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0)
2023(11654)
2022(9612)
2021(8593)
2020(7375)
2019(16455)
2018(16110)
2017(31315)
2016(16713)
2015(18213)
2014(17711)
2013(17848)
2012(16225)
2011(14154)
2010(14133)
2009(13259)
2008(13403)
2007(12006)
2006(10539)
2005(9671)
作者
(49082)
(41036)
(41028)
(38401)
(26117)
(19807)
(18389)
(16123)
(15362)
(14511)
(14023)
(13420)
(13212)
(13076)
(12877)
(12400)
(12187)
(12153)
(11807)
(11701)
(10316)
(10062)
(9905)
(9498)
(9306)
(9050)
(9010)
(8971)
(8085)
(8011)
学科
(82976)
(80409)
经济(80312)
(75809)
企业(75809)
管理(65032)
方法(37821)
数学(29885)
数学方法(29753)
(28449)
业经(27774)
(25982)
(20607)
财务(20601)
财务管理(20582)
企业财务(19545)
农业(19325)
(18274)
贸易(18268)
(17850)
中国(17475)
技术(17166)
(15106)
(14377)
(14310)
(12959)
(12783)
地方(12519)
企业经济(12184)
理论(12165)
机构
学院(244742)
大学(239488)
(110788)
经济(109140)
管理(101135)
理学(88058)
理学院(87206)
管理学(86060)
管理学院(85649)
研究(77118)
中国(62130)
(50781)
(48862)
(48364)
科学(46237)
财经(40690)
(39108)
业大(38906)
农业(38399)
(37250)
(36770)
研究所(35348)
中心(35259)
经济学(34178)
经济学院(31340)
财经大学(30131)
商学(30071)
北京(29823)
商学院(29820)
经济管理(28566)
基金
项目(163766)
科学(131127)
基金(123329)
研究(114356)
(108650)
国家(107659)
科学基金(94036)
社会(77849)
社会科(74171)
社会科学(74153)
基金项目(65780)
(63896)
自然(61889)
自然科(60606)
自然科学(60588)
自然科学基金(59656)
(52459)
教育(50599)
资助(49698)
编号(42614)
(39781)
(37543)
重点(36432)
(36426)
(35013)
创新(34227)
国家社会(33338)
科研(31839)
成果(31395)
人文(31343)
期刊
(119861)
经济(119861)
研究(67488)
中国(43938)
(43793)
(43079)
管理(41678)
学报(38676)
科学(36663)
农业(29849)
大学(29440)
学学(28721)
(21970)
金融(21970)
业经(21587)
财经(20919)
技术(20807)
经济研究(20021)
(19056)
(18098)
问题(16126)
技术经济(15331)
(14782)
商业(13290)
教育(13169)
世界(13114)
财会(12496)
国际(12462)
现代(12264)
统计(11791)
共检索到359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程凯   杨逢珉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合并数据测度了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双边外交关系发展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边外交关系发展会提高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该结果经过变量替换、更换回归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双边外交关系发展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主要通过降低国内外中间品相对价格和提高企业加成率两条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双边外交关系发展会显著提高低技术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但对高技术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却表现为抑制作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双边外交关系发展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在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危机、加征关税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削弱双边外交关系发展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孝松  周钰丁  朱丹  黄恒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化体系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然而,近年来,以支柱地位下降、要素禀赋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去工业化特征日趋明显,在当前中国生产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大背景下,去工业化对中国以出口获利能力、国际贸易地位为主要内涵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产生何种影响需要从正面作出回答。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整体而言,去工业化抑制了国内增加值率及其分解后的本地、外地增加值率的提升,但效应符号存在显著的时间维度差异;第二,就作用渠道而言,一方面,去工业化加剧了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资源错配,提高了生产要素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进口依赖,并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负向效应。另一方面,其一定程度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进而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对国内增加值率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丰裕的劳动力供给在去工业化进程中为制造业有效地补充了劳动力缺口,从而平抑了去工业化的不利影响;第四,基于代表性特征构造的测算指标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已呈现出“过早”去工业化特征,且其将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持续不利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戴翔  李亚  占丽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关键在于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发挥本土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本文分析认为,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战略要义其实不仅在于激发体量优势,还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挥与规模扩张相伴随的消费需求升级可能产生的重要作用。以理论分析为先导,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以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为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体现,实证检验了消费需求可能产生的现实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消费需求升级的确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从而在重塑竞争新优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从具体作用机制看,消费需求升级主要通过激发创新效应以及通过本土市场规模效应,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研究不仅从消费需求升级角度,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对于更好地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竞争新优势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祝树金  金小剑  赵玉龙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测算了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并构建进口产品转换强度和进口产品种类范围来反映企业进口产品转换,实证研究了进口产品转换对于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进口产品转换强度对出口国内增加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进口产品范围扩大对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具有抑制效应;对不同贸易类型、不同所有制、不同要素密集度企业而言,实证结果比较稳健。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进口产品转换通过生产率、要素密集度、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等路径显著影响了出口国内增加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盼盼  陈建国  
本文估算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及其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系统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抑制作用具有异质性,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低生产率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其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抑制作用较大;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和成本加成率是融资约束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两个重要机制。因此,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状况,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水平,同时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本加成率,是提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推动中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亮  谢建国  杨继军  
本文通过拓展Kee和Tang (2016)模型揭示了金融业开放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贸易匹配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业开放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这一结果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分企业类型来看,金融业开放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正向效应随着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出口比重的提高而减弱,对民营和外资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的促进作用明显;从地区差异来看,金融业开放对东中部地区企业的影响显著,并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了金融业开放的促进作用;中间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业开放带来的融资约束纾解通过成本加成和研发创新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扩大金融业开放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持续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以及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占丽  戴翔  
传统理论认为,扩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促进制造业攀升价值链高端并提升附加值创造能力,但实践中却存在着扩大服务业开放未能有效破解制造业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从而出口附加值创造能力提升受制的悖论。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扩大服务业开放后,国外服务要素作为中间投入直接进入制造业的"直接效应"与反向拉动国内服务业发展的"间接效应",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具有相反作用。进一步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经验数据进行检验,还发现上述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中国制造业亟待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和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新阶段,依托扩大服务业开放的促进作用不能简单因袭"拿来主义"路径,更要注重开放的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关联效应等有助于拉动国内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实际影响可能具有的异质性特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耿伟  杨晓亮  
互联网与国际贸易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文章拓展了Hulten等(2006)模型,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考察互联网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在考虑不同指标测算方法、样本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渠道分析表明,降低企业成本和推动企业研发创新是互联网促进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两个重要渠道,并且后者的中介效应更大。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互联网对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且互联网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差异化产品生产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也较为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互联网+"的应用推广和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余骁  
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贸易也应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本文在扩展的Kee and Tang(2016)模型框架下,分析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的静态影响和动态效应。静态条件下进口中间品质量与企业出口DVAR负相关,其通过自主创新产生"加成率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动态改进企业出口DVAR。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专利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进口中间品质量静态下与企业出口DVAR显著负相关,动态下全样本效应为负,一般贸易不显著,而加工贸易显著负相关;(2)研发行为对一般贸易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动态影响具有调节效应,较高研发程度的企业该效应显著为正;(3)对影响渠道的检验发现,创新对企业出口DVAR作用的显著中介变量是加成率和相对价格;(4)进一步分析发现,更高显性比较优势、更低与技术前沿差距和更优省份市场化指数对创新活动具有明显正向调节效应。上述结论表明,推动进口政策由出口导向向创新导向升级是建设更高全球价值链地位下贸易强国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阳   高运胜   朱佳纯  
本文基于Kee和Tang(2016)模型框架,采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首次研究了中间品对外反倾销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异质性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表明,对外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机制分析发现,对外反倾销同时通过调查效应和成本效应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成本效应起主导作用,且对外反倾销对低加成率企业影响更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外反倾销对进口中间品种类较少、技术复杂度较低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更好借力反倾销措施提升本国制造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国兵  袁征宇  
内容提要:本文大量研究讨论了企业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我们基于Melitz模型,对企业互联网化进行了扩展,认为随着企业互联网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会更多地使用国内中间投入。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新浪微博的数据匹配,研究表明:(1)从贸易方式来看,企业互联网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2)区分企业所有制、所在省域和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发现企业增强互联网化程度对提升国内中间投入使用的促进作用会因企业所有制、所在省域和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稳定性的不同而异,互联网化对非国有企业、东部省份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3)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企业互联网化主要通过提高国内中间投入的使用这一渠道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据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通过加强自身业务同互联网的融合,提高了国内中间投入的使用,有助于提升本国企业出口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廖益杰   吕建兴   钟海庆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生产环节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效率变得愈发重要,而标准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措施,但却存在遵从成本。那么,标准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作用机制是什么?文章基于2009~2020年国家—行业层面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标准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GVCR)的影响和机制。结果显示:第一,总体来看,标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出口GVCR,更换度量指标、不同固定效应以及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第二,中间品种类效应和中间品质量效应是标准提升出口GVCR的重要机制,但中间品种类效应的促进作用极易被国外中间品价格下降的作用稀释甚至覆盖,导致其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不显著,而中间品质量效应的促进作用则不受影响。文章的研究发现对深入认识中国不同类型标准的作用,以及针对不同国情组合使用标准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肖扬  黄浩溢  曹亮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变化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产生了积极效应,该积极效应在贸易便利化提升后的第二期开始显现。而在当期内,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甚至会降低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因此,企业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持续建设,以便在长期实现价值链的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晶  刘菲菲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韩永辉  麦炜坤  王贤彬  韦东明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国家提供国际性公共服务保障,其中稳健外交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性制度保障。文章从双边外交关系切入,匹配2004~2018年双边联合声明公报数据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考察双边外交关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边外交关系的增进对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意愿和成功率提高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具体地,外访签订的联合声明公报促进效应大于来访签订的联合声明公报;随着时间推进,双边外交关系促进效应逐渐增强;相较于联合声明和联合新闻公报,联合公报对企业并购意愿的促进效应更强,且外交等级的提升对海外并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本研究为稳健外交关系的企业跨国并购促进效应提供了新的系统性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