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
- 2023(199)
- 2022(171)
- 2021(150)
- 2020(145)
- 2019(285)
- 2018(294)
- 2017(364)
- 2016(304)
- 2015(269)
- 2014(270)
- 2013(253)
- 2012(265)
- 2011(201)
- 2010(240)
- 2009(216)
- 2008(199)
- 2007(178)
- 2006(142)
- 2005(112)
- 学科
- 壤(1983)
- 土壤(1974)
- 学(971)
- 森(527)
- 森林(527)
- 肥(527)
- 林(524)
- 森林土壤(474)
- 生物(420)
- 土壤肥力(419)
- 肥力(419)
- 力(417)
- 生物学(333)
- 土壤学(315)
- 中(304)
- 婪(300)
- 裕(300)
- 饰(300)
- 草(296)
- 化学(261)
- 成分(258)
- 理化(239)
- 微(213)
- 微生(209)
- 微生物(209)
- 物理(205)
- 微生物学(197)
- 稻(191)
- 防(191)
- 及其(189)
- 机构
- 学院(4326)
- 大学(4077)
- 农(3489)
- 农业(2924)
- 科学(2652)
- 研究(2602)
- 业大(2255)
- 所(1899)
- 环境(1881)
- 研究所(1862)
- 农业大学(1858)
- 业(1788)
- 资源(1763)
- 实验(1731)
- 室(1702)
- 实验室(1647)
- 省(1591)
- 重点(1565)
- 中国(1475)
- 科学院(1414)
- 林(1058)
- 京(983)
- 环境学(970)
- 中心(946)
- 技术(897)
- 部(867)
- 林业(850)
- 工程(842)
- 生态(839)
- 家(781)
共检索到5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运湘 刘鹏 张杨珠 冯跃华 周清
为了探明湖南省稻田土壤硫素状况及不同农业利用措施等对土壤硫素状况的影响,在测定全量硫和有效硫的基础上,采用李成保建议的连续提取法,测定了不同稻作制土壤各形态无机硫含量,并由差减法得出有机硫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硫以有机形态为主,约占土壤全硫的76.8%,无机态硫以吸附性硫为主,水溶性硫和盐酸可溶性硫含量相当.不同土壤层次间,A层土壤各形态硫含量最高,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土壤各形态硫含量逐渐下降.不同稻作制间,耕层土壤有机硫含量以稻—稻—冬泡最高,稻—稻—冬绿次之,稻—稻—冬油最低;无机硫中吸附性硫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冬绿,冬油,冬泡.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之间,耕层土壤有机硫含量以常量有机肥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运湘 张杨珠 刘鹏 冯跃华 周清
为探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对水稻土硫素状况的影响 ,研究了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稻作制、有机肥用量及地下水位对水稻土全硫及有效硫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稻作制间 ,耕层土壤全硫含量以稻 -稻 -冬泡最高 ,稻 -稻 -冬绿次之 ,稻 -稻 -冬油最低 ;有效硫含量则以冬绿处理最高 ,冬泡处理最低 ;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之间 ,耕层土壤全硫含量为常量有机肥处理最高 ,高量有机肥处理居中 ,化肥处理最低 .高地下水位能提高土壤中全硫含量 ,但不利于土壤硫的有效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杨珠 欧志宏 黄运湘 周清 胡瑞芝 肖永兰
采集湘中长沙地区的三种稻作制、三种有机肥施用量和两种地下水位的三因素多水平长期定位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分层土样,用两种土壤有效硅测定方法研究了耕层土壤有效硅含量及其剖面分布,阐明了稻作制、施用有机肥和不同地下水位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杨珠 吴名宇 李顺义 刘学军 黄运湘 尹力初 周卫军
以湖南农业大学1982年布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壤旱地改水田后不同稻作制、地下水深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全锰、有效锰及其化学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红壤旱土相比,红壤性水稻土耕层土壤全锰、氧化锰和有效锰总量明显下降,但易溶态锰含量明显升高。稻作制对土壤锰的化学行为和有效性的影响最明显,稻-稻-冬泡处理的土壤全锰和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均明显大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处理,且不同处理之间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差异达1%的极显著水平,说明水旱轮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锰的淋溶损失较持续淹水更为严重。有机肥处理土壤全锰含量均高于化肥处理,且常量有机肥和化肥处理之间全锰含量差异达1%的极显...
关键词:
水稻土 稻作制 全锰 有效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跃华 张杨珠 黄运湘
【目的】探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对红壤性水稻土无机磷状况的影响。【方法】利用蒋柏藩等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稻作制和有机肥用量及地下水位深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红黄泥耕层土壤的无机磷总量为398.6~546.1mg·kg-1,平均为(471.4±40.5)mg·kg-1。无机磷各形态以O-P和Fe-P为主,平均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39.2%和38.6%。不同稻作制间,稻-稻-冬泡的无机磷总量高于稻-稻-油菜和稻-稻-绿肥。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处理间,化肥处理的无机磷总量高于常量有机肥和高量有机肥处理。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土壤无机磷的积累。不同稻作制间,Fe-P...
关键词:
稻作制 有机肥 地下水位 无机磷 水稻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莉娜 马仲文
福建植烟土壤有效硫含量较丰富且变异范围大,平均(34.1±21.7)mg.kg-1(n=557),变幅为5.6-177.3 mg.kg-1,有42.2%的植烟土壤缺硫或潜在缺硫(有效硫含量
关键词:
植烟土壤 硫素 烤烟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俊杰 洪坚平
为探究采煤塌陷复垦区贫瘠土壤的培肥措施,利用长治市襄垣县采煤塌陷区复垦5 a的石灰性生土进行试验,对土壤的酶活性和磷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周期内,与CK处理相比,生物炭促进了土壤中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分别最高提升了647.0%,223.0%,68.6%,93.7%,331.0%;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脲酶活性的促进有机肥与化肥的混施强于单施有机肥或化肥,而单施有机肥却对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的促进效应,强于单施化肥和有机肥与化肥混施。随着生物炭的添加,不同施肥处理间各种磷形态含量差异明显,其中,Ca_2-P、Ca_(10)-P均相对丰富,分别最高提升了17.09%,4.58%;Ca_8-P、Al-P、Fe-P、O-P含量则相对明显在逐渐耗竭,分别最高减少了3.39%,5.40%,7.20%,3.96%;有效磷、全磷含量最高增加了11.0%和4.34%,而无机磷总量却变得相当丰富,与空白CK相比提高了53.5%~63.3%。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复垦土壤中有效磷与Ca_2-P、Ca_8-P、O-P的含量间密切相关;另外,在复垦土壤中,Ca-P、铁铝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一定条件下可通过Ca_8-P和O-P这2种形态来相互转化。
关键词:
复垦土壤 生物炭 酶活性 无机磷 有效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保国
1995至 1999年 ,经过 4年的田间定位测验 ,研究了麦稻轮作区不同施磷量和不同施磷季节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季节变化特点 .结果表明 :水稻季和小麦季施磷 ,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季节变化具有明显特点 .8季作物种植收获时土壤测定结果与试验前相比 ,不施磷处理Ca2 P ,Ca8 P ,Al P ,Fe P明显下降 ,施P2 O545kg/hm2 略有下降 ;施P2 O590kg/hm2 略有增加 ;施P2 O5135kg/hm2 增加幅度较大 ,在小麦季和水稻季施磷肥无显著差别 ,施P2 O545~90kg/hm2 就可以维持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平衡 .不施磷处理水稻季Ca2 P普遍比小麦季高 ...
关键词:
麦稻轮作 石灰性土壤 无机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艺敏 景海春 朱静华 王正祥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 ,通过室内分析、吸附实验、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对天津市农田土壤的硫素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76 %的土样有效硫含量超过临界值 ,缺硫和潜在缺硫土壤占 2 4 % ;不同土壤对硫的吸附差异较大 ,应针对不同吸附特性推荐施肥 ;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证实 ,土壤缺硫在部分区县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 ,硫肥投入已成为这些地区增产的必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 土壤硫素 限制因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文龙 曹一平 张福锁
采用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石灰性土壤经柠檬酸和草酸浸提后,其Ca2P、Ca8P和OP的含量增加;而Ca10P、FeP和A1P的含量下降。柠檬酸和酒石酸对红壤无机磷的形态也产生明显影响,表现为A1P含量增加,FeP和CaP含量下降,OP变化不大。有机酸通过影响土壤中无机磷组分,促进难溶性磷酸盐溶解,从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还表明,施磷能明显提高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含量。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娟 林琼 陈子聪 章明清 彭嘉桂
通过田间试验、土样和雨水、灌溉水采集测定,以及大气硫沉降和土壤硫淋溶流失有关数据收集,研究了闽东南耕地土壤硫素平衡与土壤有效硫丰缺状况。结果表明,早稻-晚稻轮作制和花生-甘薯轮作制每年分别需要91.86,128.67 kg/hm2硫素来满足生长需求,考虑到土壤硫的淋溶和流失以及扣除施肥带入的硫素、大气沉降和灌溉水硫的给源外,早稻-晚稻轮作制需补充22.35 kgS/hm2硫素,花生-甘薯轮作制需补充64.89 kg/hm2硫素,才能维持土壤硫素输入与输出的平衡。178个土壤样品有效硫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当前闽东南耕地土壤有效硫平均为26.2mg/kg,其中水田为22.35 mg/kg,旱地则为2...
关键词:
耕地 硫 平衡 丰缺状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明月 张凯鸣 毛伟 居静 宓文海 赵海涛
为了探究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下有机肥等氮替代无机肥对稻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有机氮依次替代10%(Y1W9),20%(Y2W8),30%(Y3W7),40%(Y4W6),50%(Y5W5)无机氮等处理,同时以100%施用无机氮(W100)为对照,连续3 a定位监测稻麦产量、土壤肥力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 a间有机肥等氮量替代无机肥比单施无机肥平均轮作年产量增加了0.8%~2.7%;3 a小麦平均产量较单施无机肥处理提高了5.6%~13.2%,水稻平均产量提高了0.2%~14.0%,稻麦轮作总产量平均提高了0.4%~24.5%。与单施无机肥相比,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提高;Y4W6和Y5W5处理下>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百分比分别为74.3%和78.8%,高于其他几个处理下>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百分比,分别比单施无机肥处理高出了5.6和10.1百分点。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比例配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缓解了土壤酸化程度。综上所述,有机肥长期替代无机肥能够培肥土壤,有助于长江下游地区稻麦稳产,20%有机氮替代无机氮最有利于长江下游地区稻麦稳产、高产和土壤肥力提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运湘 张杨珠 王翠红 冯跃华 黄启为
为探明长沙市郊蔬菜基地菜园土磷素状况及土壤供磷水平,采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两种主要母质发育的菜园土耕作层和剖面分层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郊几个蔬菜基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较高,全磷含量0.78~2.72 g/kg,平均1.72 g/kg,有效磷12.82~286.7 mg/kg,平均156.7 mg/kg;2)土壤磷以无机磷形态为主,其变动范围为584.7~2 607.5 m g/kg,平均1 495.7 mg/kg,占全磷量的74.96%~95.86%,均显著高于其他农业土壤和自然土壤,是菜园土的一大显著肥力特征;3)土壤无机磷组成因成土母质不同而不同,第四纪红...
关键词:
菜园土 土壤磷素 无机磷形态 分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虹 曹翠玲 林雁冰 李旭 王莉
【目的】从北方石灰性土壤中分离筛选解磷细菌,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解磷能力,为筛选高效稳定的解磷菌株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陕西杨凌地区白菜、葡萄、猕猴桃3种植物根际土样,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土壤解磷细菌,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菌落形态及颜色,测定其生理生化性质,并结合16SrRNA法对其进行鉴定;测定各菌株在固体及液体培养基中的解磷能力大小;分析浇灌无机解磷细菌发酵液后石灰性土壤中无机磷形态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共分离筛选得到10株解磷细菌,其中2株为有机解磷细菌(Y1和Y2),4株为无机解磷细菌(W1、W2、W3和W4),其余4株既能分解有机磷,也能分解无机磷,为双解磷细菌(WY...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候银莹 叶祖鹏 冯琳 顾惠敏 关娇娇 刘美娟 陈波浪
【目的】土壤磷形态的组成和强度对提高作物磷的生物有效性和磷肥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磷肥用量对棉田土壤无机磷形态和数量的影响,为集约化棉花生产体系中磷肥合理施用提供技术基础。【方法】本文以新陆早57号、新陆早50号和新陆早1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供磷水平[0 kg/hm~2(P0)、75 kg/hm~2(P75)、150 kg/hm~2(P150)、400 kg/hm~(2 )(P400)],在棉花磷素营养关键的苗期和花铃期测定不同土层土壤无机磷含量。【结果】与对照(P0)相比,低量施磷(P75)下,苗期根层(0~20 cm土层)土壤Ca_2-P、Ca_8-P、Ca_(10)-P、Fe-P、Al-P分别平均增加了68.5%、42.0%、-17.6%、38.8%、60.5%,花铃期根层(0~20 cm土层)土壤Ca_2-P、Ca_8-P、Ca_(10)-P、Fe-P、Al-P分别平均增加了52.8%、18.8%、-17.7%、38.3%、44.7%;适量施磷(P150)下,苗期分别平均增加了148.9%、88.1%、-31.5%、65.6%、46.7%,花铃期分别平均增加了113.7%、54.5%、29.4%、77.6%、27.7%;过量施磷(P400)下,苗期分别平均增加了58.6%、53.4%、44.4%、105.8%、32.8%,花铃期分别平均增加了52.3%、19.3%、40.8%、143.8%、13.7%。不同棉花品种的比较显示,不同供磷条件下,苗期土壤Ca_8-P、Ca_(10)-P、Fe-P以XLZ50较高,Ca_2-P、Al-P以XLZ57较高;花铃期土壤Ca_8-P、Ca_(10)-P以XLZ50较高, Ca_2-P、Fe-P、Al-P以XLZ57较高。【结论】不同施磷水平和不同基因型棉花对土壤无机磷的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50 kg P_2O_5/hm~2处理下棉田苗期和花铃期各土层Ca_2-P最高,XLZ57基因型棉花苗期和花铃期各土层Ca_2-P在施磷75~150 kg P_2O_5/hm~2处理下显著高于XLZ50和XLZ13。因此,合理施用磷肥(150 kg P_2O_5/hm~2)和合理种植棉花品种(XLZ57)可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源,从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棉花 基因型 供磷强度 无机磷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