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88)
2023(4635)
2022(4036)
2021(3756)
2020(3110)
2019(7238)
2018(7056)
2017(14725)
2016(7922)
2015(8802)
2014(8740)
2013(8703)
2012(8396)
2011(7517)
2010(7882)
2009(7343)
2008(7329)
2007(6940)
2006(6360)
2005(5882)
作者
(21854)
(18358)
(18283)
(17532)
(11946)
(8636)
(8270)
(7009)
(6982)
(6849)
(6313)
(6103)
(6096)
(5965)
(5921)
(5756)
(5536)
(5309)
(5233)
(5183)
(4720)
(4528)
(4476)
(4259)
(4210)
(4164)
(4127)
(4091)
(3665)
(3646)
学科
(35732)
经济(35700)
(25783)
管理(24234)
(20610)
企业(20610)
方法(13471)
数学(11926)
数学方法(11765)
(11189)
(10164)
中国(10053)
(9870)
地方(9582)
农业(7518)
(7436)
贸易(7430)
(7263)
业经(7196)
(7123)
(6954)
税收(6789)
(6747)
(6486)
银行(6480)
及其(6249)
(6244)
地方经济(5888)
(5870)
金融(5870)
机构
学院(113376)
大学(110879)
(53650)
经济(52575)
管理(44374)
研究(41024)
理学(37358)
理学院(37002)
管理学(36516)
管理学院(36276)
中国(32472)
(26512)
(23094)
科学(21938)
(20318)
财经(19835)
中心(18500)
(18486)
研究所(18017)
(17927)
(16853)
经济学(16259)
(14937)
北京(14787)
经济学院(14636)
财经大学(14374)
(14359)
(13963)
师范(13875)
业大(13598)
基金
项目(67962)
科学(54147)
研究(52392)
基金(49452)
(42191)
国家(41827)
科学基金(35849)
社会(33692)
社会科(32082)
社会科学(32077)
(25992)
基金项目(24728)
教育(23966)
自然(22016)
(21737)
资助(21524)
自然科(21501)
自然科学(21495)
编号(21470)
自然科学基金(21143)
成果(18654)
(15893)
(15721)
课题(15502)
重点(15347)
(14317)
(13819)
(13799)
国家社会(13776)
教育部(13730)
期刊
(63672)
经济(63672)
研究(38831)
中国(22768)
(20114)
管理(18691)
(15790)
(15046)
金融(15046)
科学(13914)
学报(13073)
教育(11695)
经济研究(10761)
大学(10523)
农业(10475)
业经(10001)
财经(9992)
学学(9946)
技术(9883)
(8650)
问题(8249)
(7919)
国际(7188)
技术经济(6239)
世界(6098)
现代(5965)
统计(5600)
经济管理(5586)
(5507)
论坛(5507)
共检索到183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许宪春  刘瑾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稳增长是当前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要求。本文从稳增长的必要性、有利条件、长期挑战及短期形势进行了分析,论述稳增长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稳增长方面具备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生产要素持续升级、新经济发展位于全球前列等有利条件,但也面临国内外的一些风险挑战。短期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实现稳增长需要重点恢复和扩大总需求,持续改善社会预期,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连和  
中国经济增长是一种粗放式增长,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非常低。创新是中国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创新应该从观念、政策、教育、科技、制度、管理、产业和途径等八个方面展开,以此克服知识短缺,丰富知识资源,扩大知识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新彬  
近期,面对严峻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国务院提出“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的判断。稳增长成为中国经济主基调,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抓手,经济形势越是复杂,越要主动担当,深入挖掘并高效对接有效信贷需求,坚决扛起支持实体经济的重大政治责任。信贷需求不足的深层次特征随着稳住经济大盘支持措施密集落地,我国在经历2022年4月信贷需求的超预期低迷后,5月的金融数据显著改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靳卫东  何丽  
提高创新效率和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采取渐进式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等等,都可以激励企业家创新和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使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决定了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实现。随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不断进行,生产模式将不断更新,那么前后相继新旧生产模式的生产曲线的包络线就构成了经济增长的路径。发展中国家依靠技术模仿,可以发挥"后发优势"而实现短期高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模式很难持续。采用技术模仿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技术进步方式,才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长期增长和经济赶超的最佳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静韬  郝如玉  
为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出台了十项重要措施。其中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成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在已有措施基础上,还应该继续深化税收领域的改革,以充分发挥税收在抵御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应有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史佳颖  
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增长引擎。在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同时,亚太区域也面临着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增长的任务。本文梳理了APEC的经济增长议题由"新增长方式"、"创新增长",到秘鲁会议的"高质量增长"的演进过程,提出了中国未来参与APEC经济增长与发展合作的策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媛媛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依然没有从国际金融危机打击中走出来,持续低速增长有可能继续延续下去。相对于金融危机之前国际贸易倍增于全球GDP增长情况,当前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实属罕见。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多个经济体增长蕴含风险;贸易自由化遭遇困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价值链重构困难,不确定因素增多;价格因素和全球化红利消失,国际贸易增长前景不明朗等。对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而言,应采取以优势行业为突破口打造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利用国际贸易低速增长之机加速国内企业改革、以"负面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雁兵  
本文利用基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测度的2000—2012年中国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首次从包容性增长视角对我国贫困缓解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贡献是:第一,发现目前我国包容性增长对贫困缓解存在地区偏向和结构偏向。在全国层面上,包容性增长表现出利贫性偏向农村而包容性偏向城市的结构偏向,在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表现出利贫性有余而包容性不足的地区偏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出利贫性偏向农村而包容性偏向城市的结构偏向。第二,提出包容性增长减贫策略。强调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自上而下"和自生能力和社会流动"自下而上"结合的减贫新思路,为减贫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媛媛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依然没有从国际金融危机打击中走出来,持续低速增长有可能继续延续下去。相对于金融危机之前国际贸易倍增于全球GDP增长情况,当前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实属罕见。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多个经济体增长蕴含风险;贸易自由化遭遇困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价值链重构困难,不确定因素增多;价格因素和全球化红利消失,国际贸易增长前景不明朗等。对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而言,应采取以优势行业为突破口打造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利用国际贸易低速增长之机加速国内企业改革、以"负面清单"模式发展服务贸易、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等措施,切实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曹娜  
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呈下降趋势,主要粮食品种净进口呈常态化,甚至在"三高"并存下,我国粮食进口仍在不断增长,"十二五"期间增长率一直高达两位数。根据农业部数据计算得到,2016年1-9月年我国粮食(包括薯类和DDGS)达到8789.4万吨,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63.12%。虽然粮食进口已成为我国调剂余缺重要手段,但"立足国内"是我国粮食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迅安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流通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而流通产业又反作用于国家经济发展体系,成为了促消费保增长的重要途径。从事物发展周期来看,流通产业已由发展高峰进入下行发展阶段,对此,流通产业必须依托于人工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自我完善。本文以流通业促消费保增长的功能入手,对流通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具体实践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及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曹娜  
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呈下降趋势,主要粮食品种净进口呈常态化,甚至在"三高"并存下,我国粮食进口仍在不断增长,"十二五"期间增长率一直高达两位数。根据农业部数据计算得到,2016年1-9月年我国粮食(包括薯类和DDGS)达到8789.4万吨,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63.12%。虽然粮食进口已成为我国调剂余缺重要手段,但"立足国内"是我国粮食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卫  
要保持农业稳定、持续增长,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保持农业资金投入和运行的有序进行。治理整顿以来,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1988年以来农业投资不足所形成的"投入断层"。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投入的根本性问题,即如何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增量的同时,提高农业资金运行效益,并没有解决。可以说,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农村资金的运行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这种探讨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投资机制是极为重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