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21)
- 2023(7875)
- 2022(6613)
- 2021(5954)
- 2020(4869)
- 2019(10499)
- 2018(9907)
- 2017(19550)
- 2016(9992)
- 2015(10648)
- 2014(9804)
- 2013(9283)
- 2012(8164)
- 2011(7138)
- 2010(7273)
- 2009(7266)
- 2008(6065)
- 2007(5339)
- 2006(4797)
- 2005(4381)
- 学科
- 济(36830)
- 经济(36794)
- 业(28417)
- 管理(27676)
- 融(25083)
- 金融(25082)
- 企(23658)
- 企业(23658)
- 银(22225)
- 银行(22219)
- 行(21605)
- 中国(17855)
- 方法(14810)
- 财(13775)
- 数学(13228)
- 数学方法(13122)
- 制(11484)
- 农(11462)
- 中国金融(11009)
- 地方(10725)
- 务(9805)
- 财务(9785)
- 财务管理(9772)
- 业经(9518)
- 企业财务(9340)
- 农业(8028)
- 贸(7886)
- 贸易(7875)
- 体(7730)
- 易(7710)
- 机构
- 学院(124810)
- 大学(119993)
- 济(54782)
- 经济(53732)
- 管理(45505)
- 研究(39197)
- 理学(38957)
- 理学院(38650)
- 中国(38086)
- 管理学(38017)
- 管理学院(37816)
- 财(28285)
- 京(23154)
- 财经(22226)
- 中心(21006)
- 科学(20747)
- 经(20156)
- 经济学(18652)
- 所(17963)
- 融(17777)
- 江(17765)
- 银(17751)
- 农(17640)
- 金融(17447)
- 银行(17137)
- 经济学院(17047)
- 财经大学(16694)
- 研究所(16053)
- 行(16031)
- 州(15428)
- 基金
- 项目(82411)
- 科学(65321)
- 研究(63661)
- 基金(59949)
- 家(50972)
- 国家(50541)
- 科学基金(44067)
- 社会(42461)
- 社会科(40462)
- 社会科学(40453)
- 省(33137)
- 基金项目(30846)
- 教育(28901)
- 划(26540)
- 编号(26280)
- 自然(25852)
- 自然科(25295)
- 自然科学(25288)
- 自然科学基金(24829)
- 资助(24193)
- 成果(21110)
- 重点(19008)
- 发(18828)
- 创(18275)
- 国家社会(18121)
- 课题(17926)
- 部(17814)
- 性(17300)
- 创新(17118)
- 制(16921)
共检索到191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金鹏辉 王营 张立光
本文研究了既定增长目标下金融摩擦与杠杆治理的关系,比较分析了不同金融摩擦情景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投资、产出和杠杆率的变动,及全社会产出和杠杆率的变动。研究发现,既定增长目标下,减少政府隐性担保、提高直接融资便利以及稳定间接融资便利是实现稳增长和降杠杆双重目标的有效工具组合;以非吸储类放贷组织为代表的民间融资当前处于相对便利程度,其发展的关键在于规范化和阳光化。因此,弱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应成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全社会杠杆率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金融摩擦 杠杆治理 稳增长 隐性担保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金鹏辉 王营 张立光
本文研究了既定增长目标下金融摩擦与杠杆治理的关系,比较分析了不同金融摩擦情景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投资、产出和杠杆率的变动,及全社会产出和杠杆率的变动。研究发现,既定增长目标下,减少政府隐性担保、提高直接融资便利以及稳定间接融资便利是实现稳增长和降杠杆双重目标的有效工具组合;以非吸储类放贷组织为代表的民间融资当前处于相对便利程度,其发展的关键在于规范化和阳光化。因此,弱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应成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全社会杠杆率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金融摩擦 杠杆治理 稳增长 隐性担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鹏娟
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主流资本结构理论无法有效解释转轨制和发展中国家的杠杆结构特点。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独特的社会制度及长期的改革转轨,中国的杠杆结构显示了其独有的特点。杠杆结构的异质性反映了金融摩擦的异质性,中国金融摩擦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间接融资市场的所有制歧视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不完善。文章从这两个方面分别梳理了金融摩擦对杠杆率的影响机制,并梳理了金融摩擦对生产率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喻崇武
稳定经济增长和降低杠杆率是中国经济长期面临的一对"两难问题"。本文从金融摩擦的视角,厘清非金融企业部门经济增长与杠杆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实现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部门呈现宏观杠杆率持续攀升、微观杠杆率分化两个显著特征,杠杆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金融摩擦主要通过资源错配降低TFP和减少企业要素投入数量两种渠道来影响经济增长,更多资本流入效率较低的企业引起非金融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上升、微观杠杆率分化。治理金融摩擦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有利于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一方面要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准确评估债务风险与发现价值创造源泉,另一方面要依据角色功能、作用机制和投资诉求对企业、政策和资金来源进行分类匹配,针对不同企业利用不同政策工具引导不同类别的资金进行投资。
关键词:
金融摩擦 经济增长 杠杆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飞
构建带有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研究在供给面和需求面冲击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双支柱政策组合对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调控效果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当遇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改变信贷供给状况可以较好地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前未重视宏观审慎政策而只是强调货币政策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所在。面对正向房地产需求冲击,不适用于单纯采取大幅加息等总量措施,而应配合采取收紧LTV等宏观审慎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适度降温,避免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利率政策与LTV政策使经济增长和杠杆率的波动相对较小,政策组合更有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消费和储蓄是经济学研究中一个始终被关注的课题。已有众多学者研究过它。本文着重探讨经济稳定增长条件下这一问题的性质及特点。本文的探讨由微观开始,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导出宏观结论。 一、生命周期假说 对于个人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我们采纳莫狄格兰尼首倡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一假说已被当代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下面是这一假说的简要描述。 设某个典型的消费者有一个在其有生之年的任何时刻都适用的瞬时消费效用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田拓 阮卓阳 朱军军
本文基于91个国家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二元面板离散选择模型对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去杠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2)金融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均显著负相关,表明金融杠杆波动程度的加大不仅会危害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论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具有比较确切的政策启示。首先,应考虑从防患未然的角度,前瞻性地加强金融杠杆的宏观管理,避免整个金融体系出现过度杠杆化的倾向。其次,在危机后"被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应...
关键词:
去杠杆化 经济增长 金融稳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向琴 陈国进
发达的金融制度可以通过降低金融交易的信息成本促进资本形成、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当金融交易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时,金融管制有其存在的经济合理性,通过放松金融管制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前提是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和提高司法效率降低金融交易的信息摩擦。
关键词:
信息成本 金融制度 金融管制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屈博 庞金峰
绝大部分对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的研究集中于探索股票指数的收益率序列是否服从随机游走,但是收益率序列是否服从随机游走与投资者是否可以获取超额收益并不完全等价。本文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在有摩擦条件下的常用量化投资策略的收益情况,直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是否为弱式有效。实证结果表明被动投资的收益不低于主动投资,投资者不能获得超额收益,中国股票市场具有弱式有效性。
关键词:
中国股票市场 有摩擦市场 弱式有效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回归模型,研究金融杠杆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强化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明显。进一步采用混频MS-VAR模型检验发现,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影响呈显著时变特征,对经济风险管理影响呈阶段性时变特征,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呈异质性时变特征。据此提出,应适度应用金融杠杆、规范各主体投融资行为,关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杠杆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回归模型,研究金融杠杆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强化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明显。进一步采用混频MS-VAR模型检验发现,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影响呈显著时变特征,对经济风险管理影响呈阶段性时变特征,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呈异质性时变特征。据此提出,应适度应用金融杠杆、规范各主体投融资行为,关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杠杆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昭君 葛新权
文章从宏观金融杠杆的动态角度出发,选取200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了金融杠杆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讨论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的金融杠杆率存在着明显的波动现象,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产生的负面冲击更为明显。基于经济增长核算框架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物质资本投资的降低是金融杠杆波动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杠杆的剧烈波动减小了经济增长跨越减缓拐点的可能性,不利于驱动地区经济稳定增长。
关键词:
金融杠杆 杠杆波动 经济增长 经济稳增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余粤
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框架正在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然而有别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时期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环境,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要复杂得多,尤其是经济增速放缓引发的信用风险暴露使得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难度更大。本文基于一个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模型研究各类货币政策与最优政策响应的差异,指出传统泰勒规则和灵活通胀目标制在缓解金融摩擦带来的资源配置无效率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地,本文在将各类金融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引入泰勒规则后发现,利差虽然是衡量信用摩擦程度的指示器,但稳定利差的货币
关键词:
最优货币政策 信用传导渠道 动态新凯恩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晏玲菊
采用价格贸易条件,考察了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与反倾销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出口价格和其他国家价格进行比较,发现价格贸易条件不仅能解释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发起反倾销,还有助于解释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出口的低技术产品发起反倾销的价格指数原因。
关键词:
价格贸易条件 “价格优势” 贸易摩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