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7)
- 2023(12651)
- 2022(10342)
- 2021(9500)
- 2020(7742)
- 2019(17127)
- 2018(16544)
- 2017(31452)
- 2016(16124)
- 2015(18063)
- 2014(17248)
- 2013(17117)
- 2012(15835)
- 2011(14401)
- 2010(14304)
- 2009(13834)
- 2008(12585)
- 2007(11038)
- 2006(10149)
- 2005(9554)
- 学科
- 济(87914)
- 经济(87841)
- 管理(41477)
- 业(39283)
- 企(30346)
- 企业(30346)
- 方法(30064)
- 中国(29605)
- 数学(27357)
- 数学方法(27195)
- 融(26984)
- 金融(26983)
- 银(24485)
- 银行(24474)
- 行(23798)
- 地方(21581)
- 农(19613)
- 财(18398)
- 贸(16946)
- 贸易(16930)
- 业经(16668)
- 易(16529)
- 制(16510)
- 学(13809)
- 农业(13397)
- 地方经济(13264)
- 体(11725)
- 环境(11699)
- 中国金融(11462)
- 务(11013)
- 机构
- 学院(227606)
- 大学(225908)
- 济(115431)
- 经济(113602)
- 研究(84124)
- 管理(80880)
- 中国(72446)
- 理学(68841)
- 理学院(68099)
- 管理学(67051)
- 管理学院(66649)
- 财(51224)
- 京(46640)
- 科学(44806)
- 所(41050)
- 财经(40872)
- 经济学(39618)
- 中心(39139)
- 经(37379)
- 研究所(36930)
- 经济学院(35620)
- 江(32041)
- 农(31641)
- 财经大学(30548)
- 北京(30073)
- 院(29972)
- 范(27802)
- 师范(27562)
- 业大(26888)
- 融(26142)
- 基金
- 项目(145010)
- 科学(115692)
- 研究(109164)
- 基金(108662)
- 家(93534)
- 国家(92838)
- 科学基金(79773)
- 社会(74960)
- 社会科(71459)
- 社会科学(71446)
- 基金项目(55503)
- 省(53457)
- 教育(48602)
- 自然(46948)
- 自然科(45922)
- 自然科学(45908)
- 资助(45171)
- 自然科学基金(45108)
- 划(44504)
- 编号(42104)
- 成果(34203)
- 发(33549)
- 部(33202)
- 国家社会(33194)
- 重点(33076)
- 创(30293)
- 中国(29868)
- 教育部(29507)
- 课题(29286)
- 人文(28656)
- 期刊
- 济(130442)
- 经济(130442)
- 研究(76488)
- 中国(46496)
- 财(38453)
- 融(37926)
- 金融(37926)
- 管理(31621)
- 农(30201)
- 学报(29652)
- 科学(29232)
- 经济研究(24339)
- 大学(23674)
- 学学(22702)
- 财经(21785)
- 农业(20109)
- 经(19019)
- 业经(18096)
- 技术(18048)
- 教育(17813)
- 问题(16606)
- 贸(16269)
- 国际(15249)
- 世界(14758)
- 技术经济(12178)
- 统计(11840)
- 业(10664)
- 理论(10538)
- 经济问题(10275)
- 策(10240)
共检索到362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昭君 葛新权
文章从宏观金融杠杆的动态角度出发,选取200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了金融杠杆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讨论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的金融杠杆率存在着明显的波动现象,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产生的负面冲击更为明显。基于经济增长核算框架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物质资本投资的降低是金融杠杆波动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杠杆的剧烈波动减小了经济增长跨越减缓拐点的可能性,不利于驱动地区经济稳定增长。
关键词:
金融杠杆 杠杆波动 经济增长 经济稳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本文基于68个国家1981—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金融杠杆及其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金融杠杆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速会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拐点"。与此同时,金融杠杆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金融杠杆波动性的加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根据相关实证结果推算,预计中国将于2019—2020年进入拐点区域,此后宏观经济可能面临经济"保增长"和金融"去杠杆"两个基本问题。为此,应积极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采取稳健有序的"去杠杆化"策略,以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双重平衡。
关键词:
金融杠杆 杠杆波动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本文基于68个国家1981—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金融杠杆及其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金融杠杆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速会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拐点"。与此同时,金融杠杆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金融杠杆波动性的加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根据相关实证结果推算,预计中国将于2019—2020年进入拐点区域,此后宏观经济可能面临经济"保增长"和金融"去杠杆"两个基本问题。为此,应
关键词:
金融杠杆 杠杆波动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万平 张振亚 郭璐瑶
宏观经济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在稳增长背景下,本研究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曼-肯德尔法、核密度估计对省级政府负债率进行时空演化分析;采用面板模型和HP滤波法研究省级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及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省级政府债务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回归系数(0.1297)显著;从不同区域视角,东部地区(0.1348)和中部地区(0.1857)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西部地区(0.0757)。(2)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3)政府债务波动会加剧经济波动(0.0081),税负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波动显著加剧了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波动显著减缓了经济波动;东、中部地区政府债务的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政府债务的波动显著加重了经济波动程度。
关键词:
省级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鲁晓东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和引起经济增长的质和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选择表现中国金融资源错配现象的金融发展变量,研究了它们与经济增长及其主要组成部分——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错配现象,这使得现有的金融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优化资金配置从而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功能,反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牵制作用。而标示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变量与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积极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金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支持国有企业的政府控制性金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潘敏 袁歌骋
金融去杠杆会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而金融结构变迁和金融发展水平变化可能使金融去杠杆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呈现出差异性。本文以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1980—2015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去杠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金融结构变迁和金融发展水平变化对二者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去杠杆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加大经济波动;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金融的发展会弱化金融去杠杆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和对经济波动的放大效应;而金融结构的变迁和以金融中介为代表的间接金融的发展不会对金融去杠杆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产生影响。这表明,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监管部门应采用可控的手段来稳步推进金融去杠杆进程,避免产生"处置风险的风险"。与此同时,还应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平抑金融去杠杆对宏观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金融去杠杆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薇 楠玉
当一个国家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如果不能实现经济的加速增长,将无法实现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其结果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本文通过构建用于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和增长加速的时间点约束条件,通过对中国1960—2012年数据进行筛选,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长减缓点和增长加速点,并且借助于Probit模型,从结构性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官员腐败因素三个方面实证考察阻碍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之源。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皮俊 周建军 杨胜刚 邢炜
基于AABM模型,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趋势的非线性影响,并基于1979—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和短期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这主要是因为短期经济波动对不同企业或项目杠杆率的影响是非对称的;第二,总体来看,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之间呈倒U型关系,分地区来看,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呈U型关系,在非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呈倒U型关系。短期来看,经济波动过于剧烈时,政府出台平稳经济的政策将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速。长期来看,政府应当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发挥经济波动的清理效应。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非线性关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红玉 李义举
基于2005年第3季度到2017年第2季度的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对金融杠杆、金融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当前时期(2013~2017年)金融杠杆攀升的边际收益下降,其所产生的收益并不大于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本,甚至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2)金融波动的加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作用。为此,中国在深化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应重视宏观经济的波动,关注金融杠杆的攀升速度,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并完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从而避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田拓 阮卓阳 朱军军
本文基于91个国家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二元面板离散选择模型对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去杠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2)金融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均显著负相关,表明金融杠杆波动程度的加大不仅会危害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论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具有比较确切的政策启示。首先,应考虑从防患未然的角度,前瞻性地加强金融杠杆的宏观管理,避免整个金融体系出现过度杠杆化的倾向。其次,在危机后"被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应...
关键词:
去杠杆化 经济增长 金融稳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回归模型,研究金融杠杆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强化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明显。进一步采用混频MS-VAR模型检验发现,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影响呈显著时变特征,对经济风险管理影响呈阶段性时变特征,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呈异质性时变特征。据此提出,应适度应用金融杠杆、规范各主体投融资行为,关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杠杆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回归模型,研究金融杠杆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强化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明显。进一步采用混频MS-VAR模型检验发现,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影响呈显著时变特征,对经济风险管理影响呈阶段性时变特征,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呈异质性时变特征。据此提出,应适度应用金融杠杆、规范各主体投融资行为,关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杠杆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范瑶
文章在开放经济RBC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随机增长趋势的RBC模型。同时,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校正并且对中国经济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带有随机增长趋势的RBC模型能够对中国的经济情况进行适当的模拟。特别是,模型能够解释经济变量波动呈现的产出<消费<投资的现象,同时模型也能够对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刻画。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遐见
加入世贸组织乃大势所趋,为使中国经济真正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中国必须抓住"入世"机遇,加快改革开放进程,使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要辩证地看待"入世"对中国的影响,采取相应地有效对策,慎重地做好"入世"准备。
关键词:
"入世" 机遇 挑战 不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