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
2023(1195)
2022(1101)
2021(917)
2020(750)
2019(1719)
2018(1683)
2017(3745)
2016(1866)
2015(2125)
2014(2212)
2013(2359)
2012(2233)
2011(2092)
2010(2150)
2009(2002)
2008(1938)
2007(1842)
2006(1634)
2005(1598)
作者
(5720)
(4641)
(4628)
(4610)
(3019)
(2272)
(2084)
(1817)
(1814)
(1684)
(1578)
(1534)
(1515)
(1501)
(1486)
(1484)
(1424)
(1415)
(1401)
(1300)
(1280)
(1184)
(1124)
(1088)
(1086)
(1068)
(1027)
(985)
(976)
(930)
学科
(10239)
经济(10227)
(4994)
中国(4208)
管理(4196)
方法(3817)
数学(3629)
数学方法(3610)
(3272)
地方(2849)
(2827)
企业(2827)
(2783)
银行(2783)
(2742)
金融(2742)
(2737)
(2186)
贸易(2185)
农业(2139)
(2107)
(2105)
业经(2062)
(1897)
(1856)
地方经济(1707)
技术(1398)
收入(1390)
环境(1390)
制度(1349)
机构
学院(29527)
大学(28284)
(14812)
经济(14530)
研究(11059)
管理(10679)
中国(9854)
理学(8722)
理学院(8646)
管理学(8557)
管理学院(8506)
(7127)
(6476)
(5692)
科学(5541)
财经(5471)
中心(5217)
研究所(4972)
(4929)
经济学(4897)
(4552)
经济学院(4478)
北京(4444)
(4290)
财经大学(4033)
(3957)
(3835)
(3743)
(3742)
金融(3683)
基金
项目(16374)
研究(12948)
科学(12812)
基金(11721)
(9882)
国家(9801)
社会(8518)
科学基金(8198)
社会科(8099)
社会科学(8098)
(6303)
基金项目(6007)
教育(5553)
编号(5336)
(5130)
资助(5046)
(4935)
自然(4442)
成果(4322)
自然科(4319)
自然科学(4317)
自然科学基金(4226)
发展(4156)
(4097)
课题(3781)
(3756)
国家社会(3646)
重点(3625)
(3385)
(3350)
期刊
(18663)
经济(18663)
研究(11108)
(5918)
金融(5918)
中国(5825)
(4725)
管理(4384)
(4144)
业经(3633)
经济研究(3495)
科学(3232)
学报(3135)
财经(2837)
农业(2655)
大学(2560)
技术(2538)
问题(2469)
商业(2464)
学学(2458)
(2427)
(2192)
教育(2142)
国际(1968)
理论(1853)
经济问题(1693)
实践(1614)
(1614)
改革(1598)
(1598)
共检索到49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高果邦  
一、储蓄分流的客观必然性 (一)正常的储蓄分流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证券市场,消费结构的改革——住房商品化、实行人身养老保险等新事物的出现,造就了对我国居民储蓄正负效应并存的局面,储蓄分流成为社会主义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伟基  
如何看待居民储蓄分流与发展证券市场的关系沈伟基(一)在我国近年的金融改革中,无论是从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的角度,还是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角度,再或是从引导银行储蓄存款分流的角度,不少人经常谈到的一个有利条件就是:人民群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影华  
现在储蓄工作面临着一个新问题,即在储蓄分流的客观形势下,是否能保持储蓄的稳步增长?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一、储蓄分流和储蓄增长的相互关系储蓄分流会不会影响储蓄的稳定增长?问题在于分流的"度"。就是说,如果宏观调控不当,政策引导不好,就会冲击储蓄的稳定增长;反之,如果宏观调控得当、政策引导得好,不但不会冲击,从某种程度上看,还会有利于储蓄的稳定增长。我们应尽力避前者而争取后者。从现实条件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克任  谢俊士  
本文从核算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数据出发,经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总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但相比之下,结构调整和优化明显滞后,其主要表现为金融资产结构非均衡发展,货币性资产占了过大比重,资本性发展严重不足。作者认为,化解高企的银行存款的一条可行途径是发展金融资产、拓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途径。
[期刊] 预测  [作者] 胡少维  
稳定储蓄,发展经济─—居民货币收支回顾、分析胡少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1000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978-1993年GN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2%,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地区之一。与此同时,居民生活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胡少维  
稳定储蓄发展经济──居民货币收支回顾、分析胡少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978-1993年GN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2%,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地区之一。与此同时,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居民货币收入大幅度增...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春信  
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稳定增长的必然性李春信一、怎样看待近年来居民储蓄存款的稳定增长截止到1997年6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2750亿元。尽管去年5月和8月央行有两次减息的政策出台,并引起资本市场的异常活跃,分流了一部分储...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马莉  
证券市场的拓展对银行储蓄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能给银行储蓄的发展带来契机,又会导致其经营管理难度的增加.对此,银行应更新观念,积极参与证券市场业务,增强非价格竞争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麦秋  阙方平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截至1990年底,我国国内各种有价证券累计发行额达2619亿元,有价证券存量1700多亿元,累计上市交易额达187亿元,证券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在12%左右,它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金融资产证券率在50%以上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从国民生产总值证券率来看,1989年末我国仅为8%左右,美国达到113%,韩国为71.4%。这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在储蓄动员方面的能力明显不如一些发达工业国家。下面,我们通过国际比较来研究证券市场对储蓄动员的贡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恒保  
城乡居民用于储蓄的资产就其分布形态而言,可以分为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两种,存款、证券和手持现金属于居民金融资产系列。本文所要研究的是金融资产内部存款储蓄和证券储蓄间的关系。一、发展证券市场对银行储蓄存款的冲击到底有多大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量日益上升,股票和债券成为居民投资的热点和兴奋点。一般说来,居民证券储蓄(也称证券投资)和存款储蓄都是其收入函数,在结余购买力一定时,两者之间存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夏长文  
建国四十多年来,储蓄事业的发展,大体经过"调节生活→调节消费→增值投资"等几个阶段,居民的储蓄意识不断趋于成熟并产生了飞跃,故此,多种个人金融资产种类并存的时代已经到来。发展证券市场,引导储蓄合理分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建立社会主义资金市场机制的首要先行条件,它的运行成功与否,操作手段是否得当,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因之造成的储蓄分流,储蓄存款的少增、缓增要有正确的认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邵阳市工商银行课题组  
证券和储蓄是筹集资金的两种形式.相对而言,证券比储蓄更能直接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更能有效地调整社会资产结构,要充分挖掘资金潜力,以及最大限度地筹集长期资金,并对稳定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特殊作用.文章分析了证券发展对银行的影响,提出要适度发展我国证券,并提出了在证券发展下的储蓄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白茹  
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降息等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收效甚微。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的迅速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相关理论和我国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相关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储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这种"挤出效应"还不明显,同时认为储蓄的增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才玖  
一、引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要素投入量、全要素生产率、制度创新、政策及资源配置等。在Rostow的"起飞"理论中,一国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投资率或储蓄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在H-D模型中G=s/C,资本-产出比C(代表投资效率)被假定为不变,因而储蓄率s就成为济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詹卉  
近四年来 ,我国连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有力地扩大了内需。目前 ,我国面临全球经济整体走低的形势 ,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动向及连年增长原因的基础上 ,探讨了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