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9)
- 2023(8458)
- 2022(6740)
- 2021(5962)
- 2020(5027)
- 2019(11105)
- 2018(10496)
- 2017(21204)
- 2016(10701)
- 2015(12135)
- 2014(11229)
- 2013(11062)
- 2012(10255)
- 2011(9054)
- 2010(9393)
- 2009(9152)
- 2008(8026)
- 2007(7307)
- 2006(6264)
- 2005(5524)
- 学科
- 济(48364)
- 经济(48314)
- 业(40305)
- 管理(37611)
- 企(34701)
- 企业(34701)
- 融(26992)
- 金融(26992)
- 方法(25100)
- 银(24300)
- 银行(24295)
- 行(23565)
- 数学(23213)
- 数学方法(23122)
- 中国(21067)
- 财(16759)
- 制(13674)
- 技术(12730)
- 务(11856)
- 财务(11842)
- 财务管理(11821)
- 企业财务(11494)
- 业经(11418)
- 农(11260)
- 中国金融(11200)
- 地方(10679)
- 技术管理(9855)
- 贸(8963)
- 贸易(8954)
- 易(8724)
- 机构
- 学院(145130)
- 大学(144771)
- 济(70786)
- 经济(69649)
- 管理(60419)
- 理学(52274)
- 理学院(51877)
- 管理学(51407)
- 管理学院(51117)
- 研究(42968)
- 中国(42510)
- 财(35837)
- 财经(28760)
- 京(27574)
- 经(26398)
- 经济学(24565)
- 中心(23357)
- 经济学院(22532)
- 融(22297)
- 财经大学(21910)
- 金融(21896)
- 江(20776)
- 银(20123)
- 科学(19775)
- 银行(19231)
- 所(18610)
- 商学(18569)
- 商学院(18414)
- 行(17883)
- 州(17329)
- 基金
- 项目(96577)
- 科学(79177)
- 研究(74354)
- 基金(73783)
- 家(61589)
- 国家(61075)
- 科学基金(55222)
- 社会(52292)
- 社会科(50074)
- 社会科学(50064)
- 基金项目(38515)
- 省(37153)
- 教育(34095)
- 自然(32528)
- 自然科(31924)
- 自然科学(31919)
- 自然科学基金(31438)
- 划(29950)
- 资助(29825)
- 编号(28171)
- 创(24127)
- 国家社会(22972)
- 部(22684)
- 成果(22670)
- 创新(22620)
- 重点(21363)
- 教育部(21030)
- 发(20851)
- 人文(20793)
- 制(20637)
共检索到220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珣 安然 彭俞超
文章以2007—202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连续双重差分法分析了“稳金融”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影子银行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劳动雇佣水平显著增加。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管新规通过投资替代机制、流动性资金占用和银行信贷甄别机制而影响企业劳动雇佣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在会计信息质量高、高新技术企业和内部治理较完善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表明,“短贷长投”程度的提高和企业不确定性感知程度的下降,对资管新规与企业雇佣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资管新规提高了影子银行化规模较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文章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促进就业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资管新规 劳动雇佣 影子银行 稳就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保持国有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2015—2021年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民营企业而言,资管新规实施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降低金融化水平,减少银行借款,进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中央企业以及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而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却削弱了资管新规的实施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会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进而提高实体投资水平和每股经济增加值。上述研究结果不但为治理国有企业高杠杆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还对加强金融监管和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资管新规 国有企业 过度负债 影子银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青 田汝彦 孙飞帆
金融强监管旨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资管新规》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6—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半年度数据为样本,考察金融强监管对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且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低成长型企业和银行竞争水平较低的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这一影响由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变化和债务偿还压力共同作用实现,实施《资管新规》引致的影子银行业务收紧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偿还压力,最终导致其债务风险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若短贷长投由过度投资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治理效应和缓解债务风险;若短贷长投由长期融资约束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流动性效应和加剧债务风险。本文从企业债务风险的角度拓展了《资管新规》的政策效应研究,为优化强监管政策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金融强监管 短贷长投 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青原 陈世来 陈昊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选取基于这一目标而实施的资管新规为准自然实验,以2016—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类上市企业半年度数据为样本,检验金融强监管的实体经济效应。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金融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投资显著增加,表明强化金融监管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从而支持监管有效观。进一步检验发现,资管新规积极的实体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及民间金融发展水平和影子银行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压缩金融投资、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是资管新规发挥这种效应的两个作用机制。此外,资管新规对持有短期和长期金融资产的企业都发挥了积极的实体经济效应,但主要体现在短期金融资产配置较多的企业。本文为金融强监管的实体经济效应初步提供了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为进一步释放金融监管的制度改革红利,进而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睢博 张万里
本文依据雅各布外部性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基于1998—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泊松计数模型、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从企业研发行为和专利申请两个维度对相关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相关多样性对企业研发行为和专利申请产生正向作用;从企业性质来看,相关多样性对民营企业研发动机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对国有企业专利申请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地区考察,东部地区相关多样性对企业研发动机、研发投入及其专利申请均具有正向作用,中、西部地区相关多样性对企业研发行为和专利申请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相关多样性 企业创新 研发投入 专利申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慧慧
在“稳就业”的政府目标和“信用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利用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披露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且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以及审计机构非“四大”和无分析师关注的企业中更为凸显。机制分析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通过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抑制代理问题引致的内部资金耗散而增加企业劳动雇佣规模。从员工结构来看,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使企业雇佣了更多的生产员工和技能员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杜永善 王其猛 严妍 薛志荣
影子银行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资管新规”外生政策冲击下,对企业融资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法,探究“资管新规”、影子银行和企业融资的关系。研究发现:影子银行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融资成本,但提升了企业短期债务占比。与国有企业相比,随着“资管新规”出台引起影子银行规模下降,非国有企业在融资约束加剧、融资成本上升和短期债务占比下降方面更加明显。同时,在影子银行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在融资约束、融资成本及短期债务占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影子银行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在融资约束和短期债务占比方面无显著差异,在融资成本方面虽有差异但系数较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汤晟 饶品贵 李晓溪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金融市场保持效率和活力的基础,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本文基于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金融强监管是否会促使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动态调整进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金融资产配置程度较高的企业集团,其子公司现金持有比率显著下降,这表明资管新规促进了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再配置。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通过降低金融投资活动利润率、减少金融资产配置作用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面对资管新规的实施,集团母公司通过影响子公司分红决策来降低子公司持有现金比率。本文从集团管控动机和管控能力两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管控动机越强(母子公司代理成本更高、母公司投资机会更大、企业集团行业竞争程度更激烈)、管控能力越大(母子公司地理距离越近、母公司对子公司平均持股比例更大)的集团,上述效果更明显。经济后果方面,资管新规促使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动态调整这一行为最终提高了企业集团价值与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目标。本文不仅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角度为金融监管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也对处理好金融监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峰 崔静雯 白湘阳
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沟通已成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采用2005—2012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金融稳定沟通在金融市场中的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稳定沟通在短期内能够创造信息,引导股市收益朝中央银行合意的方向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该影响会逐步减弱;但无论何种期限内,沟通都不能降低股市噪音,反而会加大市场波动。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沟通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结论表明:在短期内沟通能通过信号渠道引导公众预期,而沟通的协调渠道在任何时期内都不能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我国金融稳定沟通在金融市场中的效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金融稳定 沟通 金融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雪婷 韩洪芳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危机期间重塑业务形态、强化经营韧性的重要选择。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危机期间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危机期间的就业规模,具体在新冠疫情期间,企业数字化转型每增加1%使得就业规模相对增长2.7%。其中,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广化效应”与“深化效应”提升企业危机期间的就业规模,其就业替代效应并不明显。在新冠疫情严重城市、数字生态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更能提升企业危机期间的就业规模。最后,企业在危机期间推进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员工收入与企业劳动生产率。本文研究为维护危机期间社会稳定及双循环战略实现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就业规模 危机期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立民 朱晓慧 薛雅嘉 汪然
根据行为金融实验获得的证据构建了基金发行对市场波动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我们发现:基金发行初期,基金的发行会使股价波动加大;当基金发行总量达到一定量时,发行基金具有稳定股市的作用。发行超大规模的基金会给股市带来大的波动,建议采取发行多个小规模基金,这样既可以使市场避免较大的冲击,又可以加快进入基金稳定市场的阶段。最后本文用中国股市投资者的数据做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基金发行 股价波动 金融实验 资产分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丽丽 韩雨晴
基于跨国调研数据,将主观因素融入金融稳定性的分析,实证检验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对于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金融机构信心的增加会显著提升金融稳定性,对降低银行、货币与主权债务风险也有显著影响。同时,金融发展程度在公众信心影响金融稳定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金融加速器"作用;当一国的金融发展程度较高时,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提升对于金融稳定性的促进效应会更为明显。为更好发挥公众信心对金融稳定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注重公众信心的稳定与提振,推动公众信心与金融市场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金融稳定性 金融机构 公众信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阎虹戎 冼国明
本文利用2010—2015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母公司员工收入的影响,为克服样本选择和内生性问题,实证部分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了员工收入且具有滞后性;按照投资动机、投资东道国、企业所有权性质、投资模式区分样本进行检验,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上都促进了母公司员工收入的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生产率、研发投资、员工结构三条路径正向作用于员工收入。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对外直接投资 员工收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田利辉 李懿行 李政
金融科技发展需要平衡创新与监管。本文从柔性监管视角切入,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5—2022年中小银行数据考察试验性监管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试验性监管能够显著降低以中小银行为主体的区域金融风险,这一影响在资产规模较小、风险水平较高、特许经营权价值较低的农商行样本中更加明显。试点可以通过降低银行不透明度、提升银行经营效率和扩大人才规模来缓解区域金融风险。进一步分析得出,试点能有效约束样本的潜在溢出风险,相较于强制性监管拥有控制事前风险的优势。此外,试验性监管可以加强金融科技对金融创新的助推作用,实现“创新”与“监管”的平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武军 樊小莹
从业经历与教育背景作为两项能够代表借款人内在能力特质的重要指标,对于借款人申贷成功与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通过运用具有代表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2010年10月至2015年1月的真实数据,对借款人工作时间、学历与其借贷成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均表明:借款人工作经历越丰富或学历越高,其借贷成功率越高,即此两者与借贷成功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借款人工作时间与学历背景的交互影响却与直觉相反,即兼具这两种特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单独存在时对于借贷成功率的正效应。上述结论表明,P2P网贷平台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及平台投资者教育,在强...
关键词:
从业经历 教育程度 P2P借贷 信用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