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3.253.182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7)
2023(9465)
2022(8218)
2021(7512)
2020(6378)
2019(14906)
2018(14551)
2017(29676)
2016(16246)
2015(18268)
2014(18449)
2013(18458)
2012(17607)
2011(15979)
2010(16079)
2009(15094)
2008(15204)
2007(13962)
2006(12143)
2005(10929)
作者
(47105)
(39734)
(39651)
(38120)
(25393)
(18897)
(18175)
(15398)
(14895)
(14301)
(13448)
(13100)
(12696)
(12661)
(12565)
(12497)
(12134)
(11693)
(11607)
(11451)
(9923)
(9905)
(9781)
(9288)
(9030)
(8900)
(8819)
(8810)
(8027)
(7933)
学科
(72158)
经济(72089)
管理(45839)
(45117)
(35018)
企业(35018)
方法(34718)
数学(31662)
数学方法(31347)
(20792)
(20110)
中国(18001)
(15921)
贸易(15916)
(15520)
地方(14725)
农业(13549)
(13516)
业经(13484)
(13101)
(11893)
银行(11868)
(11808)
财务(11782)
财务管理(11754)
(11463)
金融(11461)
(11319)
企业财务(11107)
(10922)
机构
学院(236473)
大学(235786)
(106320)
经济(104207)
管理(90637)
研究(81452)
理学(77637)
理学院(76840)
管理学(75577)
管理学院(75137)
中国(63670)
(50229)
(48533)
科学(47920)
(41958)
(41465)
财经(39364)
中心(38233)
研究所(37815)
(36381)
(35709)
业大(34406)
经济学(33966)
农业(32790)
经济学院(31007)
北京(30561)
(29410)
师范(29139)
财经大学(29034)
(28620)
基金
项目(151895)
科学(119586)
基金(111112)
研究(110965)
(96303)
国家(95534)
科学基金(81420)
社会(70999)
社会科(67502)
社会科学(67482)
(58822)
基金项目(57811)
自然(51970)
教育(51374)
自然科(50759)
自然科学(50739)
自然科学基金(49888)
(49740)
资助(47273)
编号(44989)
成果(37315)
(34953)
重点(34387)
(33311)
课题(31149)
(31135)
教育部(30032)
国家社会(29473)
科研(29423)
创新(29244)
期刊
(114124)
经济(114124)
研究(72078)
中国(43100)
(39134)
(37019)
学报(35140)
科学(32137)
管理(31664)
(27892)
金融(27892)
大学(26439)
学学(25099)
农业(24566)
教育(21369)
技术(19979)
经济研究(19748)
财经(19666)
业经(18060)
(16945)
问题(15559)
(14276)
(13084)
技术经济(12726)
统计(12668)
国际(12178)
理论(12112)
商业(11325)
(11304)
世界(10818)
共检索到35471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伟江  王虎邦  林晶  
近年来,高杠杆风险的不断累积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如何借助货币政策来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构建TVP-SV-VAR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在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过程中所具有的时变特性、非线性效应及结构性差异,以期在科学地去杠杆进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在不同部门间具有显著的时变特性和非线性效应,但其调控效力在逐步减弱;企业和居民部门对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敏感,但政府部门并不敏感;企业杠杆率调整速度变慢且进入"惰性"区间,政府和居民杠杆率修正速度逐步加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志鹏  
近年来,在物价形势稳定、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经济潜在增速下行、杠杆率不断快速攀升的背景下,"控杠杆"与"稳增长"同时成为货币当局的现实目标,给其政策操作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涵盖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货币当局的DSGE模型来考察"稳增长"和"控杠杆"双重目标下货币当局最优政策设定。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本文考察了不同政策参数设定下模型稳态和动态的变化,以及货币信贷外生冲击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货币增速本身受到多方面因素制衡,单纯依靠货币当局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降低杠杆率的效果并不理想,且货币当局政策效果缺乏稳定性。因此,当前有必要减轻货币当局控杠杆的压力,通过包括结构性改革在内的多种措...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哲希  郭俊杰  谭涵予  陈彦斌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双重目标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高杠杆特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状态依存的局部投影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正常时期与高杠杆时期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不同。正常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宽松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较好地促进经济扩张并保证宏观杠杆率稳定,从而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在高杠杆时期,宽松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效果显著弱于正常时期,而且还会推高宏观杠杆率,从而也难以实现“稳杠杆”目标。原因在于,高杠杆下更多的负债主体因偿债压力陷入“借新还旧”状态中,阻塞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降低了政策调控效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张杰平  
近年来,为了防控金融风险,"降杠杆"的呼声此起彼伏。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当局一度陷入"稳增长"与"降杠杆"的两难境地,并总体上实施了"名松实紧"的货币政策。然而,随着货币增长率放缓,中国经济杠杆率却越降越高,堪称"杠杆率悖论"。本文试图利用修正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来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和杠杆率之间的关系,厘清中国杠杆率悖论背后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降低货币供应量会带来投资和消费增长的下滑,进而带来产出更大幅度下降,最后反而会提高经济杠杆率。具体地,在货币增速受到负向冲击下,货币供应量每下降0.08个百分点,将带动投资和产出分别下降0.38个和0.18个百分点,使得杠杆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俭  杜强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我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出现了杠杆率快速攀升的问题。而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如何应对"稳增长"与"降杠杆"双重压力成为我国央行面临的重要难题。基于有向无环图(DAG)和SVAR模型,本文重点对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杠杆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增加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但会导致杠杆率的持续快速上升;而利率的提高在短期内能抑制杠杆率的上升,但在长期内则会引起杠杆率的再次上涨;相比较而言,货币供应量比利率对杠杆率变动的影响更大。因此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艳  朱锦  刘茜  胡岸明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人民银行创设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稳定宏观经济增长和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立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属性特征,针对如何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过程加强审计监督,从审计内涵、方法、框架、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旨在为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提供实践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晓曦  张伯伟  
以美国货币宽松政策背景和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事实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企业杠杆增长和美国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实证结果表明:虽然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会显著促进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但对外资持股企业杠杆增长的促进影响要小于无外资持股企业。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上述影响和影响差异会越小。外资持股主要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融资能力,而不是股权融资优势来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的杠杆增长促进影响。伴随美国货币政策宽松而增加的融资供给没有被无外资持股企业同步用于资本性投资,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其他投资。沪港通政策可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中国企业杠杆波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晓曦  
以2003—2016年上市企业出口和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美国货币宽松政策不仅对中国企业杠杆增长存在显著推动作用,而且对出口企业杠杆增长产生更大影响。原因在于,出口企业涉足国内外多个市场,拥有更稳定的现金流以及更广阔的融资市场来源,从而实现更大的杠杆增长。这一效应在出口收入更高、更加依赖长期债务融资、信贷收紧以及金融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更显著。面对美国2020年"量化宽松",一方面银行部门需警惕国内企业,尤其出口企业出现新一轮杠杆增长和债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出口企业贸易结构转变增加出口企业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抵抗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伟  沈悦  
文章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冲击侧重解释经济周期的中期波动,而货币政策冲击则侧重分析短期经济周期波动,合理控制财政支出可以降低经济波动幅度,要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应保证资本投入适度增长,适时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支出的增加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提升居民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伟  沈悦  
文章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冲击侧重解释经济周期的中期波动,而货币政策冲击则侧重分析短期经济周期波动,合理控制财政支出可以降低经济波动幅度,要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应保证资本投入适度增长,适时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支出的增加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提升居民消费。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倩  胡小文  胡昌雄  
为解决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与政府债务规模高企问题,本文构建混合货币政策与包含消费税、资本税和劳动所得税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基于稳增长、控债务双重目标探讨减税政策效果及其与渐进性混合货币政策协调效应。模拟结果显示:若实施单一减税政策,则消费税比资本税和劳动所得税能更好地熨平经济波动;若实施组合减税政策,则消费税与劳动所得税组合更利于实现双重目标。政策协调方面,下调劳动所得税与数量型为主、价格型为辅的混合货币政策搭配的经济波动和政策损失最小。研究还发现,政策搭配不当会导致反应过度,尤其是下调消费税和资本税的组合与价格型为主、数量型为辅的混合货币政策搭配会显著增大经济波动和政策损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飞  
构建带有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研究在供给面和需求面冲击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双支柱政策组合对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调控效果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当遇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改变信贷供给状况可以较好地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前未重视宏观审慎政策而只是强调货币政策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所在。面对正向房地产需求冲击,不适用于单纯采取大幅加息等总量措施,而应配合采取收紧LTV等宏观审慎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适度降温,避免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利率政策与LTV政策使经济增长和杠杆率的波动相对较小,政策组合更有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弘  李义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去杠杆"是各国化解金融风险、恢复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改革的转折期,同时金融风险集聚,为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已初步构建了宏观审慎框架并不断丰富。理论上货币政策调整可以直接影响流动性,因此在控制杠杆率背景下需要货币政策发力,中央银行应谨慎地调整货币政策避免杠杆的快速上升,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骆祚炎  陈博杰  
基于金融加速器效应视角,通过外部融资的风险补偿(EFP)机制和现金流机制,从理论上证明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效应,在高杠杆率的状态下比在低杠杆率的状态下要大。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包括居民、厂商、零售商、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等部门在内的DSGE模型,实证检验发现,货币政策在高杠杆率下对经济变量的冲击效应要大于在低杠杆率下的冲击效应,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也大于其他因素对相同经济变量的冲击效应。实证分析结论和理论分析取得一致。这说明,在当前去杠杆的过程中,保持货币政策的平稳对于抑制经济的波动和保持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非常关键。货币政策要通过促进有效率的投资,从而实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达成去杠杆的目的。货币政策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规范监管,促进和引导其平稳运行,防止其对经济活动产生大的冲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万兆泉  许统生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货币中介目标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幅度最大、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次之,而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应从过于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转向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变量来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在将来市场体系完善后,可考虑采用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