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
- 2023(61)
- 2022(65)
- 2021(28)
- 2020(38)
- 2019(91)
- 2018(61)
- 2017(203)
- 2016(74)
- 2015(107)
- 2014(96)
- 2013(84)
- 2012(103)
- 2011(94)
- 2010(84)
- 2009(94)
- 2008(76)
- 2007(87)
- 2006(92)
- 2005(77)
- 学科
- 济(449)
- 经济(449)
- 融(187)
- 金融(187)
- 方法(178)
- 数学(173)
- 数学方法(173)
- 管理(171)
- 银(163)
- 银行(163)
- 行(161)
- 中国(139)
- 财(131)
- 物价(116)
- 业(108)
- 及其(101)
- 地方(97)
- 企(90)
- 企业(90)
- 策(83)
- 农(82)
- 政策(81)
- 中国金融(80)
- 制(77)
- 方针(74)
- 方针政策(74)
- 述(74)
- 阐(74)
- 阐述(74)
- 财政(68)
- 机构
- 学院(982)
- 大学(952)
- 济(718)
- 经济(705)
- 中国(631)
- 研究(602)
- 中心(367)
- 财(367)
- 管理(330)
- 所(286)
- 理学(262)
- 理学院(258)
- 银(257)
- 银行(254)
- 管理学(253)
- 管理学院(251)
- 财经(246)
- 研究所(243)
- 科学(242)
- 经(237)
- 院(217)
- 发(216)
- 融(213)
- 金融(213)
- 经济学(210)
- 经济研究(205)
- 家(204)
- 行(204)
- 人民(198)
- 京(195)
共检索到2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牛犁 邹蕴涵
2019年,在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和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逆周期调节,国内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全年GDP增长6.1%,顺利实现预期调控目标。展望2020年,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特别是实体经济不振引发全球经济减速、金融风险上升。我国调控政策仍有一定空间,扩大金融等领域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新活力,深化结构改革增加发展新动能,创新驱动拓展发展新空间。预计2020年我国GDP增长6.0%左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晓光 刘元春 闫衍
2022年是国际国内超预期事件高发的一年。本文认为,“三重压力”叠加“两大超预期冲击”使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严重偏离正常增长轨道,呈现“快速探底”“压力加剧”的特征。但随着近期疫情因素逐渐消退和宏观政策刺激力度加大,核心经济参数的拐点纷纷到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底部将充分显现。展望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必将迎来企稳回升态势,但复苏的进程将比2020年更加脆弱,将呈现非对称的“W型复苏”的运行特征。上半年宏观政策调整及时、靠前发力,但力度不足、效率下降;下半年需要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宏观调控举措,政策效果也必将会有更充分的体现。此外,为保证全年经济目标的基本完成,稳经济一揽子措施需要在中期进行扩容和工具的创新。最后,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本文简要描述了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2022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三大重点:扩大支出规模、进一步减税降费、保持财政可持续性。进一步地,本文就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可能面临的问题和突出矛盾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牛犁
2018年以来,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较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展望2019年,总体判断,我国经济运行稳中趋缓,预计2019年GDP增长6.3%左右。中央经济工作会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厉克奥博 陈大鹏 吴舒钰
2021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疫后复苏态势,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2%,基本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基础设施投资疲软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滑,成为拖累实体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消费也有所放缓,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边际减弱。展望2022年,GDP增速将处于4.9%~5.8%的增长区间。实现较为乐观的5.8%的增速预期,有赖于有效防控疫情反弹、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释放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活力以及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短期任务和长期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课题组 杜秦川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领导下,2017年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有序推进、成效显著,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问题风险得以稳妥处置化解。展望2018年,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和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各类风险隐忧总体可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预计2018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有进态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年增长6.8%左右。
关键词:
经济运行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希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颇为不平静的一年。伴随着内部经济问题的突显和全球经济结构的裂变,2018年的中国经济在内部"攻坚战"与外部"贸易战"的叠加中步入了新常态的新阶段。2019年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推行效果将决定未来中国经济的历史方向和国际地位。正如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只有"迎难而上、扎实工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中原
我国经济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2004年仍将快速增长;当前尚未出现全局性过热,但是存在的新老问题可能困扰经济健康发展;稳定宏观经济政策,适时适度调控,加快改革步伐,是实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形势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塞
稳中求进稳中趋好——1997年经济形势展望张塞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内,1997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做好这一年的经济工作,是我国能否胜利完成第九个五年计划和顺利地进入21世纪的关键。从经济发展的总体上可以判断:稳中求进、稳中趋好是一个总趋势。所谓稳中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燕芬 张志开 张超
2018年中央多次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坚决抑制房价上涨。各级政府积极调控,旨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供需两侧精准调控,引导预期回归理性,房地产市场整体渐趋平稳。作为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保障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在住房制度改革以及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通过简要回顾和分析2018年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和政策变动情况,预测2019年房地产市场将以"稳"字当先,进一步加快推进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建设为政策主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靳卫萍
2014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稳中略升。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由此导致投资放缓,消费亮点不多但整体趋稳。由于宏观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私人投资意愿趋弱,货币供给快速增长且实体经济融资困难,企业成本高位运行挤占企业利润等,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综合各种因素判断,在"微刺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更加稳定。然而,中国经济增长在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中仍面临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体制、收入分配等多项改革任务。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微刺激 经济增长 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运行指标明显好于上年同期,经济回稳迹象进一步增强。但是,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性缓解,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依然不强,从反弹到反转尚需时日。政策需以"稳"字当先,完善市场自我修复机制,加快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与潜力,加强风险防范,力促经济平稳运行。
关键词: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风险防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运行指标明显好于上年同期,经济回稳迹象进一步增强。但是,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性缓解,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依然不强,从反弹到反转尚需时日。政策需以"稳"字当先,完善市场自我修复机制,加快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与潜力,加强风险防范,力促经济平稳运行。
关键词: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风险防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2013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景气回升态势,但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在资金配置、房地产市场、产品产能、出口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变,新的经济增长常态是确保质量和效益前提下的中等发展速度,需要迎接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流通成本、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行业准入成本高的挑战,应实施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处理好深化改革与短期增长的关系,实施区域差别化房地产政策,积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改善企业运营环境,促进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经济企稳 结构性矛盾 双稳健政策 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