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3)
- 2023(8631)
- 2022(7029)
- 2021(6462)
- 2020(5361)
- 2019(12278)
- 2018(11557)
- 2017(22083)
- 2016(11110)
- 2015(12803)
- 2014(12181)
- 2013(12228)
- 2012(11454)
- 2011(10345)
- 2010(10425)
- 2009(10012)
- 2008(9179)
- 2007(8028)
- 2006(7284)
- 2005(6873)
- 学科
- 济(50902)
- 经济(50854)
- 业(32446)
- 管理(31256)
- 企(27166)
- 企业(27166)
- 融(27017)
- 金融(27017)
- 银(24943)
- 银行(24940)
- 行(24279)
- 中国(24082)
- 方法(21943)
- 数学(19829)
- 数学方法(19671)
- 制(15440)
- 财(15229)
- 贸(13349)
- 贸易(13334)
- 易(13158)
- 农(11821)
- 业经(11734)
- 中国金融(11356)
- 地方(10631)
- 体(9956)
- 务(9923)
- 财务(9906)
- 财务管理(9883)
- 企业财务(9557)
- 体制(8812)
- 机构
- 大学(158169)
- 学院(156035)
- 济(79798)
- 经济(78524)
- 研究(58674)
- 管理(58418)
- 中国(55946)
- 理学(49557)
- 理学院(49054)
- 管理学(48469)
- 管理学院(48171)
- 财(37555)
- 京(33569)
- 科学(30097)
- 财经(29862)
- 中心(28599)
- 所(28336)
- 经济学(27636)
- 经(27483)
- 研究所(25599)
- 经济学院(25048)
- 财经大学(22674)
- 融(22084)
- 北京(21924)
- 金融(21729)
- 农(21332)
- 院(21158)
- 江(20945)
- 银(20370)
- 银行(19490)
- 基金
- 项目(102041)
- 科学(82141)
- 基金(78456)
- 研究(75945)
- 家(68235)
- 国家(67768)
- 科学基金(58398)
- 社会(52507)
- 社会科(50303)
- 社会科学(50294)
- 基金项目(40172)
- 省(35594)
- 自然(35016)
- 自然科(34336)
- 自然科学(34325)
- 自然科学基金(33762)
- 教育(33176)
- 资助(33049)
- 划(30718)
- 编号(27616)
- 部(24466)
- 国家社会(24063)
- 重点(23429)
- 中国(23285)
- 成果(22781)
- 发(22754)
- 教育部(21642)
- 创(21608)
- 创新(20457)
- 人文(20383)
共检索到249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峰 李华民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实现金融稳定,进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寡头主导、大中小机构共存的市场结构具有保证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机理。我国已经形成了寡头主导、大中小金融机构共存的市场格局,但由于具有行政制度安排特征,同时由于具有“二国有”特征的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过于薄弱,我国金融机构的结构体系总体上垄断有余,竞争不足。因此,我国金融监管理念应实现古典监管理论的回归:抑制金融垄断,促进金融竞争。在“后渐进改革”时期,促进竞争的途径是非国有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实现金融机构的空间布局合理化,由此推动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对于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是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以“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理论逻辑、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为主报告,认为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是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点之一。回顾2022年,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证券业监管改革、保险业监管工作、信托业监管工作和外汇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化险、改革、发展三大任务,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雪莲 张运鹏
本文首先对监管独立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加以分析,然后从理论上分析实现监管独立的四个基础条件,并以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的FSA为例,分析这四个基础条件在实践中的体现。
关键词:
金融稳定 监管独立 FSA
[期刊] 改革
[作者]
苗苗 李长健
基于"人本"与弥合市场机制缺陷的诉求,我国农村金融呈现自发的规制内生属性。而政府规制并非总是行之有效:金融"权势"企业通过利率垄断实现政府俘获;弱势"俘获企业"通过趋同政府投资偏好发起"逆向"俘获;"行政行贿企业"以削减政府道德风险规制成本为名达成"意愿"俘获。农村金融政府规制面临相机抉择,选择市场化自由则可能陷入"新古典悖论",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功能型补缺则难以回避政府俘获的窘境。进行俘获矫正与规制约束,应确立"法治化自由"的规制理念,以市场化的适度竞争机制消除金融垄断,并通过深化金融财政体制改革以防控"隧道行为"。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监管 “三农”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文君
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发达国家准备或正在改进其金融监管以防止危机对经济的进一步拖累。这些改进主要体现在组建超级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合作和重新重视规则监管,其实质是通过监管的改进来避免监管套利、监管本位主义和监管宽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改进是其对本国金融监管的深刻总结,对我国有着多重启示。不仅使我国认清了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不成熟一面,而且对我国的监管制度移植与本土化、监管分权和高度合作、以及规则监管在我国的实施都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监管改进 监管机构 启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关键词:
原则监管 规则监管 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国楼
考虑到美国监管机构的多头并立,建立由各主要监管机构负责人组成的委员会对于保证美国金融体系的完整和稳定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以下简称"该法案"),美国成为引领危机以来国际监管改革浪潮的先行者。该法案最终通过,也使得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朝野围绕金融监管改革的争吵在立法层面暂告一段落,并开启了实施层面的监管改革新进程。未来两年内,美国各监管机构将按监管改革法案确定的原则制定详细的监管规则,这其中又少不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博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饶波 郑联盛 何德旭
由次贷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国金融监管缺失的风险和加强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美国金融监管体系逐步演进为双层多头的分业监管模式,促进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繁荣。但是危机的爆发表明这种监管体系缺乏统一监管者,无法有效防范系统性危机,因而存在监管缺陷和监管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危机后,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有效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并着力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以减轻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与其金融市场制度、金融业务模式等的背离程度。新的监管体系方案有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促进金融稳定,但并不能根除金融危机根源,并且可能萌生新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金融稳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在前面七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金融危机后国际上多个领域开展的金融监管改革,包括建立新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系统重要性机构与宏观审慎监管、金融衍生品和影子银行等。这些监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防范金融系统风险,防止发生新的国际金融危机。然而,实现金融安全稳定必须要改变金融机构过于冒险的行为,要实现其安全稳健经营。因此,有效的公司治理就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事实证明,金融危机前,许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复杂金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焦莉莉 李清 张丹
欧盟金融一体化发展与各国分散监管的非对称性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欧盟乃至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成为当前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欧盟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稳定问题的研究是通过以下四个路径联系在一起的: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稳定理论研究、最优监管制度设计与合作动机、统一监管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多国框架下的危机救助体系安排。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对欧盟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稳定间的关系以及欧盟危机救助机制安排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尚待深入,这将是这一研究领域未来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欧盟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合作 文献综述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竺笙
金融全球化是各国之间货币市场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相互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改变金融风险发生的机制,并大大加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就对各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风险发生机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金融监管 战略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郭莹 武竞伟
研究目标:探究在当前环境下金融监管对中国金融效率的影响、推动中国金融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金融监管、宏观杠杆率对中国金融效率的作用;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效率中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先决条件;宏观杠杆率和金融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目前大多数省份宏观杠杆率低于门槛值2.0699,各省份金融效率偏低,适度的金融监管,有利于提高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的贡献。研究创新:综合我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实践构建金融监管指数,基于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影响的数理推导,探究以宏观杠杆率为门槛变量,金融监管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价值:延续金融强监管态势是金融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宏观杠杆率作用、增强金融监管有效性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关键;增进金融科技发展及监管是金融效率优化的稳定阀;用好金融政策振兴后发展地区是金融效率的助推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有星 柯达
政府竞争理论表明,在央地权力得到合理配置以及地方政府官员获取私人利益动机得到抑制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并实施具有可持续性、符合法治基本要求的法律制度进行竞争,可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已突出表现为地方政府间的监管竞争,因此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现存问题,可通过对监管竞争的合理规制加以解决。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存在着基础性法律未成体系、竞争性法律缺乏顶层式的协调机制、规制性法律可操作性较弱等不足之处。为实现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权的合理配置,应推进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分权法治化,建立中央层面的地方金融监管协调制度,并推进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相对独立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启清
对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学术界一直有着两种不同的取向: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两国博弈模型来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寻求理论上的支持。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发现在一次博弈的假设下,两监管方的博弈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在更为符合现实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我们证明了(合作,合作)策略是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也就是说,在长期中,合作策略将是博弈方最优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监管竞争 监管合作 博弈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