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1)
2023(3953)
2022(3368)
2021(3118)
2020(2438)
2019(5610)
2018(5447)
2017(11274)
2016(6130)
2015(6837)
2014(6931)
2013(6812)
2012(6545)
2011(6048)
2010(6134)
2009(5749)
2008(5722)
2007(5229)
2006(4821)
2005(4416)
作者
(16625)
(13840)
(13704)
(13312)
(9100)
(6447)
(6365)
(5330)
(5218)
(5217)
(4695)
(4562)
(4538)
(4515)
(4486)
(4365)
(4156)
(4134)
(4077)
(3990)
(3593)
(3401)
(3384)
(3292)
(3214)
(3165)
(3084)
(3073)
(2777)
(2713)
学科
(23225)
经济(23199)
管理(19141)
(17617)
(14250)
企业(14250)
方法(9381)
数学(8610)
数学方法(8448)
(8105)
(7858)
(7229)
(6950)
贸易(6947)
(6842)
中国(6793)
(5665)
(5235)
银行(5235)
及其(5223)
政策(5158)
(5063)
业经(4941)
(4814)
金融(4814)
农业(4717)
地方(4613)
方针(4516)
(4500)
(4459)
机构
学院(86490)
大学(84481)
(40183)
经济(39243)
管理(33721)
研究(30729)
理学(28059)
理学院(27810)
管理学(27401)
管理学院(27232)
中国(26327)
(21152)
(17281)
科学(15754)
财经(15617)
(15159)
中心(14685)
(14155)
(14040)
研究所(13237)
经济学(12181)
(11784)
财经大学(11433)
北京(11312)
(11157)
(11062)
经济学院(10912)
(10894)
(10745)
师范(10687)
基金
项目(50841)
科学(40655)
研究(40390)
基金(37009)
(30924)
国家(30651)
科学基金(26625)
社会(25292)
社会科(24077)
社会科学(24074)
(19139)
教育(18729)
基金项目(18106)
编号(17162)
资助(16682)
(16380)
自然(16345)
自然科(15953)
自然科学(15949)
自然科学基金(15689)
成果(15151)
课题(12304)
(11920)
(11567)
重点(11296)
(11187)
(11172)
教育部(10483)
(10340)
项目编号(10300)
期刊
(46671)
经济(46671)
研究(30928)
中国(17628)
(16627)
金融(16627)
(15580)
管理(13445)
(11042)
教育(10112)
科学(9147)
学报(8511)
经济研究(7933)
财经(7698)
技术(7671)
业经(7366)
农业(7254)
大学(7132)
学学(6680)
(6592)
(6462)
国际(6156)
问题(5753)
理论(5143)
实践(4623)
(4623)
世界(4505)
现代(4246)
技术经济(4139)
统计(4100)
共检索到143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锡良  周青华  
稳定货币: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刘锡良,周青华在《纸币契约与货币政策目标》(载于《金融研究》1995年第9期,以下简称《纸币》)一文中,陈彩虹同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论述了纸币的本质是"一纸契约",并由此推论中央银行的职能是"确定契约代表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蒋世绩  
稳定货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如果币值不稳定,经济是不会得到稳步发展的。但是,为了稳定货币,而防碍了经济的发展,同样不是我们的目标。在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的关系上,有的同志认为稳定货币是前提,这话有道理。但稳定货币毕竟是为发展经济服务的,不能为了稳定货币而不顾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安仲  毛中根  
大量的文献研究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则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本文研究表明,影响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因素是流通速度的可预测性以及货币当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测能力,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并不必然意味着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只要货币当局能够准确预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货币供给量就仍然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贵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世美  
货币政策目标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条件约束不同而调整。经济虚拟化给经济发展带来全新挑战,金融稳定日益成为新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最终体现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机构能否保持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使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从资产价格各阶段演变历程来看,既要考虑到货币政策当期的刺激作用,也要考虑到其滞后影响,从而相应地做出前瞻性反应,这样才能真正减少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从而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产出稳定和金融稳定三个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陆前进  卢庆杰  
本文首先建立模型分析在使贸易收支变动方差最小化条件下,汇率指数最优权重的选取,也就是把汇率指数的构建和货币政策的目标结合起来。本文构建了国际收支变动关于篮子货币权重的理论模型,根据贸易收支方差波动最小获得篮子货币的最优权重。进一步,本文对最优权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出口或进口稳定的最优篮子货币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本文模拟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并比较了有效汇率稳定目标下篮子货币的权重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结合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重新确定参考篮子货币汇率指数权重,有利于完善和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为篮子货币制度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兰  
传统意义上央行负有物价稳定的职责。在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可变的。经济的稳定依赖于币值稳定。本文从基于物价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得出金融体系的不断扩容使得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兼顾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仍需要不断探索。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兰  
传统意义上央行负有物价稳定的职责。在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可变的,经济的稳定依赖于币值稳定。本文从基于物价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得出金融体系的不断扩容使得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兼顾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仍需要不断探索。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礼进  肖兵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小安  钱爱莉  
货币局制度是一种特定的钉住汇率制度。90年代以来这一制度以新的姿态出现,不再是殖民地货币安排,而是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稳定汇率、保持货币稳定的货币体制建设。在新货币局制度下,中央银行可以进行最后贷款支持、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制度,金融机构还可从同业市场获得所需流动性。货币局制度能够提高中央银行信用、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提高中央银行的运作效率,这是部分国家重新引进货币局制度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卫东  苗文龙  
文章通过构建货币稳定指数MSI,利用1993年1季度-2010年1季度数据和VAR、SSPACE、GRACH等检验方法实证得出:货币稳定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资产规模扩张情况下的币值稳定;MSI与货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双向显著均值溢出效应,与当前的币值稳定指标—通货膨胀率存在单向显著均值溢出效应;货币稳定指数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变量—短期利率、货币供给量增长率(m0、m1)与MSI之间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因此,更为精确地计算MSI各指标权重、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宇伟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闫先东  朱迪星  
金融危机后,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等金融稳定目标的观点逐步成为理论的共识,但实践中的政策指标选择问题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选择四种不同的方式合成了用于衡量2005年8月至2016年2月我国宏观金融稳定状态的金融压力指数,并对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效率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该指数对样本期内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变化有很好的解释力,如果能合理考虑不同区制变化下压力指数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系,它也是一个比较高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