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74)
- 2023(2731)
- 2022(2217)
- 2021(2188)
- 2020(1819)
- 2019(3935)
- 2018(3998)
- 2017(8231)
- 2016(4500)
- 2015(4847)
- 2014(4819)
- 2013(5005)
- 2012(4641)
- 2011(4386)
- 2010(4488)
- 2009(4277)
- 2008(4152)
- 2007(3973)
- 2006(3696)
- 2005(3213)
- 学科
- 农(42972)
- 农业(28559)
- 济(23073)
- 经济(23054)
- 业(21868)
- 业经(10268)
- 农业经济(9498)
- 村(8799)
- 农村(8794)
- 土地(7625)
- 发(7124)
- 劳(6406)
- 劳动(6406)
- 农业劳动(6263)
- 发展(6062)
- 展(6061)
- 人口(5964)
- 收入(5737)
- 动力(5722)
- 劳动力(5706)
- 农业人口(5664)
- 制(5504)
- 分配(5469)
- 地方(5389)
- 建设(5285)
- 方针(5220)
- 及其(5178)
- 中国(5107)
- 管理(5055)
- 策(4957)
- 机构
- 学院(66718)
- 大学(59907)
- 农(37461)
- 济(31149)
- 经济(30650)
- 农业(28204)
- 管理(26465)
- 理学(23359)
- 理学院(23189)
- 研究(22998)
- 管理学(22884)
- 管理学院(22795)
- 中国(19909)
- 业大(19418)
- 农业大学(17124)
- 科学(14248)
- 业(12892)
- 京(12234)
- 所(12096)
- 中心(12069)
- 经济管理(11686)
- 江(10894)
- 研究所(10885)
- 财(10085)
- 发(10076)
- 省(10065)
- 发展(9340)
- 展(9328)
- 科学院(9264)
- 范(8087)
- 基金
- 项目(44472)
- 研究(35262)
- 科学(35017)
- 基金(31762)
- 家(27351)
- 国家(26974)
- 农(23902)
- 社会(22939)
- 科学基金(22875)
- 社会科(21205)
- 社会科学(21200)
- 省(19337)
- 基金项目(17656)
- 编号(16802)
- 划(14366)
- 教育(13758)
- 自然(13396)
- 自然科(13022)
- 自然科学(13020)
- 自然科学基金(12766)
- 成果(12112)
- 资助(11451)
- 发(11375)
- 业(11189)
- 村(10721)
- 农业(10701)
- 部(10312)
- 课题(9775)
- 制(9744)
- 发展(9675)
共检索到101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志德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确立 ,土地预期在支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凸现出来。由于来自农地制度、农产品流通体系、农民负担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梗阻 ,现阶段中国农户的土地预期呈严重波动状态 ,政府部门要采取相应政策措施 ,为稳定农户土地预期 ,推动农地可持续利用创造条件
关键词:
农户土地预期 土地可持续利用 农业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陈会广 石晓平
产权是影响农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 ,土地登记是确保产权安全的正式制度安排。本文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土地登记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在微观层次上 ,土地登记保障土地产权的安全 ,从而激发农民投资的积极性 ,使农民能够获得必须的信贷资金。而土地市场的发育又提高了土地资产的流动性 ,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投资积极性。在宏观层次上 ,土地登记所提供的信息是政府规划控制和用途管制的基础。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并以作者在江西省鹰潭、上饶地区的调查数据验证了土地登记对农户土地保护行为的积极影响。作者认为为发挥土地登记的效益 ,我国应尽快设立统一机构开展农村土地登记 ,并促进农村土地市...
关键词:
土地登记 农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保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国锋
从农地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能否双赢的视角,本文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诸如形象工程、资金短缺、规划不科学、农民主动性不足和缺乏产业支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以农地国家所有取代农地集体所有,赋予农民永久的农地使用权,鼓励和培育拥有清晰农地产权的农民个体重新走向联合,建立新的集体,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与农村经济"政企不分"局面的观点。只有在具备了完善的农地产权平台和"政企分开"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平台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农民个体的主动创新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理想,也才能够真正达成农地可持续利用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燕芬 陈金科
在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的形势下,利用资源税制有效保护农地资源,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分析了将农地资源纳入资源税体系的必要性,并从政策导向、立法成本、经济社会条件等方面对具体改革路径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最后,以公平与效率原则为指导提出改革的基本框架:在资源税中增加农地资源税目,形成以从价计征为主、从量计征为辅的税制体系,从而有效地保护我国珍贵的农地资源。
关键词:
农地资源 资源税制 设计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海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Loren Brandt 张林秀
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土地流转等农地产权制度对农地资源的影响一直是农村经济改革和农地制度绩效评价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土壤肥力变化的社会经济及政策影响因素模型 ,利用 6省 1 5县市 1 80个样本地块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和 2 0 0 0年的土壤实验数据 ,结合同时期这些样本地块所在生产小组的社会经济调查数据 ,对于地权稳定性、农户间非正式土地流转等社会经济及政策因素如何影响农地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估计结果表明 :稳定的土地使用权有助于改善农地土壤的长期肥力 ;农户之间的非正式土地流转容易造成农地土壤长期肥力的衰退 ,但对土壤的短期肥力无显著影响 ;同...
关键词:
地权稳定性 土地流转 土壤肥力变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宋宇 李宁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之际,考察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及其形成逻辑,对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益、化解土地延包时的潜在矛盾以及保持承包地稳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探究了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支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低于本村平均水平越多,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越弱。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中等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影响更大。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未能提升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受新冠疫情影响,土地就业保障功能得以显化,由此导致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趋弱。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普及同样会使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下降。
关键词:
土地承包关系 承包地 土地调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良健 陈小文 刘畅 张特 周志武 朱石牛
研究目的:建立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当前农村土地征收易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为防范和化解土地征收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事故树分析法、AHP法及综合评判法。研究结果:(1)当前土地征收易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值为67.672%,达到重大风险等级;(2)补偿安置环节的社会稳定风险值最大,达到75.033%,其次为土地征收环节和生产生活环节。研究结论:(1)从土地征收环节、补偿安置环节、生产生活环节出发构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评估结果符合当前实际;(2)当前土地征收政策应重点在创新征地补偿安置方式、依法界定征地补偿对象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峰
本文在汲取了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维对农地可持续利用、经营模式和农地产权的内在关系及其创新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构建了一个有别于大多数研究者自上而下或者将政府、农地产权视作前提的全新理论框架,并对农地可持续利用、经营模式、农地产权及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尝试做出变量解释。
关键词:
农村经营模式 农地产权 农地可持续利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勇 韩桐魁 车裕斌
农地产权制度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中不利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从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 ,提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构想
关键词:
耕地 可持续利用 产权 创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艳
以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的农村贫困退出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分析,识别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引入贫困退出的持续时间临界值以及多维度脱贫临界值,对稳定脱贫进行动态测度。研究发现,随着稳定脱贫持续时间的延长,贫困退出发生率、稳定脱贫广度指数以及动态的稳定脱贫指数均有所下降,且存在区域差异。从稳定脱贫指数的分解看,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维度对稳定脱贫贡献较大,人均纯收入、医疗保障和收入结构等三项指标是当前农户稳定脱贫的的主要贡献因素。因此,农户家庭长期稳定脱贫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多维贫困 脱贫指数 返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秀芝 陈会广 陈利根
农地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保护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农地非农化调控机制,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基于农地非农化调控的要求,从农地非农化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来探讨农地非农化的调控机制问题及创新。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调控机制 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良军 谢志高 孙胜祥 田伟 曹明
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研究了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省渭滨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利用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居于良好发展水平,同时也表明了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性评价的适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汪文雄
运用DEA模型方法测算农地整理区域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然后运用Tobit模型探讨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整理对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②农户对农地整理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③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和农户对农地整理的参与意愿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方向为正,但影响尚不明显。因此,应继续实施农地整理政策,逐步加大农地整理的力度,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后期管护阶段保障农地整理的质量,还应加大农地整理政策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农户积极应对农地整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调整,并完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的机制,从而提高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朱莉芬 李敏 石永明
小农户家庭经营仍是当前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而且一户经营多块土地的现象较为普遍;农地确权可以通过影响农户的投入决策和土地流转决策对农地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因而深入探讨农地确权对农户最大地块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文献对此缺乏研究。本文认为,影响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是农地确权作用于农地利用效率的主要路径之一,单从这条路径来看,农地确权不仅要促进土地流转,而且要使农地向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集中、要改善农户的分散经营状态,才能显著提升农地利用效率。然而,在现实中可能存在多种因素对该路径形成阻碍,导致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基于2019年在吉林、江苏、四川三省297个村庄抽样调查的1 058份问卷,运用DEA-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显示:相比未确权的农户,已确权农户最大地块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低,反映出当时样本村庄的农地确权还未有效促进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相比未确权的农户,已确权农户在确权后的土地转入概率较高,但最大地块面积较小,而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比没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最大地块面积较大的农户比最大地块面积较小的农户最大地块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更高,表明在农地确权影响农地利用效率中土地转入具有遮掩效应、最大地块面积具有中介效应。可见,农地确权提高了已确权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土地的转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农地确权与农户最大地块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之间的负相关性,但并没有加大最大地块的面积,由此带来的经营分散加剧可能正是已确权农户最大地块利用效率低于未确权农户的原因之一。相比已有文献,本文对农地确权影响农地利用效率的土地流转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并针对农户最大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经验分析,深化了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研究,也细化了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研究表明,不但要继续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持续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还应扫除阻碍农户土地流转的其他障碍,加强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引导和农村土地整治,促使农地向高效率经营主体集中,并努力解决农户多地块分散经营的问题,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农地利用效率提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朱莉芬 李敏 石永明
小农户家庭经营仍是当前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而且一户经营多块土地的现象较为普遍;农地确权可以通过影响农户的投入决策和土地流转决策对农地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因而深入探讨农地确权对农户最大地块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文献对此缺乏研究。 本文认为,影响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是农地确权作用于农地利用效率的主要路径之一,单从这条路径来看,农地确权不仅要促进土地流转,而且要使农地向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集中、要改善农户的分散经营状态,才能显著提升农地利用效率。然而,在现实中可能存在多种因素对该路径形成阻碍,导致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基于2019年在吉林、江苏、四川三省297个村庄抽样调查的1058份问卷,运用DEA-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显示:相比未确权的农户,已确权农户最大地块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低,反映出当时样本村庄的农地确权还未有效促进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相比未确权的农户,已确权农户在确权后的土地转入概率较高,但最大地块面积较小,而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比没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最大地块面积较大的农户比最大地块面积较小的农户最大地块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更高,表明在农地确权影响农地利用效率中土地转入具有遮掩效应、最大地块面积具有中介效应。可见,农地确权提高了已确权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土地的转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农地确权与农户最大地块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之间的负相关性,但并没有加大最大地块的面积,由此带来的经营分散加剧可能正是已确权农户最大地块利用效率低于未确权农户的原因之一。 相比已有文献,本文对农地确权影响农地利用效率的土地流转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并针对农户最大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经验分析,深化了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研究,也细化了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研究表明,不但要继续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持续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还应扫除阻碍农户土地流转的其他障碍,加强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引导和农村土地整治,促使农地向高效率经营主体集中,并努力解决农户多地块分散经营的问题,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农地利用效率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