以期改善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图5表2参28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侯晓娟 李志 崔诚 李凯 余飞 袁颖丹 郭晓敏 牛德奎
根系是植被-土壤的媒介,研究根系与土壤关系有助于掌握养分元素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从而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武功山芒(Miscanth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养分,采用根系扫描法测定根系参数(根系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进一步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系参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80%左右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6cm土层;根系参数与土壤深度符合幂函数关系,根系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