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4)
- 2023(9216)
- 2022(7696)
- 2021(7458)
- 2020(6304)
- 2019(14324)
- 2018(13809)
- 2017(27447)
- 2016(14142)
- 2015(15752)
- 2014(15527)
- 2013(15083)
- 2012(13477)
- 2011(11339)
- 2010(10718)
- 2009(9455)
- 2008(8990)
- 2007(7009)
- 2006(5420)
- 2005(4225)
- 学科
- 济(59104)
- 经济(59044)
- 管理(46768)
- 业(40842)
- 企(34763)
- 企业(34763)
- 方法(29554)
- 财(28524)
- 数学(27078)
- 数学方法(26750)
- 务(14682)
- 财务(14650)
- 财务管理(14600)
- 农(14183)
- 企业财务(13935)
- 中国(13593)
- 财政(12569)
- 制(10573)
- 业经(10542)
- 政(10216)
- 地方(9877)
- 学(9394)
- 农业(8918)
- 贸(8878)
- 贸易(8876)
- 土地(8754)
- 易(8685)
- 技术(8086)
- 理论(7803)
- 体(7793)
- 机构
- 学院(179668)
- 大学(179411)
- 管理(77549)
- 济(77443)
- 经济(76209)
- 理学(68346)
- 理学院(67759)
- 管理学(66736)
- 管理学院(66396)
- 研究(50919)
- 财(44099)
- 中国(40948)
- 京(34639)
- 财经(32445)
- 经(29877)
- 科学(28620)
- 中心(26520)
- 经济学(25263)
- 财经大学(24562)
- 业大(24473)
- 江(24316)
- 经济学院(23198)
- 农(22745)
- 所(22044)
- 商学(20822)
- 商学院(20642)
- 范(20287)
- 北京(20252)
- 经济管理(20170)
- 师范(20098)
- 基金
- 项目(132282)
- 科学(107075)
- 基金(100451)
- 研究(97979)
- 家(85921)
- 国家(85265)
- 科学基金(76351)
- 社会(65724)
- 社会科(62589)
- 社会科学(62576)
- 基金项目(53991)
- 省(50083)
- 自然(49157)
- 自然科(48113)
- 自然科学(48101)
- 自然科学基金(47228)
- 教育(45551)
- 划(41921)
- 资助(39962)
- 编号(38536)
- 部(30879)
- 重点(29186)
- 成果(29141)
- 创(28613)
- 国家社会(28313)
- 教育部(27570)
- 人文(27175)
- 发(27032)
- 创新(26769)
- 制(26409)
共检索到246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雷文妮 梅冬州 温兴春
在中国面临短期资本外流的压力下,政策当局面临提高利率遏制汇率贬值与维持宽松的政策以遏制房价下降的政策抉择。对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中对这两个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提高利率遏制资本外流来稳定汇率,会直接导致投资下降。在土地出让收入进入地方政府预算约束的背景下,利率上升导致的房价和地价下降,会降低地方政府的收入,使其对基建支出下降,并进而导致GDP的下降。以汇率贬值来应对外部冲击,虽然能够促进出口,但在企业存在外币债务的情形下,汇率贬值会使得债务负担上升和企业净值下降,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对投资和产出带来负面影响。两者相比,由于我国企业外债水平相对较低,维持房价稳定以汇率贬值应对外部冲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小。
关键词:
汇率稳定 土地财政 房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一花 化兵
房价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民生问题。但在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房价的快速上涨大大凸显了房价的经济属性,其民生属性则被极大削弱。对于房价过快增长有多种理论解释,但基于政府财政状况的实证研究证据比较缺乏。笔者沿着政府财政赤字—土地财政—房价的逻辑探究房价上涨的成因,通过使用2002—2015年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的研究发现,市级政府"土地财政"规模对房价存在正向影响;在进一步考虑财政赤字的影响后,发现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土地财政"规模对房价的促进作用越强。对此,本文认为,当前行政调控房价的手段具有局限性。从长远来看,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将财税体制改革与住房制度和土地供应制度结合起来,是建立房价调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财政赤字 土地财政 房价 门限面板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唐云锋 马春华
本文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水平置于同一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引致中国城镇"房价棘轮效应"背后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土地财政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有动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提高房价以获得高额房地产相关税收;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出让价格,等同于提高房地产成本,间接提高房价,即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不仅直接提升房价,还通过土地财政固化了"房价棘轮效应"。
关键词:
土地财政 财政压力 房价棘轮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云锋 刘清杰
土地财政背景下,房价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可能存在双向联动效应,形成风险叠加。现有文献不乏房价快速上涨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可能引发风险的讨论,而本文侧重分析两者的双向叠加关系及土地财政的调节效应。具体地,房价上涨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债务风险的提高反过来又强化了地方政府推升房价的动机;同时,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双向联动效应。本文拟从风险的双向叠加视角,分析房地产与债务风险主体微观心理及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逻辑,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图模拟风险叠加的机理,构建联立方程组以更有效揭示风险叠加的效能。利用中国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验证的结果显示:房价上涨显著抑制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越高,这种抑制效应越被强化;同时,土地财政依赖也强化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房价的促进效应,并进一步推高了房价。由此可知,对土地财政依赖严重的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以提高房价的方式来缓解其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士炜 汪小勤
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空间经济学视角探究房价、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三者关系,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发现:第一,中国房价有利于促进土地城镇化发展,却抑制人口城镇化发展,而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实行"摊大饼式"城镇化发展的根源;第二,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大部分处于不协调状态,即人口城镇化远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第三,2004—2013年各地级市房价、土地财政、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及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第四,基于地理距离、地理相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士炜 汪小勤
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空间经济学视角探究房价、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三者关系,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发现:第一,中国房价有利于促进土地城镇化发展,却抑制人口城镇化发展,而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实行"摊大饼式"城镇化发展的根源;第二,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大部分处于不协调状态,即人口城镇化远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第三,2004—2013年各地级市房价、土地财政、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及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第四,基于地理距离、地理相邻与经济距离权重,利用静态SDM模型实证检验发现,商品房价格与土地财政收入水平越高,越不利于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京滨 夏贝贝 李博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土地财政与金融支持对房价泡沫的影响特征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房价泡沫具有显著的正向积累效应;土地财政和金融支持对房价泡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二者对泡沫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基于房价水平的双重门槛特征,突破双重门槛后,二者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跃升;过度的金融支持通过开发商和消费者两个渠道进入房地产业,对房价泡沫产生正向影响;突破土地财政双重门槛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余地区仅突破了第一重门槛。研究结论可为精准分类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经验支持。
关键词:
房价泡沫 土地财政 金融支持 制度改革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广平 陈立文 寇盛彪
利用2003~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以人均房屋竣工面积、人均GDP、预期和利率为控制变量,分析土地财政依赖与商品房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地财政依赖对商品房价格产生正向影响,但不显著;人均GDP、预期和土地价格显著正向影响商品房价格;利率对商品房价格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价格在土地财政依赖与商品房价格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珂
本文采用1999-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土地财政依赖、财政缺口和房价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依赖、财政缺口、房地产国内贷款与房价之间存在相互反馈的作用机制。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显著为正的滞后效应,对房价存在显著的提高作用。此外,地方财政收入缺口和房地产国内贷款对房价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对于我国近年来房价的不断攀升起到关键的作用。对此,应当在经济和政策上引导地方政府改变以土地出让获取财政收入的融资方式,规范土地财政行为。
关键词:
土地财政依赖 房价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英利
通过分析财政压力与土地财政对区域房价的影响机理,来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同时考虑到财政压力与土地财政对区域房价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采用GTWR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研究了财政压力、土地财政对房价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并对其时空异质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压力、土地财政对房价整体上具有正向直接效应;财政压力通过土地财政对区域房价起到正向的间接效应;财政压力和土地财政及两者互动对房价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由于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而以间接效应为主,而西部地区则以财政压力对房价的直接效应为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佳
文章利用2006—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在估算各样本城市房价泡沫指数的基础上,研究土地财政对房价泡沫的影响效应以及房价泡沫的空间扩散效应。结果显示:(1)土地财政是导致城市房价泡沫产生和累积的重要因素,对房价泡沫的进一步膨胀具有推动效应,这种效应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最为强烈。(2)我国城市房价泡沫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随着区域跨度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变小,全域自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虽有小幅波动,但是整体上表现出增长趋势;城市房价泡沫的扩散效应不仅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还受到城市间已有经济联系的影响。(3)我国城市房价泡沫具有显著的空间扩散效应,周边城市房价泡沫变动1%将会引起本地房价泡沫变动0.91%,这种扩散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强烈,中部、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为薄弱。(4)城市规模越大,其房价泡沫的传递效应越强,其中,一线和二线城市房价泡沫的辐射半径大约为400公里和100公里。
关键词:
房价泡沫 土地财政 空间扩散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东 杨璇 汪崇金
关于房地产税能否抑制房价的研究普遍存在期限混淆和现实数据匮乏的难题,造成研究结论各不相同。本文采用家庭微观数据和地区宏观数据,区分房地产税推出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分别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其一,房地产税推行之初,将会带来存量房供给的一次性释放,短期内供需失衡将造成房价回调,回调幅度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中等经济水平地区受影响的程度最大;其二,随着市场供需达到新的均衡,在房地产税平稳运行之后,地方政府将成为影响房价长期走势的关键因素,随着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财政依赖程度的进一步加强,反而会在长期推高房价水平。因此,房地产税改革的着眼点要放在调节公平和完善税制上,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房地产税调控房价的功能均不符合中央的治理初衷和政策预期。
关键词:
房地产税 房价 以租养税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璐
以20082016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最有控制理论建立房地产调控模型,实证分析测算在房价和土地财政收入波动最小化前提下,历年最优的土地供应量和贷款投放量,结果显示,与当前实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比,最优房地产调控规则表现出较强的逆周期性,调控力度更温和,但节奏更频繁;最优房地产调控规则不仅能有效平抑房价和土地财政收入波动,还能有效平抑房地产贷款量和土地供给量波动,大幅度提高政府福利。政府应参照最优调控规则,建立更加稳定的土地供应制度,强化房地产贷款量控制能力,因城施策实施差异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璐
以2008~2016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最有控制理论建立房地产调控模型,实证分析测算在房价和土地财政收入波动最小化前提下,历年最优的土地供应量和贷款投放量,结果显示,与当前实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比,最优房地产调控规则表现出较强的逆周期性,调控力度更温和,但节奏更频繁;最优房地产调控规则不仅能有效平抑房价和土地财政收入波动,还能有效平抑房地产贷款量和土地供给量波动,大幅度提高政府福利。政府应参照最优调控规则,建立更加稳定的土地供应制度,强化房地产贷款量控制能力,因城施策实施差异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怀 何富彩
当前一二线城市房价的普遍快速上涨引起普遍关注。本文选取了全国31个省份1999-2014年商品房平均实际销售价格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激励以及城镇化水平与房价上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此外,诸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口增长率等基本经济因素对房价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不过,关于全国范围内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可能掩盖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分地区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西部以外地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激励对房价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在西部以外地区,城镇化水平对于房价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