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4)
2023(6209)
2022(5330)
2021(5066)
2020(4330)
2019(9768)
2018(9475)
2017(18867)
2016(10471)
2015(11625)
2014(11230)
2013(11171)
2012(10504)
2011(9272)
2010(9277)
2009(8805)
2008(8983)
2007(7806)
2006(7104)
2005(6457)
作者
(28098)
(23402)
(23357)
(22263)
(15034)
(11249)
(10641)
(9098)
(8886)
(8609)
(8247)
(8119)
(7603)
(7522)
(7395)
(7269)
(6861)
(6811)
(6799)
(6719)
(5900)
(5826)
(5645)
(5626)
(5314)
(5303)
(5273)
(5005)
(4663)
(4587)
学科
(33751)
经济(33703)
(29246)
管理(28212)
(22610)
企业(22610)
(21703)
税收(20248)
(20083)
(15425)
方法(14118)
数学(12126)
数学方法(11967)
(11084)
中国(10941)
(10877)
保险(10786)
(9887)
(8995)
财务(8991)
财务管理(8967)
企业财务(8464)
地方(8283)
(8127)
银行(8114)
业经(8034)
(7592)
(7273)
(7157)
金融(7154)
机构
大学(138858)
学院(137843)
(51275)
管理(50638)
经济(50013)
研究(45759)
理学(42593)
理学院(42026)
管理学(41266)
管理学院(40996)
中国(39844)
(35403)
(29807)
科学(28143)
财经(25829)
(23288)
(22930)
(22476)
(21546)
中心(21543)
研究所(20331)
财经大学(19198)
北京(18830)
业大(18536)
(17798)
(17695)
师范(17646)
农业(16805)
(16700)
经济学(15793)
基金
项目(88614)
科学(69493)
研究(65713)
基金(64901)
(56573)
国家(56094)
科学基金(47836)
社会(41264)
社会科(38873)
社会科学(38859)
基金项目(34477)
(33418)
自然(31067)
自然科(30292)
自然科学(30280)
自然科学基金(29738)
(29048)
教育(29028)
编号(27184)
资助(26382)
成果(23475)
重点(19871)
(19608)
课题(18398)
(18300)
(18018)
(17990)
(17268)
国家社会(17070)
科研(17014)
期刊
(58369)
经济(58369)
研究(49885)
(28137)
中国(26794)
学报(21489)
(19648)
科学(19324)
(17781)
金融(17781)
管理(16851)
(16029)
大学(15956)
(15427)
学学(15007)
税务(13678)
农业(12983)
教育(11895)
财经(11502)
(9621)
技术(9457)
经济研究(8606)
财会(8316)
业经(7997)
问题(7664)
(7545)
会计(7347)
(7183)
国际(7168)
资源(6881)
共检索到219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珊  
为提高税法确定性,减少因税法认识错误而引发的税收争议,预约裁定制度应运而生,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运用,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备的制度。目前我国并未从法律层面正式确立税收预约裁定制度,但各地税务机关争相尝试,其带来的积极效果不容忽视。然而由于预约裁定的法律性质不明确、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不明晰、责任机制缺失等原因,引发了预约裁定和税收筹划相混淆、预约裁定的税法确定化功能弱化、消极溢出效应强化等风险。因此,对于预约裁定是否能承担起克服税法不确定性、降低税收筹划风险等重任应保持足够谨慎的态度。为防止预约裁定制度在实践中走向异化,应明确界定其法律性质及效力,厘清其实体要件和程序要件,并完善其责任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吴凌畅  许悦玲  
当前的研究普遍认为税收预约裁定不具有可诉性,这实际上是未深入行政法内部对预约裁定的法律性质进行挖掘的结果。税收预约裁定在法律性质上是一种"以行政解释为中心的行政允诺行为",如纳税人满足裁定约定事项但税务机关却拒绝履行裁定的,此时税务机关的不作为行为具有可诉性。对于预约裁定可诉性的论证,不能仅仅参照现行行政诉讼体系下的"行政允诺"概念,还须从其信赖保护功能及行政契约属性两方面进行分析。预约裁定诉讼的司法审查分为法律审和事实审,判决类型上则有履行判决、确认判决以及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三种形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同宇  
作为税收征管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税收预约裁定架构于税法确定性、良性征纳关系、稽征经济原则等理论前提之上,其形成是高度复杂的经济活动与税法基本原理作用之结果。税收预约裁定制度的运行着力于构建和谐互信的税收征纳关系,通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主体互动保持内在张力。我国税收预约裁定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立法经验,从纳税人权利保护、规范行政权力、制定程序性规范、个案类型化整理等方面予以完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建忠  卢秋声  
预先税收裁定已经经历了百年时间,但在我国仍属新事物。随着《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的签署,我国预先税收裁定正式进入实践阶段。本文通过分析税收预先裁定的理论根源论证其必要性,总结主要国家建立预先税收裁定的内容,综合分析我国实施税收事先裁定应考虑的因素,为创新我国税收治理模式提供经验借鉴与学术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虞青松  张剀  
事先裁定组织的基本职能是承担税法适用解释职责、回应纳税人税法适用解释请求以及阐明税法涵摄过程,是纳税人参与民主立法、保障其宪法权利的重要制度。受行政法原则的制约,事先裁定组织建构必须保障实现税法的确定性和公平性双重目标。为此,事先裁定由税务机关之外的独立组织来承担是最优选择,由税务机关作出事先裁定是次优的选择。如选择建构独立组织,宜在国务院法制办下设置"事先裁定委员会"。如由税务机关作出事先裁定,那么"法律适用"类事项应当由国家税务总局以"事先裁定"名义作出,"事实定性"类事项可以交由地方税务机关以"预处理决定书"名义作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恋天  
税收事先裁定以克服税法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缺陷为根本价值取向,故而契合推进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然而因性质界定不明、理论内涵不清,导致这一制度在《税收征收管理法》入法时举棋不定。通过对税收事先裁定制度的深入考察发现,其体现出行政契约之根本属性,根源于契约自由之价值理念,并遵循着量能课税之原则。在追溯和拓补税收事先裁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税收事先裁定制度的立法设计,应坚持概括性立法原则,重点明确裁定对象、裁定程序以及权利救济途径和指导原则。在立法后的制度实施上,可坚持试点先导原则,遵循"公平价值优先、谨防裁量偏私、革新税收技术、提升运行效率"的基本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建忠  卢秋声  
预先税收裁定已经经历了百年时间,但在我国仍属新事物。随着《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的签署,我国预先税收裁定正式进入实践阶段。本文通过分析税收预先裁定的理论根源论证其必要性,总结主要国家建立预先税收裁定的内容,综合分析我国实施税收事先裁定应考虑的因素,为创新我国税收治理模式提供经验借鉴与学术参考。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延峰  冯炜  陆京娜  
2015年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首次在法律层面引入了预约裁定制度,指出纳税人对其预期未来发生、有重要经济利益关系的特定复杂事项,难以直接适用税法制度进行核算和计税时,可以申请预约裁定。那么,究竟什么是预约裁定?预约裁定制度在其他国家是如何开展的?在当前国际税收环境下引入预约裁定制度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一、预约裁定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滕祥志  
以纳税服务面貌出现的税收事先裁定,其本质是在税法适用与解释中发现并填补税法规则漏洞,并对未来预期交易做出税收构成要件认定。该制度在中国确立,必须基于两个理论基础:一是税法行政解释权不得放弃也不得独享,在税收法治的语境之下,服从税法解释权共享原理;二是为预防税法解释权泛滥专断,事先裁定制度必须与开放税收司法同步推进,并内设税务机关总法律顾问制度,以管控税法行政解释质效,使税收法治名至实归。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谭珩  
我国应推行税收事前裁定制度谭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要逐步融入到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去,我们对经济的管理方式也要不断地适应国际上的一些通行做法。在税收管理方面,国际上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如对税收问题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松  
税收事先裁定制度对于体现公众信任原则、延伸税法的预测作用、拓展纳税服务空间、降低税收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化和新的征管改革思路的提出,需要在我国税法中确认税收事先裁定制度,使其成为建设新的征管模式的重要制度支点。当然,在模式与具体制度选择和执行程序设计上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认真探讨,深入研究。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樊勇  韩文达  
随着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税收事先裁定制度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使得该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条件日趋成熟。本文分析了我国税收事先裁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国税收事先裁定制度的比较借鉴,对我国税收事先裁定制度的模式选择和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波  
税收事先裁定未能入法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裁定主体与范围未能达成共识。除了实现税法确定性的主要功能之外,其还有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衍生功能。为此"双重"功能之实现,基于维护税基之目的,税收事先裁定条款应该入法,把裁定主体定位为"国家税务总局"而非"省级以上税务局",并进一步定位为国家税务总局的"税务裁定综合服务部门"而非"专门事先裁定委员会"。裁定范围应采取"抽象式正面规定"与"概括+列举式反面规定"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裁定主体可基于节约税务行政成本、超越职权、避免与税务行政及法院裁定相冲突、维护公共利益等原因拒绝裁定申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超  王倩茹  
税收事先裁定制度作为国际上通行且成熟的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弥补税法不确定性的漏洞,满足纳税人对税收确定性的需求。该制度作为一项舶来品,曾被纳入《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但基于制度论证不充分、实行条件尚不成熟等原因,最终定稿将这一条内容剔除。但这并未阻碍该制度在实务界的反复尝试与探索,说明该项制度在我国税法土壤扎根势在必行。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税收事先裁定法治化如何实现,其制度如何设计、何时落地,仍值得审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