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5.165.13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2)
2023(6558)
2022(5251)
2021(4666)
2020(4107)
2019(8936)
2018(8697)
2017(17552)
2016(9353)
2015(10211)
2014(9987)
2013(10218)
2012(9072)
2011(7715)
2010(7949)
2009(7835)
2008(8216)
2007(7308)
2006(6739)
2005(6495)
作者
(25396)
(21314)
(20972)
(19860)
(13663)
(9999)
(9470)
(8040)
(7824)
(7731)
(7303)
(7186)
(7081)
(6790)
(6531)
(6307)
(6289)
(6057)
(6029)
(5984)
(5219)
(5174)
(5172)
(5002)
(4843)
(4751)
(4705)
(4574)
(4202)
(4083)
学科
(68486)
(66326)
企业(66326)
管理(48498)
(44708)
经济(44650)
业经(23608)
(23509)
(21890)
税收(20446)
(20276)
方法(18097)
(17908)
财务(17905)
财务管理(17900)
(17833)
企业财务(16953)
技术(14106)
农业(13942)
(12152)
企业经济(11724)
(11265)
数学(11068)
(11020)
数学方法(11004)
经营(10570)
(10178)
技术管理(9785)
理论(9268)
(9040)
机构
学院(137781)
大学(129222)
(61507)
经济(60519)
管理(60033)
理学(51103)
理学院(50729)
管理学(50379)
管理学院(50123)
研究(37716)
(36235)
中国(32933)
财经(26844)
(26380)
(24168)
(22818)
(21416)
科学(19898)
财经大学(19292)
商学(18508)
商学院(18365)
(18257)
经济学(17697)
(17363)
业大(17327)
中心(16835)
农业(16721)
经济管理(16536)
北京(16456)
经济学院(16131)
基金
项目(81628)
科学(66588)
研究(62896)
基金(60883)
(50867)
国家(50326)
科学基金(46168)
社会(42043)
社会科(40026)
社会科学(40015)
(33030)
基金项目(32250)
自然(28910)
自然科(28299)
自然科学(28292)
自然科学基金(27879)
(26726)
教育(26562)
(25934)
编号(25494)
资助(24108)
(21206)
成果(19254)
(18836)
创新(18721)
(17786)
(17691)
国家社会(17521)
(17505)
重点(17275)
期刊
(74841)
经济(74841)
研究(46585)
(32481)
管理(28042)
中国(24295)
(21246)
(16339)
(15461)
科学(14978)
农业(14913)
业经(14735)
技术(14026)
税务(13704)
学报(13439)
财经(13147)
经济研究(11593)
(11324)
(11139)
金融(11139)
大学(10899)
财会(10782)
学学(10760)
(10645)
技术经济(9859)
问题(9472)
现代(8858)
会计(8478)
商业(7629)
世界(7622)
共检索到21604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云霞  唐伟正  刘刚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省级税收计划的数据,本文发现地方税务机关很少出现未完成税收计划的情况;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税局的税收目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地税局的税收目标增长率反而逆势上升,与经济税源的偏离程度也相应拉大;与此同时,税务机关为避免出现未完成税收计划的情况,相机提高税务稽查的强度和平滑税收收入。这表明,在中国现行的税收征管体制下,税收计划具有很强的指令性,是税务机关必须完成的任务底线。进一步深入到企业层面,本文发现当地方税务机关完成税收计划的压力较大时,企业税负显著上升;而当年初税收目标增长率较高时,这一情况更加严重。此外,地方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显著提高了非国有企业的税负,但是对地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揭示出,中央政府在运用税收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特别是治理衰退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设计本身,还需要改革当前脱胎于计划经济的税收征管体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魏天保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检验了企业有效税收负担与税负结构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与以往实证文献发现的线性关系有所不同,本研究发现,企业有效税收负担对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由以企业所得税为代表的直接税税负造成,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税负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在对企业异质性的考察中,发现税收负担对大型企业、国有和外资企业并未造成显著影响;对中小型企业、私营和集体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凯强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本文关注税收中性和税收稳定器在微观企业的实践和表现,以阐述和论证金融发展对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影响机制。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引入金融发展和企业投资成本的概念,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在中国经济的实际特征下,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地方政府通过降低企业的实际税率来扩大企业产出,从而推动社会福利最优化。经验证据表明,较高金融发展水平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鼓励企业选择债务融资机制,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这也有利于地方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缓解财政压力,并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从而再次推动企业产出的扩大。研究结果表明,当金融发展水平提高10%,该地区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总体税负的实际税率将分别减少1.59%、0.76%、1.02%。本文的结论可为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政府宏观治理能力以及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志华  卢沛  
税负的粘性特征使得企业在经营状况不佳时反而承担了更高水平的税负,成为企业税负痛感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构建企业层面的税负粘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效果及其渠道,旨在为更深刻地理解如何通过减税降费缓解企业税负痛感提供经验证据。以2010—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税负粘性,且上述作用随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程度的增加而加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中,税收竞争对税负粘性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以上结论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无论对所得税税负粘性还是非所得税税负粘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从企业层面来看,税收竞争缓解了税负粘性对未来投资以及劳动力需求的负向影响,体现出有益的一面;然而,从地区发展来看,税收竞争本身对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不利,也体现出不足的一面。本文基于税负粘性这一新视角研究了税收竞争的微观影响及其作用路径,一方面为降低企业税负粘性、缓解企业税负痛感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则为更全面认识税收竞争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敏  叶慧芬  童丽静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现有研究从多角度为这一现象提供了解释,但鲜有文献从制度层面提供经验证据。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制度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享有的财政分权程度越高,企业税负越高,这一关系主要体现在非税收保护公司中。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能够弱化财政分权程度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但这种弱化效应也主要体现在非税收保护公司中。本文基于财政分权制度的视角,为中国税收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制度层面的解释,拓展了财政分权制度的经济后果、税收增长原因与税收政策有效性等领域的研究,也为我国的经济改革与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赵纯祥  张敦力  杨怏  马光华  
本文利用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经历独立董事与企业税负的关系,研究发现,税收征管经历独董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实际税负,在运用分年度分行业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聘请本地税收征管经历独董能更显著降低企业实际税负,没有证据表明这类独立董事可以让企业适用较优惠的名义税率,而是通过影响计税依据来降低企业税负,相比于企业高管的政治关联,税收征管经历独董对于降低企业税负具有独特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玮   张娜  
文章基于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借助“金税三期”工程对大数据税收征管进行刻画,实证检验盈余质量和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税负粘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研究表明:盈余质量的提升能显著抑制企业税负粘性;大数据税收征管能显著抑制企业税负粘性;大数据税收征管能显著增强盈余质量与企业税负粘性间的负相关程度。研究可为上市企业税负粘性治理、推动税制改革、改善企业盈余质量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袁智慧  李雯清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已经出台,其中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对海南省内实质经营的企业的税负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文章以HY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分析企业税负的变化,分析显示,该企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负都有降低,税负压力有所下降。但调查发现一些企业认为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实现税负普降,扩大税收优惠面,提高减税政策的精准性和独特性以及政府服务水平等方面相关建议,为进一步出台相关减税政策提供参考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佳  李文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是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的有效举措,更是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沪深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数据,系统分析了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税收风险管理对微观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规范企业纳税申报行为,从而提高了企业税负。税收风险管理对企业税负影响的异质性表现为,税收风险管理对税收负担过高和过低的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但税收风险管理对政企关联较强的企业影响更大,而且优化税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更能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治理效应。因此,为了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治理效应,税务机关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涉税信息获取和分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力度,提高企业逃税成本;优化税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税收风险管理治理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樊勇  李昊楠  蒋玉杰  
税收凸显性是在有限理性经济分析框架下税收理论研究提出的新的理论概念,它为分析税收经济关系提供了更为符合现实的研究视角。本文对税收凸显性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尝试用心理账户理论解释税收凸显性的内在机制,并利用2011—2015年的微观企业数据首次考察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税收凸显性。不同于以往研究结论认为直接税税收凸显性较高的观点,本文研究发现,对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行为而言,企业增值税税负的税收凸显性显著高于企业所得税税负的税收凸显性,同时我国企业间存在税收凸显性两极分化现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晓兰  金博涵  
税负是影响企业活力的重要因素,财政分权通过地方税收努力影响着企业实际税负。本文将收支分权、财政压力和转移支付纳入同一框架,采用2005—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差分GMM模型和面板VAR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以所得税分成度量的收入分权会提高企业所得税负,转移支付会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支出分权和收支分权不匹配造成的财政压力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收入分权的影响在财政压力较大、地方政府竞争程度较弱地区更为显著,新三板上市企业2012—2017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补充印证了以上结论。因此,从总量和企业层面考察财政分权制度对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的影响,便于理解我国企业差异化税率的来源,为实现落实减税降费和保障财政收入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剑  史艳敏  杨杨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税负粘性现象,即营业收入减少时企业税负的减少量小于营业收入等额增加时企业税负的增加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企业税负粘性受到税务机关税收稽查的影响,国税税收稽查收入比率显著影响企业税负粘性,地税税收稽查收入比率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我们还发现企业税负粘性程度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存在显著不同,同时,国税税收稽查收入比率对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国税税收稽查收入比率对国有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在不显著,在非国有企业中则是显著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晓娟   程宏伟  
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是企业所得税相对业绩产出的非对称变动关系,其表象是微观层面的税收税源联动失序,本质是税收制度与企业行为协同问题。本文从税收制度约束与企业行为耦合的视角对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形成机理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背后的微观动因。研究发现,所得税微观调控逻辑下的税收约束机制与企业非效率支出等资源配置低效行为动态耦合以及税收会计制度差异下的盈余管理行为都会使企业所得税相对会计利润变动脱钩,引致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现象。研究结论表明,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不仅加重了经济下行期的企业税负“痛感”,更揭示了所得税税收制度与企业行为协同不足、企业资源配置低效以及盈余管理等深层次问题,对于政府优化税制、把握税收制度调控力度以及企业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自身税负“痛感”都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乔俊峰  张春雷  
"营改增"减税效果不仅取决于打通抵扣链条,避免重复征税,更取决于税务部门征管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试点企业税负变化。本文从税收征管行为差异出发,基于2009—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营改增"对企业流转税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看,"营改增"使得试点企业流转税税负下降并不明显。分批次看,首先进行试点的企业减税效果并不理想,2013年实行试点的企业减税效果明显。"营改增"政策的减税效果具有滞后性。对不同类型的"营改增"行业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机制。因此,当前应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税收负担,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制。规范税务部门征管行为,同时地方政府要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积极培育税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晓兰  金博涵  
本文利用2008年企业所得税征管机构调整的政策契机,采用新三板上市服务业企业2015年和2016年财务报告数据,运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法,比较政策实施前后成立的可比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探究税收征管权集中对服务业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征管权集中会显著提高服务业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且当服务业企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较低时影响较大;依据企业特征分组,征管权集中只对享受优惠税率的高新技术企业或资本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显著影响。税收征管权集中能够显著提高所得税征管效率,应当成为所得税征管制度改革的方向,同时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征管企业的稽查力度,减少税收竞争造成的所得税流失和税负不公。长远地看,税收征管权集中会显著提升所得税实际税负,应当适时调整所得税优惠政策,为企业降成本。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