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7)
2023(8177)
2022(6734)
2021(6304)
2020(5224)
2019(12115)
2018(11718)
2017(22179)
2016(11488)
2015(12886)
2014(12407)
2013(12199)
2012(11341)
2011(10383)
2010(10456)
2009(10147)
2008(9172)
2007(7822)
2006(7253)
2005(6989)
作者
(29429)
(24597)
(24274)
(23676)
(15583)
(11660)
(11211)
(9592)
(9318)
(8590)
(8575)
(8197)
(7979)
(7914)
(7820)
(7745)
(7140)
(7101)
(7064)
(6407)
(6336)
(5831)
(5755)
(5645)
(5554)
(5500)
(5390)
(5020)
(4889)
(4857)
学科
(50650)
经济(50590)
管理(29124)
(28757)
(26299)
金融(26299)
中国(24605)
(23894)
银行(23892)
(23627)
企业(23627)
(23260)
方法(20869)
数学(19466)
数学方法(19358)
(16010)
(15898)
(12588)
(12336)
贸易(12323)
(12182)
中国金融(11291)
业经(10941)
(10640)
地方(9808)
体制(9291)
(9079)
财务(9064)
财务管理(9048)
企业财务(8731)
机构
大学(156194)
学院(153455)
(80972)
经济(79779)
研究(60693)
中国(55959)
管理(55590)
理学(46778)
理学院(46308)
管理学(45829)
管理学院(45539)
(39219)
(33352)
财经(30232)
科学(30083)
(29364)
中心(28643)
经济学(28314)
(27867)
研究所(26394)
经济学院(25541)
财经大学(22880)
北京(22301)
(22129)
金融(21783)
(21573)
(21561)
(21159)
(20116)
银行(19379)
基金
项目(97145)
科学(78271)
研究(74758)
基金(74388)
(64166)
国家(63707)
科学基金(54548)
社会(51896)
社会科(49636)
社会科学(49625)
基金项目(37826)
教育(33634)
(33544)
自然(31293)
资助(31098)
自然科(30642)
自然科学(30633)
自然科学基金(30158)
(29134)
编号(27610)
(24035)
国家社会(23707)
成果(23546)
中国(23088)
重点(22549)
(22035)
教育部(21480)
(20862)
(20397)
(20051)
期刊
(85465)
经济(85465)
研究(57831)
中国(35476)
(34508)
金融(34508)
(29878)
管理(21804)
科学(19577)
(19410)
学报(18930)
财经(16322)
经济研究(16190)
教育(15840)
大学(15719)
学学(14608)
(14197)
农业(12321)
(12131)
国际(11727)
技术(11569)
问题(11274)
世界(10923)
业经(10535)
理论(7937)
统计(7568)
技术经济(7522)
(7458)
经济问题(6828)
实践(6611)
共检索到255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石静  
一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在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和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提高盈利水平)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金融业经营体制、监管体制的选择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均要参考这个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当局力图建立稳定与效率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中国金融当局也在此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文通过对国有银行问题和潜在风险的分析,根据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探讨金融改革的思路。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冯柏  朱太辉  
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在长期内处理好提高金融效率和加强金融稳定的跨期平衡问题。本文从金融效率、金融稳定和跨期平衡三个维度,研究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路径。基于金融供需均衡框架的分析表明,金融市场化改革会增加供给曲线的长度,降低供给曲线的斜率,有助于实现金融供需均衡,但政府抑制可能导致金融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剩,影响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考虑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的跨期平衡,金融市场化改革总体上存在三条路径:同步提高型、稳定优先型和效率优先型,最终都可以实现全面提高金融体系效率和稳定的目的。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总体上遵循的是"稳定优先型"路径,由于过于注重短期的金融稳定,导致金融资源错配不断积累和脆弱性不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琤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晰。本文从金融结构选择与金融稳定和金融效率之间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认为,判断金融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这一点关键取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能否保持稳定和效率之间平衡。本文指出,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所存在的困境都表明,建立一个效率与稳定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这是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基本目标和取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德勇  
我国金融业机构的扩张和市场退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制度条件下形成和演化的 ,截止目前我国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处理好金融稳定、金融效率与社会净福利的关系是我国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加快我国金融业市场退出机制的改革是提高金融效率和实现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方兆本  朱俊鹏  
本文为评价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水平构建了一个综合的金融稳定度量指标,该指标综合考虑了金融系统的发展、脆弱性、稳健性和世界经济形势等方面的信息。度量指标建立基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计量模型,模型结果显示度量指标对关键宏观经济指标有较高敏感性。此外,基于计量模型结果使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的方法对度量指标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稳定水平多年来稳中有升,且能很好地反映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重大金融事件及改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模拟预测结果显示2012年度量指标先降后升,即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赵桦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金融不稳定性可能长期存在。因此,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稳定指数并对金融运行情况进行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四个维度选取20个基础指标,采用2009—2019年的年度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并运用H-P滤波分析论证了所构建指数的解释效果。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在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中权重较大,反映了消费者经济预期对金融稳定有关键性作用;从四个维度构建的金融稳定指数对中国当前金融运行状况有较好的测度和解释效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磊  
2005年9月16至17日,第五届中国金融论坛在海口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与会的两百余名代表分别来自金融主管与监管机构、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国内30多所高校及国外一些专家学者。现对会议讨论的内容简要综述如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金融稳定治理框架的目标是以治理安排为支撑来维系金融体系稳定性,包括政策目标、赋权主体、政策工具、协调机制以及危机处置等要素,呈现出单一机构体系、双支柱框架、新加坡模式和责任共担模式等政策实践。危机后,英国对其金融稳定政策及治理框架进行了全面反思,以应对金融稳定的内在挑战和完善金融稳定的治理安排,并据此进行重大的制度改革。英国是全球危机10年来金融稳定体系建设和改革最为深远的经济体之一,构建了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主体,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三支柱相融合,三个专业委员会相对独立决策,突出宏观审慎政策主导功能的金融稳定治理体系。这为正在进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调控体系建设以及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中国提供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宇  
该文以小行星2867 Steins为例,研究了质量瘤的变化对小天体平衡点的位置、拓扑类型和稳定性的影响。考虑了单层相似质量瘤、单层球形质量瘤、多层相似质量瘤和多层球形质量瘤等4种质量瘤的情形。发现质量瘤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平衡点稳定性和拓扑类型的变化。对于小行星2867 Steins来说,无质量瘤和有质量瘤情形的体外平衡点E4的拓扑类型和稳定性不同,前者对应的该平衡点是不稳定的,拓扑类型为Case 5;而后者对应的该平衡点是稳定的,拓扑类型为Case 1。相比无质量瘤情形,有质量瘤情形的体外平衡点的质心距更大,而体内平衡点的质心距更小。如果质量瘤位置、密度和体积基本相同,则质量瘤的形状变化对平衡点位置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质量瘤的形状变化对平衡点的拓扑类型和稳定性没有影响。该结果有助于理解内部结构的变化对小行星引力场环境的影响,可为小行星探测任务的引力场重构、轨道设计与任务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坤  孟艳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遵循"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主线对2008年的有关金融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可以发现:从改革角度看,研究的主题既包括基于历史进程的、长视角的、宏观层面的反思与展望,也包括对货币政策、存款类金融机构等具体领域以及金融开放的理论探索;从发展角度看,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包括流动性过剩、利率、金融市场联动关系等在内的金融自身发展状况的研究;从稳定角度看,主要涉及对金融稳定的整体判断、金融机构与市场的风险测度和管理、金融监管等领域。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卢小兵  
通过对中国金融运行的实证检验和分析发现,以银行中介和金融市场划分的两种金融结构各有优势,只要能够满足金融资源高效配置的金融结构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必对金融结构进行人为的割裂。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转化投资的高效率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样一对突出矛盾,其主要原因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失当,这是当前中国金融稳定的潜在威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对金融体系进行市场化改革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陶玲  
维护金融稳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砥砺奋进的五年里,启程于大型银行脱胎换骨的改革,行进于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深化于防控金融风险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之路已经形成,并将继续攻坚克难,行稳致远。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系统性框架:理论依据及形势任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陶玲  
维护金融稳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砥砺奋进的五年里,启程于大型银行脱胎换骨的改革,行进于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深化于防控金融风险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之路已经形成,并将继续攻坚克难,行稳致远。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系统性框架:理论依据及形势任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凯  
从信用中介链条角度出发,对中国信用中介链条的发展情况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0世纪末以来,中国信用中介链条总体处于拉长状态,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影子银行的发展,信用中介链条拉长的幅度和速度都有大幅度提升。运用TVP-VAR模型对金融结构变量与信用中介链条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金融结构变量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反映出中国金融体系内涵的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樊均辉  
金融稳定是微观宏观、内部外部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由外部传染到内部,并在内部因素的配合下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文章梳理了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历程,分析了中国金融稳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行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谨慎地开放资本账户、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加强审慎有效的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金融稳定建设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