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8)
2023(3773)
2022(3366)
2021(3222)
2020(2817)
2019(6397)
2018(6347)
2017(12641)
2016(7003)
2015(7695)
2014(7573)
2013(7578)
2012(7051)
2011(6499)
2010(6703)
2009(6443)
2008(6676)
2007(6425)
2006(5941)
2005(5575)
作者
(19555)
(16325)
(15775)
(15688)
(10488)
(7714)
(7128)
(6351)
(6169)
(6050)
(5713)
(5420)
(5398)
(5374)
(5298)
(4956)
(4794)
(4728)
(4626)
(4598)
(4199)
(3973)
(3912)
(3896)
(3752)
(3681)
(3591)
(3536)
(3364)
(3261)
学科
管理(26307)
(26219)
经济(26187)
(23284)
(21609)
(20455)
企业(20455)
税收(20174)
(20003)
(15245)
方法(10555)
财政(8775)
数学(8074)
数学方法(7998)
(7766)
(7409)
中国(7272)
(7072)
(6534)
业经(6447)
(6338)
国家(6206)
(5835)
财务(5824)
财务管理(5807)
(5626)
人事(5592)
人事管理(5591)
企业财务(5562)
理论(5560)
机构
大学(105325)
学院(102973)
(42930)
经济(42074)
管理(39377)
理学(33605)
理学院(33235)
管理学(32832)
管理学院(32614)
研究(32350)
(30683)
中国(25100)
财经(21816)
(21405)
(19679)
科学(18448)
(16644)
(16624)
财经大学(15939)
研究所(14230)
经济学(13873)
中心(13775)
北京(13522)
(13140)
(12857)
师范(12773)
(12707)
经济学院(12484)
(11980)
(11794)
基金
项目(59903)
科学(48074)
基金(45504)
研究(44723)
(38789)
国家(38485)
科学基金(33649)
社会(30165)
社会科(28690)
社会科学(28683)
基金项目(23466)
(21838)
自然(20726)
自然科(20327)
自然科学(20324)
教育(20149)
自然科学基金(19986)
资助(18894)
(18426)
编号(17937)
成果(16962)
(13894)
重点(13024)
(13015)
国家社会(12965)
(12459)
教育部(12446)
项目编号(12306)
(12265)
人文(12093)
期刊
(50567)
经济(50567)
研究(40831)
(25697)
中国(19503)
学报(16146)
(15282)
(15036)
管理(14989)
税务(13566)
科学(13457)
大学(12387)
财经(11915)
学学(11622)
(11532)
(10129)
教育(9682)
经济研究(8700)
(8393)
金融(8393)
农业(7328)
技术(6840)
问题(6826)
业经(6501)
(6217)
国际(6034)
财会(5145)
(5018)
财政(5018)
技术经济(4909)
共检索到166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代志新  程鹏  高宏宇  
财政分权为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激励的同时,也引发了地区之间的税收竞争。分成激励将如何影响地区间的税收竞争强度?在不同政府偏好下税收竞争将怎样影响地区投资、产出差距和居民福利?均等化转移支付在税收竞争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一个税收竞争模型并进行多个维度的拓展,结合数值模拟分析表明:(1)地方政府税收分成比例增加会提高税收竞争强度;(2)地区之间的税收竞争、投资和税收政策显著受到地方政府偏好的影响;(3)随着分成激励的加强,税收竞争将导致地区之间的产出差距和居民福利差距逐渐增加;(4)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能够缓解地区间税收竞争。因此,上级政府在制定对地方主政官员考核方式时应该考虑地方政府偏好对地区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影响,同时要做好地区统筹,为欠发达地区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并合理利用均等化转移支付政策工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付文林  
中国目前地区财力的巨大差异,客观上要求稳步提高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而现行财政预算体制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约束相对有限。本文在地方政府内生化财政选择背景下考察了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政行为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转移支付总体上对提高落后地区人均财力有积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地方的征税积极性,另外,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可能助长了地方财政支出更加偏向于行政性支出。本文认为政府间财政分配体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对地方征税行为和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优化的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官永彬  
运用广义熵指数测度了2007—2016年我国省级地区间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程度。结果显示:当前区际公共服务供给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不均等特征,但不均等程度呈平稳下降趋势。区域子样本分解结果显示,平均50%以上的总体不均等来源于组间。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政府竞争和转移支付对区际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政府竞争加剧了区际公共服务不均等,而引入转移支付可成为平抑区际财政能力差距和治理地方政府行为的有效工具,具有显著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最后指出,需要在现有分权体制下建立均等与激励兼容的转移支付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福仁  
转移支付是政府的一种分配形式。本文在对政府转移支付的性质与意义分析的基础上 ,集中阐述了税收对政府转移支付的影响 ,重点论证了税收对政府转移支付的隐形替代作用。本文的目的是为政府制定转移支付与税收政策 ,提供相应的理论根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恒龙  秦鹏亮  
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应当在实现地区财力均等化的同时,兼顾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目标。但从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果和财政激励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而且对转移支付公式的设计并未实现均等与激励目标的兼顾。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与地方财政激励目标纳入转移支付公式,从而设计出一套能够兼顾均等与激励目标的转移支付制度,并以2009年、2010年的实际财政数据进行了数据模拟检验,证明转移支付公式的实际可操作性。应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激励配套措施等方面对转移支付的"因素法"公式进行进一步优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亓寿伟  胡洪曙  
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偏好和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公共产品支出影响的模型,并利用2005~2013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考察转移支付对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转移支付会促进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且当期的转移支付会抑制地方政府对软公共产品的相对偏好,前期的转移支付会增加地方政府对软公共产品的相对偏好,转移支付对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偏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强  李楠  
本文选取1997—2014年除西藏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的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法,实证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大规模变动对地方财力均等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果明显,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了区际财力差距,部分抵消了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效果;税收返还在2004年以前是区际财力差距扩大的主因,2004年以后,其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作用越来越微弱。20年来,我国省际间平均基尼系数仅有5%的下降,均等化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我国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有1/3难以支出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弱化了应有的"均等化"效果;贫困地区往往因为拿不出配套资金而失去专项补助,使得专项转...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沿源  
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转移支付日益体现出促进地区财力均等化的政策导向。更均衡的财力分配是否必然以一定的效率损失为代价,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财政竞争模型,证明了转移支付均等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条件下能降低地方恶性竞争,促进社会福利。在此基础上,运用SVAR模型对中国的情况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转移支付均等化状况对地区差距有重要影响,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不显著。因此,转移支付能促进地区财力均衡目标的追求,并不必然导致效率损失,但却有利于调节地区差距,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因而,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实施力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俊雪  高立  秦聪  
如何维护地方税收体系的有效性,始终是财政分权化改革的核心。本文以我国县级财政实践为基础,系统考察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税收激励作用及其在维护地方税收体系有效性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在税收激励方面并不成功,未能在促进县级地方税收收入增加、维护县级地方税收体系有效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以来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专项转移支付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县级地方税收收入特别是营业税和增值税共享收入的增加,税收返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均不利于县级地方税收收入增加。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甘娜  胡朋飞  
人口流动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财政非均等化问题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客观上通过"分母效应"改变了各地区常住人口人均意义上的转移支付规模,再结合我国人口主要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一流向特点,可以说,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转移支付制度的非均等化效应。但是,由于转移支付制度无法适应人口流动的需要,导致人口流动缓解转移支付制度非均等化效应仅仅停留在通过常住人口分母基数增加而形成的"数字游戏"之上,是转移支付机制不完善的病态下的"正效应"。要使人口流动真正发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静  
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所长期追求的目标之一。目前,各地公共产品提供很不均衡,这一局面亟待改变。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但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在运行环境和制度本身设计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此提出了完善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一些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谷成  
在分权化财政体制下,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收入分配的不对称以及包括要素投入价格和生产能力在内的成本差异都将导致财政差异的产生。为消除财政差异,均等化转移支付要求将财政能力均等化至全国平均水平,并对各地区不同的公共服务需求和成本予以补偿。在中国目前的分权约束条件下,宏观经济指标法是衡量中央以下各级政府财政能力的理想选择。在支出需求方面,应在承认特定地区成本和需求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以支出需求为基础的最低标准的转移支付,使某些公共服务的财政需求简便而客观地得以补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甘娜  胡朋飞  
人口流动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财政非均等化问题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客观上通过"分母效应"改变了各地区常住人口人均意义上的转移支付规模,再结合我国人口主要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一流向特点,可以说,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转移支付制度的非均等化效应。但是,由于转移支付制度无法适应人口流动的需要,导致人口流动缓解转移支付制度非均等化效应仅仅停留在通过常住人口分母基数增加而形成的"数字游戏"之上,是转移支付机制不完善的病态下的"正效应"。要使人口流动真正发挥良性的分母作用,需从流动人口管理和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两方面同时着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磊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目标而采用的一种财政平衡制度。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各地区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十分不平衡,而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较多,对各种转移支付形式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作用应做具体分析。通过建立一个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简单模型,并将这一模型应用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的青海省和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践,作者发现:税收返还拉大了地方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程度;一般转移支付对缩小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作用非常弱,甚至在一些省份起着拉大公共服务差距的作用;专项拨款基本上起到了缩小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差距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