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7)
2023(8447)
2022(6460)
2021(5484)
2020(4376)
2019(9908)
2018(9509)
2017(17815)
2016(9580)
2015(10415)
2014(10303)
2013(9949)
2012(8815)
2011(7865)
2010(8019)
2009(7476)
2008(7475)
2007(6592)
2006(6180)
2005(5909)
作者
(27123)
(22719)
(22111)
(21563)
(14473)
(10627)
(10240)
(8749)
(8621)
(8074)
(7662)
(7472)
(7362)
(7145)
(7095)
(6997)
(6561)
(6539)
(6532)
(6430)
(5653)
(5521)
(5387)
(5282)
(5087)
(5039)
(4910)
(4880)
(4546)
(4466)
学科
(41904)
经济(41855)
管理(25724)
(22948)
中国(18425)
(16598)
企业(16598)
(12831)
方法(12093)
地方(11160)
业经(10044)
数学(9943)
数学方法(9784)
(9600)
农业(9132)
(8307)
(8071)
(7557)
城市(7475)
理论(6964)
人口(6894)
(6441)
银行(6422)
产业(6204)
(6175)
(6041)
贸易(6029)
(6017)
金融(6015)
发展(6007)
机构
大学(135950)
学院(132336)
(55435)
经济(54076)
研究(51040)
管理(48109)
理学(40773)
理学院(40219)
管理学(39372)
管理学院(39117)
中国(37681)
(30425)
科学(29267)
(26713)
(25041)
中心(22699)
研究所(22382)
(21225)
(21072)
财经(20571)
(19980)
师范(19830)
北京(19380)
(18955)
(18709)
业大(18165)
经济学(17805)
(16779)
师范大学(16413)
农业(16258)
基金
项目(88993)
科学(71280)
研究(65802)
基金(65644)
(57653)
国家(57199)
科学基金(49393)
社会(44370)
社会科(42122)
社会科学(42112)
基金项目(34083)
(33142)
自然(30131)
教育(29915)
自然科(29507)
自然科学(29498)
自然科学基金(28924)
(28379)
编号(26150)
资助(25166)
成果(21877)
重点(20383)
(19920)
国家社会(19599)
(19292)
课题(18566)
(17501)
教育部(16825)
(16485)
创新(16480)
期刊
(63518)
经济(63518)
研究(47241)
中国(32089)
(20292)
学报(20013)
(19973)
科学(19926)
管理(18594)
教育(18237)
大学(15948)
学学(14510)
农业(13016)
(12576)
金融(12576)
技术(10892)
经济研究(10498)
财经(10255)
问题(10216)
业经(9514)
(9036)
城市(7538)
(7519)
(7321)
图书(7150)
现代(6862)
(6669)
(6438)
世界(6002)
统计(5997)
共检索到213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檀学文  
针对现有城市化质量概念的弱点,本文运用人口学指标,构造一个稳定城市化概念来表征农村人口城市化迁移过程角度的城市化质量。稳定城市化是指在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庭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共同生活基础上呈现出来的连续的、无障碍的、不可逆的城市化过程,包括过程稳定性和家庭完整性两个方面。如果获得合适数据,可以计算城市化稳定性指数。稳定城市化分析框架以不稳定城市化和稳定城市化为逻辑桥梁,在城市化问题及其社会经济根源之间建立清晰的逻辑联系,从而可以通过解释不稳定城市化达到研究和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目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抄军  罗能生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2000年以来城市化及人口迁移的特征。从全国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较快,但有减缓的趋势;新增城镇人口和农村—城镇净迁入人口规模仍然较大,但都趋于递减,且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下降。从城市层面上看:城市规模越大,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净迁移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就越大;东、西部城市的净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都大于中部城市。进一步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爱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化道路是一条由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扩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政策,户口迁移政策和现实的人口迁移规模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已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20多年城市化的实践表明:小城镇的道路并非是适合于中国城市化的选择,中国国情决定了应该把体系化城市发展作为城市化战略。政府在推动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中,要从法律、政策、措施方面,保证市场主导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敏芳  
从解决人口迁移角度探讨城市化的发展问题,是一个新的边缘学科领域。本文从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入手,探讨城市化发展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城市吸纳人口能力,从经济效益与容纳人口能力两方面考虑问题,从人口迁移角度探讨应该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文章应用大量的人口普查与经济统计资料,将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阳  逯进  
从逻辑斯蒂演化方程出发,本文认为城市化、人口迁移、社会福利构成一个自组织演化耦合系统,且耦合模型能够定量评价该系统的演化态势及整体跃迁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社会福利子系统互惠共生,而城市化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与社会福利存在一定程度的寄生现象。系统整体耦合度呈现十分显著的时空"梯度推移"特征,当前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转型形势相对较优。值得注意的是,各区域人口迁移子系统均存在受损现象,成为耦合系统增长型演化的瓶颈。东部地区人口承载压力提升导致人口迁出迹象加强,但其他地区对省外人口的吸引力又不足,从而未来劳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玉海  
由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提供部分资助,全国16个人口研究单位共同承担的“中国城镇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课题,是国家“七五”期间哲学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该课题的调查涉及全国74个各类城镇,覆盖面为4350万人。在完成了数据的收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万青  付茜茜  
既有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大城市偏好”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回报,忽视了中心城市对迁移家庭的非经济福利影响。经济福利是家庭核心成员迁移阶段关注的基础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追求家庭“生活质量”。通过搭建城市化质量框架,分析中心城市迁移对已婚农民工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自主迁移农民工以及随迁者收入等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农民工的团聚——夫妻共同迁移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等非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迁移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福利上,同时还体现在家庭团聚与稳定性等非经济福利方面,在农民工不同阶段迁移决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优势均得到了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关注未成年子女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均应强调在中心城市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家庭迁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万青  付茜茜  
既有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大城市偏好”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回报,忽视了中心城市对迁移家庭的非经济福利影响。经济福利是家庭核心成员迁移阶段关注的基础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追求家庭“生活质量”。通过搭建城市化质量框架,分析中心城市迁移对已婚农民工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自主迁移农民工以及随迁者收入等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农民工的团聚——夫妻共同迁移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等非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迁移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福利上,同时还体现在家庭团聚与稳定性等非经济福利方面,在农民工不同阶段迁移决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优势均得到了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关注未成年子女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均应强调在中心城市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家庭迁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陶然  徐志刚  
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农村内部农地调整以及农用土地非农化问题是现阶段中国转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三方面问题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需要一个整体思路来进行分析,更需要在此基础上给出系统、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对这些问题及其政策关联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户籍制度与农地制度改革在一个大国的转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并提出一个政策组合,试图在改革现有土地征用制度的同时,通过给予农民在土地和城镇社会保障之间的自由选择权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城市化机制,从而实现户籍制度和农地制度改革的突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珮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增文  
人口生育率已经大大低于更替水平,中国陷入了"超低生育率"陷阱,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将会进一步加重人口老龄化格局。从欧洲16国家的人口政策来看,一方面,均鼓励国民生育,因此,国民的生育会被认为是一种丰厚的"福利";另一方面,他们均采取了移民来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迅猛的发展中国家,是否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有所启示呢?鉴于此,笔者引入了一个静态开放式的人口模型,对人口迁移率和生育率做一个权衡和取舍。通过对中欧各国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率及人口生育率的测算与对比结果,发现人口迁移能够减轻移入国家和区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有人口迁入的国家,其人口老龄化有较强的减弱...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斌  
文章以城市住房作为主要关注点,研究发现,非个人性的结构因素越来越成为中国城市居民差距拉大和社会排斥的主要原因。随着住房改革制度的完成,各城市不同水平的房价及差异巨大的增长速度导致城市住房价值结构性地被多次重新认定。顶端城市和居住区的住房加速升值,而末端城市和居住区的住房的价值上升速度则相对缓慢。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住房甚至还是实现了所谓的自我增长方式。城市住房价值差异的拉大促使住房成为城市排斥外来者和扩大差距的一种有力工具,流动者的迁移成本因此而迅速增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虹  
本文认为 ,大量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 ,西部某些地区城市管理中却把进入城市的农民和非本地户籍的“流动人口”都视为“外来人口” ,并在政策和管理上与定居人口区别对待 ,这种不平等、不公正、带有歧视色彩的管理方式和观念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作者提出 :(1)凡在城市居住的公民都应视为市民 ,城市管理中只区分定居人口和流动人口 ;(2 )转变管理者的“城市化”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