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
2023(461)
2022(348)
2021(370)
2020(269)
2019(673)
2018(644)
2017(1105)
2016(718)
2015(813)
2014(817)
2013(746)
2012(731)
2011(650)
2010(615)
2009(521)
2008(455)
2007(413)
2006(343)
2005(307)
作者
(1526)
(1236)
(1231)
(1205)
(835)
(621)
(613)
(539)
(530)
(456)
(447)
(436)
(392)
(389)
(384)
(374)
(368)
(366)
(361)
(360)
(320)
(315)
(310)
(303)
(295)
(289)
(281)
(262)
(261)
(260)
学科
(1900)
经济(1895)
教育(1763)
方法(1166)
管理(1139)
中国(1106)
数学(1091)
数学方法(1087)
(1010)
教学(975)
理论(953)
(809)
企业(809)
学法(669)
教学法(669)
学理(624)
学理论(624)
研究(608)
(602)
贸易(600)
(588)
(486)
(475)
研究生(447)
技术(412)
(391)
(381)
(374)
金融(374)
发展(347)
机构
大学(8213)
学院(7921)
(3108)
经济(3031)
研究(2704)
管理(2644)
教育(2388)
理学(2258)
理学院(2230)
管理学(2200)
管理学院(2178)
(1829)
师范(1820)
(1782)
中国(1556)
师范大学(1489)
职业(1454)
(1446)
技术(1355)
(1343)
科学(1268)
北京(1195)
财经(1097)
(1089)
经济学(1089)
(1085)
中心(1063)
(1023)
职业技术(1013)
经济学院(1009)
基金
项目(5398)
研究(4973)
科学(4346)
基金(3467)
教育(3431)
(2829)
国家(2790)
社会(2718)
社会科(2568)
社会科学(2568)
科学基金(2404)
编号(2304)
(2200)
(2051)
课题(2008)
成果(1935)
基金项目(1739)
(1732)
资助(1522)
规划(1474)
(1454)
重点(1408)
教育部(1400)
项目编号(1339)
自然(1316)
自然科(1298)
自然科学(1298)
自然科学基金(1280)
大学(1253)
(1250)
期刊
教育(4519)
研究(3312)
(2895)
经济(2895)
中国(2742)
技术(1448)
职业(1381)
(1077)
技术教育(970)
职业技术(970)
职业技术教育(970)
管理(915)
学报(807)
大学(798)
(647)
金融(647)
高等(636)
财经(628)
科学(614)
(592)
国际(590)
学学(589)
(551)
(532)
论坛(532)
高等教育(504)
(501)
经济研究(484)
问题(462)
成人(432)
共检索到13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启迪  
2006年初,由教育部牵头、18个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认证试点工作开展3年来,在组织体系建设、文件体系建设、认证试点工作等各方面均取得不断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期再次以专业认证为话题,约请相关参与者撰文,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期推动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爱华  郑秀英  
为了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做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准备,同时为了探索建立我国的注册工程师制度,促进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教育部于2006年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重力  赵军华  
研究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源自何处?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源泉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本文选择中国工业产业作为分析的着眼点,从实证角度分析研究,得出了重要结论:中国的工业产业竞争力服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趋势,而竞争优势各要素对中国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贡献。 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是成功地利用了比较优势理论,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集中力量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在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业上,实证的结果显示出其不断增强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与竞争优势有关的各要素。因此,今后中国政策的制定应该侧重于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顾京  韩冰  
我国应在充分借鉴国际技术教育认证协议缔约方的经验和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推进高等技术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应以加入国际技术教育协议为中期目标;以各行业工程师学会为技术教育专业认证主体;按大类专业制定技术教育标准;在政府推动下进行认证试点;引导高职院校先行建立专业自评机制等策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侯俊军  袁强  白杨  
利用拓展的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技术标准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选取2000~2011年十大行业的面板数据,考量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及作用。结果发现,行业标准化水平、标准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外资参与标准化水平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标准对外开放水平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鹏飞  
我国证券交易所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应该立足于交易所的市场化改革历经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我国证券交易所从无到有,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全球来看,主要证券交易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相比全球其他主要的交易所,我国的交易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全球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和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内在动力的推动下,我国交易所要"与时俱进"必须采取相应的变革措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文兵  葛永波  
社会责任认证(SA8000)是全球第一个有关企业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它是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失衡后的产物,是发达国家设置的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它会降低发展中国家产业的成本优势,也将提高发达国家产业的差异化优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紫嫣   姚战琪  
中欧班列作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在中国扩大对外合作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例,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双重差分模型、三重差分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国际运输通道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在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三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更大,中欧班列开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渠道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发挥国际运输通道对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积极作用,需要扩大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和对外辐射能力,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制定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立彬  
本文运用1982-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计算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各项目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出口市场份额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了中国当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及其特点。接下来与印度、日本和美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及结构进行了对比,得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较弱,旅游业竞争力最强,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其他商业服务业的竞争力缓慢改善的结论。最后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焦方平  葛宝山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1个国家的电信业发展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电信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测度,找出我国电信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对今后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廖翼  周发明  
文章在分析中国猪肉产品出口贸易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三个指标对中国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定,并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整体处于弱势状态,三类产品中,生猪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国内产量、出口对象国人口数量、出口价格对中国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影响,中国的人口、地理距离则对其具有负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羽  
本文应用多因素法、进出口数据法和利润率法,从要素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三个层面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纺织原料、劳动力成本和产业链等竞争优势要素,决定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技术和品牌等竞争劣势要素,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竞争力不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余为丽  
本文采用纵向分析法对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首先,用历史数据对我国纺织业竞争力在过去的数量表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该产业已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这主要是出口量增加的结果,在产品质的提升上发展相对缓慢;接着从供需两方面对产业的未来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具备良好的发展该产业的基础和潜力,但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结论。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我国纺织业将会继续走以量取胜的老路,这种套路在未来不可能走得太远,因此,我国纺织业应从产业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爱霞  邹子健  曹杨  余伯阳  
本文从我国近年来中药产业的实际状况出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中药产业国际化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并在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中药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等指标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就如何应对挑战进一步提高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