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
- 2023(1393)
- 2022(1269)
- 2021(1082)
- 2020(970)
- 2019(2294)
- 2018(2204)
- 2017(4971)
- 2016(2506)
- 2015(2797)
- 2014(2799)
- 2013(2861)
- 2012(2850)
- 2011(2424)
- 2010(2435)
- 2009(2239)
- 2008(2156)
- 2007(1974)
- 2006(1774)
- 2005(1568)
- 学科
- 济(15374)
- 经济(15365)
- 方法(7684)
- 数学(7394)
- 数学方法(7357)
- 业(6398)
- 管理(5742)
- 企(4223)
- 企业(4223)
- 地方(4138)
- 财(3932)
- 中国(3675)
- 税(3204)
- 农(3189)
- 地方经济(3184)
- 税收(3132)
- 收(3116)
- 融(2660)
- 金融(2660)
- 学(2541)
- 农业(2496)
- 银(2399)
- 银行(2394)
- 行(2286)
- 贸(2284)
- 贸易(2282)
- 易(2224)
- 收入(2186)
- 务(2030)
- 财务(2030)
- 机构
- 大学(35307)
- 学院(35175)
- 济(19269)
- 经济(19017)
- 研究(13245)
- 管理(12536)
- 理学(10851)
- 理学院(10758)
- 中国(10686)
- 管理学(10570)
- 管理学院(10517)
- 财(9140)
- 科学(7357)
- 财经(7133)
- 京(7092)
- 经济学(6993)
- 所(6645)
- 经(6564)
- 经济学院(6499)
- 农(6129)
- 研究所(6012)
- 中心(5963)
- 财经大学(5324)
- 江(4950)
- 业大(4839)
- 农业(4825)
- 院(4713)
- 北京(4402)
- 科学院(3922)
- 研究中心(3829)
共检索到54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晶
当前我国面临国内外的冲击,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的不断升级,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央提出"六稳",其核心指向是稳增长。稳增长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举措,而诸多的应对策略,通过不同的传导渠道,又往往会导致债务积累和杠杆率攀升,从而给稳杠杆(及稳金融)带来压力。因此,要实现稳增长与稳杠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连飞
在中国经济增长处于下行趋势和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金融宏观调控面临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目标两难之中。构建考虑银行不完全竞争性的DSGE模型,研究中国协调实现稳增长和去杠杆目标的困境,以及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组合平衡双目标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提高政策利率抑制储蓄型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减弱借贷型居民和企业家的借贷意愿,导致产出下降,且为维持预算软约束部门运转筹集高融资成本资金,引起杠杠率大幅上升。面对正向金融冲击,在货币政策调控的基础上,加入资本充足率政策直接影响银行部门,弥补贷款替代效应导致的政策效果减弱,能有效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当前,中国经济需采取宏观审慎政策抑制杠杆率增长,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促进经济增长,并推动经济长期增长逐步消化高杠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晓晶 刘磊
无论是800年债务变动的大历史,还是1970年以来的四次全球债务浪潮,高债务过后往往都伴随着危机或衰退。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也经历着明显的周期现象,2008-2016年共上升100个百分点。2017年后开始了平稳去杠杆,三年连续12个季度宏观杠杆率维持在240%~246%之间波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债务和GDP均产生冲击。据推算,2020年名义GDP增速将滑落至6%左右,同时债务增速将有所提高,最终导致杠杆率攀升10个百分点左右。未来的政策重点仍在于稳增长与稳杠杆间的动态平衡,包括用改革而非刺激的办法稳住总需求、容忍宏观杠杆率的适度上升、资源配置与风险配置相匹配,以及针对公共部门特别是国企与融资平台精准去杠杆。
关键词:
债务周期 宏观杠杆率 疫情冲击 稳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达飞 邵宇 杨小海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稳增长是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保障。从2016年10月开始,中国多项经济与金融政策均围绕去杠杆任务展开,但各项措施对去杠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如何平衡去杠杆与稳增长,成为顶层设计和学术研究的重大问题。鉴于中国各部门杠杆的结构性不平衡,文章构建五部门存量-流量一致模型,探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企业微观措施(或组合)对稳增长和不同部门杠杆的影响。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提高政府和企业杠杆,降低居民杠杆,对GDP的影响比较温和;提高政府支出增速和减税能实现去杠杆与稳增长双目标,但前者去杠杆的效果更明显;增加股权融资对降低企业杠杆的效果明显;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有利于降低政府和企业杠杆;企业提高内源融资比例,不仅有助于自身降杠杆,还会带动政府和居民降杠杆,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也相对温和。综合来看,减税政策和改善企业内部现金流能够更好地平衡去杠杆与稳增长,紧缩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反而不利于去杠杆。
关键词:
去杠杆 稳增长 存量-流量一致模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先东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折时期,长期以来依靠外需和投资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疲弱。IMF连续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4月份IMF预测2016、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2%、3.5%,比2016年1月份的预测分别下调0.2个、0.1个百分点,比2015年4月份对2016年的预测调低了0.6个百分点。发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宁
贸易摩擦增加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美贸易摩擦已给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贸易摩擦直接给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速度的放缓,也给美联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强
《湖南省价格监督管理条例》是依据《价格法》制定的一部以全面规范价格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法规。为贯彻落实好《条例》,2月25日,湖南省召开贯彻实施《湖南省价格监督管理条例》动员大会,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撰写署名文章,指出《条例》的实施是湖南依法运用价格杠杆,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本刊全文刊载周强省长的文章,以供读者学习参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回归模型,研究金融杠杆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强化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明显。进一步采用混频MS-VAR模型检验发现,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影响呈显著时变特征,对经济风险管理影响呈阶段性时变特征,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呈异质性时变特征。据此提出,应适度应用金融杠杆、规范各主体投融资行为,关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杠杆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田拓 阮卓阳 朱军军
本文基于91个国家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二元面板离散选择模型对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去杠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2)金融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均显著负相关,表明金融杠杆波动程度的加大不仅会危害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论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具有比较确切的政策启示。首先,应考虑从防患未然的角度,前瞻性地加强金融杠杆的宏观管理,避免整个金融体系出现过度杠杆化的倾向。其次,在危机后"被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应...
关键词:
去杠杆化 经济增长 金融稳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回归模型,研究金融杠杆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强化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明显。进一步采用混频MS-VAR模型检验发现,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影响呈显著时变特征,对经济风险管理影响呈阶段性时变特征,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呈异质性时变特征。据此提出,应适度应用金融杠杆、规范各主体投融资行为,关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杠杆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哲希 郭俊杰 谭涵予 陈彦斌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双重目标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高杠杆特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状态依存的局部投影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正常时期与高杠杆时期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不同。正常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宽松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较好地促进经济扩张并保证宏观杠杆率稳定,从而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在高杠杆时期,宽松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效果显著弱于正常时期,而且还会推高宏观杠杆率,从而也难以实现“稳杠杆”目标。原因在于,高杠杆下更多的负债主体因偿债压力陷入“借新还旧”状态中,阻塞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降低了政策调控效率。
关键词:
高杠杆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调控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辛树人
2012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经济总体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矛盾局面始终贯穿其中,"稳增长"和"控物价"同时成为宏观调控政策要面对的目标。如果对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当,就可能会由于判断失误而影响政策选择。面对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需要从政策上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通胀"双重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晶
尽管稳增长、控通胀与调结构三者相互纠结、较难取舍,但仍应该有一个顺序。笔者认为控通胀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调结构,最后是稳增长上半年经济增长基本符合政策调控预期经济增长方面:今年上半年总体增长平稳,基本符合政策调控预期。其中,第一季度经济增速9.7%,第二季度9.5%,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亚平 王春贤
在实践中,通胀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更多的是由中央银行根据具体经济形势灵活把握通胀预期的作用通胀预期是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估计和判断,公众通胀预期的稳定对于通胀水平进而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人们普遍存在通胀预期,消费者就愿意用较高的价格购买产品和服务,因为他们担心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劳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张杰平
近年来,为了防控金融风险,"降杠杆"的呼声此起彼伏。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当局一度陷入"稳增长"与"降杠杆"的两难境地,并总体上实施了"名松实紧"的货币政策。然而,随着货币增长率放缓,中国经济杠杆率却越降越高,堪称"杠杆率悖论"。本文试图利用修正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来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和杠杆率之间的关系,厘清中国杠杆率悖论背后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降低货币供应量会带来投资和消费增长的下滑,进而带来产出更大幅度下降,最后反而会提高经济杠杆率。具体地,在货币增速受到负向冲击下,货币供应量每下降0.08个百分点,将带动投资和产出分别下降0.38个和0.18个百分点,使得杠杆率...
关键词:
中国杠杆率 货币供应量 金融加速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