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6)
- 2023(5272)
- 2022(4344)
- 2021(4063)
- 2020(3119)
- 2019(7037)
- 2018(6582)
- 2017(12681)
- 2016(6782)
- 2015(7396)
- 2014(7353)
- 2013(7637)
- 2012(7115)
- 2011(6694)
- 2010(7058)
- 2009(6672)
- 2008(6442)
- 2007(5980)
- 2006(5540)
- 2005(4653)
- 学科
- 济(26470)
- 经济(26420)
- 业(23046)
- 农(22856)
- 税(22038)
- 税收(20601)
- 收(20435)
- 管理(19054)
- 农业(15468)
- 企(15144)
- 企业(15144)
- 财(12216)
- 业经(10812)
- 方法(8613)
- 制(8104)
- 中国(7874)
- 收入(7354)
- 农业经济(6893)
- 数学(6884)
- 数学方法(6832)
- 地方(6132)
- 策(5874)
- 发(5685)
- 财政(5615)
- 学(5501)
- 体(5280)
- 发展(5275)
- 展(5270)
- 务(5062)
- 财务(5051)
- 机构
- 学院(100409)
- 大学(98497)
- 济(39430)
- 管理(38871)
- 经济(38506)
- 理学(33728)
- 理学院(33379)
- 管理学(32940)
- 管理学院(32736)
- 研究(32587)
- 中国(26486)
- 财(25779)
- 农(22085)
- 京(19474)
- 科学(18859)
- 财经(18509)
- 经(16760)
- 江(16681)
- 所(16009)
- 农业(15724)
- 中心(15687)
- 业大(15031)
- 研究所(13986)
- 省(13569)
- 财经大学(13443)
- 范(12911)
- 州(12785)
- 师范(12783)
- 北京(11907)
- 经济学(11807)
- 基金
- 项目(64472)
- 科学(51616)
- 研究(49480)
- 基金(48327)
- 家(41690)
- 国家(41254)
- 科学基金(35594)
- 社会(33488)
- 社会科(31303)
- 社会科学(31292)
- 基金项目(25543)
- 省(24426)
- 自然(21234)
- 教育(21185)
- 编号(21180)
- 自然科(20779)
- 自然科学(20775)
- 自然科学基金(20418)
- 划(20228)
- 成果(18498)
- 资助(18202)
- 部(14426)
- 国家社会(14231)
- 性(14200)
- 农(14111)
- 制(13803)
- 重点(13712)
- 发(13711)
- 课题(13390)
- 创(13227)
共检索到159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胜利 赵晓峰
税费征缴年代,乡村基层组织角色与行为变异的根源在于国家汲取型体制,客观反映为乡村基层组织在压力型体制下积极行政带来的机构人员膨胀和经纪体制的复活,直接表现为乡村治理性危机的凸显。税费改革以后,精兵简政式的乡村体制改革迫使乡村基层组织成了"悬浮性政权",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乡村治理性危机,并伴随着日益严重的伦理性危机。从乡村危机演变的角度重新审视乡村基层组织角色与行为的变异逻辑及其存在价值是一个可能的理解视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晓峰
中国的近代史是充满着屈辱与抗争的历史。为了实现民族国家的崛起,自清末新政以来,中国的历任执政者先后都掀起了国家政权建设的热潮。国家政权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是乡村基层组织的制度建构问题,借此保证国家能够有效地从小农经济剩余中提取国家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原始积累资本。本文对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基层组织的特点与运作特征进行了描述性演绎,展示了乡村基层组织在不同体制环境下的生存逻辑与运作逻辑,并在本文的最后讨论了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使命与乡村基层组织的变革问题。
关键词:
国家政权建设 乡村基层组织 演变逻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晓峰
税费改革没有改变国家政权建设以来捉村基层组织延续下来的生存逻辑,它们不可能主功地、根本性地从赢利型经纪角色转向保护型经纪角色,谋取私利的动机依然非常强烈。由此而来,农村基层组织的运作逻辑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它们会把刚性任务弹性化,也会把国家政策结合进农民的观念与行为中并借此谋取私利,还会因为利益空间的有限而出现村座干部之间的分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乡村的治理性危机进一步加剧,给当下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宝玲 高静 张应良
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引入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基层组织(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以产业兴旺为目标,从产业选择到促进产业发展。研究发现: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特殊性,基层组织能力是主导因素;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依赖于农村基层组织动态能力的发挥,不同的基层组织主体动态能力比较优势不同,需要协商配合、协同发力;乡村产业呈现出差异化发展,除了因资源禀赋条件影响之外,还受到基层组织动态能力的影响。为此,必须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赋能,重视农村基层组织之动态能力的发挥和培育,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端锋
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至2006年,各省、区、市均取消了农业税。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减轻乡村两级组织运转的行政成本,各地相继启动了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即乡村体制改革,主要是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合村并组,有些地方还取消了村民小组长;在基层组织的职能转变上,实行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推行“花钱买服务”,促使基层组织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目前,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村体制改革的效应也开始显现。那么,改革后的乡村组织在实践中到底是如何定位的,绩效如何,换句话说就是,“改革后的农村基层组织在干些什么事?”就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齐琦 霍红梅 刘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应有之义,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农村环境治理需多元协同共治,更需基层组织有效参与。本文在探讨基层组织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进程中,厘清基层组织的内在结构和参与逻辑,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和公共理论,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探究基层组织治理农村环境的作用机制,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个角度解释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保障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翱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内在逻辑是:以自治为主体、以法治为主导、以德治为基础。厘清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明确了未来我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点,那就是以自治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村规民约这一软法治理,法治、德治协同发力,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乡村治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端锋
进入2004年以来,中国数省市相继发生了禽流感疫情,与2003 年非典不同的是,禽流感大多发生在农村地区,而2004年以来的中国农村则正在进行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包括乡镇体制改革和合村并组,至2005年下半年,这一改革基本告一段落,突然而至的禽流感疫情直接拷问税改后的乡村组织。农业部2005年11月11日发布: 湖北省京山县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而此时笔者正在京山县邻县的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冰洋 廉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走在前列,要在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中开拓进取、创造未来,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无穷伟力,在不懈奋斗中实现新的历史性成就。
关键词:
建党精神 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干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双 余智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乡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党建单向“嵌入”乡村治理模式的局限性不断凸显,而通过“耦合”多元治理力量以引领乡村共治的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在乡村共治的过程中,基层党建发挥引领作用,耦合乡村多元治理力量,不但能促进乡村善治,同时又可以提升基层党建的引领力,从而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耦合视角下,基层党组织通过价值耦合、利益耦合、权力耦合等机制实现引领乡村共治的目的,但现实中存在文化、经济、政治等三重张力,具体表现为价值追求的失范、资源分配的失序和治理权力的失衡,需要基层党建通过价值耦合以重塑乡村“公共性”价值共识、利益耦合以构建共创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权力耦合以构建上下连通横向协作的治理结构,从而引领乡村共治,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基层党建 乡村共治 耦合机制 乡村振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吕建春
乡村对人才有着强烈渴求,专家人才也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和服务基层的愿望。理顺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专家服务基层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农业农村科技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此,需从顶层政策设计高度优化专家服务基层路径,最终促进不同面向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
专家服务基层 乡村振兴 乡村人才振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双 余智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乡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党建单向“嵌入”乡村治理模式的局限性不断凸显,而通过“耦合”多元治理力量以引领乡村共治的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在乡村共治的过程中,基层党建发挥引领作用,耦合乡村多元治理力量,不但能促进乡村善治,同时又可以提升基层党建的引领力,从而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耦合视角下,基层党组织通过价值耦合、利益耦合、权力耦合等机制实现引领乡村共治的目的,但现实中存在文化、经济、政治等三重张力,具体表现为价值追求的失范、资源分配的失序和治理权力的失衡,需要基层党建通过价值耦合以重塑乡村“公共性”价值共识、利益耦合以构建共创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权力耦合以构建上下连通横向协作的治理结构,从而引领乡村共治,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基层党建 乡村共治 耦合机制 乡村振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吕建春
乡村对人才有着强烈渴求,专家人才也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和服务基层的愿望。理顺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专家服务基层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农业农村科技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此,需从顶层政策设计高度优化专家服务基层路径,最终促进不同面向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
专家服务基层 乡村振兴 乡村人才振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永穆 刘承礼
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的自主性运转出现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需要大力推进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四川省射洪县创立的“选派乡镇干部到村任职、村组干部合并”模式对其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我们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正面地评价了此项创举所取得的成效,并就其运行过程中的缺陷及其原因进行归纳,进而提出了乡村治理模式嬗变道路上的目标选择。
关键词:
农村税费改革 乡村治理 嬗变 目标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佩霞 朱明熙
乡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是一个内嵌于社区内生秩序的复杂体系。小农经济形势下,社区"场域"的"熟人社会"特性催生出精英群体引领公共产品供给的基层治理路径;其"结构互动"的生成逻辑与公共产品的制度外筹资模式,在组织层面上决定了村社需作为"国家"与"社区"的介质承载起社区内公共产品供给的主导责任。当前村社公共产品供给最需解决的问题,在于借助国家资源来激活村社内部的组织力量,通过强有力村社组织的建设来实现农户的"组织化",从而在"统"的层面上确保村社基本公共产品供给。
关键词:
社区 乡村精英 公共产品 底层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