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9)
2023(7059)
2022(5778)
2021(5155)
2020(4286)
2019(9402)
2018(9232)
2017(17480)
2016(9439)
2015(10981)
2014(11330)
2013(10918)
2012(10656)
2011(10015)
2010(10237)
2009(9685)
2008(9452)
2007(8838)
2006(8280)
2005(7943)
作者
(29889)
(25019)
(24813)
(23950)
(16029)
(11626)
(11480)
(9738)
(9671)
(9107)
(8875)
(8417)
(8301)
(8183)
(8181)
(7723)
(7355)
(7240)
(7135)
(6673)
(6653)
(6266)
(6034)
(5835)
(5739)
(5644)
(5578)
(5362)
(5152)
(4949)
学科
(59603)
经济(59548)
管理(23579)
(19196)
银行(19051)
(17860)
(17662)
(17004)
地方(16649)
方法(16463)
数学(14354)
数学方法(14271)
中国(13790)
(13508)
企业(13508)
(12895)
金融(12888)
(12568)
地方经济(12159)
(10975)
制度(10972)
(10038)
业经(9891)
业务(9531)
(9519)
(8569)
银行制(8235)
理论(7431)
环境(7082)
经济学(7037)
机构
大学(142830)
学院(142124)
(68270)
经济(66728)
研究(56632)
中国(49994)
管理(47524)
理学(38773)
理学院(38256)
管理学(37551)
管理学院(37287)
(32077)
科学(31963)
(31325)
(29471)
研究所(26474)
中心(25882)
(25495)
财经(24569)
(23963)
经济学(23004)
(22743)
(22175)
银行(21853)
(20331)
经济学院(20296)
北京(20238)
(20062)
农业(19928)
(19130)
基金
项目(85208)
科学(66043)
研究(62589)
基金(60986)
(53281)
国家(52848)
科学基金(44052)
社会(40802)
社会科(38572)
社会科学(38563)
(33153)
基金项目(30870)
教育(28336)
(27494)
自然(26405)
资助(26077)
自然科(25755)
自然科学(25742)
自然科学基金(25270)
编号(24318)
成果(21079)
(19646)
重点(19646)
(18624)
课题(18434)
国家社会(17329)
(16606)
(16176)
发展(16175)
教育部(16073)
期刊
(86637)
经济(86637)
研究(53129)
中国(33870)
(31100)
金融(31100)
(24658)
(23207)
学报(23146)
科学(20361)
管理(19743)
大学(17503)
学学(16799)
教育(15194)
经济研究(14965)
财经(14175)
农业(13467)
技术(12675)
(12341)
业经(10865)
问题(10702)
技术经济(8058)
国际(7998)
世界(7782)
(7743)
统计(7702)
理论(7398)
经济问题(6819)
农村(6584)
(6584)
共检索到247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邵英昕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阻挡,在新的全球环境下银行和金融体制的稳健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然而,许多国家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时,并未把保持银行业的稳健视为政策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内涵、银行体系不稳健的宏观经济原因、不稳健银行体系的宏现经济后果、宏现经济政策设计四个方面,将宏观经济政策放在稳健银行体制必需的政策和结构性因素的框架内,研究稳健的银行体系是如何与宏观经济政策相互联系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军山  
资产价格波动通过影响"融资约束"进而影响消费,通过影响企业资产净值和银行信贷可获得性进而影响投资。资产价格波动导致的银行不稳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实际部门、货币政策、财政、对外部门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李睿  
本文在回顾中国银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1978—2009年的经济金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银行业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实际利率、汇率的变化率和资本产出比的三期滞后值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有显著的影响。据此,我们认为,要维护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必须要重视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鹏  鄢莉莉  
本文运用新凯恩斯的DSGE模型研究金融效率、经济结构变化对技术冲击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印证了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即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刺激产出、消费和投资,还可以降低社会总体价格水平,而金融中介效率、资本收入份额和折旧率的高低都不会影响技术冲击的传导路径。同时,本文的研究还显示,作为金融中介的银行体系效率越高,技术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越小。该结论意味着,在当前阶段我国应着力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效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洪  
一、增量改革、国企亏损及其政治后果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主要采取了所谓"增量改革"的方式,即在现有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经济存量之外,允许非国有的、遵循市场规则的经济部门发展。这种改革方式的优势在于,由于避开了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存量部分,因而:(1)避开了由旧体制的惯性所带来的阻力,(2)也不存在一个即定的利益格局(这个利益格局可能会因改革而被打破,那些在改革中受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田艳芬  邵志高  陈守东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Log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货币供给因素、投资因素及资本市场规模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较大。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货币供给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负向冲击效应,投资因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健全银行体系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预计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9.1%,比2003年小幅回落,实现稳健快速增长的调控目标,特别是在"有保有压"的稳健型宏观政策作用下,经济成功地避免了因投资过热而可能引起的大起大落,经济增长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得到了明显化解,同时,一些薄弱环节得到了明显加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05年双稳健经济政策,实际是对2004年"有保有压"宏观调控政策的确认,并不意味着2005年宏观政策会加大紧缩力度。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处于新一轮长期加速增长周期的第一次调整巩固期(或整固期)。我们相信,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的整固,中国经济仍继续在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上升轨道运行。2005年将会实现8%~8.5%...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1979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表明,要使我国经济迅速而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发展和改革的关系,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这种政策不但有利于经济在稳定中协调发展,避免大起大落,而且可以为经济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牛秀起  
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曾一度出现反复,但进入三季度各主要经济指标又再度回稳,缓解了各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宏观经济既未能形成乐观者预期的"V型反转",也没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建浩  王美今  
作为一个转型国家,中国是否有属于自己的"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增长时期?它起于何时?终于金融危机吗?后危机时代处于何种周期状态?本文利用条件马尔可夫模型首次对这些问题进行正式的经验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以1995年第四季度为界,中国的经济周期从高波动与低波动交替出现的"活乱循环"时期,进入以微波化为主要特征的"大稳健"阶段。与美国因金融危机于2008年中断"大稳健"不同,中国的"大稳健"由于经济过热的累积在2006—2007年间中断,因金融危机负向冲击的叠加而重返,并迅速地于2010年第一季度进入"低波动、高增长"的最优状态,后危机时代元年并未出现过热或二次探底等过度波动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从宏观经济的进度需求数据上观察,我国的总需求仍然疲软,但是从GDP指数上看,经济增长已经趋于稳健。如何使用科学的统计指标来客观地反映我国的经济运行,直接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决策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我国进度统计中反映需求的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进一步讨论,指出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广  
在稳健型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2004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快速增长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1%,投资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了较明显的遏制,通货膨胀明显上升但仍处于可调控、可承受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