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6)
2023(3590)
2022(2978)
2021(2407)
2019(4334)
2018(4224)
2017(8462)
2016(4092)
2015(4693)
2014(4762)
2013(4943)
2012(4944)
2011(4749)
2010(4999)
2009(4829)
2008(4416)
2007(4085)
2006(3997)
2005(3791)
2004(3383)
作者
(13037)
(11206)
(11144)
(10736)
(7161)
(5140)
(4982)
(4272)
(4220)
(4121)
(3924)
(3729)
(3636)
(3564)
(3472)
(3472)
(3248)
(3167)
(3160)
(3013)
(2754)
(2669)
(2662)
(2630)
(2591)
(2590)
(2339)
(2238)
(2162)
(2147)
学科
(47779)
经济(47758)
地方(14221)
方法(11665)
地方经济(11507)
管理(11360)
数学(10670)
数学方法(10645)
(8024)
中国(7867)
(6956)
业经(6850)
经济学(6088)
(5691)
(5619)
企业(5619)
环境(5210)
(4723)
金融(4723)
(4604)
产业(4538)
(4376)
(4316)
(4310)
农业(4268)
资源(4063)
(4017)
总论(3981)
(3800)
贸易(3796)
机构
学院(72131)
大学(71770)
(45694)
经济(45045)
研究(29612)
管理(24837)
中国(22244)
理学(20752)
理学院(20516)
管理学(20304)
管理学院(20161)
(18158)
经济学(16058)
(14810)
科学(14642)
财经(14338)
(14267)
经济学院(14109)
研究所(13126)
(12894)
中心(12264)
(10935)
财经大学(10391)
(10141)
科学院(9410)
经济研究(9405)
社会(9373)
北京(9336)
(8389)
师范(8346)
基金
项目(40850)
科学(32549)
研究(30692)
基金(30575)
(25796)
国家(25622)
社会(22742)
科学基金(21927)
社会科(21685)
社会科学(21680)
基金项目(15457)
(15114)
资助(12857)
教育(12784)
(11926)
(11782)
自然(11700)
经济(11687)
自然科(11405)
自然科学(11403)
自然科学基金(11188)
编号(10867)
(10796)
国家社会(10245)
发展(9542)
(9424)
重点(9301)
(9276)
成果(8948)
社科(8378)
期刊
(59453)
经济(59453)
研究(28249)
(13620)
中国(12708)
管理(11155)
经济研究(11140)
财经(8552)
科学(8062)
(7725)
金融(7725)
学报(7720)
(7643)
(7599)
问题(7448)
技术(6843)
业经(6775)
大学(6343)
学学(6267)
技术经济(6020)
(5526)
世界(5451)
统计(5303)
国际(4994)
农业(4955)
经济问题(4849)
经济学(4679)
经济管理(4428)
(4340)
改革(4257)
共检索到121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又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冲击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矛盾运动更加尖锐复杂、“三重压力”空前加剧之年。认识和总结我国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特点和经验,分析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客观规律,对推动我国宏观经济均衡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达成状况及由此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达到的水平,探讨了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要求和面临的约束条件,考察了宏观经济政策倾向和强度的变化,阐释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方式和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形势分析课题组  
1991年经济形势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生产和需求增长都出现了明显回升,而且没有引发曾经担心的通货膨胀。但是,企业效益仍然低下,十分困难的财政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我们认为,由于经济增长在结构调整改善不大的基础上继续回升,也加剧了潜在通货膨胀压力,这无疑增加了1992年宏观调控的难度。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明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趋缓下行,物价涨幅也有望从高位回落,但全年难免会有反复。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和突出矛盾还包括:房地产泡沫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短期流动性风险,民间融资风险,欧美经济滞胀风险。面对这些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素萍  阳昌寿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加大市场调节的力度,努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宏观调控,不断完善调控手段,提高调控水平,使我国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针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形势,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筹集更多的资金,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这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措施。从长远来看,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产业结构作支撑,必须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应该把宏观调控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一、宏观调控取得重大成果 如何看待我国1993年下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关键。 我们都还记得,199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当年GDP比上一年增长14.2%,是改革开放以来除1984年(15.2%)以外的第二高增长年;当年投资总额为9636亿元,比1991年增加28.2%,投资率为36.2%。1993年GDP增长率仍高达13.5%,总投资比上一年名义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明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京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于1993年4月23日召开了“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3年春季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国家各部委、实际经济工作部门和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30多个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总负责人刘国光到会并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主持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对我国1993年经济增长的各项主要指标提出了预测。并就当前经济的总体态势及若干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现将会议发言综述如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琪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我国经济以9.1%的增速结束了改革以来第三个中周期(中波),2010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分析这一次经济周期运行的方式及特征,合理、恰当地选择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措施,成为保持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必然要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苗世修  
宏观调控仍需强化 1993年,是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一年,是粮食经营和价格全面放开的一年。在加速农村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半年多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各级政府积极贯彻实施,对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有效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地区一度出现的非农产业开发热,农业冷的倾向有所抑制。特别是对减轻农民负担已取得共识,全国上下基本上形成了减轻农民负担的大气候,多数地方农民负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辅礽  
经济的景气循环虽然不可避免,但如果政府能有效地干预和调节,可拉长经济周期,减少发生的频率,缩小每个经济周期的波幅。中国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但一定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解决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妥善结合这一重要课题。政府必须尽快熟悉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经济,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资本流动新格局(即大量非FDI流入) ,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引起宏观不稳定的机制,以及通过对冲与资本管制方式应对资本流动冲击的局限。论文的核心是引入经济扭曲概念,建立了带扭曲因素的资本流动与宏观稳定模型,强调扭曲的存在会使波动加剧。因此,为应对资本流动新格局,政策当局需要尽快完善非FDI监控体系、矫正各种经济扭曲,并促使宏观调控模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勤  
我国的金融发展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动因,但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还没有形成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达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国家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