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8)
2023(4183)
2022(3369)
2021(2951)
2020(2434)
2019(5510)
2018(5339)
2017(10051)
2016(5684)
2015(6346)
2014(6489)
2013(6363)
2012(6200)
2011(5692)
2010(5908)
2009(5377)
2008(5488)
2007(4942)
2006(4582)
2005(4448)
作者
(16115)
(13510)
(13234)
(12913)
(8751)
(6471)
(6021)
(5259)
(5171)
(4958)
(4566)
(4528)
(4376)
(4375)
(4355)
(4324)
(3970)
(3965)
(3876)
(3707)
(3611)
(3266)
(3265)
(3106)
(3106)
(3067)
(3000)
(2992)
(2802)
(2625)
学科
(24439)
经济(24390)
管理(19050)
(16234)
(14366)
企业(14366)
方法(9712)
(8120)
中国(7704)
数学(7497)
数学方法(7377)
(6592)
(6523)
业经(6173)
(6100)
理论(5836)
(5412)
银行(5407)
(5211)
(5090)
金融(5090)
(4933)
财务(4926)
(4925)
财务管理(4912)
地方(4910)
环境(4814)
企业财务(4745)
农业(4373)
教育(4057)
机构
大学(84372)
学院(81779)
(35558)
经济(34744)
管理(30479)
研究(28963)
理学(25574)
理学院(25315)
管理学(24934)
管理学院(24777)
中国(23903)
(19842)
(17888)
科学(15357)
财经(14929)
(14083)
中心(14022)
(13966)
(13505)
研究所(12364)
(11645)
经济学(11540)
北京(11534)
(11424)
师范(11330)
财经大学(11123)
(10821)
(10497)
经济学院(10321)
业大(9770)
基金
项目(49688)
科学(39719)
研究(38143)
基金(36944)
(31600)
国家(31300)
科学基金(27234)
社会(25452)
社会科(24087)
社会科学(24085)
(18512)
基金项目(18403)
教育(17964)
自然(16243)
自然科(15868)
自然科学(15859)
资助(15642)
自然科学基金(15592)
(15562)
编号(14818)
成果(13581)
(11656)
重点(11433)
国家社会(10930)
课题(10850)
(10583)
教育部(10406)
(10274)
(10034)
人文(9989)
期刊
(42207)
经济(42207)
研究(29809)
中国(19157)
(16174)
教育(12197)
管理(12180)
学报(11779)
(11065)
(10925)
金融(10925)
科学(10430)
大学(9550)
学学(8650)
财经(8206)
(7149)
农业(7079)
经济研究(6549)
技术(6218)
业经(5631)
问题(5459)
图书(4994)
(4642)
世界(4346)
理论(4310)
书馆(3976)
图书馆(3976)
会计(3967)
国际(3869)
实践(3823)
共检索到136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文章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的判别标准,研究与分析了中国生育率究竟应稳定在怎样的水平上,以及稳定低生育水平与区域生育政策调整等相关问题。通过对发达国家生育率演变历史的考察与分析,对生育观念转变与稳定低生育水平二者间的关系、中国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友华  
本文对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概念、由来与数量界定进行了必要的理论阐述,构建了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判别标准,对法国、日本与中国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演变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刘爽,陈卫,段成荣  
本文讨论了低生育水平的内涵,计算了目前中国更替水平的数值。根据人口转变的定义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仍处于人口转变第三阶段的结论。文章提出日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口数量仍是第一位的问题。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解决人口结构并非仅有调整生育政策一条路。“削峰填谷,迁移流动,以时间换空间,推动区域人。协调发展”应成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思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出现了迅速的转变 ,特别是 1 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以来 ,生育率水平更是进一步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如果说 ,生育率的迅速转变是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启动的 ,那么 ,在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经为稳定我国城市地区人口低生育率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同时 ,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变革已经为我国个人生育决策理性化创造了条件 ,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机制已经开始从政策控制为主转向群众自我控制为主的转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书鹤,高利平  
要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目标,必须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这种创造性应从解决计划生育的基本矛盾出发,实行标本兼治。要认清以往计划生育工作治标不治本的事实,要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之“本”是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而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根本之根本。治本是我国投资效益最大的事业,治本的战略意义是真正“创造性地”实现“两个转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秀健  
中国经济经过 2 0年的快速发展 ,出现了产品过剩 ,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直接原因是购买力不足 ,深层原因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释放和体制转型时期与消费需求有关的重大体制的不到位 ,而人口的低增长并不构成我国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人口众多 ,人口绝对过剩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控制人口数量仍须作为人口政策的重点。从长期看 ,严格控制人口 ,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 ,提高我国人均收入水平 ,增加有效需求的战略性选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书章,汤梦君  
当前中国人口已处在低生育率阶段,但人口过多仍然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保持低生育率,调整人口规模和结构是今后长期的任务。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稳定低生育率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有利条件。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孩”政策的兑现、生育率的水平及其地区差别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人口的现状。指出城市化将成为21世纪中国生育率下降空间拓展的主要动因。生育观念的转变,是长期稳定低生育率的直接必要基础。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和取得的经验为稳定低生育率提供了有利的起点,而盲目乐观情绪不利于稳定低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偏高和人口老龄化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甬军  
寻求改革与发展的稳定区间──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第二年的观察与思考陈甬军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已近两年。两年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无论在速度、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历史水平和国际水平,为我国实行"三部走"的发展目标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明立群,章启明  
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的要求与农村居民生育意愿存在差距 ,转变生育观念 ,消弥这一差距成为政府执行人口政策的焦点。传统的计划生育政策手段不支持生育观念的转变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成为转变生育观念的重要基础与手段 ,也成为计划生育政策手段的上佳选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晓阳  马芳成  金波  李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稳存  
本文根据估计的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则,在具有粘性价格和垄断竞争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的分析框架上,考察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由于中国利率政策规则不是积极的反通货膨胀规则,利率仅根据通货膨胀采取包容性的调整,因此,经济不存在惟一的稳定均衡,即经济不会向某一特定的稳态收敛,并且中国经济有可能存在多重均衡和内生波动。所以,在目前的利率政策规则下,中国经济可以长期处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状态。本文最后的经验考察表明,以上结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所表现的特点是一致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贾云竹,李强,武晓萍,同钰莹,韩荣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新龙  
国有资本收益问题不仅关系实践应用,更需要加以理论解析。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投资收益,反映国家与国有企业利益分配关系。基于产权理论,国有经济以国有企业形态存在,具有价值选择的合理性;基于博弈理论,国有资本收益是国家与国有企业利益分配博弈的结果;按照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观点,国有资本收益要以最优成本形式存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纪敏  严宝玉  李宏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纪敏  严宝玉  李宏瑾  
在对宏微观杠杆率内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别通过MM定理的微观视角和增长方式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杠杆率的结构和水平的经济学机理及其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差异,主要反映了资本收益率变化,与经济周期阶段密切相关。微观分析表明,信息和交易成本、税收负担和预算软约束激励机制等差异,与不同企业杠杆率的差异密切相关;宏观分析表明,高储蓄支撑的投资导向增长模式,决定了中国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杠杆率。本文提出,一方面应合理把握去杠杆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通缩"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引发的资产泡沫。政府宜减少直接的资源配置,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