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9)
- 2023(10741)
- 2022(8874)
- 2021(7934)
- 2020(6901)
- 2019(15292)
- 2018(15079)
- 2017(29565)
- 2016(15644)
- 2015(17405)
- 2014(17233)
- 2013(17194)
- 2012(15611)
- 2011(13722)
- 2010(14013)
- 2009(13631)
- 2008(13970)
- 2007(12862)
- 2006(11542)
- 2005(11072)
- 学科
- 业(83954)
- 企(79092)
- 企业(79092)
- 济(71509)
- 经济(71384)
- 管理(70496)
- 财(31508)
- 方法(30720)
- 业经(27662)
- 农(23809)
- 务(22813)
- 财务(22795)
- 财务管理(22769)
- 数学(22684)
- 数学方法(22568)
- 企业财务(21660)
- 制(21070)
- 农业(17083)
- 技术(16830)
- 贸(15966)
- 贸易(15958)
- 易(15662)
- 中国(15603)
- 体(15534)
- 划(14608)
- 策(14456)
- 体制(13853)
- 和(12859)
- 理论(12625)
- 企业经济(12597)
- 机构
- 学院(233154)
- 大学(228811)
- 济(106028)
- 经济(104165)
- 管理(98213)
- 理学(83835)
- 理学院(83158)
- 管理学(82335)
- 管理学院(81894)
- 研究(69509)
- 中国(59274)
- 财(56019)
- 京(46372)
- 财经(43186)
- 经(39169)
- 江(36758)
- 科学(36338)
- 农(36085)
- 所(33336)
- 中心(32552)
- 经济学(32255)
- 财经大学(31802)
- 业大(30183)
- 商学(29548)
- 商学院(29302)
- 经济学院(29235)
- 研究所(29039)
- 北京(28825)
- 州(28109)
- 农业(27871)
- 基金
- 项目(144864)
- 科学(117706)
- 基金(109646)
- 研究(109015)
- 家(92395)
- 国家(91535)
- 科学基金(82176)
- 社会(73472)
- 社会科(69864)
- 社会科学(69849)
- 基金项目(57757)
- 省(56105)
- 自然(51873)
- 自然科(50778)
- 自然科学(50767)
- 自然科学基金(49967)
- 教育(49125)
- 划(45055)
- 资助(44547)
- 编号(42595)
- 业(34908)
- 制(34683)
- 创(33751)
- 成果(33592)
- 部(33557)
- 重点(31356)
- 国家社会(30908)
- 创新(30661)
- 教育部(29909)
- 人文(29820)
- 期刊
- 济(125009)
- 经济(125009)
- 研究(71584)
- 财(49816)
- 中国(46217)
- 管理(43372)
- 农(34719)
- 科学(28690)
- 学报(27777)
- 融(26845)
- 金融(26845)
- 大学(23182)
- 农业(23160)
- 财经(23029)
- 学学(22291)
- 业经(21901)
- 技术(21232)
- 经(19820)
- 经济研究(19291)
- 教育(16510)
- 问题(16305)
- 贸(15096)
- 业(14768)
- 财会(14466)
- 技术经济(14281)
- 国际(13228)
- 世界(12811)
- 现代(12513)
- 会计(12250)
- 商业(11701)
共检索到362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静 刘星
本文基于中国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视角,关注了国有企业中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的经济后果。以2007-2017年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退出威胁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即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程度越高,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概率越低,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影响滞后性、内生性等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代理成本、外部经济环境产生了调节效应,即企业信息透明度越高、代理冲突程度越低以及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越强,则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陈娇娇 许晔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有效降低了股价波动和股票错误定价,从而显著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环境不确定性和管理层自利性越强,则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抑制效应越弱。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为交易型、发生股权质押以及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企业时,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更强;而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治理效应产生了积极的后果,显著抑制了高管减持寻租,提升了企业价值,降低了高管减持时的择机性。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退出威胁 高管减持 机会主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海峰 郭葆春
从退出威胁视角,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持股机构投资者数量两方面的衡量指标,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退出威胁显著促进公司创新效率提升。在异质性方面,研究发现,相对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公司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另外,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局限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司,在使用Heckman两步法检验后,主要结论仍然成立。在影响机理方面,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财富业绩敏感性在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发挥显著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既可为我国机构投资者优化对公司治理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方式,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新的依据,也为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关键词:
异质机构投资者 退出威胁 创新效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郭春萌 葛锐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考察了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如何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可以显著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以及降低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偏差,可以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媒体关注度高的上市公司更显著,而在“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中则被显著削弱。本研究揭示了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在抑制股价崩盘风险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对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毕晓方 邢晓辉 刘晟勇
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秉承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资本市场韧性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盈余平滑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维度,考察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不同属性盈余平滑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在降低股价同步性方面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可以促进企业的信息属性盈余平滑,抑制机会主义属性盈余平滑;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通过促进信息属性盈余平滑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股价同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内部控制较差、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信息属性盈余平滑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要加快建设机构投资者体系,发挥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作用,以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兵 鲍圣婴 阚京华
基于审计署2010-2014年公布的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和专项调查审计公告,我们以被审计中央企业的控股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通过倾向值得分配对(PSM)方法确定其配对样本,考察被审样本公司在国家审计前后过度投资水平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国家能够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但与一次审计相比,二次审计对过度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在区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后,我们发现,在一次审计中,国家审计对投资过度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十大"的小所审计的公司中,而对大所审计的公司无显著影响。在二次审计中,国家审计能够进一步抑制小所审计公司的过
关键词:
过度投资 国家审计 国有企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建雄 殷钱茜
本文探讨了大股东的退出威胁在抑制"铁公鸡"公司的不分红行为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公司内外治理机制综合考察该作用所呈现的差别性特征。研究发现,大股东的退出威胁能抑制不分红行为。进而,当内在治理机制较不完善时,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于控股股东更低时,抑制作用更显著;当外在治理机制较不完善时,即外部审计质量越低时,抑制作用更显著。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和替代性解释排除后仍然成立。
关键词:
退出威胁 “铁公鸡” 现金分红 治理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付秀 马云飙 王运通
已有文献认为,大股东的退出威胁可以缓解股东经理人利益冲突,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本文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以股权分置改革事件作为退出威胁的替代变量,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降低了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提升了企业业绩。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当其他大股东退出对控股股东财富的影响更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更高)、退出更可信(持股比例相对于控股股东更少)以及处于对控股股东外部约束更差的环境下(法律环境较差地区和非四大审计的公司),其退出威胁更为有效。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大股东的退出威胁还加强了经理人的...
关键词:
退出威胁 控股股东 私利行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利 袁美琪
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是否会对高管薪酬粘性产生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有效地抑制高管薪酬粘性,当股权集中度较高、行业竞争程度较低和分析师对企业较高的关注度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在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促使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以约束控股股东掏空和高管自利行为,从而降低高管薪酬粘性。最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有效降低高管员工薪酬粘性差距,促进高管员工薪酬分配规则公平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钟海燕 王捷臣
基于我国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别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方面分析了连锁机构投资者所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连锁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连锁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连锁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抑制企业融资需求与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两种途径,减少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此外,相较于不存在两权分离的企业,在存在两权分离情况的企业中连锁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大。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论证了连锁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并对其作用路径进行深入探究,丰富了国内关于连锁机构投资者领域的研究,也对如何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哲 吕江林 朱小能
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方法,选取我国A股上市企业2010~2021年的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显著抑制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充分的信息,进而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发了分析师和大众媒体的关注,缓解了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区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卖方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在高科技企业、中小型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萍 宁晨昊 赵英会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包括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共同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缓解代理问题、修正管理者认知偏差,从而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而且,管理者能力越弱、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高,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上述结论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了有益启示,同时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经济转型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黎来芳 程雨 张伟华
通过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投资者保护能否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并影响企业融投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水平与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而地区的投资者保护水平显著抑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在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与融资规模的正向关系显著下降。
关键词:
过度投资 融资规模 投资者保护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康艳玲 王满 陈克兢 曹帅莹
外部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以退出威胁作为切入点,考察外部大股东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退出威胁每上升一个标准差将提高3.941%的投资效率;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治理效应主要是依赖于管理层对于自身持股财富和股权质押爆仓风险的担忧;长期型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而短期型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投资效率 退出威胁 治理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温红钰
文章选择2014—2020年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中的“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度量货币政策适度性,实证检验货币政策适度性与企业投资效率间关系,并进一步引入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探究其治理效应及在货币政策适度性与投资效率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货币政策适度性与企业投资效率间显著正相关;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增强货币政策适度性与企业投资效率间的正相关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