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4)
- 2023(2014)
- 2022(1793)
- 2021(1532)
- 2020(1464)
- 2019(3167)
- 2018(3111)
- 2017(6706)
- 2016(3440)
- 2015(3862)
- 2014(4004)
- 2013(4068)
- 2012(4001)
- 2011(3509)
- 2010(3398)
- 2009(3199)
- 2008(3124)
- 2007(2651)
- 2006(2407)
- 2005(2180)
- 学科
- 济(19901)
- 经济(19891)
- 方法(10710)
- 数学(10179)
- 数学方法(10118)
- 业(8850)
- 管理(8484)
- 企(6352)
- 企业(6352)
- 财(5066)
- 地方(4799)
- 中国(4668)
- 农(4046)
- 融(3693)
- 金融(3693)
- 银(3530)
- 银行(3523)
- 税(3439)
- 地方经济(3415)
- 学(3405)
- 税收(3350)
- 行(3345)
- 收(3332)
- 贸(3193)
- 贸易(3189)
- 易(3113)
- 农业(2998)
- 制(2839)
- 务(2589)
- 财务(2585)
- 机构
- 大学(49475)
- 学院(49208)
- 济(25868)
- 经济(25478)
- 研究(18190)
- 管理(18177)
- 理学(15700)
- 理学院(15547)
- 管理学(15251)
- 管理学院(15172)
- 中国(15097)
- 财(12312)
- 科学(10320)
- 京(10039)
- 财经(9618)
- 所(9276)
- 经济学(9221)
- 经(8858)
- 经济学院(8520)
- 中心(8497)
- 农(8446)
- 研究所(8353)
- 财经大学(7254)
- 江(7184)
- 业大(6910)
- 农业(6562)
- 院(6528)
- 北京(6289)
- 省(5696)
- 州(5549)
- 基金
- 项目(33203)
- 科学(26346)
- 基金(25622)
- 家(22732)
- 国家(22605)
- 研究(22422)
- 科学基金(19213)
- 社会(15875)
- 社会科(15227)
- 社会科学(15226)
- 基金项目(13222)
- 省(12266)
- 自然(12266)
- 自然科(11994)
- 自然科学(11990)
- 自然科学基金(11761)
- 资助(11660)
- 教育(10332)
- 划(10169)
- 部(7942)
- 重点(7787)
- 编号(7526)
- 国家社会(7294)
- 发(7206)
- 教育部(6905)
- 人文(6638)
- 科研(6410)
- 创(6383)
- 中国(6144)
- 创新(6104)
共检索到76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辛树人
2012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经济总体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矛盾局面始终贯穿其中,"稳增长"和"控物价"同时成为宏观调控政策要面对的目标。如果对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当,就可能会由于判断失误而影响政策选择。面对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需要从政策上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通胀"双重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晶
尽管稳增长、控通胀与调结构三者相互纠结、较难取舍,但仍应该有一个顺序。笔者认为控通胀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调结构,最后是稳增长上半年经济增长基本符合政策调控预期经济增长方面:今年上半年总体增长平稳,基本符合政策调控预期。其中,第一季度经济增速9.7%,第二季度9.5%,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亚平 王春贤
在实践中,通胀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更多的是由中央银行根据具体经济形势灵活把握通胀预期的作用通胀预期是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估计和判断,公众通胀预期的稳定对于通胀水平进而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人们普遍存在通胀预期,消费者就愿意用较高的价格购买产品和服务,因为他们担心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劳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宁
贸易摩擦增加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美贸易摩擦已给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贸易摩擦直接给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速度的放缓,也给美联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先东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折时期,长期以来依靠外需和投资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疲弱。IMF连续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4月份IMF预测2016、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2%、3.5%,比2016年1月份的预测分别下调0.2个、0.1个百分点,比2015年4月份对2016年的预测调低了0.6个百分点。发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杰
从经济理论上看,如果一个国家同时出现通胀、增长速度下滑、结构失衡,将是非常麻烦的。我国2011年就恰恰遇到了通胀、增长速度下滑、结构失衡同时叠加出现的压力。因此,我们如何寻到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的"平衡点",就成了今年宏观上的重大问题。本文就"平衡点"作了分析,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组合、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的应对举措。
关键词:
反通胀 保增长 调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在2008年两会期间,《金融时报》的记者向温家宝总理提问:中国是否打算放缓经济的增长,甚至冒增加失业的风险,去应对通货膨胀压力?温总理的回答是,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并且把握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立超
文章运用HP滤波法、生产函数法和菲利普斯曲线法对1980—2009年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潜在增长率为8%~10%,中值为9%。但是,从未来的更长时期来看,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人口红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宏观经济调控将更多地注重多维动态平衡。
关键词:
潜在增长率 经济结构调整 多维动态平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婧宁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金融运行总体是稳健的,但资金分布不合理问题仍然存在,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针对当前国内外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资本市场,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关键词:
经济工作 风险 资本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晶
当前我国面临国内外的冲击,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的不断升级,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央提出"六稳",其核心指向是稳增长。稳增长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举措,而诸多的应对策略,通过不同的传导渠道,又往往会导致债务积累和杠杆率攀升,从而给稳杠杆(及稳金融)带来压力。因此,要实现稳增长与稳杠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根钱
本文分析了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文章认为,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走势趋于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加大。房市低迷、货币政策趋紧和出口增速回落等因素会对经济增长构成制约。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第三季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新立
201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三个明显特点:一是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2%,虽然比2010年10.6%的增速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快速增长的范围,符合以抑制通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的要求。二是三大需求均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分别增长17.1%、23.8%和20.3%,均处于正常旺盛增长态势。特别是消费持续旺盛和民间投资增速逐月加快,并明显快于国有单位投资,自主增长机制的作用正在增强。三是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万光彩
该文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运行中"增长与通胀的交替",论述总供求分析框架的理论演进。传统总供求模型解决了总需求曲线移动而导致的经济波动问题,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求模型则解决了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而导致的"滞胀"问题,但无法阐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缩长之谜"。因此,论文指出应该基于中国的"典型化事实",进一步拓展总供求分析框架,从而为加强和改善中国的宏观调控构建理论基础。
关键词:
总供求模型 增长与通胀权衡 典型化事实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李若愚
本文认为,2016年全社会杠杆率进一步攀升,居民部门过快加杠杆推动房地产泡沫进一步膨胀。"去杠杆"与"稳增长"之间的冲突在上升。2017年,货币政策需长短兼顾,坚持"稳健"基调,推动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