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3)
2023(9689)
2022(7693)
2021(6879)
2020(5975)
2019(13375)
2018(13004)
2017(25244)
2016(13307)
2015(14585)
2014(14431)
2013(14469)
2012(12950)
2011(11187)
2010(11525)
2009(11260)
2008(11451)
2007(10371)
2006(9086)
2005(8724)
作者
(37711)
(31729)
(31367)
(29797)
(20152)
(14911)
(14095)
(12257)
(11683)
(11386)
(10824)
(10573)
(10523)
(9990)
(9849)
(9506)
(9389)
(9025)
(8953)
(8943)
(7801)
(7775)
(7738)
(7305)
(7081)
(7043)
(7036)
(7028)
(6292)
(6206)
学科
(77512)
(72938)
企业(72938)
(64308)
经济(64234)
管理(59882)
方法(30418)
(27160)
业经(26063)
数学(23033)
数学方法(22681)
(21941)
(21856)
税收(20490)
(20318)
(19707)
财务(19683)
财务管理(19673)
企业财务(18649)
农业(16888)
技术(16639)
(13926)
中国(13626)
(12989)
(12913)
(12449)
理论(12183)
企业经济(12083)
经营(11658)
技术管理(11028)
机构
学院(196054)
大学(188490)
(85126)
经济(83805)
管理(83624)
理学(72015)
理学院(71445)
管理学(70341)
管理学院(69995)
研究(56881)
中国(47331)
(46874)
(38229)
财经(35303)
科学(32881)
(31962)
(31447)
(30998)
(28014)
业大(26889)
中心(26064)
财经大学(25816)
经济学(25163)
农业(24510)
研究所(24479)
商学(24254)
商学院(24044)
(23944)
北京(23940)
经济学院(22934)
基金
项目(124703)
科学(101022)
基金(92587)
研究(92305)
(79313)
国家(78594)
科学基金(70500)
社会(60822)
社会科(57918)
社会科学(57904)
(50270)
基金项目(48088)
自然(45234)
自然科(44335)
自然科学(44325)
自然科学基金(43614)
教育(40755)
(40273)
资助(37966)
编号(36347)
(32052)
(30408)
成果(28168)
创新(27484)
重点(27303)
(27082)
(26588)
国家社会(25756)
(25681)
课题(24175)
期刊
(96361)
经济(96361)
研究(60339)
(40513)
管理(37608)
中国(36841)
(29812)
科学(24650)
学报(24631)
农业(20772)
技术(20457)
大学(19460)
学学(18939)
业经(17634)
财经(17244)
(17042)
(16218)
金融(16218)
(15667)
经济研究(15519)
(14801)
税务(13914)
(13683)
技术经济(13517)
教育(13388)
财会(12823)
问题(11995)
(11142)
统计(11066)
会计(10769)
共检索到300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凤轩  高硕  
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刊编辑部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组织了系列专题笔谈进行深入探讨,以飨读者。本期从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角度展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于海峰  葛立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在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以后,税收还要进一步加大调节力度,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董琦  袁娇  王敏  
税收调节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税收政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立足新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对税收政策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税收政策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助力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税收政策,逐步缩小收入与财富分配差距;通过提高税收政策的整体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和行业发展差距。同时,为确保税收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还需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政策执行和政策协调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懿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税收促进共同富裕的范围具有广泛性、手段具有多样性、作用具有精准性。新时代新征程上,税收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力点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强化初次分配中的税收调控作用。包括优化增值税制度,将三档税率合并成两档税率,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等;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度,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加大对技术转让所得的减免税力度等。第二,强化再分配中的税收引导作用。包括扩大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征收范围,改进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等。第三,强化第三次分配中的税收激励作用。包括进一步提高企业慈善捐赠支出和个人慈善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比例,简化享受税收优惠程序,出台实物捐赠扣除规定,落实慈善信托税收优惠政策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仁杰  张子尧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不仅是“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研究针对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分析发现:税收优惠会显著促进企业雇用残疾人,提高残疾人工资和雇用概率,该效应主要体现在轻度残疾人群体中;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仅存在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企业中,对非纳税企业无显著影响,对政策实施前税负越高的企业影响越大,在轻工业行业、私营企业以及社保遵从度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明显;安置残疾人就业有助于降低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税负,并且未对一般员工就业与企业产出造成负向影响。本文不仅为理解税收政策对促进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也表明实施税收激励、提高残疾人持证率与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相结合的多维帮扶机制对促进助残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媛   许萌   徐慧杰  
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呼吁企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策背景下,民营企业参与促进共同富裕已成为我国政产学研界的重要议题。本文围绕该话题,运用可视化统计工具,通过绘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落在机理、作用与路径三方面,后文以此为依据,对民营企业促进共同富裕的中外文献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参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是创造财富、分配财富和履行社会责任,已有文献从理论逻辑、哲学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四个方面总结民营企业参与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相关路径包括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五大路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太辉  林思涵  张晓晨  
在数字化快速推进的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发展共享方面的关键作用。聚焦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两大发展战略的内在联系,立足高质量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内涵,将数字经济的三大核心支柱数据要素、数字技术、数字平台统一到经典的索罗增长模型中,较为系统地分析数字经济、数字平台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从数据要素投入、释放科技效力和改进要素配比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强化了共同富裕的增长基础;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政府治理、基础设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网络效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了共同富裕的共享效应;具有实体性、科技性、生态普惠性和网络外部性的“新型平台企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优化资源配置上具有突出作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文轩  
税收是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社会各界对税收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更多局限于通过收入转移实现再分配进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基于理论逻辑与政策实践相映照、历史经验与发展进路相结合的分析表明,税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是超越再分配调节的,理应在广阔的时代视阈下形成对税收促进共同富裕作用的全景认识。进入后小康时代,税收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定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社会分配结构、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缓解空间发展不平衡、助推民主法治建设。对照这六大作用定位的基本要求,目前税收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完善之处。因此,今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找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现代税制,使税收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谢谦  汪雪婷  
科学有效处理好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基于2015—2019年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劳资共赢的视角,实证研究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其中,采用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方式对企业创新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内部管理效应和人才激励效应是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创新的关键机制,股权激励有助于实现企业创新与员工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劳资共赢,改善收入分配,推动企业内部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发现,衰退期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和劳资共赢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股权激励助力企业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孝成   吕康银   陈思  
数字经济发展是企业参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上市企业数据,使用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等维度测度的企业共同富裕水平,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共同富裕,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制造业企业、国有企业的共同富裕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劳动错配降低效应、人力资本升级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影响企业共同富裕;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数字经济驱动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企业参与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本文明确了企业在参与实现共同富裕中的角色,从微观企业层面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可以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针对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思杭  
文章选取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分别测度科技创新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完善基于共同富裕的科技创新路径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旭辉  
改革开放以来,税收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要求,意味着税收除了发挥调节收入的基本功能以外,还要更加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在调整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发展、改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的税收制度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央地税收分成比例欠科学不利于产业升级、个人所得税合理性不足、阻碍科技创新发展等。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地方税制,灵活制定分成比例;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快房地产税、遗产税立法;及时更新消费税、资源税征收范围;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在改革中的作用,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淑一  张翼飞  魏升民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绿色发展,税收激励政策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以2004—2009年增值税转型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199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及污染排放匹配数据和交叠双重差分估计模型,从微观市场主体行为视角评估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增值税转型政策实施后,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较转型前平均下降0.533个单位,工业废气排放量平均下降0.609个单位,且该政策的实施对高污染企业减排的积极作用更明显,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使企业加大了对源头管控、产品创新与末端治理的投入力度,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议价能力强的企业、财政收入目标压力小和环境规制力度强的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从微观层面提供了财税政策支持绿色发展的经验证据,而且从理论层面为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贾康  
为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国内制定了有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对于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科技金融服务税收政策还存在着缺乏专门性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高、优惠政策不稳定、缺乏长期性支持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完善相关科技金融服务的税收政策,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力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主要政策建议为: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金融服务,合理完善税收政策;统一相关政策范围界定,保障政策的贯彻实施;合理设置税收政策优惠期限,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深圳市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题组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自主创新的初级阶段,税收政策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处于较低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体系,在符合我国自主创新战略要求和顺应税制改革趋势下,遵从WTO规则,突出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综合使用各种税收激励措施,并能防止税收激励措施的滥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