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5)
- 2023(9812)
- 2022(8158)
- 2021(7271)
- 2020(6168)
- 2019(13474)
- 2018(13273)
- 2017(25930)
- 2016(13651)
- 2015(14756)
- 2014(13811)
- 2013(13823)
- 2012(12382)
- 2011(10704)
- 2010(10907)
- 2009(10657)
- 2008(10800)
- 2007(9959)
- 2006(8997)
- 2005(8457)
- 学科
- 业(77897)
- 企(74292)
- 企业(74292)
- 管理(63672)
- 济(58403)
- 经济(58340)
- 财(26765)
- 业经(26386)
- 方法(22824)
- 税(21929)
- 农(20863)
- 税收(20476)
- 收(20303)
- 务(19293)
- 财务(19289)
- 财务管理(19277)
- 技术(19128)
- 企业财务(18257)
- 农业(15619)
- 划(15249)
- 数学(15006)
- 数学方法(14907)
- 环境(14248)
- 和(13651)
- 策(13624)
- 中国(13447)
- 技术管理(13415)
- 制(13233)
- 理论(12246)
- 企业经济(12141)
- 机构
- 学院(191956)
- 大学(182973)
- 济(84230)
- 经济(82864)
- 管理(82134)
- 理学(70087)
- 理学院(69552)
- 管理学(68942)
- 管理学院(68589)
- 研究(55323)
- 中国(46692)
- 财(45987)
- 京(37077)
- 财经(34445)
- 江(31179)
- 经(31071)
- 科学(30991)
- 农(28639)
- 所(26581)
- 中心(25344)
- 财经大学(24899)
- 经济学(24740)
- 业大(24659)
- 商学(24447)
- 商学院(24255)
- 州(24118)
- 研究所(23195)
- 北京(23112)
- 经济学院(22392)
- 经济管理(22269)
- 基金
- 项目(120581)
- 科学(97991)
- 研究(91922)
- 基金(88840)
- 家(75258)
- 国家(74548)
- 科学基金(67477)
- 社会(61895)
- 社会科(58937)
- 社会科学(58918)
- 省(49633)
- 基金项目(47327)
- 自然(41829)
- 自然科(40920)
- 自然科学(40911)
- 自然科学基金(40281)
- 教育(39170)
- 划(38690)
- 编号(35930)
- 资助(34247)
- 创(33033)
- 业(32564)
- 创新(29718)
- 成果(27371)
- 发(26749)
- 制(26551)
- 重点(26257)
- 国家社会(26019)
- 部(25848)
- 性(23940)
共检索到297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冬洋 张羽瑶 金岳
在环境分权的背景下研究企业税负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对于我国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政策制定以及企业生产、环保与创新行为的选择,均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使用我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讨。结果发现,税收负担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抑制效应,东部地区环境分权水平的提升对于抑制效应具有缓解作用,中西部地区环境分权水平的提升则不具有缓解效应。通过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和异质性检验,本文在基本结论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加符合中国典型特征的事实和结论。
关键词:
税收负担 绿色创新 环境分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安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愈发凸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传统工业企业实现绿色创新转型升级,而环境税征收和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分别作为一种基于外部市场激励型和内部自主激励型的重要工具,两者能否有效发挥激励协同效应?本文以2010—2018年我国沪深A股工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环境税征收与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环境税征收与社会责任承担发挥着显著正向激励协同效应,环境税征收强度越大则越有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正相关关系将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提升而得到增强。(2)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越高并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但该负相关关系将随着环境税征收强度增加而受到抑制。(3)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上效应主要存在于大规模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研发能力较强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和东部地区。(4)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环境税征收及其与社会责任承担的正向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之中。上述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绿色创新驱动因素和环境税征收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新时期如何有效发挥企业绿色创新激励协同机制,以助推我国传统工业企业顺利实现绿色创新转型升级等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惠鹏
文章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深入探究环境税收优惠、创新要素流动与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要素流动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具有积极的促进效应;环境税收优惠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具有积极的促进效应;环境税收优惠对创新要素流动和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增强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车菲 蒋艳 王幸
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税收负担、风险承担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如下结论:企业整体税收负担、所得税实际税负与风险承担水平负相关,税收负担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体现了税收的替代效应;企业整体税收负担与企业创新效率负相关,整体税收负担对创新效率具有挤出作用,但所得税实际税负对创新效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具有遮掩效应,这表明可能存在某个或某些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抵消了其直接效应;风险承担水平与企业创新效率正相关,提高风险承担水平,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企业整体税收负担通过影响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影响创新效率,风险承担水平在企业整体税收负担与创新效率之间具有传导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雨彬 刘佩瑶
绿色创新是实体企业绿色转型、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关键。文章选择2012—2021年沪深两市A股实体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绿色税收、客户盈余表现与企业绿色创新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客户盈余表现与企业绿色创新间显著正相关;绿色税收与企业绿色创新间显著正相关;绿色税收显著增强客户盈余表现与企业绿色创新间的正相关程度。研究可为推动实体企业绿色创新、完善绿色税收政策、构建高质量客户-企业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郝秀琴 杨伯坚
基于2013—2019年中国上市制造业公司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税收负担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税收负担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挤入效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税收负担通过强化企业的节税盈余管理行为促进了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企业调整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税收负担引致的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行为。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税收负担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的内在机制,为税收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为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提供了支持性证据与实践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景明禹 刘璐 王鲁宁
本文从税收负担的不确定性视角切入,以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究税收负担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效应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税收负担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通过现金持有水平进行传导;进一步研究显示,政府补助可以弱化税收负担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原因是充足的政府补助资金可以挤出现金持有,减少对创新投入的挤占,但向企业发放创新补助的效果并不显著,如果将创新补助限以“专项”也可以发挥调节作用。
关键词:
税收负担 不确定性 企业创新 政府补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倩 林妍 李桂萍
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协同发展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组成,标志着环境治理进入绿色税制化时代。文章以2014—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绿色税制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进一步探讨创新效率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绿色税制化与企业环境绩效显著正相关;创新效率与企业环境绩效显著正相关;创新效率显著增强绿色税制化与企业环境绩效间的正相关程度。
关键词:
创新效率 绿色税制化 环境绩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于连超 张卫国 毕茜
征收环境税,内在化环境成本,会倒逼企业绿色创新以实现涵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吗?基于波特假说的理论基础,以2007—2015年中国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环境税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税显著地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并呈现滞后性特征,即当期环境税显著地提高企业下期和下下期的绿色创新水平。拓展性检验与分析后发现,环境税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中。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环境税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在实践上为完善中国环境税制和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汪美鑫 肖仁桥
基于异质环境分权理论,采用2009—2020年我国省际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利用动态GMM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和检验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和环保立法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探讨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因素的中介效应,最后分析财政分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环保人事分权、环保立法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均呈倒U型关系,而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域的3种环境分权均未跨过拐点,环保人事分权、立法(或资金)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处于促进(或抑制)阶段;(2)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是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发挥作用的主要传导路径,其中,绿色研发人员投入、绿色研发经费投入、绿色技术产出与绿色经济产出均呈现出显著的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3)财政分权正向调节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对环保立法分权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汪美鑫 肖仁桥
基于异质环境分权理论,采用2009-2020年我国省际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利用动态GMM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和检验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和环保立法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探讨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因素的中介效应,最后分析财政分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环保人事分权、环保立法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均呈倒U型关系,而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域的3种环境分权均未跨过拐点,环保人事分权、立法(或资金)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处于促进(或抑制)阶段;(2)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是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发挥作用的主要传导路径,其中,绿色研发人员投入、绿色研发经费投入、绿色技术产出与绿色经济产出均呈现出显著的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3)财政分权正向调节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对环保立法分权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吉赟 王贞
文章以税务稽查系统的改革-"金税工程三期"作为政策实验,利用上市公司2006-2016的年报数据,在双重差分模型下研究了"金税工程三期"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税工程三期"上线后,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显著下降。进一步探讨内在机制,发现"金税三期"提高了企业的所得税费用负担率,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金税三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非创新型企业和现金流不充裕的企业中,并且与"金税工程三期"试点版相比,"金税工程三期"优化版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这表明,税收负担的加重会阻碍企业创新,政府应当适当减轻企业税负负担,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金税工程三期 税收负担 企业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强 刘志安
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税收负担能完善企业创新研发的投入影响机制、税收激励政策,能更加有效发挥税收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以2012—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不同类别的税收负担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水平影响效果及其产生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流转税负和所得税负都能影响企业创新研发投入,而企业综合税负对于企业创新研发投入活动的影响不显著。流转税负和所得税负都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但流转税负的影响大于所得税负影响。企业营运资金流转和资金成本在企业税负与创新研发投入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流转税负能够显著减缓企业营运资金周转速度和增加资金成本,从而减少企业创新研发投入。所得税负延缓企业营运资金周转速度能力有限,对资金成本的影响不显著。这为当前优化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创新投入提供经验支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方苑 朱佳立
本文基于资源约束视角,以2009—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税负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税收负担较高的企业创新投入较低,并且这一关系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才存在,而在融资约束程度较低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并不显著,由此说明税收负担对创新的挤出效应是资源约束所致。此外,本文还考虑了税收负担与创新投入之间潜在的内生性问题,通过两阶段的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本文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税收负担 创新 资源约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志帆 刘诗源
1.积极落实减税措施,实现财政支出反哺:当前,中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0%左右攀升至20%以上的水平。尽管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制度鲜有增税意义的税种与税制调整,但随着税控技术的进步、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努力程度的提升,税收的实际征收率趋于上升,企业面对的有效税率越来越高,对生产经营与研发创新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新常态"经济中,减轻税收负担可能是激励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举措,当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