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3)
2023(9025)
2022(7747)
2021(7245)
2020(6199)
2019(13998)
2018(14330)
2017(27554)
2016(15476)
2015(16985)
2014(16958)
2013(16931)
2012(15557)
2011(14221)
2010(14633)
2009(13859)
2008(14031)
2007(12626)
2006(11585)
2005(10722)
作者
(41653)
(35517)
(34897)
(33697)
(22240)
(17043)
(15829)
(13593)
(13402)
(12714)
(12351)
(11780)
(11475)
(11456)
(11327)
(10810)
(10516)
(10269)
(10237)
(9962)
(9182)
(8713)
(8602)
(8313)
(8024)
(7976)
(7966)
(7893)
(7228)
(6979)
学科
(58641)
经济(58545)
(52054)
(45476)
管理(42564)
(32104)
企业(32104)
农业(30103)
(21813)
(20640)
税收(20364)
(20185)
(20000)
业经(19322)
方法(18151)
中国(16352)
数学(15218)
数学方法(15018)
(14870)
体制(11537)
(11346)
银行(11330)
(11133)
地方(11030)
(10855)
(10800)
金融(10798)
(10620)
财务(10584)
财务管理(10558)
机构
学院(213354)
大学(211281)
(92489)
经济(90708)
管理(80206)
研究(74992)
理学(68628)
理学院(67895)
管理学(66968)
管理学院(66553)
中国(59740)
(52718)
(50070)
(44220)
科学(42530)
农业(40021)
(38564)
财经(36704)
业大(35289)
(34911)
中心(34416)
研究所(33884)
(33224)
北京(27863)
经济学(27468)
(27056)
师范(26814)
(26748)
财经大学(26590)
(26346)
基金
项目(133792)
科学(105389)
研究(103212)
基金(96922)
(83640)
国家(82826)
科学基金(70510)
社会(66481)
社会科(62556)
社会科学(62541)
(52123)
基金项目(51123)
教育(46067)
编号(43783)
(43161)
自然(42729)
自然科(41677)
自然科学(41669)
自然科学基金(40967)
资助(38447)
成果(37223)
(32207)
(31150)
(30260)
重点(29932)
(29500)
课题(29350)
(28830)
(28051)
国家社会(27638)
期刊
(114204)
经济(114204)
研究(72162)
(57250)
中国(50259)
(39036)
农业(38423)
学报(31953)
科学(29134)
管理(27126)
大学(25588)
(24644)
金融(24644)
教育(24387)
学学(24074)
业经(22724)
(17998)
财经(17438)
技术(16750)
(16523)
(15780)
问题(15751)
经济研究(15483)
(14870)
农村(14441)
(14441)
税务(14022)
农业经济(13873)
世界(12725)
(12168)
共检索到345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兴佐  
税费改革前,农田水利供给依托乡村组织统筹共同生产费的制度,在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的同时也给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后,共同生产费制度被"一事一议"和农户用水协会制度所代替,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实施基础,这两项制度在实践中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需要通过增加国家对农村社会的转移支付,并以此来激活农村社会的自主组织资源,从而构造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农田水利供给体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维松  
本文分析了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农田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以及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兴佐  
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在许多方面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但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或相关政策缺乏实施基础,税费改革在解决了一些“三农”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些问题。自2002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荆门农村进行农田水利调查,得以较长时段的观察税费改革给农田水利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晶晶  
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理论探讨正逐渐从强调实体要素投入转变到注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上来,但现有的制度分析往往局限在静态层面,忽视了不同使用者属性和物品属性下制度安排的动态性和适应性,对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下灌溉制度的演进与适应性关注较少。本文基于博弈均衡分析理论,通过对四个村级案例的考察和分析,试图说明农田水利中分散实验与人为设计的制度实践,分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制度演进的基本逻辑和内在机理;整合制度分散实验和人为设计模式的优点,重新设计了一种基于内生博弈的阶梯式制度演进模型,为我国农田水利制度建设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志会  张露  张俊飚  
包容性制度变革已成为农村乃至整个国家发展制度的主流趋势与重要构件。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1995~2017年村庄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农业税改革对村庄农田水利投入的影响,考察包容性制度与农村公共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对作用机制开展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以农业税改革为代表的包容性制度变革未能有效激励村庄农田水利投资。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税改革后,农田水利治理缺乏政府权威的组织与协调,导致包容制度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在农业税改革后推行的“一事一议”制度因缺乏政府权威参与,造成农田水利治理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同时农业税改革后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重复博弈关系不再,也引致基层政府在农田水利供给上出现卸责等相机决策。本文认为,要破解农村公共治理困境,不仅需要建立包容性制度来激活市场和民间组织,而且需要增强政府及其代理机构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20世纪30年代初,在救济旱灾和开发西北的背景下,陕西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对大后方建设的重视,陕西农田水利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抗战前后十余年间,陕西建成了一批新式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量的小型灌溉设施,并在灌溉管理方面建立了官民合作的现代管理制度。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在当时全国首屈一指,在近代中国水利史上也具有重要位置。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陕西农业生产,复苏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支撑长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20世纪30年代初,在救济旱灾和开发西北的背景下,陕西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对大后方建设的重视,陕西农田水利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抗战前后十余年间,陕西建成了一批新式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量的小型灌溉设施,并在灌溉管理方面建立了官民合作的现代管理制度。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在当时全国首屈一指,在近代中国水利史上也具有重要位置。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陕西农业生产,复苏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支撑长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贵华  
建国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制度的合力,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作用、政府治水组织体系的整合作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利益交换作用,这些制度整合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并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研究表明,继续发挥既有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将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奉海春  李放  
农田小水利制度是由宪政、集体治理和操作制度三个制度层次构成的制度体系。宪政制度构建了一个以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为核心的科层管理制度;集体治理制度是由农民用水户协会制度、村社管理制度和市场制度等多元制度构成的;操作制度是由具体灌溉系统的水资源分配、融资、管护、监督、仲裁和制裁等具体管理机制构成的。农田小水利制度是这三个制度层次有机嵌套而成的制度结构,并在长期的演进中形成了以科层制为核心、多层制度嵌入的"科层制嵌套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柴盈  
产权分化需要配套地方性制度才能提高政府支出效率,不同发展阶段必要性制度与充分性制度也存在差异。基于2009年以来的全国小农水项目样本数据,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共有"常规性财政投入与行政协调"、"市场化水费与农民用水自治"和"农民用水自治"三组地方性制度配置能够改善政府支出绩效,它们也依次是农田水利在落后时期、发展时期和发达时期的有效治理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农田水利事业主要处于向后两个阶段过渡的时期,主要驱动性制度是水价和农民组织,而支农政策导向和目标仍然停留在第一阶段,政策滞后性降低了政府支出绩效。新时期的政策应该以同时深化市场化水价和发展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辅以设置常规性的财政投入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燕琼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资金投入机制、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总结了一些地区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创新的制度安排。认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完全可以由个体 (农民、企业或社团 )来承担 ,让社会力量成为投资的主体。为了促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宜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经营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流转制度和水利市场的监管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洪文  张应良  
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满足不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根源在于资金匮乏和动力不足。改变这种状态的逻辑起点是进行供给制度创新。政府主导是其基本职责所在,社会参与则需要动员激励。农田水利建设动员机制应该是国家动员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的整合,动员主体的培育与动员方式的选择就成为农田水利建设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应从建设法律规章、完善公共财政、建立合作机制三个方面着手,促进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成玉  孙小燕  
管护机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水价定价机制和水费收取方式不合理,养护资金、养护主体不到位,是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管护体制不顺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设施集体产权比重过高,所有者缺位,经营权模糊等。因此,深化产权改革是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的突破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